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 第26卷第1期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Feb.2012 V01.26 No.1 ●中国文学研究 老舍作品中的北京情结 王志红 (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财经分院,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地域文化与作家作品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在中国现当代的作家中,创作量大并受地域文化影响最 大的作家当首推老舍。他的作品,无论小说、戏剧,还是散文,都普遍地浸透着北京文化特质,老舍堪称京文化在现 当代文学中的代言人。研究老舍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特征,可以窥见老舍的地域心理特征。文章试图从老舍作品中 的北京城、北京话、北京人三个方面来分析老舍的北京情结。 关键词:老舍;北京情结;地域文化;地域心理 中图分类号:I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34(2012)01—0086—03 收稿日期:2011—12—08 作者简介:王志红,女,江苏连云港人,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财经分院讲师。 地域文化与作家作品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地 域文化的特质或多或少会浸入作家的思想意识中, 使得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把这些特质体 现在作品里;作家作品对地域文化的发展也会产生 定的影响。在中国现当代的作家中,创作量大并 受地域文化影响最大的作家当首推老舍。他的作 品,无论小说、戏剧,还是散文,都普遍地浸透着北京 文化特质,老舍堪称北京文化在现当代文学中的代 言人。 一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后世学者的认同。张载日:“郑卫 之音自古以为邪淫之乐……古所谓息土之民不才者 也。”Ⅲ5 J4印朱熹《诗集传》日:“郑卫之乐,皆为淫 声。”_5_4叭清初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日:“郑声靡曼 幻眇,无中正平和之致,使闻之者导欲增悲,沈溺而 忘返,故日‘淫’也。”。。 南方有“婉伸郎膝上,何处不 可怜” 斛的荷花女子,北方却有花木兰、李家小妹 式的巾帼英雄。不仅中国的学者看到了地域文化对 作家作品的影响,国外的学者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并 扩展到所有人,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学者的观点相 地域文化与作家作品的关系 合。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经过研究得出结论说,地 关于地域文化对地方人情及心理倾向的形成有 理因素“是造成中国和欧洲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 川 。黑格尔更认 关键影响,从《汉书・地理志下》就可以看出,其中 所涉及的一切事物的重要因素”对郑国的描写很能说明问题:“土狭而险,山居谷 为地理环境对经济、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以及人的 。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造 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_1_1 这是说,地形特征 性格都有一定的作用 Jl促成了当地男女相会成风致使“俗淫”。之后陆续 成了多样化的地域心理特征,俗话说“一方水土养 方人”,而心理特征对个体的言行有一定的支配 有学者关注此类问题,只是重点逐渐转向研究地域 地域文化与作 文化与文学的关系。北齐颜之推以山川水土为因来 性,当然也包括文学创作。由此可见,研究老 说明南北文学的风格差异:“南方水土和柔,其音轻 家的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可以窥见老舍的地域心 举而切诣,失在肤浅,其词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 舍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特征,音沉浊而妣钝,得其质直,其词多古语。”l2l2 梁代江 理特征 淹指出,“楚谣汉风,既非一骨”,“河外江南,颇为异 二、北京文化与老舍作品 法”_3 弱。魏徵《隋书・文学传序》日:“江左宫商发 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_4』l 。这些 老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作为作家,他的作 、一86 品中明显透露出北京地方文化的一些特色,反映出 他对北京风土人情、建筑、人物掌故、北京话等各方 面都非常熟悉,他把这些地方文化与文学艺术巧妙 结合,形成了老舍式北京文学。他是“使‘京味’成 为有价值的风格现象的第一人” 。本文试图从老 舍作品中的北京城、北京话、北京人三个方面来分析 老舍的北京情结。 (一)老舍笔下的北京城 老舍出生在北京,幼年、童年、少年时期都是在 北京度过的,非常了解北京的布局风格、建筑特点和 京的春节》,文章把北京人过春节的场面刻画得淋 漓尽致,读来让人心潮澎湃,很想去北京亲身体验一 次。老舍通过对北京风俗的描写,使得他的文章笼 罩着老北京的氛围,“京味”十足。 (二)作品语言以北京话为主 老舍一直致力于探索“京味”文化在文学领域 的艺术表现,力图通过文学作品把老北京文化特色 推介出去。“京味”文化中自然也包括北京话。他 的小说大量使用北京话,尤其是描述北京城的人和 事,随处可以见到北京方言,这使得他的小说口语化 街道小巷,是个“老北京”。他把个人实际生活中的 体验通过艺术化手段带进了他的作品中:“老舍聚 集其北京的生活经验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 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写已经斑驳破 败仍不失雍容气度的文化情趣,还有那构成古城景 观的各种职业活动和寻常世相,为读者提供了丰富 多彩的北京画卷。”ll叫在老舍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我 们不难看到北京的典型建筑——四合院以及四通八 达的胡同,有几户人家合住在一起的大杂院,也有一 户人家祖孙几代十几口、二十多口共同住在一个大 院子里。老舍小说中描述的事情往往是在这样的情 境里发生的。他的完成于美国的著名长篇小说《四 世同堂》描写了一个大户人家——祁家在战争年代 的生活,他们一家祖孙四代共同生活在一个院子里。 小说对祁家生活的周边环境刻画细致入微,特别是 多次从不同方面对家庭住房进行了描述,字里行间 显示出北京城的建筑特色,客观地展示了京味的建 筑风貌。小说还通过详尽地描写北京城特有的职业 生活来展现北京的风土人情,使北京城以外的人能 够更好地了解“京味”文化领域内特有的市民生活 方式。老舍之所以如此详细地描述这些,一方面固 然是文学表达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老 舍明白北京的这些文化特色是其他地方没有的,他 想通过文学的方式让广大读者了解北京独有的文化 特征,这实际是老舍内心喜爱北京的一种情感折射。 在小说《我这一辈子》中,老舍毫不惜墨地用了三段 话详细地介绍裱糊匠这个特色职业,从职业优势 (不愁挣不到饭吃)、工作性质(不仅为死人服务,还 为神仙与活人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说明,使得人们 对这个职业有了充分的了解。老舍除了在《四世同 堂》中对北京城的民俗有所描写,在其他文章中同 样可以看到一些民俗描写的画面。北京是一座老 城,有几千年的历史,古老的文化积淀、丰富多彩的 民俗,主要可以从人际往来、婚丧嫁娶、四时节令等 方面体现出来。老舍非常看重北京的民俗,从他对 民俗的生动细致的描写中完全可以看出这一点。 《离婚》写张大嫂想要把菱认做干女儿,详细地描写 了其按照北京的老习俗认真地走了一个过场,木碗、 银锁之类当然也是样样不能少的。关于我国的一些 传统节日,老舍描述起来也是特别卖力,那种喜爱之 情是跃然纸上的。他曾经专门写了一篇散文叫《北 程度很高。《离婚》写老李家搬到院子里后有一段 马老太太的语言描写,使用的就是日常生活中拉家 常的口语,非常生动活泼,深得广大读者的喜爱。老 舍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长期以来一直受 到读者的欢迎,全书大约11万字,经典语段一个接 着一个,但统计起来,使用的汉字不过2400个,没有 难认的字,全部是常用字。老舍就是运用北京口语 中的常用字为我们创作了这部不朽的作品。北京口 语通俗、活泼、形象、生动、幽默诙谐,成了老舍创作 语言的丰富源泉,也造就了老舍作品语言的一大特 色。北京方言中存在着很多富有表现力的土语,老 舍善于抓住这些词语,时不时在作品中用一用,这无 形中使得作品语言富有地方特色。如说刘四这个人 是“放屁崩坑儿的人”,用“挺脱”、“硬棒”这两个词 来形容骆驼祥子,都显得生动形象,口语色彩突出。 这样的例子在老舍的作品中是非常多的。通过阅读 老舍的作品,可以充分感受到老舍对北京话的钟爱, 他是把它作为一件美丽的艺术品来欣赏和使用的, 他渴望通过他的运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话。老舍 通过对口语的精心锻造,为读者创作了一部又一部 亲切、真实、生动的文学作品。老舍以高超的语用技 巧把他熟悉的北京话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到极致, “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 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 不雕琢”¨l 叭。老舍是一个严谨认真、不断追求艺术 美的人,他自己有一段告白:“我的文章写的那样 白,那样俗,好像毫不费力。实际上,那不定改了多 少遍!有时候一千多字要写两天。”ll %从中不难看 出老舍在语言上的炼字工夫。老舍为现代文学创作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获得了“语言大师”的荣誉 称号。 (三)刻画生活中的北京人 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的核心是刻画人。“京 味”文学作品的主角自然是北京人,刻画北京人的 形象,并通过北京人体现出北京文化。“‘京味’作 为小说的风格氛围,又体现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 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方面”u 182。 老舍创作了许多描写北京人的“京味”文学作品。 北京城是中国的古都之一,长期以来,北京人一直生 活在国家的政治中心,俗称“天子脚下”,这使得他 们内心滋生出一种优越感,大多数北京人感觉自己 87 高高在上。老舍亲身感受到这一文化心理倾向,并 倾向。好在他及时认识到问题,并开始思考、寻求解 在作品中给予了入木三分的描写。他把这种现象称 作“官样”,生动地刻画了具有这种文化特征的北京 人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北京人逐渐形成了 老派市民和新派市民,新派市民接受了新事物、新观 念,老派市民保留的传统观念多些,他们身上体现的 优越感相当明显。小说《离婚》里有个张大哥,是个 典型的老派市民,在他的思想里只有北平人是城里 人,别的全是乡下佬,他把北平当做世界的中心,其 他的如巴黎、伦敦什么的全是乡下地区。这种荒唐 的想法使得他做出了好多可笑的事情。有优越感的 老派市民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好面子、重礼 仪。他们无论家境如何,在外面很讲究,希望被尊重 和礼遇,做事重排场,刻意地追求精巧的“生活艺 术”。“面子”是北京市民生活中必需的东西,他们 追求体面,用华丽的物质向街坊邻居显示他们生活 的热闹、丰富,以此掩饰现实生活中的无为和无聊。 小说《四世同堂》里的祁老太爷是这方面的代表人 物。战火已经烧到家门口了,侵略者已到了街上,北 京市民马上就要成为亡国奴了,他还在考虑如何过 一个体面的大寿,叫嚷着:“别管天下怎么乱,ulf,f/ ̄ 北平人决不能忘了礼节!”做亡国奴对他来说没有 体面地过大寿重要。今天看来,这种想法让人觉得 不可思议。国难当头,毫无民族危机感,一味只要虚 荣的面子。北京人的文化特质在老舍小说的人物身 上表现得相当逼真。应该看到,老舍在刻画“京味” 文化时,心情是复杂的。对于北京文化的优秀的一 面,他是轻松乐观地表现出来;而对于北京文化中的 劣根性一面,他是感到痛心的,因为他热爱自己故乡 的文化。但他希望写出来让大家看明白,以便改进 和完善。作为“老北京”的老舍,他站在一定的高 度,以前瞻性的眼光审视着“京味”文化,希望能够 去芜取菁,所以,他不惜把一些腐朽的文化展示出 来,毫不留情地给予批判。“这里既充满了对‘北京 文化’所蕴含的特有的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的美 的不由自主的欣赏、陶醉,以及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 油然而生的伤感、悲哀,以至若有所思的怅惘,同时 也时时为‘文化过熟’导致的柔弱、衰败而惋 惜’’ ∞。 北京人具有幽默的一面,他们的调侃很有特色。 老舍在作品中也突出了这一点。他把北京人的幽默 作为北京文化的一个特质来加以表现,形成了个人 创作独特的幽默风格。在作品中,他的这种风格也 是北京人独有的一种幽默味。在老舍那儿,幽默也 是“京味”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老舍作品的幽默 风格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探索阶段和成熟阶段。 作品创作早期,他意识到幽默诙谐是北京人的一个 特点,想把这一点在作品中表现出来,但由于过于追 求幽默的形式,使得文章的幽默出现油滑与调侃的 88 决方法。经过不断的探索,他确立了个人的幽默表 现特色:追求幽默的内容,创作事实本身的可笑,表 现形式要有分寸。《离婚》的发表是老舍幽默风格 成熟的标志,里面描写老李首次到张大哥家吃饭的 状态很生动:“到朋友家去,他的汗比话来得方便的 多,有时候因看朋友,他能够治好自己的伤风。”让 人读后忍俊不禁。吴太太的形象也令人难忘:“吴 太太的模样确是难以为情:虎背熊腰,似乎也是个练 家子,可是一对改组脚,又好像不能打一套大洪 拳——大概连太极都得费事。”老舍作品中的幽默 是北京人现实生活中的幽默现象的折射,是“京味” 文化幽默特质的文学表现,对此茅盾的评价相当精 当:“在老舍先生嬉笑怒骂的笔墨后边,我感到了他 对于生活的态度的严肃,他的正义感和温暖的 心 ’’[13]3 三、结语 老舍用自己的笔向广大国内外读者全面地展示 了独具特色的北京文化,把个人对“京味”文化的理 解通过文学手段传播给了大家,表现了对北京文化 的热爱之情,开辟了“京味”文学的新天地。在创作 过程中,他已把自己与北京文化融为一体,运用现实 主义的创作方法,把个人的人生阅历和对北京文化 的体验紧密结合,深层次地挖掘“京味”文化的特 征,艺术地表现出来,有力地推动了北京文化的发 展,也为广大作家提供了表现地域文化的角度,影响 了一大批作家。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颜之推.颜氏家训[M].檀作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 2007. [3]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上册)[M].北京:中华 书局,1983. [4]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5]朱熹.朱子全书(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陈启源.毛诗稽古编卷五[M].清光绪九年刻本. [7]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第1卷).北京:科学出 版社,1975. [8]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北京:三联书店, 1956. [9]赵园.北京城与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O]舒乙.谈老舍著作与北京城[J].文史哲,1982,(4). [11]温儒敏,赵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2]老舍.老舍文集(卷16)[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13]茅盾.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G]//中国大百科 全书・中国文学(卷1).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社,1986. [责任编辑郭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