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云南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2020-12-24 来源:钮旅网
云南茶树新品种选育取得的成果和研究进展

田易萍 朱兴正 徐丕忠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云南勐海666201)

摘要:本文总结了2000年以来云南省在茶树新品种选育方面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和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云南;茶树;新品种;科技成果

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把茶叶产业作为提高云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带动边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件大事来抓。因此,云南的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成绩斐然。 1 科技成果

从2000年至今,云南省共获得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品种2个,育成通过省级品种审定或同行专家鉴评的茶树新品种8个, “国家级茶树品种云抗10号繁育及推广”与“高香、优质、丰产、名优绿茶杂交新品种—佛香1号选育研究”分别于2003年、2005年获得云南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类三等奖。

1.1 国家林业局植物保护品种 1.1.1 云茶1号

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云南大叶茶群体—— 云南元江细叶糯茶,采用单株选育方法育成的优质、抗病大叶绿茶品种。2005年11月,该品种获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品种权号:20050030,同期通过了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的品种鉴定。[1] 云茶1号与近似品种云抗10号相比,特异性表现在于:云抗10号植株树势开张,而云茶1号树势半开张;云抗10号叶色黄绿,云茶1号叶色深绿、有光泽。

1.1.2 紫娟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单株选种法经多代培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2005年1 1月由国家林业局授予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号20050031。[2] 紫娟与观音山红叶茶对照品种相比,有三个明显的植物形态学和绿茶香气差异,观音山红叶茶叶形椭圆形,紫娟叶形柳叶形;观音山红叶茶嫩梢的芽为绿色、嫩叶和嫩茎为紫红色,紫娟嫩梢的芽、叶、茎都为紫色。观音山红叶茶的叶片呈下垂着生,紫娟的叶片呈上斜状着生。观音山红叶茶绿茶香气正常,紫娟绿茶香气具有特殊的带有中药味的香气(此种香型在绿茶中未知)。

1.2 育成新品种 1.2.1 佛香1号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选育的茶树新品种,于2003年10月20日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小乔木,早生种,大叶类,树资半开展,分枝密,其发芽密度和百芽重都介于对照云抗10号和福鼎大白茶之间。丰产品种,4~7足龄4年品比小区优质茶产量比对照云抗1O号高92.32%,比福鼎大白茶高116.56%。7~10足龄4年平均每公顷茶园生产优质“佛香茶”2077.95 kg。制绿茶具有条索紧结颖长,绿润显毫,香气清香,汤色黄绿明亮,滋昧醇和,叶底黄绿明亮的特点。抗寒、抗旱能力与云抗10号相当,扦插繁殖和移栽成活率比云抗10号高,适应能力强。[3]

1

1.2.2 佛香2号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选育的茶树新品种,于2003年10月20日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植株小乔木,大叶类,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叶片呈半上斜状着生,叶形披针形,叶面隆起,叶缘波状,叶尖渐尖,叶身内折,叶质较硬,叶色深绿,芽叶绿色,茸毛特多。春芽萌发期在2月上中旬,育芽能力强,发芽密,一芽二叶开采期在2月下旬,一芽二叶百芽重45.8克,盛花期在10月下旬。抗寒、抗旱性强,抗病虫能力较强,扦插和移栽成活率高,适应性广。丰产品种,4—7足龄4年平均品比亩产优质干茶146.43千克,比云抗10号高71.42%,比福大高93.03%;7—10足龄4年平均生产优质“佛香茶”131.17千克/亩。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6.59%,氨基酸2.12%,酚氨比值17.26。其制绿茶具有条索紧细嫩匀,绿润显毫,香气清香,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底绿明亮的特点。属高香、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制名优绿茶的杂交新良种。

1.2.3 佛香3号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选育的茶树新品种,于2003年10月20日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小乔木,早生种,大叶类,树姿半开展,分枝密,芽叶绿色,茸毛特多,其发芽密度和百芽重都介于对照云抗10号和福大之间.是丰产品种,4—7足龄4 a品比小区优质茶产量云抗10号高85.06% ,比福大高108.38%.7—10足龄4 a平均每公顷茶园生产优质“佛香茶”1 873.05kg.“佛香3号”是名优绿茶杂交新良种,制绿茶具有外形肥硕较紧,满披银毫,香气高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底黄绿明亮的特点.“佛香3号”抗寒、抗旱能力比云抗10号强,扦插繁殖和移栽成活率比云抗10号高,适应能力强,适宜在云南茶区推广种植。[4]

1.2.4 佛香4号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选育的茶树新品种,于2003年10月20日通过云南省同行专家现场鉴评。植株小乔木,大叶类,树姿开展,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形披针形,叶面微隆,叶缘波状,叶尖渐尖,叶身内折,叶质较硬,叶色绿,芽叶绿色,茸毛特多。春芽萌发期在2月中旬,育芽能力强,发芽密,一芽二叶开采期在3月上旬。抗寒、抗旱性强,抗病虫能力较强,扦插和移栽成活率高,适应性广。丰产品种,4—7足龄4年平均品比亩产优质干茶123.84千克,比云抗10号高44.98%,比福大高63.25%;7—10足龄4年平均生产优质“佛香茶”108.88千克/亩。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1.65%,氨基酸2.23%,酚氨比值14.19。制绿茶具有条索紧细显毫,色带翠绿,香气高长,汤色浅绿亮,滋味醇和,叶底黄绿明亮的特点。属高香、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制名优绿茶的杂交新良种。

1.2.5 佛香5号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选育的茶树新品种,于2003年10月20日通过云南省同行专家现场鉴评。植株小乔木,大叶类,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面微隆,叶缘微波,叶尖渐尖,叶身内折,叶质中等,叶色深绿,芽叶绿色,茸毛特多。春芽萌发期在2月上中旬,育芽能力强,发芽密,一芽二叶开采期在2月下旬,一芽二叶百芽重43.3克,盛花期在10月下旬。抗寒、抗旱性强,抗病虫能力较强,扦插和移栽成活率高,适应性广。丰产品种,4—7足龄4年平均品比亩产优质干茶119.48千克,比云抗10号高39.87%,比福大高57.50%;7—10足龄4年平均生产优质“佛香茶”120.53千克/亩。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7.40%,氨基酸2.10%,酚氨比值17.81。

2

其制绿茶具有外形较紧结,色带翠绿,满披银毫,香气高尚长,汤色浅绿较亮,滋味醇和,叶底绿亮等特点。属高香、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制名优绿茶的杂交新良种。

1.2.6 云抗48号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系统选种方法选育的茶树新品种,于2005年11月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品种鉴定。植株高大,主干明显,树势开张,分枝密;叶片半上斜着生,叶形长椭圆,叶身稍内折,叶面微隆,叶尖渐尖,叶肉中等,叶质较柔软,叶色绿黄,叶齿细密;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花冠直径5.3cm,花瓣6—8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产量较高,四足龄亩产干茶763.4kg;新梢伸育快,育芽力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一芽三叶百芽重137.0g;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1.5%,茶多酚40.4%,水浸出物49.5%;制红碎茶香气高锐,滋味浓强鲜爽;制绿茶香气清香,滋味浓醇。

1.2.7 云抗50号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系统选种方法选育的茶树新品种,是从云南大叶种群体—— 风庆长叶茶中采用系统选育法培育而成。经多年品比试验,3- 5年生茶树平均亩产干茶194.8O kg,比对照种云抗1O号增产7.25% ;主要化学成分水浸出物含量为47.OO%,茶多酚含量32.6O%,氨基酸含量1.7O%,含量适宜,比例协调;制绿茶香气嫩香,滋味清鲜;制红碎茶花香浓郁,滋味浓鲜爽。抗茶小绿叶蝉,抗旱性较强,抗寒性弱。该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稳定,具有优质、丰产等特点,于2005年11月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品种鉴定。[5]

1.3 成果奖

1.3.1国家级茶树品种云抗10号繁育及推广

国家级茶树品种云抗10号繁育及推广项目实施14年以来,普洱茶树良种场面累计繁育提供云抗10号无性系苗木2840万株,良种穗条1040吨,折合面积10.52万亩;由思茅茶树良种场提供良种苗木和穗条协助全省建立繁育基地29个、母本园和示范基地3000亩,形成年繁殖力5.25亿侏以上的繁育网络,再繁育推广面积10余万亩,累计达20余万亩;系统总结出云抗10号改旱地育苗为水稻田育苗等十项繁育技术措施,在省内率先采用“地膜覆盖”和“小拱棚遮荫”两项抗旱保苗技术,使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性系良种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该项目推广面积和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1.3.2高香、优质、丰产、名优绿茶杂交新品种—佛香1号选育研究

选用大叶良种与小叶良种作亲本,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从F1中选育出的良种,开创了云南茶树育种新方法,又丰富了云南茶树良种宝库,为加快云南省良种茶园的发展和名优茶工程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用其加工的“佛香茶”、“版纳云奇”茶在1992年被评为云南省名茶,“含笑吐三香”茶在1994年评为省优秀工艺茶,“版纳曲毫”茶和“佛香茶”在1996年获得“陆羽杯”金奖,产品供不应求,每亩茶园年产值6000元以上。现已在临沧、版纳、保山、普洱等州(市)示范种植3000亩以上,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 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目前,云南省对茶树新品种的选育研究技术还是以常规育种为主,育种目标从以往的绿茶、红茶品种选育逐步趋向于多元化,如普洱茶专用品种选育、低氟品种选育、功能性化学成分茶树品种选育等等。已开展了不同茶树品种高茶氨酸RAPD多态性标记研究,为茶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早期鉴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检测技术。 2.1 绿茶品种选育

选育出了优质、高产、适应性好的佛香系列、短节白毫等新品系10余个,突出的特性是

3

白毫显露、高香。唐一春等[6]还对佛香系列的杂交品种开展了香气成分的研究,共鉴定出30种香气化合物,约占佛香茶香气成分的95.52%。其中醇类l4种,醛类3种,碳氢化合物6种,酯类4种,酮类2种,酚类1种,其中醇类最多,占46.67%。 2.2 红茶品种选育

从云南省南糯山群体品种、凤庆群体品种中单株选育出云抗12号、云抗17号、云抗22号等10余个适制红茶的新品系,以上新品系的共同特点是制红茶香气较高长、汤色红亮、滋味浓爽。

2.3 普洱茶品种选育

普洱茶是云南的历史名茶之一,近些年来,在我国特种茶的外销量中,普洱茶销量增幅最大,前景看好。但是普洱茶没有专用适制品种,因此,从茶树品种上着手,选育出适合国内外消费者习惯的普洱茶品质的原料品种成为必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从云南省已审定的茶树无性良种中采制晒青样筛选优质普洱茶良种,另一方面从景谷大叶茶、潞西中山大叶茶、昌宁漭水大叶茶、勐海勐宋大叶、凤庆大叶茶、勐海群体等地方群体材料分单株鉴定普洱茶品质。通过鉴定,已筛选出云抗14号、云选九号、云抗37号等20余个优质普洱茶品种(系)。 2.4 抗病虫品种选育

针对云南茶区的多发性病虫害茶小绿叶蝉、茶轮斑病、茶云纹叶枯病等开展抗病虫品种选育。通过对云抗12号、云抗17号等15个新品系、材料抗病虫性鉴定试验研究,了解了15个茶树品系、材料抗病虫性的显著差异。被鉴定品种中,抗茶小绿叶蝉的品种有云抗47号、云抗12号、6-8;抗茶轮斑病的有云抗15号。15个茶树新品系、材料均抗茶云纹叶枯病。 2.5 低氟品种选育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意义。人体的各种组织中均含有不同程度的氟, 但其主要集中于骨骼、牙齿、指甲和毛发中, 尤其以牙釉质中含量最多。氟对骨骼和牙齿的生长与形成以及对钙、磷的代谢均有十分重要作用, 能够预防龋齿和老年骨质疏松症。近年来的, 研究发现氟有加速伤口愈合, 促进铁的吸收等多种功效[7]。氟摄入量过多, 会引起积累性氟中毒(Jowsey 1968 年) 或急性中毒(Gilman 1975年) , 出现氟牙

9]症、氟骨症和斑齿( 贝雷特1930年) [8,。一般认为每天摄入6mg 以上的氟就会导致氟中毒, 继

而造成食欲不振, 智力低下, 精神反常, 严重时可能造成瘫痪等不治之症

[10]

。因此,以现有

的国家级、省级良种或品系为供体,采用GB19965-2005 砖茶含氟量(附录)中测定方法测可溶氟含量,共采制了云抗10号、佛香1号等35个品种的一芽三叶、一芽四叶茶样,筛选出氟含量低于150mg/kg的品种9个,对云南大叶品种氟含量有了基本的了解,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2.6 功能性化学成分茶树品种选育

用低咖啡碱的茶树品种制作的茶叶,可适合于失眠患者和心脏病等人饮用;高茶多酚品种可用于制作红茶和提取茶多酚纯品;高氨基酸品种可用于制作红茶、绿茶和普洱茶。在已筛选出的特异茶树种质资源中,已筛选出低咖啡碱材料2个,茶多酚在37.0%以上的高茶多酚品系5个,高氨基酸材料2个。 2.5 分子辅助育种

季鹏章等[11]对云南大叶茶种和福鼎白毛茶及其Fl代的42品系的茶氧酸含量,挑选出茶氨酸含量高的5个材料与茶氨酸含量低的5个材料,SDS法提取茶树基因组DNA。用140个随机引物

4

对这二组材料进行RAPD扩增。成功得到了42个杂交品系的茶氨酸分析图谱,其值在217.5~985.28 mg/100 g,最高值超过了母本的619.98 mg/100 g,最低值低于父本的315.38 mg/100 g,分离得到茶氨酸含量最高的5个品系为8-1、8—10、8-11、94 、l0一l2,平均含量为929.30 mg/100 g;茶氨酸含量最低的5个品系为4—18、8-9、8—13、9-7、9-9,平均含量为298.41mg/100 g,表现了很大的变异。其中14个引物在高茶氨酸材料与低茶氨酸材料间可扩增出多态性产物,并寻找到与茶树高茶氨酸含量相连锁的RAPD标记OPB20—2784bp。得出应用RAPD等分子标记在茶树早期育种等方面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使茶树早期鉴定从形态、生化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对缩短茶树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小结

选育茶树优良品种,加速现代化良种茶园的发展,是提高茶叶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促进茶叶生产发展的基础,亦是跨世纪茶业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对于云南茶树育种而言,笔者认为仍有两点需继续努力:一是野生茶树的利用。野生茶树是茶树育种的一大资源,云南的茶区广泛分布有野生茶树,有的野生茶树既是野生,又有栽培,大理茶、大苞茶、勐腊茶、滇缅茶等数种野生茶及苦茶、白毛茶等在云南部分茶区被广泛利用。野生茶树有特殊的抗性,有的野生茶树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有特殊的保健价值,可直接利用或进行杂交,培育新品种。对广泛分布并被广泛利用的大理茶等十多种野生茶,要进行开发研究,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有价值资源。二是育种手段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有性杂交是目前茶树育种的主要手段,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因此,今后茶树品种改良仍应以此为主要途径,这一技术路线应当坚持。但对其他育种手段如辐射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等手段也应综合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 俊,田易萍,徐丕忠等.优质、抗病大叶茶新品种“云茶 1号”选育.茶叶,2008,(34)1:39~41、9

[2] 包云秀,夏丽飞,李友勇,梁名志.茶树新品种‘紫娟’[J].园艺学报,2008,35(6):93

[3] 张俊,包云秀,唐一春等. 名优绿茶杂交新品种“佛香1号”选育[J].西南农业学报,2004, 17(5):677~678

[4] 包云秀,张俊,唐一春等.名优绿茶杂交新品种“佛香3号”选育.贵州科学,2008,26(2) 67~69

[5] 张 俊,田易萍,徐丕忠等.云南大叶新品种“云抗50号选育研究.茶叶,2007,33(3):152~154

[6] 唐一春,包云秀,刘德和.佛香茶香气成分的研究.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16(1):39~41

[7] 徐梅生主编. 茶的综合利用.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5~26

[8] 施嘉潘等. 降低黑茶(Dark Green Tea) 含氟量的研究1 浸出量、来源及制造中的变化.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1,9 (3):404~410

[9] 张景强等. 砖茶型氟中毒的研究进展. 茶业通报,23 (2):16~18 [10] 石建良等. 浙江茶园含氟量的研究. 中国茶叶,1985 (3):34~35

[11] 季鹏章,张俊,王平盛等.一个与茶树高茶氨酸含量相连锁的RAPD标记的研究.西南农业学报,2007年2O(3):466~469

5

作者简介:

田易萍,女,1973年7月生,云南易门人,实验师,副主任,长期从事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E—mail:ckstyp@163.com。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