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 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轴突集中的部位,因多数轴突具有髓鞘,颜色苍白,称白质。
2. 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连同其树突集中的部位,色泽灰暗称灰质。
3. 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包埋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内有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称神经核。
4. 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外形略膨大,称神经节,如脑神经节、脊神经节等。
5. 纤维束: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内,凡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集聚成束,称纤维束或传导束。
6. 内侧丘系交叉: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弓形走向中央管腹侧,左、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 因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上行成为内侧丘系。
7. 内囊:连接大脑皮层和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构成。这些纤维绝大部分经过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形成一宽厚的白质板,称为内囊。
8. 白交通支:由脊髓侧角中间外侧核细胞发出的交感节前神经纤维组成。
9. 灰交通支:由交感干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节后纤维组成,多无髓鞘,色灰暗。
10. 交感干:位于脊柱两侧,由椎旁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呈串珠状,上至颅底,下至尾骨前方,于尾骨的前面两干汇合,形成尾骨前方的一个奇神经节。
11. 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及黄韧带之间的狭窄腔隙称硬膜外隙,其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淋巴管、椎内静脉丛,有脊神经根通过。
12. 蛛网膜下隙:脊髓的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以及脑的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缝隙称之为蛛网膜下隙。
13. 终池:在脊髓蛛网膜下隙下部的一个扩大的腔隙,位于脊髓圆锥下方,马尾的周围,隙内充满脑脊液,还有终丝和马尾,临床上可经腰椎穿刺,向此隙内注入麻药麻醉脊神经根,也可向此隙注入治疗药物或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测帮助诊断某些疾病。
14. 蛛网膜粒:脑蛛网膜在硬脑膜窦(主要是上矢状窦)的两侧,形成许多颗粒状突起,突入窦内,称蛛网膜粒。
15. 大脑动脉环: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
16. 硬脑膜窦:为硬脑膜的两层在某些部位分开,内衬内皮细胞,构成特殊的颅内静脉管道,输送颅内静脉血。窦内无瓣膜,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硬脑膜窦损伤,出血较多。
17. 马尾:因椎管长于脊髓,脊神经由上而下距离各自的椎间孔越来越远,结果脊神
经根在椎管内自上而下由水平而逐渐倾斜,腰骶部的神经根近乎垂直向下走行,这样,在脊髓下端,腰、骶和尾神经的根丝围绕终丝形成的束状结构称马尾。
18. 下运动神经元:是指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种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是运动冲动到达骨骼肌的唯一途径。
19. 三叉丘系:又称三叉丘脑束,由对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大部分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组成.在脑干内紧贴于内侧丘系背外侧上行,终于丘脑腹后内侧核.主要传导头面部皮肤,牙及口鼻黏膜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三叉神经脑桥核的部分神经元发出传导牙和口腔黏膜的触压觉纤维直接进入同侧三叉丘系,止于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20. 内侧丘系:薄束核、楔束核分别位于延髓下部,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深面,接受来自薄束和楔束的纤维终止。
21. 视交叉:是由双眼视网膜鼻侧半交叉纤维和双眼视网膜颞侧半不交叉纤维所共同组成。
22. 皮质核束:是指中央前回下部等处皮质中的锥体细胞的轴突集合,经内囊膝,下行至中脑,走在大脑脚底中间3/5的内侧部。
23. 皮质脊髓束:包括皮质脊髓侧束和皮质脊髓前束,分别位于脊髓的外侧索和前索,传导随意运动。
24. 上运动神经元:是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等处的神经元,其轴突组成锥
体束。
25. 微绒毛:亦称细绒毛、绒毛状突起。是细胞表面伸出的细长指状突起,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表面。
26. 神经节:神经节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
27. 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内有脊神经。
28. 胸膜腔:在左右两肺周围的脏、壁胸膜之间各围成一个完全封闭的潜在性腔腺,称胸膜腔。左右胸膜互不相通,腔内呈负压,少量浆液,可减少摩擦。
29. 椎间盘::分为中央部的髓核,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的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
30. 肋膈窦:每侧的肋胸膜与膈胸膜在肺下界以下的转折处称为肋膈窦。
31. 乳糜池:乳糜池是位于第一腰椎体前方梭形的膨大,由左右腰杆和肠干汇合而成,是胸导管的起始处。
32. 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形成团,称为神经核。
33. 关节唇:是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可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面,增加关节的固定性。
34. 腹膜腔:脏腹膜与壁腹膜互相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腹膜腔。
35. 前庭窗:呈椭圆形,面积约3.2平方毫米,位于鼓岬后上方之小凹内、蜗窗上方,为镫骨底板及其周围的环韧带所封闭,向内通内耳的前庭。
36.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肌腱的下缘增厚卷曲,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腹股沟韧带。
37. 假单极神经元:从胞体发出一个突起,在离胞体不远处呈T型分为两支,因此,称假单极神经元。
38.窦房结:窦房结是个卵圆形的柱体(成人的窦房结体积约为15mm×5mm×1.5mm),位于右心房外膜上,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后。
39.子宫峡:子宫颈阴道上部的上端与子宫体相接处较狭细,称子宫峡。
40.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属于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氧分压降低时,可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以保持血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平衡。
41.眼房:眼房是位于眼中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腔隙,被虹膜分为前房和后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