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计算机接口技术重点详解

2023-04-21 来源:钮旅网
计算机接口技术重点

内容概述 接口技术基础 总线技术 存储器及其接口 中断控制系统

DMA接口技术 并行接口技术 定时器计数器 D/A、A/D转换接口

一、接口技术基础

1、微机系统的组成: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出设备、接口电路 2、按照传输信息类型的不同: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3、8086CPU内部功能分为两个部分:BIU总线接口部件 、执行部件EU BIU与EU相互协调以完成CPU的工作

在早期的CPU中,程序的执行由取指指令和执行指令交替进行,取指期间,CPU必须等待。如图1-2(a)所示,指令的提取和执行是以串行方式进行的。 4、8086的两种工作模式及其特点

8088/8086 CPU芯片能够工作在两种模式下:最小模式与最大模式。这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适合不同的场合。8086 CPU的MN/MX(Minimum/Maximum Mode Control)管脚是最大/最小模式控制信号,决定了8086 CPU工作在哪种工作模式。如果MN/MX接+5V,那么CPU工作在最小模式;如果MN/MX接地,那么CPU工作在最大模式。

最小模式一般用于组成基于8086 CPU的最小系统。最小模式是指微机系统中只有8086或8088一个CPU。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的总线控制信号直接由CPU提供。系统中的总线控制电路被减到最少。图1-4所示为8086 CPU工作在最小工作模式时的典型配置。

最大模式是指微机系统中包含两个或多个CPU,其中一个主处理器是8086或8088 CPU,其他处理器为协处理器,它们协助主处理器工作。常用的协处理器有8087协处理器和8089协处理器。前者是专用于数值运算的协处理器;后者是专用于控制输入/输出操作的协处理器。图1-5所示为8086 CPU在最大工作模式下的典型配置

5、时钟周期、总线周期、指令周期的关系

6、数据信息通常包括3种形式:数字量、模拟量和开关量

7、寄存器包括数据输入寄存器、数据输出寄存器、控制寄存器和状态寄存器

二、总线技术

按照总线在系统中的位置进行分类:片内总线、局部总线、系统总线、通信总线 总线控制方式分为哪两类:集中式总线控制、分布式总线控制(分类依据)

三、存储器及其接口

存储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存储容量、存取周期、取数时间、可靠性、性价比 存储器种类:RAM ROM FLASH 等

四、中断控制接口

(内中断、外中断:)

通常的中断源可以分为外中断源(如I/O设备引起的中断)和内中断源(如软件指令引起的中断)两类。

微机系统对中断的处理根据引起中断的事件所处的地点,分成了内中断和外中断。其中,内中断有强迫中断和自愿中断两种。

中断处理过程:包括中断请求、中断排队、中断响应、中断服务、中断返回共5个阶段

中断处理要做好的6件事:保护现场、开中断、提供中断服务、恢复现场、返回(使用中断返回指令IRET)

中断优先级的典型:最高-除法出错中断 最低-单步中断(调试程序)(为什么?) CPU的中断优先级从高到低为:

除法出错中断,类型0 (软件中断)

溢出中断,类型4(软件中断) INT n,类型n(软件中断)

NMI,类型2(硬件中断)

INTR,类型32~255(硬件中断)

单步中断,类型1(软件中断)

中断向量表:INT 0——除法出错中断 INT 1——单步中断

INT 2——外部引入不可屏蔽中断 INT 3——断点中断 INT 4/INT 0—溢出中断 8259A工作编程:ICW (1、2、3、4)OCW

五、DMA接口技术

DMA控制器主要由地址寄存器、字节计数器、控制寄存器、设备地址寄存器和控制逻辑

等几部分组成

8237A的两种工作状态:主工作模块和从工作模块

8237A的四种工作模式:单字节、数据块、请求传送(计0,外部EOP,DREQ变无效)、级联

DMA与CPU关系

DMA的7种状态周期:SI (等待)S0(过渡) S1 S2 S3 S4 (S1—S4为DMA传输周期) SW

六、并行接口技术

并行接口的基本功能:数据缓冲、选通控制

并行接口的三个数据口A/B/C的特点: A:输入锁存器、输出锁存器和缓冲器 B: 8位输入缓冲器 C: 8位输出锁存和缓存

方式0 方式1 方式2(只能用于A端口)特点:

方式0的特点:方式0之所以被称为基本的输入/输出方式,是因为在这种方式下,A端口、B端口和C端口(C端口分为两个4位使用)都可提供简单的输入和输出操作,对每个端口不需要固定的应答式联络信号。工作在方式0时,在程序中可直接使用输入指令(IN)和输出指令(OUT)对各端口进行读写。方式0的基本定义是两个8位的端口和两个4位的端口。任何一个端口都可以作为输入或输出,输出的数据可以被锁存,输入的数据不能锁存。

方式1:选通的输入/输出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当A端口和B端口进行输入输出时,必须利用C端口提供的选通和应答信号。而且这些信号与C端口中的某些位之间有着固定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是硬件本身决定的,而不是软件可以改变的。由于工作在方式l时,要由C端口中的固定位来作为选通和应答等控制信号,因此称方式1为选通的输入/输出方式。方式1的基本定义是:分成两组(A组和B组),每组包含一个8位的数据端口和1个4位的控制/数据端口。8位的数据端口既可以作为输入,也可以作为输出,输入和输出都可以被锁存。4位的控制/数据端口用于传送8位数据端口的控制和状态信息。 方式2:带选通的双向传输方式

在双向传输方式下,8255A可以向外设发送数据,同时CPU通过这8位数据线又接收

外设的数据,因此称为双向传输方式。方式2的基本定义是:只能适用于A端口,一个8位的双向端口(A端口)和1个5位的控制端口(C端口)。A端口的输入和输出都可以被锁存。5位的控制端口用于传送8位双向端口的控制和状态信息。当A端口工作在方式2时,由PA7~PA0作为8位数据线,因为要由C端口对A端口进行控制,所以称为带选通的双向传输方式。

8255A有三种工作方式,分别称为方式0、方式1和方式2。其中:A端口可以工作在三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下;B端口只能工作在方式0和方式1下;C端口通常作为控制信号使用,配合A端口和B端口工作。

工作方式字与C端控制字如何区分?(标示位 D7)

 方式选择控制字用来决定8255A三个数据端口各自的工作方式,它的格式如图6-4

所示,由一个8位的寄存器组成。

 8255A有3种不同的工作方式:方式0、方式1和方式2。方式选择控制字用来指定

A组、B组的工作方式以及在不同方式下PA、PB的数据输入/输出方向。

七、定时器、计数器

定时计数器8253的主要用途:在多任务的分时系统中用来作为中断信号以实现程序的切换。可以向I/O设备输出精确的定时信号。作为一个可编程的波特率发生器。实现时间延迟。

8253的内部结构组成:数据总线缓冲器、控制字寄存器、读/写控制逻辑和计数器 8253定时初值的计算:

已知fCLK0=10kHz,则TCLK0=0.1ms,所以计数初值如下:N=TOUT0/TCLK0=100ms/0.1ms=1000=03E8H 方式0的正常计数时序图及计数过程。

8253用作计数器时一般工作在方式0。方式0的工作时序如图7-4所示。CW表示8253的控制字,LSB表示低8位计数值。如果是16位计数方式,那么还有高8位计数值MSB。 计数过程

当写入方式0控制字后,OUT立即变为低电平,并且在计数过程中一直维持低电平。若GATE=1,写入初值后,在信号上升沿之后的下一个CLK脉冲计数值装入计数器,并开始计数,计数器减到零时,OUT输出变为高电平,且一直保持到该通道重新装入计数值或重新设置工作方式为止,此信号可用于申请中断。按方式0计数时,计数器只计一遍。 P176页 8253的工作方式小结:(1) 方式2、4、5的输出波形是相同的,都是宽度为一个CLK周期的负脉冲,但方式2连续工作,方式4由软件触发启动,方式5由硬件触发启动。(2) 方式5与方式1的工作过程相同,但输出波形不同,方式1输出的是N个宽度为N个CLK脉冲的低电平有效的脉冲(计数过程中输出为低电平),而方式5输出的是宽度为一个CLK脉冲的负脉冲(计数过程中输出为高电平)。(3) 输出端OUT的初

始状态不同。方式0在写入方式字后输出为低电平,其余方式在写入控制字后,输出均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4) 任何一种方式,均是在写入计数初值之后才能开始计数,方式0、2、3、4都是在写入计数初值之后才开始计数的,而方式1和方式5需要外部触发启动才能开始计数。(5) 6种工作方式中,只有方式2和方式3是连续计数,其他方式都是一次计数,要继续工作需要重新启动,方式0、4由软件启动,方式1、5由硬件启动。(6) 门控信号的作用不同。通过门控信号GATE,可以干预8253某一通道的计数过程。在不同的工作方式下,门控信号起作用的方式也不一样,其中0、2、3、4是电平起作用,1、2、3、5是上升沿起作用,方式2、3对电平上升沿都可以起作用。(7) 在计数过程中改变计数值,它们的作用有所不同。(8) 计数到0后计数器的状态不同。方式0、1、4、5继续倒计数,变为FF、FE……而方式2、3则自动装入计数初值并继续计数。

八、D/A、A/D转换接口

D/A的主要参数指标:分辨率 转换精度 转换时间 输出量程 数据转换器的温度系数 D/A转换的过程:先把输入数字量的每一位代码按其权的大小转换成相应的模拟量,然后将代表各位的模拟量相加,就可以得到与该数字量成正比的模拟量,从而实现数字量到模拟量的转换。我们称这种转换方法为加权转换。

逐次逼近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是由逐次逼近寄存器、D/A转换器、比较器和缓冲寄存器组成的。

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的原理如图9-18所示。当启动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逐次逼近寄存器清0,这时,D/A转换器输出电压V0也为0。当启动信号变为高电平时,转换开始,同时逐次逼近寄存器进行计数。

工作原理:逐位逼近式A/D转换器是一种直接型A/D转换器,工作时与普通计数器不同,不是从低位往高位逐一进行计数和进位,而是从最高位开始,通过设置试探值来进行计数。具体来讲,在第一个时钟脉冲到来时,控制电路把最高位送到逐次逼近寄存器,使它的输出为10000000,这个输出数字一出现,D/A转换器的输出电压Vo就成为满量程值的128/255。这时,若V0>Vi,则作为比较器的运算放大器的输出就成为低电平,

控制电路据此清除逐次逼近寄存器中的最高位;若V0≤Vi,则比较器输出高电平,控制电路使最高位的1保留下来。 若最高位被保留下来,则逐次逼近寄存器的内容为10000000,下一个时钟脉冲使次低位D6为1。于是,逐次逼近寄存器的值为11000000,D/A转换器的输出电压V0到达满量程值的192/255。此后,若V0>Vi,则比较器输出为低电平,从而使次高位复位;若V0A/D转换的过程: 采样、保持、量化、编码(在实际电路中,有些过程是合并进行的,如采样和保持,量化和编码在转换过程中是同时实现的)  计数式A/D转换器

 计数式A/D转换器是由转换器、计数器和比较器组成的。

 工作原理:工作时,计数器由零开始计数,将计数值送往D/A转换器进行转换,将

生成的模拟信号与输入模拟信号在比较器内进行比较,若前者小于后者,则计数值加1,重复D/A转换及比较过程。当这个信号值与输出模拟量比较相等时(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比较器输出一个停止计数信号给计数器,计数器立即停止计数。此时D/A转换器输出的模拟量即为模拟输入值,计数器的值就是转换成的相应的数字量值。

A/D的转换精度:如何计算?

 A/D转换器也采用分辨率和转换误差来描述转换精度。

 分辨率是指引起输出数字量变动一个二进制码最低有效位(LSB)时,输入模拟量的最

小变化量,小于此最小变化量的输入模拟电压变化不会引起输出数字量的变化,反映了A/D转换器对输入模拟量微小变化的分辨能力。在最大输入电压一定时,位数越多,量化单位越小,分辨率越高。

 在理想情况下,输入模拟信号所有转换点应当在一条直线上,但实际的特性不能做

到输入模拟信号所有转换点在一条直线上。转换误差是指实际的转换点偏离理想特性的误差,转换误差通常用输出误差的最大值形式给出,常用最低有效位的倍数表示,反映A/D转换器实际输出数字量和理论输出数字量之间的差异。注意在实际使用中,当使用环境发生变化时,转换误差也将发生变化。

例题:12位A/D,输入电压10V,分辨率1/212=

能分辨的最小电压为:5×1/212=

• 所有章节的小结内容

• 根据给定的状态字各位的含义,写出符合要求的相应的二进制(十六进制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