一、调查目的
信仰是一个人本质和内心之中真正相信的东西,是他的行为出发点,可以说是人自身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是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与持有。在目前这个处于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大转型的世界中,大学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就大学生如何坚定自己的信念与信仰,以及探寻大学生信仰缺失的根源,我们组织了这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
西南石油大学在校学生(主要对象: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三、调查形式
问卷形式(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 。) 四、调查内容简介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大部分与社会功利挂钩,大多数的大学生以实用主义为人生信仰,原因与当下社会竞争激烈和急功近利思想泛滥有关。本调查问卷就大学生的自身信仰展开调查,主要依据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以及宗教在内的一系列问题的看法,来探寻信仰的对人生道路的指导意义。
五、调查过程
首先,出于对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的考虑,我们在调查小组内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先由小组组长向小组成员征集问卷题目,然后将题目进行合理筛选、整合,经过修改核对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接着,我们从小组中挑选出责任心较强的四名成员,由他们负责问卷的打印、分发、回收。
其次,对于回收上来的问卷,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分析,并在小组内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对于给出的问题,我们大致的进行了分类,并且从各个方面讨论了大学生的信仰观念,以及信仰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等等。
最后,我们总结此次调查,并集结成报告形式。 六、成员分配
姓 名 孙鹏飞 孙海鹏 任浩 石伟强 学号 1117030120 1117030139 1117030125 1117030111 分配任务 设计、编写、打印、分发、回收调查问卷并撰写调查报告 编写、分发、回收、统计调查问卷 编写、分发、回收、统计调查问卷 编写、分发、回收、统计调查问卷 邱楷钞 1117030132 编写、分发、回收、统计调查问卷 七、调查项目及分析
(一)、大学生对于信仰的看法
通过对于调查问卷的第6、7、8、19这几个题目的调查分析发现,有54.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信仰,但大多数同学对于信仰的认识很模糊的。
(附:调查题目,调查结果的显示) 6、您觉得信仰是什么?( )
A、个人行为原则 B、对天命、宗教或其他的信仰 C、具体的生活目标 D、调节自我的心理方法 7、您有信仰吗?( ) A、有
B、无 C、不确定
8、您的信仰是什么?( )
A、共产主义 B、佛教 C、基督教 D、道教 E、科学 F、无 G、其他 19、您认为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何在?(可多选)
A、引导人更好的生活 B、是人的精神支柱 C、分散精力,影响学习 D、不清楚 (二)、信仰的形成及其对信仰的态度
通过对于调查问卷的第9、10、11、17这几个题目的调查分析发现,在同学们信仰形成的因素中,有47.9%是书籍,其次为个人经历和教育;有77%的同学可以接受除已有信仰之外的其他合理的信仰;75%的同学表示在自身信仰与社会主流信仰冲突时看情况决定坚持或放弃。在看待信仰自由的问题上,有70.8%的同学认为信仰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
9、您的信仰是如何形成的?( )
A、家人 B、朋友和同学 C、教育 D、个人经历 F、书籍 G、其他
10、在拥有一种信仰时,您对其他信仰的态度是什么?( ) A、坚决抵制 B、可以接受自己认为合理的
C、无所谓
11、当您的信仰与社会主流相冲突时您会?( ) A、坚持 B、放弃 C、看情况 17、您如何看待信仰自由?
A、支持,是人的基本权利 B、不支持,会造成社会动荡 C、无论支持与否,在现实中都很难实现
(三)、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的认识
通过对于调查问卷的第12、13、14这几个题目的调查分析发现,有56.2%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现实意义,是人的精神支柱;大多数的同学没有参加过宗教活动,并认为宗教和信仰不是一回事。
12、您有参加过宗教活动吗? A、有 B、没有
13、您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是?
A、具有现实意义、是人的精神支柱 B、不现实 C、不了解 D、其他
14、您认为宗教和信仰是一回事吗? A、是 B、不清楚 C、不是 (四)、信仰缺失的根源
通过对于调查问卷的第15、16、18这几个题目的调查分析发现,27%的同学认为现在大学生普遍缺乏信仰,66.6%的同学不确定大学生是否普遍缺乏信仰。究其根源来说,一方面,41.7%的同学认为是由于社会、文化、历史原因导致的,50%同学认为是大学生自身原因、学校教育和政治因素导致信仰缺失,另一方面,家长和老师对学生信仰不够重视,据数据显示,64.5%的家长和老师对大学生培养信仰问题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有14.6%的家长和老师不支持学生培养信仰。
15、您认为现代大学生普遍缺乏信仰吗? A、缺乏 B、不缺乏 C、不确定
16、您认为导致大学生信仰缺失的根源是?(可多选) A、学校教育不当或缺失 B、大学生自身原因 C、政治原因 D、社会文化历史等原因 E、其他
18、您认为家长和老师对大学生信仰的态度是? A、支持 B、不支持 C、无所谓 (五)、影响信仰状态的信息传播方式
通过对于调查问卷的第20题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58.3%的同学认为信仰状态主要受网络、电视和广播的影响。其他的同学认为信仰状态主要受阅读书籍报刊等传播方式的影响。
20、在大学中,您的信仰状态主要受哪些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可多选)
A、阅读书籍报刊 B、看电视、听广播 C、课堂教学 D、网络 E、父母、同学之间的交流
八、调查问卷及结果统计表
当代大学生信仰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首先请原谅打扰了您的学习和休息时间!感谢各位同学和朋友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回答这份调查问卷。我们做此次调查是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信仰的了解、态度和取向情况,数据只做调查研究之用,您所提供的回答无对错之分,请根据实际的感受来填写。本次调查采用匿名方式,您只需在合适的选项前打“√”,我们保证对您的资料严格保密。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2012年9月20日
1、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您的所在年级是?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的专业类别是是?
A、工科类 B、理科类 C、文史类 D、艺术体育类 4、您来自? A、城镇 B、农村 5、您的政治面貌是?
A、群众 B、共青团员 C、积极分子 D、预备党员 E、党员 6、您觉得信仰是什么?
A、个人行为原则 B、对天命、宗教或其他的信仰
C、具体的生活目标 D、调节自我的心理方法 7、您有信仰吗?
A、有 B、无 C、不确定 8、您的信仰是什么?
A、共产主义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E、道教 F、科学 G、无 H、其他 9、您的信仰是如何形成的?(可多选)
A、家人 B、朋友和同学 C、教育 D、个人经历 F、书籍 G、其他 10、在拥有一种信仰时,您对其他信仰的态度是什么? A、坚决抵制 B、可以接受自己认为合理的 C、无所谓 11、当您的信仰与社会主流相冲突时您会? A、坚持 B、放弃 C、看情况 12、您有参加过宗教活动吗? A、有 B、没有
13、您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是?
A、具有现实意义、是人的精神支柱 B、不现实 C、不了解 D、其他 14、您认为宗教和信仰是一回事吗? A、是 B、不清楚 C、不是 15、您认为现代大学生搜普遍缺乏信仰吗? A、缺乏 B、不缺乏 C、不确定
16、您认为导致大学生信仰缺失的根源是?(可多选)
A、学校教育不当或缺失 B、大学生自身原因 C、政治原因 D、社会文化历史等原因 E、其他 17、您如何看待信仰自由?
A、支持,是人的基本权利 B、不支持,会造成社会动荡 C、无论支持与否,在现实中都很难实现 18、您认为家长和老师对大学生信仰的态度是? A、支持 B、不支持 C、无所谓
19、您认为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何在?(可多选)
A、引导人更好的生活 B、是人的精神支柱 C、分散精力,影响学习 D、不清楚 20、在大学中,您的信仰状态主要受哪些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可多选)
A、阅读书籍报刊 B、看电视、听广播 C、课堂教学 D、网络 E、父母、同学之间的交流 21、您觉得您目前是哪一类大学生 A、度
态乐
大学生信仰调查结果统计表 观,有理想,有抱负,并积极努力着
B、有自己的想法,认真负责,没有远大的抱负,顺其自然 C、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不知何处着手 D、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不知道今后该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次调查问卷到此结束,我们团队再次感谢您的配合,谢谢!
问题 选项 总数 所占百分比(%) 性别 男 女 30 18 14 23 10 1 62.5 37.5 29.1 47.9 20.8 4.2 所在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专业类别 工科 理科 文史 艺术体育 16 16 8 8 33.3 33.3 16.6 16.6 来自于 城镇 农村 20 28 41.7 58.3 政治面貌 群众 团员 积极分子 预备党员 党员 1 29 7 6 5 2 60.5 14.6 12.5 10.4 信仰是什么 个人行为原则 对天命宗教或其他的信奉 具体生活目标 调节自我的心里方法 23 5 10 10 48 10.4 20.8 20.8 是否有信仰 有 无 不确定 26 9 13 54.2 18.8 27 你的信仰是什么 共产主义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道教 科学 无 其他 7 1 2 1 1 20 3 23 14.6 2 4 2 2 41.7 6.3 48 信仰如何形成 (可多选) 家人 同学和朋友 个人经历 书籍 其他 教育 1 6 17 21 23 22 2 12.5 35.4 43.8 48 45.8 对其他信仰的态度 坚决抵制 可以接受合理的 无所谓 4 37 7 6 6 36 8.4 77 14.6 12.5 12.5 75 21 79 56.25 6.25 31.25 与主流相冲突时 坚持 放弃 看情况 有没有参加过宗教活动 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 有 没有 具有现实意义、是人的精神支柱 不现实 不了解 10 38 27 3 15 3 其他 宗教和信仰是不是一回事 是 不清楚 不是 现代大学生是否普遍缺乏信仰 是 否 不确定 缺失的根源 (可多选) 学校教育不当 政治原因 自身原因 社会,历史,文化 其他 信仰自由 坚持 不坚持 无法实现 家人老师对大学生信仰的态度 支持 不支持 无所谓 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何在(可多选) 引导人更好的生活 是人的精神支柱 分散精力,影响学习 不清楚 在大学中,您的信仰状态主要受哪些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可多选) 阅读书籍报刊 看电视、听广播 课堂教学 22 17 13 28 16 24 2 17 9 7 31 34 10 4 20 24 13 20 6 13 3 32 1 27 20 6.25 2 56.3 41.7 27 6.3 66.7 41.6 50 27 41.6 12.5 70.8 20.8 8.4 18.8 14.6 64.6 33.3 50 4.1 35.4 45.8 35.4 27 58.3
您觉得您目前是哪一类大学生 网络 父母、同学之间的交流 态度乐观,有理想,有抱负,并积极努力着 有自己的想法,认真负责,没有远大的抱负,顺其自然 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不知何处着手 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不知道今后该干什么 6 12.5 21 17 6 3 43.7 35.5 12.5 6.3 九、对调查结论的探讨
(一)大学生信仰问题产生的内在因素
1、经济转型带来的利益重组与社会转型导致的力量变迁是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时期急剧的文化变迁、文化冲突,对每个人的价值观和民族文化心理都产生了冲击,面对这种冲击有的青年大学生茫然失措,悲观消极,甚至产生了心理问题。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的缺失,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巨大的嬗变和碰撞。竞争带来的风险,贫富差距的存在,地区不平衡的逐步加剧,以及经济与道德、经济与政治、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导致相当多的人心理出现失衡,在这种意识形态变化的冲击下,青年大学生信仰状况受到很大的冲击。
2、社会转型力量变迁导致的思维方式的变化是重要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把人的认知能力和交往方式推向一个新的领域,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一些干部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削弱了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也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大学生信仰产生的外在因素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客观原因。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式,对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产生了较大影响。入世后,意识形态的边缘渗透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主导性与多样性并存发展局面。各种冲击社会传统及现有规范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行为不断产生,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产生了新的影响,导致在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体制性基础安排中,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进一步失衡,青年大学生信仰状况混乱。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正是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整个社会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过渡和转型。这显然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也因此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经济利益上升至社会的首要地位,日益成为衡量其他价值的标准。社会出现了“精神无能”的错误认识,这种错误认识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极坏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在具体行为上,更多地采用生产力、具体利益、市场经济等势利的标准,这就使得大学生个人本位主义、急功近利的意识进一步加强,而为人民服务、国家利益优先等道德标准则日益淡化。再加上社会出现的重技能轻思想道德的“人才”任用现象,使学生片面追求个人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政治信仰的塑造,这就必然产生思想道德缺陷的“歪才”、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人才”。 国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青年大学生的主导地位中,
包含着现代化、民族化和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题论争。“西方化”与“反西方化”成为了我国高校大学生在思想理论问题上的最大分歧,而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其本身,这种极端的滥觞扰乱了问题的本原。全球化已经不可避免地从经济领域深入政治、文化、信仰与意识形态领域,由于我国历史的特殊性、发展的阶段性、制度的特质性,使高校大学生信仰受到的全球化冲击,表现为一体化和分裂化、一元化和多元化、集中化和分散化、本土化和国际化等一系列内在矛盾。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加剧了文化间的激荡,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文化心理和价值选择,社会主义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增加马克思主义信仰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针对性、适应性、包容性,使意识形态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动态均衡,就要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青年大学生中形成多圈层的积极互动和良性循环,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方向.
(三)解决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对策思考 当前,大学生的整体信仰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政治信仰边缘化。有些大学生对我国当前是在搞社会主义还是搞资本主义等问题认识不清。甚至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会逐步融合,最终走向趋同。这些致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存在一些模糊或者错误的认识。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怀疑甚至抛弃。
第二,价值信仰日趋功利化和世俗化。主要表现为价值观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偏移;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价值评价标准由内在精神型转向外在功利型;价值实现的途径由外控取向转向内控取向等。
第三,信仰方向的多样化。应当指出的是: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心态不仅仅表现为各种思想、观念的平行排列。更多的是传统的、转型的、西方的,以及各种古往今来的思想的叠加。在价值信仰方面也由一元向多元并存发展。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信仰多样化也带来信仰的不稳定。
(四)如何面对大学生信仰问题
1、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2、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宗教的本质。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待宗教问题上,我们既要看到宗教今天仍有它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又要看到宗教只是从属地位的亚文化,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念及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政策的总和,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指南。在高校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宗教的本质。让大学生认识到宗教本质上是对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的反映。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既不可能很快消亡,又不可能依靠行政命令和其它强制手段消灭,而只有积极创造宗教消亡的条件,才能使其逐渐消亡。我们要通过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划清唯物论与唯心论、无神论与有神论、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增强识别和抵制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能力。
使大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敏感性,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使之成为政治上合格的社会主义大学生。
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适当开设大学生宗教学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战场,是促进大学生确立共产主义信念的主课堂。要注意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及思想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两课”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社会、人生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发展的特点,促进他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在高校是否应开设宗教课程,教育界一直存在着分歧。我国自建国以来,对大、中、小学生进行的教育都是立足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的,当代大学生,从小学时便开始接受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这使中国相当多的青少年从小时候起就排斥宗教。近年来,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对外来宗教的好奇使一部分青少年接触宗教,大多数人把宗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现象看待,感到新鲜时髦而有趣。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宗教知识,与其让大学生因好奇而寻找认识宗教的路途,还不如我们为他们开辟一条合适的途径。因此我们觉得可以在高校开设宗教文化类的选修课和有关的讲座,正面介绍宗教知识,增强对宗教的感性认识,消除大学生对宗教认识的神秘感。同时宣传党在新时期的宗教政策,特别是在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方面,应当加大宣传的力度,使他们对宗教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宗教的认识更加具有理性。大学生只有了解了宗教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从本质上认识了宗教,才能在当前宗教渗透之时,特别是西方宗教东进的现状中不惊、不怪、不乱,在人生信仰、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
4、实事求是地对待宗教问题。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在阶级社会中,宗教曾经成为麻醉人民、维护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曾经在被压迫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斗争和被压迫人民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中起过作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宗教借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消失了,宗教变成了社会文化现象。我们应该认识到宗教问题在我国所体现出来的长期性、民族性、群众性、复杂性、国际性特点,显示出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趋势。客观而论,当前我国宗教界广大信徒包括教职人员是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并积极投身祖国的建设的。虽然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在思想信仰上表现出差异,但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们都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我们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我们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要把信教和不信教的人,信这种教或信那种教的人都团结起来,大家和睦相处,彼此尊重,把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宗教作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支积极力量,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社会团体。在我们正确看待、理解宗教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大学生懂得,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的宗教渗透活动决不是单纯的宗教问题,这些渗透是国际上反动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今国际上由民族宗教问题造成国家分裂的屡见不鲜。面对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境外敌对势力不顾国际准则,利用宗教并以传教为名,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破坏中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在一定条件下,宗教极有可能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因此高校应加大教育力度,广泛宣传反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化大学生反渗透的意识和抵制渗透的能力,以积极的态度组成强大的工作网络警惕西方的宗教渗透。
5、i弘扬校园文化,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高校作为创建和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义不容辞地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任。由于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所以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学校不仅要狠抓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确保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创建和谐的高校精神文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搞好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高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优化育人环境,建立优良的校风、学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它对于抵制和消除宗教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有着直接的作用。 i
注:部分观点来自课本和相关参考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