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标广东版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教案

2022-07-07 来源:钮旅网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

1.1信息社会及其特征

教学目存与核心垂养 ★ 了解信息社会概念 ★理解信息社会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1. 信息社会概念2・信息社会的特征

课前准富 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1.1.1信息社会

【探究活动】 调査:

通过国家信息中心网站的“站内检索”,査询、下载“信息社会发展”的相关资料 【讨论】 课本p7内容 【观察】 课本P8内容

1.1.2信息社会的特征

【教师活动】

借助视频给学生讲解信息社会概念及信息社会的特征。 信息社会四个方而的主要特征

1、 数字生活

现实空间、虚拟空间

2、 信息经济

人力资源知识化、以创新核心技术应用为主、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水平发达

3、 网络社会

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现实与虚拟并存

4、 在线政府

科学决策、公开透明、高效治理、互动参与 【课堂小结】

总结信息社会槪念及信息社会的特征。 【课后作业】

P27 1、单选题

【教学反思】

高一学生来自各校,对信息的掌握参差不齐,应采用分层教学方式,小组学习方式,结 对子的学习方式。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

1.2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与趋势

教学目存与核心奎养 ★ ★

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脉络 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教学重难点 1. 信息技术发展脉络2・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敎学过程 1. 2.1信息技术发展脉络

【探究活动】pl2表1・3 【讨论】 课本P12内容

【教师活动】

借助视频给学生讲解信息技术发展脉络

1. 2.1信息技术发展脉络 1. 以计算机为核心 1946 ENIAC电子管

微处理器

计算机与现代通讯有机结合

2. 以互联网为核心

互联网是由许多计算机组成,实现网络中计算机的数据传输。

3. 以数据为核心

云汁算、大数据处理技术,发现数据价值,实现数据“增值”

1. 2. 2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1. 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的角度

(1) 网络互联的移动化和泛在化 (2) 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 (3) 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 2. 从计算机用户界面发展的角度

(1) 体感技术 (2) 虚拟现实技术 (3) 增强现实技术

3. 从典型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应用驱动与技术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的角度 (1) 虚拟计算 (2) 通讯技术 (3) 传感技术

(4) 微电子和纳米技术 (5) 3D技术 (6) 信息安全

【实践】 课本P15

【课堂小结】

1. 信息技术发展脉络 2.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课后作业】

P27 3.情境题

【教学反思】

本节理论较多,适合采用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方式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

1.3信息技术的影响

教学目标与核心養养 1、 了解信息技术推动科技革新与进步 2、 了解信息技术社会变革与发展

3、 信息技术提升人们在信息社会的适应与创新力

教学重难点 1、 信息技术推动科技革新与进步 2、 信息技术社会变革与发展

3、 信息技术提升人们在信息社会的适应与创新力

课前准富 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1. 3.1信息技术推动科技革新与进步

【教师活动】

1、 基础学科理论领域 2、 量子通讯 3、 人工智能系统

传感(感受信息)、通信(传递信息)、计算(处理信息)、控制(执行信息)

【探究活动】

P18交流;分析

1.3.2信息技术社会变革与发展

【调査】 课本P19内容 【教师活动】

1、 提升社会建设水平 2、 促进工农业生产变革 3、 提升电子商务可靠性 4、加强数字世界的治理

1.3.3信息技术提升人们在信息社会的适应与创新力 1. 改变人们的生产与工作方式

(1) 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源,脑力劳动投入比例不断增加

(2) 互联网促成了一种人人参与、人人互动的社会化格局,这个交互形态使得社会生 产方式有了深刻的

变革,产生了社会化、个性化的制造平台

2. (1) (2)

改变人们的生生活与交往方式 突破时空限制,及时分享信息

数字化生活信息交流方便快捷,但同时也存在个人信息泄漏安全隐患

3. 促进人们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4. 培养人们的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 生的一系列思

维。

5. 提升人们信息意识与信息社会责任感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课堂小结】

信息技术推动科技革新与进步 信息技术社会变革与发展

信息技术提升人们在信息社会的适应与创新力 【课后作业】

课本P27 2.思考题 【教学反思】

本盯理论较多,适合采用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方式

第二章的组成与功能

2.1信息系统及其组成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 ★

了解信息系统 了解信息系统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1. 信息系统2・信息系统的组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2.1.1分析典型信息系统

【探究活动】 体验:

课本 P33-P35 【分析】

课本P35内容,案例一\"案例三

1.1.2信息系统的组成

【教师活动】

借助视频给学生讲解信息系统的组成

1. 用户

用户是信息系统的使用者、维护者、管理者和设计者。

2. 硬件和软件

硬件是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包括计算机硬件和网络平台。

软件是帮助终端用户使用硬件、将数据资源转化成各类信息产品的资源,用于完成数据的 输入、处理、存储、控制以及输出等信息系统的活动。 软件: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3. 网络

网络是指将各个独立的设备进行物理连接,实现人与人、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计算机 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讯的目的。

4. 数据资源

数据资源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 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信息。 【课堂小结】

1. 信息系统 2. 信息系统的组成

【课后作业】

P55 1、单选题

【教学反思】

本课应通过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信息系统导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教学效果事半 功倍。

第二章的组成与功能

2.2信息系统功能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 了解信息系统的输入功能 ★ 了解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 ★ 了解信息系统的存储功能 ★ 了解信息系统的控制功能 ★ 了解信息系统的传输与输岀功能

教学重难点 1•信息系统的输入功能 2. 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

3•信息系统的存储功能 4. 信息系统的控制功能 5•信息系统的传输与输出功能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敎学过程 【探究活动】 分析: 课本P39

2. 2.1信息系统输入功能

【教师活动】

借助视频给学生讲解信息系统的组成

信息系统输入功能是指把系统所需的数据或信息收集并记录下来,整理成信息系统要求的格 式和形式,作为信息系统的数据。

2. 2.2信息系统处理功能

【教师活动】

信息系统处理功能是指对输入或条件做岀的系统响应或者转换,包括对信息的传输、加工 和存储。 【学生活动】

调查:课本P40

2. 2. 3信息系统的存储功能

【教师活动】

信息系统的存储功能是指获得的或加工后的信息和数据保存起来,以备将来应用。

数据存储安全是指采取措施防I匕信息被窃取、篡改或破坏,通常的安全方式有加密与认证、 数字备份和灾难恢复等。

【讨论】课本P40

2. 2.4信息系统的控制功能

信息系统的控制功能是指对构成系统的齐种信息处理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对整个信息 的加工、处理、传输、输出等环节通过各种程序进行控制。

【实践】课本P41

2. 2. 5信息系统的传输与输出功能

信息系统的传输与输出功能是指经过信息处理生成的有用信息进行传递,并以合适的 方式呈现出来。 【体验】课本P42 【课堂小结】

1•信息系统的输入功能 2. 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 3•信息系统的存储功能 4. 信息系统的控制功能 5•信息系统的传输与输岀功能

【课后作业】

P55 2、思考题

【教学反思】

本课应通过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信息系统导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教学效果事半 功倍。

第二章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3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和移动终端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作用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移动终端工作原理

教学重难点 1 •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作用 2. 讣算机的工作原理 3 •移动终端工作原理

课前:隹备 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匚

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

分析: 课本P43 【教师活动】

借助视频给学生讲解信息系统的组成

2. 3.1讣算机和移动终端的作用

计算机:用于数据存储、加工、计算、分类和整理,实现对信息的管理和对各种设备的实时 控制。 移动终端:主要实现人机交互,其務动性主要体现为移动通信能力和便携化体积。

信息系统输入功能是指把系统所需的数据或信息收集并记录下来,整理成信息系统要求的格 式和形式,作为信息系统的数据。

2. 3.2汁算机的工作原理

【实验】P44组建计算机系统 【教师活动】

1. 计算机的发展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 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阅读】P46

3. 计算机的系统架构

需5SS徽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宓昭之间相互依存’互为补充' 厂输入设备(徳盘、敢标零) 「辆人M设出设备(p示器、扑印机等) 小尸g確丁只读存倫器(R°M> 内存购\"L urn#储器(RAM〉 外弃備紬(破盘、i扯等) 厂文字处理软件 『硬件系统 -找格处理轶件 -他助设计软件 计算机系利2-12所示。 r运算緡 L中央处酬■[控般 厂 操作系统(DOS、Windows. Unix、Linux^ ) 机掘语言 一谊肓处理禅序+汇编厝言 L系统软件一 L ffiStmp? (C、C十K Pnneah Python等: 诊斷程序 图-2-12计算机系统架构图 r(1) 硬件

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装置,即电子线路、元器件和机械部件等构成的具体装置,是看 得见、摸得着的实体。

(2) 软件

软件是指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 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4.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K

产昂类型•冢用一体电歸 蟲示屛尺寸 2】姿寸 j 一一二:・WVA^g

分辨珂而Ox梵丽\"

jftfls

_

处理熬[AMD的丽 处理密痢率F222GH厂 內存容■ 4GB 內存笑型 DDR4 玫盘獎型 SAJ喷盘 呦盘毯数 7200W 噪盘客■ 1000GB 光舷型 1 _____ 就卡奏型 [AOLE—— ___________________ 显卡芯片 AMD Radeon MD 霊存容* 扶孚孫絃內存 网判肉■1AKXMOOOM网* —画訓豉丽玉内超牙 卜声卡|哄声卡刈皿奸 扬丽[内賣扬声噩 ----------------------- -- ------

眷蠹礙帝耳 二一

眾温口, USBSM 口,耳机/发只皿九电 曙

---------------------------

外部接口

usattfizys^fcg ------- ----------------

叫9X24・5X2[29QIL -------- ------------------ 尺寸

2. 3. 3移动终端工作原理

【教师活动】

硬件和软件

具有通信功能的微型计算机设备O

87% 3:30

e

关于手机

PAR-ALOO

型号 版本号

EMUI

9.1.0.353(C0OE351R1P1)

GPU Turbo

9.1.0

版本 版本

Android

g

IMEI

866201045884530 866201046222102

MEID A0000095A74B09

处理器 运行内存 手机存储

HiSilicon Kirin 970

6.0 GB

可用空间:90.71 GB 总

客■: 128 GB

2340x1080

Android

程序安全补丁级别

.

2020

年7三1

21C20B369S009C000.21 C20B369SO

09COOO

基带版本

【学生活动】

【调査】课本P50 【交流】P51

2.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结构:应用层、网络层、终端层

3. 云计算

云计算是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形式将计算资源提供纷给用户。 【课堂小结】

1. 讣算机和移动终端的作用 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 移动终端工作原理

【课后作业】

P55 2、情景题

【教学反思】

本课应通过实物展示与学生动手实践来进行教学,通过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增强 教学效果。

第三章 信息系统的网络组建

3.1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 ★

了解信息系统与物联网 了解物联网中传感与控制机制

教学重难点 1. 信息系统与物联网2.物联网中传感与控制机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3.1.1信息系统与物联网

【探究活动】 体验: 课本P62 【教师活动】

借助视频给学生讲解信息系统的组成

1. 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连接方式演变

第一阶段:人和计算机 第二阶段:计算机和计算机

第二阶段:计算机与“物”(物联网)

2. 物联网

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和智能装备对物理世 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 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物联网三个技术特征:全而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 【讨论】P65

3.1. 2物联网中传感与控制机制 1 •物联网中的结构

(1) 感知层 (2) 网络层 (3) 应用层 2. 物联网技术

(1) 传感技术

光敏、声敏、气敏、化学敏感器、压敏、温敏、湿敏

(2) 射频识别技术(RFID)

阅读器、天线、标签

(3) 嵌入式系统技术

是指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 可靠性、成

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课堂小结】

1. 信息系统与物联网 2. 物联网中传感与控制机制

【课后作业】

P86 1、单选题

【教学反思】

本课应通过学生身边熟知的案例进行剖析,能够有效加深对本课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三章 信息系统的网络组建

3.2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存与核心盍养 ★ 了解讣算机网络在系统中作用 ★ 了解数据如何传输 ★ 了解资源如何共享 ★ 了解什么是分布式处理

教学重难点 1. 计算机网络在系统中作用 2. 数据如何传输 3. 资源如何共享 4. 什么是分布式处理

课前:隹备 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3. 2.1讣算机网络在系统中作用

【探究活动】 分析: 课本P70 【教师活动】

借助视频给学生讲解信息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系统中主要起到数据传输、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三个方面的作用

3. 2. 2数据传输

【教师活动】

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计算机网络将不同位置的计算机与终端、计算机 与计算机连接起来,并在计算机与终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快速传送各种类型的信息, 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 【调査】P71

(1) 传输介质

有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无线: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激光

(2) 网络传输协议

TCP/IP 、 NetBEUI、 HTTP、 FTP

HTTPS、 FTPS (3) 网络带宽

例:下载软件显示下载速度为128KB/S,实际带宽为

128KB/s=128*8Kb/s=1024Kb/s=lMb/s

解析:带宽单位bit/s 下载单位Byte/s

lByte=8bit

3. 2. 3资源共享

软件资源、硬件资源、数据资源、信道资源

3. 2. 4分布式处理

分布式处理是将不同地点,或具有不同功能的,或拥有不同数据的多台计算机,通过 网络连接起来,在控制系统的统一俘理控制下,协调完成大规模信息处理任务的计算机系 统。 【课堂小结】

1•计算机网络在系统中作用 2.

数据如何传输

3. 资源如何共享 4.

什么是分布式处理

【课后作业】

P86 1、单选题

【教学反思】

本课应通过学生身边熟知的案例进行剖析,能够有效加深对本课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三章信息系统的网络组建

3.3组建小型无线网络

教学目标与核心盍养 ★ ★

了解无线网络的接入方式 了解无线网络的设备功能与选型

★ ★

了解无线网络的组建与配置 了解网络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 2. 3. 4.

无线网络的接入方式 无线网络的设备功能与选型 无线网络的组建与配置 网络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课前准富 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3. 3.1汁算机网络在系统中作用

【探究活动】 观察:课本P75 【教师活动】

借助视频给学生讲解信息系统的组成

1. 移动通讯接入

2. WiFi (wireless fidelity)接入 3. 蓝牙技术(Bluetooth techology) 4. 红外数据传输(IrDA)

【讨论】P77 【拓展】P77

3. 3. 2无线网络的设备功能与选型

【教师活动】

1、无线网卡

USB无线网卡、PCI无线网卡 2、 路由器

用于不同网络间的连接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 按前后顺序发

送信号。

分有线路由与无线路由。

3、 调制解调器(Modem)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又能将模拟信号转换数字信号的一种装置。

4、 交换机

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的设备。

【调査】P79

3. 3. 3无线网络的组建与配置 1•无线网络设备的连接

2. 无线网络的配置

(1)设置自动拨号帐号及密码

墓奮T

低中垃入网结恥笑供的ADSL上网口令乂二

上网JW号: 上网口令二 視认口令二 1 1 1 ......... 【…… |耒|3—27 设:曾n劲圾 ',跌呂及*

(2)设置网络名称及登录密码

倣JT向导•无线沒BC 本向导页面设at路由备无线网络的基本參頑

无线状态: ISSID;

— ---------------------------------------------------- ----

借吐 模式,

自动V 1<)gn mixed y

」I

強段帝宽:

无线安全选项:

0不开启无銭安全

⑥WPA/WFA2 个人版 PSK密

无拔刚冼码伯

°不幣改无馥安全设・

(3)终端设备接入

I7P4.INK123

ddfautt

TP-LINK buidiftg34_2 TP-LINK 72C694 Norman

ZINK

3. 3.4网络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分析】P83

稳定性、安全性、网络带宽、网络线路与老化都给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带来一定的影响。 【课堂小结】

1. 2. 3. 4.

无线网络的接入方式 无线网络的设备功能与选型 无线网络的组建与配置 网络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课后作业】

P86 2、思考题

【教学反思】

本课可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来提髙教学效果,突岀学生是学习主体地位。

第四章 信息系统的软件与应用

4.1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

教学目存与核心垂养 ★ ★

了解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了解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教学重难点 1. 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及英工作过程 2. 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4・1.1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教师活动】

借助视频给学生讲解信息系统的组成 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类型:

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 C/S) 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 B/S) 对等网结构(Peer

to Peer, P2P)

1.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图4-5三层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2・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加掾作匙

18

WcblW务為 □ 彩户机 I客户擾作系绕i 翎凰序或静 盃hum!衣 眼务岌援作系统 W凶R务器 图4-5三层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3. 对等网络结构

图―对等网络结构示意图 4.1.2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图I佰息系统的开岌过程

【探究活动】

1•讨论:P94 2•实践:P94

【课堂小结】

1. 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2. 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课后作业】

P110 1>单选题

【教学反思】

本课应通过学生身边熟知的案例进行剖析,能够有效加深对本课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四章信息系统的软件与应用

4.2信息系统的软件及其作用

教学目标与核心秦养 ★基础软件及其作用 ★ 应用软件及其设计过程 ★应用软件的开发工具和平台

教学重难点 1. 2. 3.

基础软件及其作用 应用软件及其设计过程 应用软件的开发工具和平台

课前准富 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4. 2.1基础软件及其作用

【交流】P95 【教师活动】

借助视频给学生讲解信息系统的组成 信息系统分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

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

1. 操作系统

trrq 口IWME' --------------- 二2\"^用瓢 畀 K~ 1克大的g用九绅务操作翱L支持多种处用器 昶悅的分类大&院栈或「•程应用的工作数 •站分隣作系縊 綁户、珈务的勒系统”创Uni烷砂容・ I Liaux 1Linux发行版作为个人计球机第作 臓处f源代国公开的fl由删作就,其内臓代码 1可以自由传 或服务器操作系紀mst 巳成为主流的操作系统「 1 MaciftoiJ] 首个H商用领域优得域功的图形用户界ifiU 多任务的操作系仏采用图形窗口界面.用户对计 算机创各种复杂撮佯只需道过点峦凤标就可以实现。 运行在Macintosh系列电脑上。 1 Windows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操作莱扛H 用〒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上第 1 iOS 科财操作臓C 旻装在移动络端上的操作俶 主要使用于移动终竭,期平板电 脑、手机亀 1 Andmid ULinux为菇就的代码的槻作系统。 2.

数据库系统

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

常见的数据管理系统:MSSQL、ORACLE SQL、MYSQL 【体验】P97

3. 中间件

是指网络环境下处于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一种起连接作 用的分布式软件。

Web服务器就是一种中间件。 4.2.2应用软件及其设计过程

【实践】P99-100

1. 应用软件及其作用

信息系统应用软件,是用于处理特定应用的程序。 例如:图书馆管理软件、财务软件等

2. 应用软件设计过程

1) 需求分析

2) 体系结构模式的选择 3) 模块设计 4) 数据库设计

4. 2.3应用软件的开发平台工具和平台

1. 数据库开发工具

MYSQL是最流行的关系型数据管理系统。 2. 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

如:Visual Studio C++ Builder Delphi 【课堂小结】

1) 基础软件及其作用 2) 应用软件及其设计过程 3) 应用软件的开发工具和平台

【课后作业】

P110 2、思考题

【教学反思】

本课应通过学生自主学习ACCSESS,开发一个简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加深对 本课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四章信息系统的软件与应用

4.3信息系统社会应用中的优势及局限性

教学目存与核心秦养 ★信息系统社会应用中的优势 ★信息系统社会应用中局限性

教学重难点 4. 5.

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的优势 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局限性

课前;隹备 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4. 3.1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的优势

【探究活动】P104 【教师活动】

借助视频给学生讲解信息系统的组成

优势:

1) 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2) 有助于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 3) 进行辅助管理控制

4) 降低企业的人力和信息成本

【实践】P106

4. 3. 2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局限性

1. 信息系统设计缺陷导致用户损失 2. 信息系统受限于网络环境的安全因素 3. 信息系统面临病毒攻击的风险 4. 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隐藏的风险

【课堂小结】

4) 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的优势 5) 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局限性

【课后作业】

P110 3、情境题

【教学反思】

本课应通过实地考察与访问专家,能够有效加深对本课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五章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防范

5.1信息系统应用中的安全风险

教学目存与核心春养 ★人为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风险 ★软硬件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风险 ★网络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风险 ★数据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风险

教学重难点 1. 2. 3. 4.

人为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风险 软硬件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风险 网络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风险 数据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风险

课前;隹富 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5.1.1人为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风险

【探究活动】P115【阅读】

“人”是信息系统的使用者与管理者,是信息系统安全的薄弱环节。

5.1.2软硬件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风险

【观察】PH6

5.1.3网络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风险

【分析】P116

网络安全诱因:

1) 网络系统管理的复杂性 2) 网络信息的重要性 3) 网络系统本身的脆弱性 4) 低风险的诱惑

5.1.4数据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风险

【分析】P118 【课堂小结】

1. 人为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风险 2. 3. 4.

软硬件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风险 网络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风险 数据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风险

【课后作业】

P135 1、单选题

【教学反思】

本课应通过实地考察与访问专家,能够有效加深对本课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五章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防范

5.2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技术和方法

教学目标与核心盍养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重要术语 ★信息系统安全模型及安全策略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防范的常用技术

教学重难点 1.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重要术语 信息系统安全模型及安全策略

2.

3.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防范的常用技术

课前;隹备 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匚

教学过程 5.2.1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重要术语

【探究活动】P119【讨论】

威胁.攻击.入侵、漏洞.脆弱性、风险

5.2.2信息系统安全模型及安全策略

【教师活动】

1. 信息系统安全性.便利性与成本关系

2. P2DR安全模型

(1)策略:访问控制、加密通信、身份认证、备份恢复

(2)防护:数据加密、 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授权、VPN技术、防火墙、安全扫描、

数据备份

(3) (4)

检测:实时监控、IT审计

响应:关闭服务、跟踪、反击、消除影响

3 •信息系统安全策略分析

物理:环境维护、防盗、防火、防静电、防雷击、防电磁泄漏 逻辑:访问控制、信息加密

【实践】P122-123

5. 2. 3信息系统安全风险防范的常用技术

【教师活动】

1. 加密技术

【体验】P123-124

2. 认证技术

3. 主机系统安全技术

1)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

2) 数据库安全技术 4. 网络与系统安全应急响应技术

1) 防火墙技术:包过滤、代理网关、包检査 2) 入侵检测:

3) 应急响应技术:前期、中期.后期

5. 恶意代码检测与防范

6. 人工智能技术在反病毒中的应用

【调査】P126 【课堂小结】

1.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重要术语 2. 信息系统安全模型及安全策略 3.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防范的常用技术

【课后作业】

P135 2、思考题

【教学反思】

本课应通过实地考察与访问专家,能够有效加深对本课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五章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防范

5.3合理使用信息系统

教学目存与核心盍养 ★树立信息系统安全意识 ★信息系统安全操作规范

★信息社会的道徳准则与法律法规

教学重难点 1. 2. 3.

树立信息系统安全意识 信息系统安全操作规范

信息社会的道徳准则与法律法规

课前:隹备 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匚

教学过程 5・3.1树立信息系统安全意识

[•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是指通过维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实性等来管理和保护信息 系统资源的一项体制,也包括对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进行指导、规范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和过 程。

2. 知识产权保护及其意义

包括软件、数据库、数字内容、算法 【探究活动】

【调査】P128

5.3.2信息系统安全操作规范 1•信息技术规范操作的必要性

(1)人为因素是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 规范操作是消除过程因素造成的潜在安全威胁的必要策略 2.信息系统规范操作及英意义

信息系统规范操作就是要按照信息系统既左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阅读】P129

5. 3.3信息社会的道德准则与法律法规 1. 网上道徳规范

依法律己,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分析】P131 网上道德规范

(1) 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汁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他人讣算机网络信息资源。 (2) 未经允许,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3) 未经允许,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 修改或者增

加。

(4) 不故意制作、传播汁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⑸不做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其他事。

2.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阅读】P132 【课堂小结】

1. 2. 3.

树立信息系统安全意识 信息系统安全操作规范

信息社会的道徳准则与法律法规

【课后作业】

P135 3、情境题

【教学反思】

本课应通过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信息安全事件,结合课本内容,加深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 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