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导读: 《沁园春长沙》课例设计
课文说明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是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本单元是这一任务的开端,对整个文学鉴赏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沁园春长沙》不是开端的开端,它是毛泽东诗中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精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主宰在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所畏惧的革命气慨,品味词中博大的意境是本文的重点所在,而从意象的角度了解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领会“浪遇飞舟”的含义是一个难点,教学中应很好的处理。教学目标: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学生读诗,品诗的能力,进而能对诗词作出正确评价。
教学要点
把握词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词的语言。
教学方法
诵读法和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来有才学,有抱负之士,一目登临送目,凭高揽胜,处生万端感慨。岁月的变迁,家园的忧患,人生的苦辛一齐涌上心头,奔赴笔端,如曹操有“对洒当歌,人生几何”的概论,杜甫有“无边落木萧一下,不尽长江滚来”的吟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更是其境界宏阕令吟赏者叹为观止。
二、感知理解
1、教师范读课文和学生齐读课文。
2、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
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3、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4、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
万类霜天竞自由。
5、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6、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7、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8全词共描述了四幅图景
独立寒秋图独立寒秋橘子洲头
沁远眺:万山红扁
园层林尽染静问:
春湘江秋景图近观:漫江碧透谁主沉浮
长百般争流(景中寓情
沙仰视:鹰击长空动情中显志)
俯摩:鱼翔浅底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峥嵘岁月图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同学
中流击水图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少年
三、活动实践
古诗人十分注意对词语的推敲,讲究炼字,如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还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中的“皱”字。本词上片中也有一些字用得传神精炼,试找出这些字宾并说明理由。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另外:
遍——写出了红之广
透——写出了绿之浓
争——活现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四、合作探究
下面让我们由本词展开联想,从自己的诗文词库里寻找与下面两句词意境相似的语句,加以品评鉴赏,对比感知毛泽东的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
1、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江”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近染”与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
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
3、古人笔下的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采,充满生机?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五、课时小结
主题: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六、布置作业
1、课外自学《采桑子重阳》,体会它的意境和语言。
2、以“我心目中的青春”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表达自己对青春的认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