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标理论试题

2023-07-28 来源:钮旅网
新课标理论试题(一)

1、现行《大纲(试用修订版)教材》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和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五大类;

《标准》在各个学段中,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2、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

3、《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判断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改编教材( ) 2、算法多样化就是一题多解。 ( )

3、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 )

4、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实际上强调的是对数学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察。( ) 小组学习就是探究性学习。( )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纲要》中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标准》明确了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8、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角色做出相应的改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

9、《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10、在评价中,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1.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2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目标中谈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改变课程过于( 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从( 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方面来 进 行。

4 .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定,小学低年级主要开设( 品德与生活)(语文 )(数学 )(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6.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其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 观察 )(实验)(归纳)( 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

1.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 基础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以综合课程为主)

3. 学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 三. 判断

1、学校课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部分构成.√ 2. \"空间与图形\"第二学段的内容是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3. 教育自身成为社会的基础产业是现代教育经济功能的拓展。 √ 4、一位现代教师的教育观念总比过去时代的教师先进。 ×

5、教育具有文化传播功能,因而中小学应能够接纳社会中存在的一切文化。√ 6. 我国目前的教育应特别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而不必突出强调科学精神。× 7. 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是实现教育政治功能的基础。√ 8.一位教师的教育观念总比家长的教育观念先进。×

9. 强调教育育人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和谐统一是现代教育功能观的一个基本特征。 √

10. 只要充分重视教育,就一定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

1.阅读下面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小结及教师的评语,从期末质性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数学学习

师评:写得真幽默!的确,你是一个有趣的男孩,老师很喜欢和你交朋友,老师也欣赏你的智慧和才华,你那独到的见解也常让同学们折服,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你肯定会成为这个季节中最灿烂的男孩。

答:对评价结果的处理是评价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评价起着导向作用。评价结果的呈现有定理和定性两种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第一学段应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在第二学段应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描述,以定性描述为主。考试结果的评价应汲取定量、定性描述各自的优势,恰当地给出一个等级,同时给出客观的评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2.下面陈述的是一个学生在数学考试讲评后所撰写的日记,你认为教师的评价有不当之处吗?请你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谈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科学地处理考试评价的结果?

。我考得再好总也考不过大家。我总是失败,唉! 答:我认为该教师的评价有不当之处。

在新课程下,对学生的考试评价应体现一种“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3.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以下两位教师小结课堂教学的看法。 在一节数学课末的小结中,两位执教老师的设计分别如下:

王教师:“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内容?”“你们学会了吗?”“你们学的开心吗?”

施老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答:我认为施老师的小结好。

施老师用亲切的语气、协商的口吻,使课堂氛围显得民主、和谐,让学生思想上变得轻松,愿意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而王老师过多的关注了知识本身的结果,却少有关注知识获得的途径、方法、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说”的机会,让学生能“说”。凡学生能说的,都应该放心地让学生去说。总之,努力让全体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上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更投入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来。

4.阅读下面案例,请你从自我反思的角度谈谈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节《可能性》教研课中,有一个老师让学生体验“哪种物体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大,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小”的实践活动中,其中第四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白球的次数一样多,并且比摸到黄球的次数还多2次。

答: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很多教师总觉得它们是一对矛盾体,犹如一副跷跷板: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而我则认为:学生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生成”需要“预设”来引导,“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条件,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动中才能生成。

(一)、[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 ②5.8×2.5 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一、合作学习中必须处理好独立思考的问题,因为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形式,但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与同伴探究、交流才有真正的价值。本案例中,由于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过程,所以不能发挥小许合作的优势,其三种方法的得出也不能代表本小组的水平。困难学生越过了独立思考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取信息,知识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标。所以在合作学习前,可以安排学生先独立尝试,在碰到实际困难,在有了一定的体验,产生探究的需要后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会更好。

新课标理论试题(二)

1、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2、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 )、(评价 )的功能。 3、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式、半圆式、双翼式、席地式等。

4、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 、案例反思。

5、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影响特定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活动诸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以教学程序为其表现形式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结构。它将教学的诸因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完整性、中介性、针对性等特点”。

6、“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发展水平)。

7、教学方法是指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8、演示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实验,利用模型、图片、录音、幻灯、多媒体等指导学生经过观察得到感性认识的方法。

9、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10、如果我们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解读问题的性质,可以发现,所谓问题至少包含四种成分,即一是 目的,即在某种情况下想要干什么 ;二是 个体已有的知识;三是障碍,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需要解决的因素;四是方法,指个体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步骤等。

11、案例的主题是指是从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

12、复习课教学的特点有:(1)“通”,融会贯通、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2)“理”,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构建知识体系,使之“竖成线”、“横成片” ;(3)“补”,对学生学习的缺陷进行弥补,消除疑惑,使学生得到提高

13、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如果学生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或采取大长方形加三角形面积的思路,或采取大三角形减小三角形的方法,这就说明他作了 不同的数学思考 ;

14、广义上的课程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 15、制定课时目标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单元目标、学习材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16、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有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

17、自主活动的核心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则应从四个方面来实现,即:一是 兴趣的引领 ;二是 目标的导向 ;三是评价的激励;四是 竞争的促动 。

18、问题探究法的主要特点是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9、如果教学的难点是该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致,教师应采用 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充实感性知识或利用直观手段,尽量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

20、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基本涵义,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融会贯通地学习。

21、讲授法的主要缺点是 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22、刺激学生学习义务,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包括提出要求,鼓励,批评,责备,说服教育,激励学生的学习意志等。

23、就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言, 自主探索 是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基础。 24、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把从学校所学的东西,迁移到 家庭的日常生活情境中、 社区 情境中以及 工作岗位 的情境中。

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

1、《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结构上看,它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 )

2、掌握、了解、理解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 × ) 3、“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情感与态度目标” 应该区分预设性目标和非预设性目标( × )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彼此独立的( × )

5、课型以教学任务的特征来划分有: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 × ) 8、 学生自主学习不是不要教师,相反,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 √)

9依据教学任务的特征来划分,课型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课、讲评课、实验课等(√ )

10教学重点与难点常常呈交叉关系,有些是重点而不是难点,有些是难点而不是重点,有些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 √ )

11、作为课程的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数学是相同的( × )

作为课程的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数学是不同的,即前者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12、如果难点的形成是与该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掌握欠扎实或因大多数学生遗忘所致,则应分散知识点,各个击破。( ×

13如果难点的形成是与该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掌握欠扎实或因大多数学生遗忘所致,则应查漏补缺,加强旧知识的复习( √

14、问题探究法”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规律。√

15、在小组合作学习流程中全班交流评价不那么重要。×

16全班交流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有效进行全班交流评价可使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

17、在数学教学中,每一堂课上不一定都有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但是必然有非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因为每一堂课上都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师生之间的每次互动,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态度教育的时机( √ )

18、探究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它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 ( √ )

19、“数学课程生活化”是数学教学要时时联系生活,处处联系生活。 ( × ) 20、数学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身体活动。 ( × ) 21数学活动是指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与交流等。 ( √ ) 简答题

1、举例说明过程性目标使用的局限性。

答:A、有些基本知识的学习经过这一过程根本行不通如:“∏代表圆周率”这一知识,只能采用联想记忆来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没有任何过程性目标。B、有些数学知识、技能经历这一过程没有必要。如:“勾股定理是中国最早提出的”这一知识,尽管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可以获得,但教师手头有详尽的材料,可以直接讲解,C、有些知识、技能经历探究过程的学习效果可能更差。

2、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 答:要点:(1)比较—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2)还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 (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5)调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蕴,发现教材新意义。

3、编写教学设计要体现哪些特性?

答: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主体性、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4、举例说明“尝试教学法”的步骤。

答:第一:出示尝试题、第二步:自学课本、第三步:尝试练习。第四步:学生讨论,即讨论解题策略。第五步:教师讲解归纳 。

5、简述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

答:操作步骤:一、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二、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三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三、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四、撰写教学案例。

6、难点的形成一般有几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怎样的策略?

答:一是该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二是该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三是该知识包含了多个知识点,知识点过于集中;四是与该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掌握欠扎实或因大多数学生遗忘所致。难点若属前两种情况,教师主要应通过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充实感性知识或利用直观手段,尽量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如果难点属第三种,则应分散知识点,各个击破;难点若由第四种原因所致,则应查漏补缺,加强旧知识的复习。

7、举一个例子说明尝试教学法的步骤。

课本例题:一个商店运进4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6元,一共可卖多少元?

第一:出示尝试题,:文具店有20合乒乓球,每合6个,每个乒乓球卖2角,一共可以卖多少元?第二步,自学课本,了解该题型的解决方法;第三步:尝试练习,学生进行尝试。

第四步:学生讨论,即讨论解题策略,该类应用题应先求出什么?运用那种方法更好?第五步:教师讲解归纳,总结计算方法,寻求最优化。

8、强调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原因有哪些?

答:要点:一是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国际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二是生活化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三是生活能力可以迁移为数学能力。

9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哪些特征?

答:一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二是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三是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四是加强学习者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

10简述自主活动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答:自主发展,构建动场;角色确认,自主探究;活动构建,自主评价;自主反思,活动延伸。 11简述练习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答: ① 基本训练 。以训练学生的口算技能、公式记忆、数量关系的理解等为主。②宣布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明确地宣布本课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③ 检查复习新授课的知识。 一般采用板演练习,能及时发现问题,信息得到反馈,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调控。④课堂练习。这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一般设计专项练习、针对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等几个层次的练习。⑤ 作业评价。 包括练习评价,贯穿在每个层次的练习中。

12、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它更强调的方面有哪些? 答:一、参与和过程;二、平等与合作;三、鼓励与创新。 13、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答: (1) 组织形式不到位按就近组合;自由结伴组合;短暂频繁组合(2)合作程度不到位A、局限型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B、障碍型合作:学生间的关系不协调或者是合作的内容太难所至。C、装饰型合作:重形式,轻实质D、评价机制不到位,.a\\忽视自我评价;b\\偏重整体奖赏;c\\单一激励机制;d\\评价与小组脱钩.

14、复习课设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①同一材料合理地用不同形式呈现,用不同例子讲解,以使学生产生新异感,并有利于学生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仔细研究某一现象,便于全面理解。②复习不是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练习应练在重难点之处,练在学生掌握薄弱、疑惑之处。③复习不是原地踏步,作同一水平的循环,而应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整理,使零散、孤立的知识形成网络,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与理解。④练习要体现“广度”、“坡度”、“深度”,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思维训练中;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练习应引申,深化综合贯通,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迁移能力。

15、简述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要素。

答: 问题生成、主动探究、成果交流、反馈延伸 16、简述活动建构教学策略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师生角色的再定位,要注意开放、民主、实效的体现,问题要具有思考性、趣味性、生活性。 17、情境体验具有哪些特征?

答:一是强调以“情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二是强调以“情境” 作为起点;三是强调对师生生命性的关照;四是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构建;五是强调教与学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

论述题

1教师应如何看待教材?

答: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或者是一个案例,而不是课程全部。所以,教材是可以超越、选择、变更的。教师的任务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学生学教材。同时,这也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教材,毕竟教材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叙述学的理解,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是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依据。教师对教材的开发和改编必须建立在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材的每一点个性化的创造都必须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瞒无目的的改变教材是不可取的。

2新课改要不要教学模式?为什么?

答: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知道下,影响特定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活动诸要素,在一定失控范围内形成的,以教学程序为起表现形式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结构。新课改同样需要一定的教学模式,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是师生之间“以对话、交流、合作等为基础的知识构建活动”。所以在新课改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要关注作为学习主题的学生,同时还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努力长舌有利于其个性发展的空间。

3、新课程为什么要提倡合作学习?

答: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的品质;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4、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

答:(1)应当明确、具体可感。(2)应当有思考价值。(3)三要关注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5、你认为写教学反思时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答:把新课程理念作为反思的着眼点;把相关经验和理论作为反思的重要参照;把整体反思与局部反思相结合;把反思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6、你认为问题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一、要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1)要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民主学习空间。(2)要致力于挑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3)要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或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提出问题。(4)要营造一种对话、交流、质疑的课堂交流环境。

二、向学生提供成功体验,正确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1)关注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2)只要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都应当给予肯定(3)每一个问题都落实到教学中去(2)倡导学生之间互评提出的问题。

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理论考试复习提纲(简答题含答案)

一、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征?1、 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二、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1、 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2、 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三、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1、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四、这次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2、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五、如何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六、课程类型主要有哪些类型?1、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七、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1、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2、 特点如下: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八、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 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

九、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服务社区 2、走进社会 3、珍惜环境 4、关爱他人 5、善待自己 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十一、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有何关系?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也有内在联系:二者都强调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 二者的终极目的都指向学生的个性发展,尽管直接目的有别。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归纳、整合、开拓、提升;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则可从学科领域细化、深化生活中的主题。

十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何不同?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3、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十三、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2、突破学科中心;3、改善学习方式;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5、为课程是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十四、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2、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3、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十五、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十六、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1.新课程的推进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a树立教育民主思想;b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c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2.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做到:a.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b.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位教学成功的喜悦;c.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十七、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

1、从教师和学是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十八、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十九、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主动性 2、独立性 3、独特性 4、体验性 5、问题性 二十、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二十一、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结合;

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4、评价内容综合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十二、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2、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

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二十三、如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2、设计评价工具;

3、收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发展的资料和证据; 4、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二十四、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1、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2、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3、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