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概业的念,特性及多功能性
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的特性:(1)农业生产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 (2)农业生产也是一种经济再生产。
(3)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
农业的多功能性: (1)环境功能 (2)社会功能 (3)粮食安全功能 (4)经济功能 (5)文化功能
第二章 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规律
农产品供给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
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农产品需求规律(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产
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即农产品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2.用农产品需求弹性理论来解释“谷贱伤农”。
在丰收的年份里,农民的收入反而下降了
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 粮食需求缺乏弹性:Ed<1
在丰收的年份里,粮食的供给增加(如图s →s’),导致均衡价格下降( P1→P2 ),由于粮食的需求缺乏弹性,因此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导致了农民总收入减少
1
第三章 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
1.农产品批发市场含义与功能
农产品批发市场含义: 农产品批发市场又称中心集散市场,是“有形市场”的一种较高级的市场形式。它是将来自各产地市场的农产品进一步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储藏与包装,通过销售商分散销往全国各地。多设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如公路、铁路交汇处。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 1、商品集散功能(吸收和汇集,产地-销地)
2、价格形成的功能(同场竞争,按质论价) 3、信息中心的功能(收集、整理、发布信息) 4、供求调节的功能(均衡价格) 5、综合服务的功能(全面、周到的服务)
第四章 农产品期货市场
1.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概念
农产品期货市场作为市场制度的一个创新,有其自身质的规定性,并且有狭义和广
义之分。狭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指进行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场所,通常特指农产品期货交
2
易所。广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交易活动。
第五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
1.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
1 、贸易商品集中
2 、贸易地区集中或市场集中 3 、价格波动幅度大引起出口收入波动 4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时间性很强
5 、农产品国际贸易更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
第六章 土地与资源
1.土地与水资源的概念
土地: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物等一切自然条件。
水资源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经济利用价值并可以不断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包括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
2.土地集约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的概念
土地集约经营是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技术装备,在一定面积的土
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作物总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经济、技术、自然条件的可能,将土地生产要素适当集中使用,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即:在最适宜的土地面积上经营。 这里的土地面积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因地、因时、因单位而变化的。
3.土地产权的概念
土地产权:指由土地制度界定的关于土地这一财产的一切权利的总和。 包括: 土地所有权 土地占有权 土地使用权
3
土地处置权 土地收益权
第七章 农业劳动力的概念
1.农业劳动力的概念
农业劳动力:一般是指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2.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
1、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会逐步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农业劳动
力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比重逐步下降。
2、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的快慢,从根本上取决于农业相对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
3、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呈现出两个阶段的变化趋势:第一阶段使农业劳动力绝对数量增加,相对比重下降;第二阶段是农业劳动力的绝对数量与相对比重同时下降。
3.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原因、特点及转移的困难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
4
5
4.如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支持和加强对待转移和已转移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 (2)继续扶持与引导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其就业容量。 (3)支持和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第八章 农业技术进步
3.你认为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农业技术进步道路?
结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借鉴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的农业技术进
步道路应该是:第一阶段是资源节约型为主;第二阶段是资源节约与劳动节约全面发展,有机结合。 当然,由于中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各不相同,故应因地制宜,不可“一
刀切”。
第九章 农业资金
1.农业资金的含义
农业资金:是指在农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循环和周转的价值形态,是农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占用的物质财富和劳动的货币形态。
• 从实质上讲,农业资金是农业内部或外部对农业进行投资所产生的一种资金流
量; • 从形式上讲,农业资金一般表现为货币形式; • 从来源看,农业资金的投入主体呈现多元化;
• 从涉及范围看,农业资金不仅涉及农业生产领域,也包括农产品加工及科研、设
施和其他服务领域。
第十一章 农业家庭经营
1.农业家庭经营存在原因
(1)农业的产业特点 (2)农业的分工协作 (3)农业技术进步 (4)家庭的社会经济特性 (5)农业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6
2.农业家庭经营的兼业化原因
( 1)、农业强烈的季节性、生产周期长及农业劳动过程与生产过程不一致是农户兼业经营的客观基础。
(2)、农业贸易条件的恶化及比较利益的下降使农户兼业化成为必然选择。 (3)、保有土地是较为可靠的生活保障和不断增加的财富来源。 (4)、农业外部条件的改善也使农户的兼业成为可能。
第十二章 农业合作社
1.农业合作社的含义、作用与运行特征
含义:农业合作社也称农业合作社,是指农民,特别是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以至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遵守合作社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
农业合作社的作用:(1)农业合作社有助于促进社会分工与生产专业化
(2)农业合作社有助于减少农产品交易的不确定性。 (3)农业合作社有助于减少农产品和农业专有资产的损失。
(4)农业合作社有助于节约交易成本和寻求规模经济。 (5)农业合作社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完善。
农业合作社的运行特征:
(1) 经营目标的双重性,即服务型与盈利性的相统一。
(2) 经营结构的双层次性,即约定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 (3) 管理的民主性,即自主与自愿的有效结合。
第十三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由多方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的农业经营方式。
第十四章 农业保护政策
1.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谓农业保护政策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为确保农业发挥基础作用,使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以便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与支持农业的支持措施的总和。
7
1.从农市场失灵的角度说明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要性
(1)农业的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是指某种经济活动能使他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使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人或受害人无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无法得到赔偿的现象。在没有特定政策干预和特殊制度安排的情况下,市场及价格机制没有反映或没有全面反映这一经济活动的全部成本或收益,从整个社会来看,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引起社会福利的下降。
(2)农业的公共产品性。所谓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被称为纯公共产品,只具备其中一个特性的被称为准公共产品。农业多功能性所提供的许多非商品产出具有不同程度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即具有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部分特性。这部分非商品产出很难对其进行产权界定,他作为农业的溢出效应对生产者以外的其他人发生影响,即具有不同程度的非排他性。而且一定程度上,一个人对这些非商品产出的消费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对他们的消费,即具有不同程度的非竞争性。农业非商品产出的公共产品性,提出了政府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要性。
(3)农业的弱质性。在与其他产业的竞争中,农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而且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农业科研周期长、技术进步缓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金、劳动力都大量的流向农业以外的产业。
(4)农业的不稳定性。首先,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产物,而且农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严重。其次,宏观环境的变化或不景气也对农业造成某种冲击。再次,土地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动植物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制约,使得农产品的短期供给弹性比较小,但由于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刚性,价格对供给量的反应却非常敏感,同时农产品的短期供给弹性更小,难以实现农产品的市场供需均衡。最后,农产品大多易腐烂,不耐储藏,且储藏费用高,所以收获后应立即出售,即使价格低廉也要出清;反之,产品稀少时,虽然市价高,但在本期内无多余库存供应市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农产品一经产出其供给即已确定。农业的不稳定性要求政府要建立农业保护政策。
第十五章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1.食品质量安全的经济特性
8
9
10
11
第十六章 农业产业结构
1.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特点与作用
概念:农业产业结构也称农业生产结构,是指一定地域(国家或地区或农业企业)范围内,农业各生产部门及其各生产项目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相对于一定时期和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构成的特有的比较稳定的结合方式。简言之,就是指农业各产业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它是农业生产力合理组合和开发利用方面的基本问题。
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 ➢ (1)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 ➢ (2)农业产业结构的多层次性 ➢ (3)农业产业结构的动态性 农业产业结构的作用: ➢ (1)对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影响 ➢ (2)对农业内部物质能量相互转化的影响 ➢ (3)对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的影响 ➢ (4)对满足社会农产品需求的影响
2.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标准
(1)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不断提高经
济效益。
(2)能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 (3)能最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4)农业各部门能协调发展
结论:农业结构是否合理是相对的,过去合理的农业结构现在会变得不合理,因此,农业结构调整是一个不断的动态过程。
第十七章 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
1.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主要内容
内涵:农业现代化是指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主要内容:生产技术现代化
生产条件现代化
12
经营管理现代化
集约化、高效化、可持续化 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 标准化、信息化
第十八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
1.农业可持续发展内涵与基本特征
内涵: 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条件下,采用不会
耗尽资源或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维护土地、水、生物、环境不退化、技术运用适当、经济上可行以及社会可接受的农业发展战略。 基本特征:
➢ 经济持续性:关注生产者的长期利益—产量的持续性 农业经营的经济表现和可获利性
➢ 社会持续性:满足人类基本需要(衣、食、住)
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需求(教育、就业等)
➢ 生态持续性:关注生物—自然过程以及生态系统的永续 生产力和功能
2.持续农业的发展趋势
(1)追求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建立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体系
(4)强化农业系统内的自养、自控功能 (5)广泛应用现代高新技术 (6)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