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Dieulafoy病的诊治分析

2020-03-03 来源:钮旅网
医学信息2011年8月第24卷第8期Medical Information.Aug.2011.Vo1.24.No.8 将化学发光或生物发光体系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检测微量抗原 或抗体的一种新型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其检测原理与放射免疫(RIA) 和酶免疫(EIA)相似,不同之处是藉助发光底物自身的发光强度直接 进行测定。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即可测量光量子产额,该光量子产 额与待测物的浓度成正比。由此可以建立标准曲线并计算样品中待 测物质的含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具有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广泛 适用于做免疫学抗原和抗体的定量检测 。化学发光技术自动化程 度高,单个样本检测速度快,适合做急诊。 时间分辨免疫分析技术(TRFIA)是目前最先进的体外免疫检测 技术之一,它以镧系元素为标志物,具有灵敏度高、试剂有效期长、标 准曲线稳定性好及易于自动化等优点,适用于生物学及医学的超微 图1两种试验方法的Yi—Xi均值散点 量分析度(酶联免疫为10—9mol/L、放射免疫为10—12mol/L、化学发光 为10—15mol/L、电化学发光10—17mol,L、时间分辨荧光为10—18mol/ L1o 两种方法在定量测定乙肝表面抗原浓度比较中发现:检测的阳 性标本在定量关系上呈高度相关(--0.9641,P<O.OO1),在灵敏性、特 异性、准确性等都基本相当。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试剂具试剂有效 期长、标准曲线稳定性好、经济性等优点。而化学发光技术灵敏性虽 略低于时间分辨免疫法,但具有检测时间短、自动化程度高和国产有 自主产权等优点。二种方法可互为补充,为我国乙肝定量检测、疗效 观察以及血液筛选中尤其是在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中 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欧翠华,熊符,陈健文肘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的 图2两种试验方法学的检测偏差图 对比分析【J].江西医学检验,2007,25(4):99—101. 标记免疫学经历了上世纪6o年代的放射免疫技术(RIA)、70年代的 [2】林江,温先勇,向成玉.ELISA与TR—HA测定乙肝标志物的结果分析[J】.中 酶标技术(EUSA)、80年代的化学发光技术(cuA)、90年代的时间分 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 16(2):214—215. 辨技术(TRFIA)以及现在正在科研中的生物芯片技术。而化学发光技 [3]CampbeH AK.Chemiluminescence pn ncJVies andapplication in biology and 术和时间分辨技术是现今使用较多的标记免疫学。 medicine【M】.Chiehester(England):EllisHorwood Ltd,1988.Chapterl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 Immunoassay,CUA)是 [4】吴风武'何治柯.化学发光分析新进展田.分析测试学报,2000,l9(1):81—87 编辑/杜苏利 Dieulafoy病的诊治分析 周有森 (南宁市兴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南宁530012) Dieulafoy病又叫Dieulafoy溃疡或恒经动脉出血,可以发生于消 病理、诊断和治疗以及愈后等因素,探讨Dieulafoy病的发病机制、临 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仍以胃为最多,可能与血管畸形有关。自1884 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年首次报道以来,逐渐受人们认识,特别是内镜出现以后,对此病的 2结果 诊断与治疗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由于其解剖学上的特点,病灶隐 2.1一般资料463例患者中,男343例,女120例,男女之比为2.86: 匿,发病突然凶险,反复发作性呕血,血便,失血性休克,常造成诊断 1。发病年龄5 ̄86岁,平均49.4岁。病人以中老年为主,但也有报道 与治疗上的困难。据统计,其发病率在消化道出血中约占0_2%一9.4% 平均年龄22.5岁13]。本组两篇文献显示,同期在消化道大出血中行内 Ill,临床上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国外报道在内镜出现之以前,该病 镜检查中Dieulafoy病的检出率分别为7.14%(12/168) 和1.98%(20/ 的病死率高达80%En。在我国,1992年以后报道逐渐增多,但大规模 1012) ̄。患者病程较短,起病急,大部份有反复呕血和黑便,有些患 应用内镜诊断与治疗还是近几年的事。本文通过复习国内相关文献 者很快就进入休克状态。 23篇,综合分析了Dieulafoy病在我国的诊治现状,以期提高我们的 2.2临床特点多数患者无明显诱因,少数患者发病前有冠心病、高 诊治水平。 血压、糖尿病、胃病史和饮酒史,有的发病前有应用非甾体和甾体药 1材料与方法 物,少量在应激或精神刺激状态下发病,有的出现在暴饮暴食和劳 通过万方数据(http://g.wanfangdata.tom.cn)以Dieulafoy为关键 累。绝大多数患者出现呕血、黑便或血便,出血量通常在800~ 词检索学术期刊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所收的文献进行筛 2500ml,血红蛋白量通常在45—90g/L。有的甚至更多,很快就进入休 选,条件是:①病例资料较全面,能与其他文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克状态。上消化道出血量大时,常表现为以呕血为主要表现,甚至血 ②不同的文献作者和单位不能重复。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文献23 便。下消化道出血均表现为单纯性血便。除消化道出血和休克的症状 篇,患者463例。回顾分析了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临床特点、 和体体征外,一般无其他临床表现。 收稿日期:2011-06—09 2.3诊断隋况在有内镜检查资料的392例中,首次检出237人,检 医学信息2011年8月第24卷第8期Medical Information.Aug.2011.Vo1.24.No.8 出率为60.46%,经第二次或以上检出109例,检出率为27.81%,其 现。病变下的小动脉不变细而形成的毛细血管网,保持恒径1 ̄4mm, 且逐渐增多迂曲。恒径小动脉搏动产生的机械压力使覆盖于其表面 余经剖腹探查和选择性造影证实。病灶分布:整个消化道都有可能 存在,但最多的是在胃部,具体见表1。 襄1 385例Dieulafoy病病灶分布 2.4病理表现综合资料,整个消化道Dieulafoy病的病变病理特征 基本相同,均为黏膜下恒径小动脉破损,周围黏膜正常。归纳有:① 病灶表面糜烂和溃疡,部份附有新鲜凝血块,溃疡一般不超过黏膜 肌层,少数至粘膜下层。病灶周围黏膜正常或仅表为轻度慢性浅表 性炎症;②病灶基底可见破损的小动脉,有的可见小动脉残端突起 于病灶表面;③粘膜下层小动脉明显增多,迁曲,直径1-4mm;④小 血管有内膜、中层(肌层)、外膜三层结构,无血管炎和局限性动脉 瘤;⑤破损的小动脉残端有凝血块附着,或者呈喷射状出血或渗血。 207例有破损血管残端病理资料的表现为喷射状出血53例.有凝血 块65例,搏动43例,渗血46例。 2.5治疗情况所有患者人院后均接受药物治疗,经扩容、制酸、止血 (必要时输血)、失血严重有休克的抗休克治疗,病情相对稳定后行 内镜检查和治疗,出血部位主要通过内镜治疗,治疗前先用1:10000 的肾上腺素冰水洗胃,然后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内镜治疗的主要 手段为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无水乙醇、5%鱼肝油酸钠、1%乙氧硬化 醇、高频电凝、钛夹钳夹、套扎等。治疗方式:单纯钛夹107例 (23.11%),止血剂加钛夹103例(22.25%),电凝18例(3.89%) ,单纯 止血18例(3.89%),钛夹加奥曲肽2O例(4.32%),止血加电凝88例 (19.00%),造影栓塞术2例(O.43%)。楔形切除32例(6.9l%),外科 58例(12.53%),单纯缝扎l1例(2.38%),套扎6例(1.30%)。 2.6预后463例病例全部治愈,无死亡报告。3篇文献共79例有较 完整的随访记录,随访6个月到3年,情况良好,没有复发现象。 3讨论 Dieulafoy病是消化道极少见的病,由于其解剖部位隐匿,发病突 然,病情凶险,在诊断与治疗上都很困难。1898年法国外科医生首先 报道了3例,1989年美国正式把本病列入《胃肠道和肝脏疾病》一 书。真正认识本病的是内镜出现以后,在我国1992年以后才陆续有 报道。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不祥。在上消化道大出血中,其检出率 为0.8%一2.6%,以中老年为主。男女比例为2.86:1,与国外报道相似 瑚。 近年来,我国对本病的研究趋于活跃,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提高, 消化道以外的亦有报道,胡海洋等亦报道了支气管同样可以发生本 病 。消化道其他部位的Dieulafoy病报道逐渐增多,本文食道检出8 例占1.73%(8/463),但Dieulafoy病仍好发于胃体上部贲门下6cm的 范围内,以小弯侧为多,本组发生于胃小弯、胃大弯、胃底、胃体占 68.65%(265/385 o不同的部位Dieulafoy病变的病理特征基本相同, 主要病灶表面黏膜糜烂和浅表溃疡,周围粘膜正常。黏膜下层恒径 小动脉明显增多、迂曲,无血管炎和血管瘤,亦无血管内膜病变的表 的黏膜变薄受损,这种小动脉可以自发破损出血。人随着年龄的增 长,血管内膜更易于受损,血管老化,弹性变差、变硬,各种不良因素 增多,如长期饮酒,各种甾体、非甾药物的反复应用,高血压,糖尿病, 应激等造成粘膜表面损伤和血管内膜受损的因素都是诱发本病的因 素,所以本病更多见于中老年人。 Dieulafoy病发生的部位广泛,病变范围小,部位隐匿,发病突然 而凶险,诊断有一定难度,易漏诊或误诊。早期该病的诊断主要靠手 术探查,相当一部分病例经尸检才得以确诊。内镜的出现才逐渐明 了。目前公认急诊内镜检查是该病首选的诊断方法。内镜下Dieu— lafov病变表现为:胃小弯黏膜局灶性缺损伴喷射状出血;黏膜浅凹 陷,其中有恒径小动脉行走,表面覆有凝血块或血痂;或小动脉孤立 突起于黏膜表面,有搏动性出血;黏膜表面渗血。本组国内文献所报 道的内镜确诊率不一,可能与患者的选择、综合医疗技术水平和操作 者的经验等有关,但反复的内镜检查,对本病的诊断率的提高确有好 处。本资料内镜检查第一次诊出率为60.46%,第二次及以上检出率 27.81%,总内镜检出率为88.27%。与国内基本一致 。本资料有一组 报道19例病例,11例剖腹探查并行胃大部份切除,术后再出血 。所 以,不要随便轻言放弃内镜的检查。内镜确实查不出时或者不能内 镜检查者,再选择血管造影和手术探查。血管造影经腹动脉插管至 腹腔动脉造影,可以检出0.5ml/min的出血点。Dieulafoy病以贲门下 6cm为多,其血液供应大部份来血于胃左动脉,选择胃左动脉造影阳 性会较高,十二指肠有双重血供,来血腹腔动脉及肠系膜动脉进行选 择性造影,采用Seldinger经股动脉穿刺,注入造影剂后,可见造影剂 自血管破损处溢出。超声内镜检查可显示胃肠壁层的高频图像,分 辨率可达0.1mm。同位素扫描检查,用99mTc标记红细胞闪烁扫描 作为内镜和选择性造影的补充诊断方法。手术探查,在以上方法不 能诊断的情况下,为挽救大出血病人的生命,可以剖腹探查明确诊断 并指导治疗。 Dieulafoy病出血凶猛,可迅速导致休克,其病死率高达60%~ 80%。随着内镜的出现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对该病的认识,死亡率已降 到了10%以下,死亡的原因是盲目的保守治疗,草率的剖腹探查和 病因未明了即行胃大部份切除至出血不止造成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 竭。 治疗的手段很多,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医生的能力和医疗条件开 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内镜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内镜治疗已经 成为了Dieulafoy病的首选,其止血成功率可以达80%~100%。内镜 下治疗的方法,主要有在出血点及周围喷洒止血药、肾上腺素局部注 射、硬化剂注射、电凝、套扎、钛夹、在出血点及周围喷洒医用生物蛋 白胶。由于方法简单,创伤小,止血效果好,失败后可以重复治疗,越 来越受到重视。本资料虽然也汇总了多种治疗方法,但由于资料不 全或者病例数不足,很难作出孰优孰劣的比较,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 能力和条件选择进行。上述方法有再出血和穿孔的可能,通常有5% ~10%会失败,应迅速的转外科治疗。本文内镜介入治疗362例,占 78.19%(362/463),外科治疗占21.81%(101/463)。外科治疗可以根据 病人的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可以单纯缝扎、楔形切除、胃大部份切除。 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根本方法。 参考文献 【l】张峰,佟立权,李立军.Dieulafoy病的诊治体会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3。20(6):492—493. [2JAI-Mishlab Amin AM,Ellul JP.Dieulafoy's lesion:an obscure cause of GI bleeding[J].JR Coil Surg Edinb,1999,44(8):222—225. 医学信息2011年8月第24卷第8期Medical Information.Aug.2011.Vo1.24.No.8 [3】王冬明,邓志梅.Dieulafoy病166例内镜诊治体会叨.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 [61胡海洋,徐恩斌,黄宗文,等.支气管Dieulafoy病一例[J].实用医药杂志, 报,2007,22(1 21:53—54. 2010,27(8). [4]殷健,吴志强,侯鹏,等.Dieulafoy病I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诊治研究闭.武警医 [7]韩清锡.Dieulafoy溃疡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叨.实用内科杂志,1991,11:662. 学,2010,21(1):55—57. 【81李进展,吴俊伟,李颖,等.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杜氏病诊断分析叨.中国 [5】朱传英,赵胜利,王敏,等.胃Dieulafoy病内镜下特点及临床诊治心得叨.中 基层医药,2010,17(7). 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9). 编辑,杨倩 贞芪扶正胶囊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武四超。马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内科,河南 西华466600) 摘要:目的比较观察贞芪扶正胶囊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4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 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予化疗同时应用贞芪扶正胶囊;对照组予单纯化疗。结果治疗组白细胞下降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贞芪扶正胶囊配合化疗能降低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减轻消化道反应。 关键词:贞芪扶正胶囊:晚期食管癌:化疗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单纯化疗药物副作 表2两组外周血象变化及消化道反应情况比较 用较大,常常导致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生活质量降低等毒副反 应。如何利用中西医结合降低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对化疗的 耐受性,是多年来肿瘤治疗探索较多的问题。笔者于2008年9月一 2010年1月,应用贞芪扶正胶囊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25例, 白细胞下降 18 4 2 1 0 28.0 12 5 2 1 1 42.9 并与单纯化疗的21例进行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血小板下降 2O 3 1 1 0 20.0 15 3 2 1 0 17.5 1资料与方法 血红蛋白下降21 2 1 1 0 16.0 16 3 1 1 0 23.7 1.1一般资料46例患者均系我科住院患者,均经我院及上级医上 墨! !匡些 Q垒l Q 2Q:Q!三垒! 垒2:2 消化道造影、胸部CT、腹部B超、胃镜及病理学等检查确诊为中晚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全身化疗常有较 期食管癌(Ili—IV期),Karnofsky[ 评分≥65分,化疗前经检查无化疗 为明显的毒副作用,怎降低化疗毒副作用一直是我们肿瘤防治工作 禁忌症,预计生存期>3个月。其中男26例,女2O例,年龄42—73岁, 者不断探索的问题。祖国传统医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藏,中医中 鳞癌44例,腺癌2例,In期29例,Iv期17例。完全随机分组,治疗 药防治肿瘤”祛邪扶正”和”扶正固本”的优势已为大家共知。中医认 组25例,对照组21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分期无显著性差异。 为恶性肿瘤是因为体内阴阳失调、正气虚损、邪气内盛,最后导致正 1.2治疗方法化疗方案:应用TP方案(紫杉醇150mg/mz d1+顺铂 气衰竭而危及生命。全身化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肿瘤,但却 80mg/mz d2)。治疗组于化疗时同时应用贞芪扶正胶囊6粒,2次/日。 加重了患者正气虚损和邪气内盛的情况。药理研究:贞芪扶正胶囊 对照组化疗方案同治疗组,不用贞芪扶正胶囊。2组均21~28d为1 属纯天然中药制剂,能提高癌症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保护骨髓提高 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 外围的血液白细胞和血红蛋白。病人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差,贞芪扶 1.3观察指标 疗效平定:①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梗阻症 正胶囊还可补脾健肾,增进食欲,改善患者体质,更好配合治疗目。贞 状缓解,患者能进食,观察意念,病情稳定;②部分缓解(PR):肿瘤缩 芪扶正胶囊作为一种免疫功能增强剂,由女贞子、黄芪两味中药组 小1/2左右,梗阻症状部分缓解,患者能进食,观察6个月;③病情稳 成,黄芪益气健脾,健运后天之本,使气血生化有源,其含有多种必需 定(sD);④病情进展(PD),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为有效率。 氨基酸、黄芪皂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女贞子滋阴补肾,培补 副作用:化疗前查血常规,化疗后每周复查血常规1次;化疗期 先天之本,使先后天之本互相济济,而达到气血旺盛,正气内存,邪气 间每天观察记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外周血象变化及消化道反应 难扰,贞芪扶正胶囊配合化疗能增强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 情况评价按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 判 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定。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虽统计学意义,但治 2结果 疗组白细胞下降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o5)。说 2.1疗效评价 肿瘤缓解情况:治疗组患者肿瘤缓解率较对照组稍 明贞芪扶正胶囊具有固本扶正的功效,对肿瘤患者化疗后生存质量 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机体脏器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使患者 表1 两组治疗后肿瘤缓解率 可耐受多次化疗,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燕,周际昌.I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30:45. [2]尚爱莲.贞芪扶正胶囊配合放疗治疗癌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 2.2毒副反应 外周血象变化及消化道反应情况比较治疗组白 志,2004,9(14):137. 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3】周伟,傅红春,王兴远.贞芪扶正胶囊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临床 与对照组比较,P<O.05。见表2。 观察[J】.感染、炎症、修复,2009,3(10):50—51. 3讨论 编辑,杜苏利 收稿日期:2011—06—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