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2023-01-01 来源:钮旅网


浅析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设计原则;校园文化

1、校园景观设计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

校园景观设计营造的恬静和文化气息,為学生创造出一个以户外学习、休息、思考、交流和集会等、适应学生要求的活动场所。提倡以人为本,注重功能、文化和使用特点,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由重“教”转到重“学”上。满足生态优化原则及地方性原则等理念,为学生提供一个表达情感、启发智力、培养兴趣、提高素质的场所。还要体现学校的教学文化,使整体的规划相协调统一。通过校园景观设计,体现大学广泛吸收各种知识、文化、人才。古今贯通的胸怀和本质。

2、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2.1、功能原则

学校主要包括校前区、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等功能区,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如校前区是学校对外形象宣传的重要展小区,故设计采用简洁、大方、明快的手法而生活区则采用体闲、亲切的设计手法,创造宜人的空间,设置较多的园桌、园凳,为师生的体息、交流提供方便。

2.2、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如大礼堂、食堂等人流较多的地方,绿地应多设捷径,园路也适当宽些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各种设施设置、材料的选择、景观的创造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心理需求。

2.3、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原则

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运用雕塑、廊柱、浮雕、标牌等环境小品,结合富有特色的植物来强化校园的文化气息。最终将需要表达出来的文化内涵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以展示校园文化。

2.4、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2.5、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高校校园的规划应当以景观生态优先并从整体考虑出发,合理布局景观空间格局的各个单元,以期望达到高校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

2.6、最高效率原则

最高效率原则就是指校园规划应考虑到学生在校园内完成同等数量的任务和活动所运动的水平距离最短。可见,最高效率原则在规划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合理布局使学生在运动最短的距离内到达一个或多个既定的目的地。考虑到大学生在校园中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可以得出在上课期间,大学生每天在各类型斑块之问移动的一般次序。以此为依据,有序的布局各个斑块,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方便学生的目的。

2.7、多样化原则

开放空间多样化包括功能、形式及配置的多样化。功能多样化,如隔离、交通、交往、运动等不同用途;形式上的多样化,如形状、尺度、色彩、材质、构图等多种变化;配置多样化,如草坪、树林、山、水、建筑等不同设置。有利于满足校园的基本功能校园开放空间需要交通、集会、运动等多种功能,有利于满足师生不同心理需求化,有利于强化教学环境氛围生机勃勃、丰富多变的校园景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育氛围。

2.8、整体性原则

从整体上确立大学校园景观的特色是设计的基础。这种特色来自于对大学校园所处的气候、环境、地理、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艺术的尊重与发掘。所谓特色,就是指大学校园总体景观的内在和外在特征,它不是靠人随意断想与臆造的,而是对大学校园生活功能、规律的综合分析,对人文、历史与自然条件的系统研究,对现代生产技术的科学把握,进而提炼、升华创造出来的一种与大学校园活动紧密交融的景观特征。

2.9.安全原则

安全是人性化设计中的第一要素。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安全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物理环境安全和心理安全。物理环境安全主要体现在校园环境建设要把好质量关,工程质量经得起时间考验,优化建筑结构,提升防震、防火及其他防灾功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如道路的路面不能过窄,弯度不能很急,坡度不能太陡,增设人行道;不能种植有害花木,起阻隔空间作用的植物可以选择不易接近的植物,供观赏的则应选择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的植物;危险之处应设置扶栏等等。心理安全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是避免教室、图书馆、校园中的步行道、宿舍区、校园操场以及其他会令师生感到不安的情况。如昏暗的灯光、狭窄的甬道、刺鼻的气味、巨大的没有声音的空间等。不同形态的空间也会引起师生情绪及心

理上的不同体验,人人都希望安全、舒适、隐蔽的环境空间。人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总希望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因此每一个人周围都有属于自己的范围和领域,好像有个“气泡”一样,它实质是一个虚空间。另外,在进行不同的活动,接触的对象不同“气泡”也不一样。因此,室外环境空间的大小尺度、桌椅距离等都应按师生对环境的尺度需求及认知状态进行布置。避免使用不稳定的形体,危险的没有围护的巨大空间等。

3、总结

综上所述,校园景观关于校园文化的着重体现、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以及道路设计、植物造景层次、景观的生态性与以人为本性、资源节约型和低碳景观理念等方面值得去深度分析与考究。校园环境是学习生活的场所,应更好的去美化和创造。在如今,以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环境它应该顺应师生的实际和精神需求,将绿色景观与文化、休闲有效地结合起来,在绿色中创造向人们宣染校园文化内涵和提供休闲、学习活动的场所。而且校园规划还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次来探讨考虑。

(1)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

(2)中观层次——优化群体建筑外部空间,在校园整体设计中,应使群体建筑外部空间与其周边达到整体性的效果。

(3)微观层次——重构灰空间和构筑空间,“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于室内外的过度空间,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为更好的更全面的做好一个校园的景观规划,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与周边环境带景观融合、绿地性质对于基地景观序列的要求、景观的营造须因地制宜、与整体校园文化相宜。对于设计理念的出发点也应该多方面多角度的来探讨。功能分区:功能分区且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校园特色:在规划中传承校园文化、地域特色造反映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生态环境:校园规划设计中应结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该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是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黄愉婷,黄勇.校园景观设计初探[J].现代园艺,2015(6):73.

[2]叶文英.浅谈大学校园景观建设的目标及实施途径[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0):86-88.

[3]张志鸿.高等院校校园景观设计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9):69-70.

[4]李庆华.环境行为学思考下的校园景观设计[J].山西林业科技,2016(3):61-64.

郭绯绯(198912-),女,湖南省益阳市,汉族,硕士,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助教,环境艺术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