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生态产业园区域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稿)
评价单位:湖南景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九月
目 录
第1章 总则 .......................................................................................................................... 1 1.1 规划背景与任务由来 .................................................................................................. 1 1.2 评价目的与原则 .......................................................................................................... 2 1.2.1 评价目的................................................................................................................ 2 1.2.2 评价原则................................................................................................................ 2 1.3 编制依据 ...................................................................................................................... 3 1.3.1 法律法规................................................................................................................ 3 1.3.2 规章、规定............................................................................................................ 4 1.3.3 地方法规、规章.................................................................................................... 5 1.3.4 技术规范................................................................................................................ 7 1.3.5 相关文件................................................................................................................ 7 1.4 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 .................................................................................................. 8 1.4.1 评价范围................................................................................................................ 8 1.4.2 评价时段................................................................................................................ 8 1.5 评价重点 ...................................................................................................................... 8 1.6 评价因子筛选 .............................................................................................................. 9 1.7 评价标准 ...................................................................................................................... 9 1.7.1 环境功能区划与环境质量标准............................................................................ 9 1.7.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3 1.8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及其保护要求 ................................ 16 1.9 评价方法和评价技术路线 ........................................................................................ 21 1.9.1 评价方法.............................................................................................................. 21 1.9.2 评价技术路线...................................................................................................... 21 第2章 规划分析 ................................................................................................................ 23 2.1 规划概述 .................................................................................................................... 23 2.1.1 规划编制的背景.................................................................................................. 23 2.1.2 规划基本情况...................................................................................................... 23 2.1.3 规划范围.............................................................................................................. 23 2.1.4 规划年限.............................................................................................................. 23 2.1.5 功能定位.............................................................................................................. 24 2.1.6 产业定位.............................................................................................................. 24 2.1.7 用地规划与布局.................................................................................................. 25 2.1.8 绿地景观规划...................................................................................................... 28 2.1.9 市政工程设计规划.............................................................................................. 29 2.1.10 环境保护规划.................................................................................................... 32 2.1.11 拆迁安置规划 .................................................................................................... 32 2.2 邵东生态产业园现状概述 ........................................................................................ 33 2.2.1 开发现状.............................................................................................................. 33 2.3 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 45 2.3.1 与上层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46 2.3.2 与相关政策法规的协调性分析.......................................................................... 50
2.4 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 ................................................................................................ 58 2.4.1 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分析.............................................................................. 58 2.4.2 规划具体方案的不确定分析.............................................................................. 58 2.4.3 规划不确定性的应对分析.................................................................................. 59 第3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60 3.1 自然环境 .................................................................................................................... 60 3.1.1 地理位置.............................................................................................................. 60 3.1.2 地形、地貌、地质.............................................................................................. 60 3.1.3 气候气象.............................................................................................................. 61 3.1.4 水文...................................................................................................................... 62 3.1.5 生态环境.............................................................................................................. 62 3.1.6 矿产资源.............................................................................................................. 63 3.1.7 土壤资源.............................................................................................................. 63 3.2 社会经济概况 ............................................................................................................ 63 3.3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 ................................................................................ 64 3.3.1 供水工程.............................................................................................................. 64 3.3.2 排水工程.............................................................................................................. 65 3.3.3 环卫设施.............................................................................................................. 65 3.4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66 3.4.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6 3.4.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9 3.4.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74 3.4.4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76 3.4.5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78 3.4.6 底泥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80 3.5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81 第4章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83 4.1 环境影响识别 ............................................................................................................ 83 4.1.1 宏观层面环境影响识别...................................................................................... 83 4.1.2 微观层面环境影响识别...................................................................................... 84 4.2 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确定 ........................................................................................ 85 第5章 污染源分析 ............................................................................................................ 87 5.1 园区开发建设期污染因素分析 ................................................................................ 87 5.2 园区营运期污染源分析 ............................................................................................ 88 5.2.1 大气污染源预测.................................................................................................. 88 5.2.2 水污染源预测...................................................................................................... 89 5.2.3 噪声污染源预测.................................................................................................. 91 5.2.4 固体废物污染源预测.......................................................................................... 92 第6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94 6.1 建设期的影响分析 .................................................................................................... 94 6.1.1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94 6.1.2 建设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95 6.1.3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评价...................................................................................... 96 6.1.4 建设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97 6.1.5 建设期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97
6.1.6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98 6.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 103 6.2.1 桐江河以北片区(里安综合区、黄陂桥、桥口片区)废水外排对邵水影响分析.......................................................................................................................................... 103
6.2.2 桐江河以南片区废水外排对桐江河影响分析................................................ 104 6.3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 105 6.4 声环境影响分析 ...................................................................................................... 105 6.4.1 设备噪声环境影响............................................................................................ 105 6.4.2 交通噪声影响.................................................................................................... 106 6.4.3 社会生活噪声影响............................................................................................ 107 6.5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 107 6.5.1 生活垃圾影响分析............................................................................................ 107 6.5.2 一般工业固废影响分析.................................................................................... 108 6.5.3 危险固废影响分析............................................................................................ 108 6.6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109 6.6.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109 6.6.2 生态结构影响分析............................................................................................ 109 6.6.3 地表结构的影响分析........................................................................................ 112 6.6.4 生态功能的影响分析........................................................................................ 112 6.6.5 对园区外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112 6.6.6 景观影响............................................................................................................ 112 6.6.7 土壤影响............................................................................................................ 112 6.6.8 水土流失影响.................................................................................................... 113 6.7 累积环境影响分析 .................................................................................................. 114 6.7.1 水环境的累积性影响........................................................................................ 114 6.7.2 土壤环境累积性影响........................................................................................ 115 6.7.3 生态环境累积性影响........................................................................................ 115 6.8 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 116 6.8.1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16 6.8.2 拆迁安置社会影响分析.................................................................................... 117 6.8.3 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117 6.8.4 劳动就业前景分析............................................................................................ 118 6.9 区域环境风险分析 .................................................................................................. 118 6.9.1 区域风险识别范围............................................................................................ 118 6.9.2 风险识别............................................................................................................ 118 6.9.3 风险原因、影响范围及防治措施.................................................................... 119 6.9.4 应急预案............................................................................................................ 122 6.10 区域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 122 6.10.1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122 6.10.2 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123 6.10.3 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 125 第7章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与优化调整建议 .................................................................. 127 7.1 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论证 .................................................................................. 127 7.2 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 131 7.3 规划实施意见 .......................................................................................................... 131
第8章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 133 8.1 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 ...................................................................................... 133 8.1.1 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33 8.1.2 运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35 8.2 园区发展的“三线一单” ........................................................................................... 139 8.2.1 资源利用上线要求............................................................................................ 139 8.2.2 重点保护的生态空间清单(生态保护红线)................................................ 139 8.2.3 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限值清单(环境质量底线)........................................ 139 8.2.4 园区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140 8.3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准入条件要求 ...................................................................... 141 8.3.1 清洁生产准入条件要求.................................................................................... 141 8.3.2 循环经济准入条件要求.................................................................................... 142 8.4 风险控制准入条件要求 .......................................................................................... 143 8.5 社会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 143 8.6 总量控制措施 .......................................................................................................... 144 8.6.1 总量控制因子.................................................................................................... 144 8.6.2 总量控制指标.................................................................................................... 144 8.7 对下一层次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 144 8.7.1 下一层次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可以简化的内容................................................ 145 8.7.2 下一层次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重视的内容.................................................... 145 第9章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 147 9.1 组织形式 .................................................................................................................. 147 9.1.1 设置环境管理机构............................................................................................ 147 9.1.2 环境管理内容.................................................................................................... 148 9.2 环境监测 .................................................................................................................. 149 9.2.1 监测目的和原则................................................................................................ 149 9.2.2 环境监测机构.................................................................................................... 149 9.2.3 环境监测方案.................................................................................................... 149 9.3 跟踪评价方案 .......................................................................................................... 150 9.3.1 评价时段............................................................................................................ 150 9.3.2 跟踪评价内容.................................................................................................... 151 9.3.3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方法.................................................................................... 152 第10章 公众参与 ............................................................................................................ 153 10.1 公众参与的四性分析 ............................................................................................ 153 10.2 公众参与结论 ........................................................................................................ 154 第11章 评价结论 ............................................................................................................. 155 11.1 规划基本情况 ......................................................................................................... 155 11.2 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 156 11.2.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 156 11.2.2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 156 11.2.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 156 11.2.4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 156 11.2.5 固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 156 11.2.6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 157 11.3 公众参与结论 ......................................................................................................... 157
11.4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结论 ......................................................................................... 157 11.4.1 规划协调性分析结论 ...................................................................................... 157 11.5 优化调整建议和防治措施 ..................................................................................... 157 11.5.1 优化调整建议 .................................................................................................. 157 11.5.2 防治措施 .......................................................................................................... 158 11.6 总结论 ..................................................................................................................... 158 11.7 建议和要求 ............................................................................................................. 160
附件
附件一 委托书
附件二 县委常委研究生态产业园工作的会议纪要
附件三 关于湖南邵东兴隆工业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批复(湘环评【2011】304 号,2011 年 10 月 19 日
附件四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资料质量保证单
附件五 关于邵东生态产业园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
第1章 总则
1.1 规划背景与任务由来
邵东生态产业园的创立是邵东县委、县政府推进邵东新崛起的重大决策。生态产业园管委会自 2008 年 5 月成立以来,秉承\"生态建园、产业兴区\"的科学发展理念,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服务、高效能运作\"的管理模式,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克难攻坚、扎实工作,全面有序快速推进各项工作。
邵东生态产业园包括里安综合区、兴隆工业区、桥口片区、黄陂桥片区及大新片区。里安综合区位于邵东生态产业园北部,桐江河以北,洛湛铁路以南,希望大道以东,雨台路以西。桥口片区位于邵东生态产业园东部,东至东部环线,西至虹桥路,南站至衡宝东路,北面临近南湖路。黄陂桥片区用地范围西起兴盛北路,东至雨台路,北至明星路,南达北岭路、景秀路,用地涉及黄陂桥乡部分区域。大新片区隶属于邵东县生态产业园,位于县城东南部,绿汀大道以东,水浒路以西,峦兴路以南,白新路以北,往北可通过绿汀大道联通S340直达衡阳,往南可连接衡邵高速公路出入口。其中,邵东生态产业园规划区中的兴隆工业区已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取得环评批复(湘环评[2011]304 号,见附件3),该部分参照原环评批复执行,根据园区规划,在紧邻兴隆工业区新增部分用地,兴隆工业园东侧区域北至人民路,南至衡宝东路,西至互生路,东至虹桥路,兴隆工业园西侧区域北至衡宝路,南至茂盛大道,西至桐江南路,东至金声路,兴隆工业区南侧区域,兴隆工业园南侧区域北至民旺路,南至茂盛大道,西至金声路,东至互生路。新增用地后,兴隆工业区东至互生路,西至桐江南路,南至茂盛大道,北至桐江南路。
邵东生态产业园总体目标是以产业为支撑,再造邵东新城,建设生态型宜工、宜商、宜居的新型城区;发展理念是着眼生态立园、产业兴园,力求生态环保、土地集约、项目聚集、产业集群、功能完备,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发展思路是高起点规划,高档次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运作模式是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功能分区是整个园区以昭阳大道延伸线和绿汀大道为主线,分商贸物流区、行政服务区、商住区、新型工业区和教育科研区5个板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受湖南邵东生
态产业园开发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湖南景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担了《邵东生态产业园区域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通过对项目区进行了实地勘察调查,在分析项目区相关规划、收集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130-2014)的要求,编制完成了《邵东生态产业园区域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评价目的与原则 1.2.1 评价目的
1、通过现场踏勘与资料收集,并开展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掌握区域环境基础资料,对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2、根据邵东县县城总体规划、邵东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其他规划,从宏观角度对园区规划的选址、定位、规模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3、确定区域相关环境要素的环境容量,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及控制方案。 4、从环保角度论证本园区依托的环保公共基础设施的可行性;主要包括污染物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与工艺合理性论证,以及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排污口设置的优化建议。
5、对园区的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内容从环保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证,提出完善规划的建议、对策和入园企业的指导要求。
1.2.2 评价原则
(1)全程互动
评价应在规划编制阶段(或规划启动阶段)介入,并与规划方案的研究和规划的编制、修改、完善全过程互动。
(2)一致性
评价的重点内容和专题设置与规划对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一致,与规划涉及领域和区域的环境管理要求相适应。
(3)整体性
环评统筹考虑各种资源与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重点分析规划实施对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和综合效应。
(4)层次性
评价的内容与深度充分考虑规划的属性和层级,并依据不同属性、不同层级规划的决策需求,提出相应的宏观决策建议以及具体的环境管理要求。
(5)科学性
评价选择的基础资料和数据真实、有代表性,选择的评价方法以简单、适用为原则,达到评价的结论科学、可信的目标。
1.3 编制依据 1.3.1 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 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2009年10月1日;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8日修订;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正;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正;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订;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4月24日;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1年1月8日;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9月30日;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订;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 18、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8年12月10日;
19、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8月4日;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年修订;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2017年10月7日实施; 22、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1年修订;
23、 《国务院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1.3.2 规章、规定
1、 《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生态环
境部令第1号,2018年4月28日起实施;
2、 《产业政策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年9月21日; 4、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5号); 5、 《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1】1015号); 6、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 7、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 8、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
9、 《关于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工作的意见》(环发
【2015】178号),2015年12月30日;
10、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报告编制规范》(环评估发【2011】31号); 11、 《关于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工程区环境政策的若干意见》(环发【2015】92号); 12、 关于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区域差别化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环环评
【2016】190号;
13、 《“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环环评【2016】95号); 14、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8月1日;
15、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5号); 16、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408号);
17、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8
号);
18、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12月7日;
19、 《关于加强化学危险品管理的通知》,环发[1999]296号,1999年12月29日; 20、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见》,发改环资【2012】
765号;
21、 《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环办【2014】
30号,2014年3月25日;
22、 《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14号); 23、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
号);
24、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 25、 《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
行)》(环办环评【2016】14号),2016年02月24日;
26、 关于开展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清单式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
【2016】61号,2016年06月01日;
27、 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
号, 2016年10月27日;
28、 《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 2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2015年12月11日); 30、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 2019 年1 月1 日实施;
1.3.3 地方法规、规章
1、 《湖南省环境保护条例》(修正),湖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3
年5月27日;
2、 《湖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7年3月31日; 3、 湖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17年11月30;
4、 《湖南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B43/023-2005);
5、 关于实施《湖南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的通知,湘环发[2005]37
号;
6、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湖南省县级以上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
的通知(湘政函【2016】176号);
7、 《湖南省重点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十三五”规划》湖南省环境保护厅,2017年11
月28日;
8、 关于印发《湖南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通知,2013年2月19日; 9、 《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2年11月); 10、 《湖南省生态功能区规划》(2005年11月); 11、 《湖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条例》(2004年7月);
12、 《湖南省林业条例》,湖南省人大常委会,2001年12月10日;
13、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1月30日); 14、 《湖南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湘环发【2016】25号);
15、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
友好型社会的意见》湘发【2006】14号;
16、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湘发
【2009】4号;
17、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
意见,湘政办发【2015】70号;
18、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湘政发【2016】10
号);
19、 关于印发《2016年全省产业园区主导产业指导目录(修订)的通知》(湘园区
【2016】4号);
20、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我省产业园区环境污染集中整治的意见》的通知,(湘园区
【2016】2号);
21、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体系建设的意见》,湘政发【2011】25号;
22、 《湖南省加快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2016-2018年)》的通知; 23、 《湖南省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0)》的通知,
湘政发【2015】53号;
24、 关于印发《湖南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的通知,2013年12
月23日;
25、 《湖南省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7年)》的通知,湘政办发【2016】
33号;
1.3.4 技术规范
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130-2014)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 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 9、 《声环境功能区划技术规范》(GB/T15190-2014)
10、 《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 3840-91) 1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 1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 1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14、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HJ 274-2015); 15、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1.3.5 相关文件
1、 《邵东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2014 年修编);
2、 《邵东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016 年修订);
3、 《邵东生态产业园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邵阳市生态环境局邵
东分局;
4、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单; 5、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1.4 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 1.4.1 评价范围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以及各环境要素的影响特征,本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为规划区内及周边可能受影响的陆域和水域,具体评价范围如下:
(1)地表水水环境:兴隆水厂取水口上游 1km 至美桥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5km。 (2)地下水环境:规划区边界外延周边1km范围区域。
(3)大气环境:规划区边界外延至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的区域,D10%=2.5km;
(4)声环境:规划区边界外延200m以内的区域;
(5)生态环境:生态评价范围为园区及边界外延1km范围区域。
1.4.2 评价时段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8-2020年,本次评价时段与规划期限保持一致。
1.5 评价重点
(1)识别园区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分析可能制约园区发展的环境因素,对园区规划方案从环保角度进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规划的对策建议。
(2)环境影响分析以水环境的影响和大气影响分析为重点,同时兼顾生态环境、声环境影响、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和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3)分析确定园区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其控制方案,并据此给出规划范围内禁止准入及限制准入的行业清单、工艺清单、产品清单等环境负面清单。
(4)根据相关行业规定的要求,分析各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5)分析园区依托邵东县城污水处理厂及兴隆工业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工艺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1.6 评价因子筛选
本项目评价因子具体见表 1-1:
表 1-1 评价因子一览表
评价要素 大气 现状评价因子 PM10、甲苯、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物 水温、pH 值、DO、COMMn、CODCr、BOD5、氨氮、总磷、Cu、Zn、氟化物、地表水 As、Hg、Cd、Cr6+、Pb、氰化物、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 pH、氨氮、耗氧量、硝酸盐、亚硝酸盐、地下水 噪声 土壤 生态 社会 硫酸盐、氯化物、铅、汞、总硬度、总大肠菌群 连续等效A声级Leq Cu、Pb、Cd、Ni、Hg等45项 水土流失、植被、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景观 社会经济、人口结构、生活质量、基础设施 连续等效A声级Leq - 水土流失、土地利用、植被 社会经济、人口 - - - - - - COD、氨氮 COD、氨氮 影响预测因子 尘、挥发性有机物 总量控制因子 SO2、NOX、挥发性有机物 PM2.5、PM10、CO、O3、SO2、NO2、TSP、SO2、NO2、烟(粉)1.7 评价标准
1.7.1 环境功能区划与环境质量标准
(1)大气环境
园区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中的二类区,大气污染物常规因子(O、CO、PM2.5、SO2、
3
NO2、NOx、TSP、PM10等)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甲苯、二甲苯、TVOC 参考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中附录 D 表 D.1 标准。具体见表 1-:
表 1-2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单位:μg/m3
污染物名称 PM2.5 CO O3 SO2 NO2 TSP PM10 二甲苯 甲苯 TVOC 年平均 35 / / 60 04 200 70 / / / 季平均 / / / / / / / / / / 日平均 75 4 160(日最大8小时平均) 150 80 300 150 / / 600(8小时均值)
一小时平均(或一次浓度限制) / 10 200 500 200 / / 200 200 / 依据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中附录 D 表 D.1 标准) (2)水环境
根据现场踏勘,规划区域附近水体即桐江,结合《湖南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B43/023-2005),规划区域地面水环境兴隆水厂取水口上游 1000m 至兴隆水厂取水口下游200m 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两市镇新吾桥至兴隆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米,取水口下游200米至下游400米河道水域、兴隆水厂取水口下游 200m 至兴隆水厂取水口下游 400m 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 类标准;兴隆水厂取水口下游 400m 至美桥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下游5km为工业用水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具体见表 1-:
表 1-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
序号 1 2 项 目 pH值(无量纲) 溶解氧 标准值 II类 6~9 ≥6 III类 6~9 ≥5 序号 11 12 项目 砷 汞 标准值 II类 ≤0.05 ≤0.00005 III类 ≤0.05 ≤0.0001 3 4 5 6 7 8 9 10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 五日生化需氧量 氨氮(NH3-N) 总磷 铜 锌 粪大肠菌群(个/L) ≤4 ≤15 ≤3 ≤0.5 ≤0.1 ≤1.0 ≤1.0 ≤2000 ≤6 ≤20 ≤4 ≤1.0 ≤0.2 ≤1.0 ≤1.0 ≤10000 13 14 15 16 17 18 29 镉 铬(六价) 铅 氰化物 硫化物 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005 ≤0.05 ≤0.01 ≤0.05 ≤0.1 ≤0.05 ≤0.2 ≤0.005 ≤0.05 ≤0.05 ≤0.20 ≤0.2 ≤0.05 ≤0.2 表 1-4 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 单位:mg/L
序号 1 2 3 4 5 6 项 目 pH值(无量纲) 总硬度 耗氧量 氯化物 氨氮 总大肠菌群 标准值 6.5~8.5 ≤450 ≤3 ≤250 ≤0.5 ≤3 序号 7 8 9 10 11 12 项目 硝酸盐 亚硝酸盐 硫酸盐 汞 铅 标准值 ≤20 ≤1 ≤250 ≤0.001 ≤0.01 (3)声环境
园区内行政办公、商业区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园区内工业用地区及仓储物流用地区为3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交通干线两侧一定区域以内为4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和4b类标准,具体见表 1-:
表 1-5 《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2类 3类 4a类 4类 4b类 70 60 时段 昼间 60 65 70 夜间 50 55 55 适用区域 行政办公、商业区 工业用地区及仓储物流用地区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交通主干路、次干路两侧35m±5m区域 铁路交通用地边界线两侧区域 (4)土壤
建设用地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风险筛查值和管制值,具体见表 1-:
表 1-6 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kg
筛选值 序号 污染物名称 第一类用地 第二类用地 第一类用地 第二类用地 重金属和无机物 1 2 3 4 5 6 7 砷 镉 铬(六价) 铜 铅 汞 镍 20 20 3.0 2000 400 8 150 60 65 5.7 18000 800 38 900 挥发性有机物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四氯化碳 氯仿 氯甲烷 1,1-二氯乙烷 1,2-二氯乙烷 1,1-二氯乙烯 顺-1,2-二氯乙烯 反-1,2-二氯乙烯 二氯甲烷 1,2-二氯丙烷 1,1,1,2-四氯乙烷 1,1,2,2•四氯乙烷 四氯乙烯 1,1,1-三氯乙烷 1,1,2-二氯乙烷 三氯乙烯 0.9 0.3 12 3 0.52 12 66 10 94 1 26 1.6 11 701 0.6 0.7 2.8 0.9 37 9 5 66 596 54 616 5 10 6.8 53 840 2.8 2.8 9 5 21 20 6 40 200 31 300 5 26 14 34 840 5 7 36 10 120 100 21 200 2000 163 2000 47 100 50 183 840 15 20 120 47 30 8000 800 33 600 140 172 78 36000 2500 82 2000 管制值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1,2,3-三氯乙烯 氯乙烯 苯 氯苯 1,2-二氯苯 1,4-二氯苯 乙苯 苯乙烯 甲苯 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 0.05 0.12 1 68 560 56 12 1290 1200 163 222 0.5 0.43 4 270 560 20 28 1290 1200 570 640 0.5 1.2 10 200 560 56 72 1290 1200 500 640 5 4.3 40 1000 560 200 280 1290 1200 570 640 半挥发性有机物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硝基苯 苯胺 2-氯酚 苯并[a]蒽 苯并[a]芘 苯并[b]荧蒽 苯并[k]荧蒽 䓛 二苯并[a,h]蒽 茚并[1,2,3-cd]芘 萘 34 92 250 5.5 0.55 5.5 55 490 0.55 5.5 25 76 260 2256 15 1.5 15 151 1293 1.5 15 70 190 211 500 55 5.5 55 550 4900 5.5 55 255 760 663 4500 151 15 151 1500 12900 15 151 700 1.7.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物
施工期: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相应标准值;营运期:锅炉废气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中相应标准;恶臭气体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表 2 标准;其他排放源有国家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
标准的行业,按其适用范围执行相应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无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其废气污染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中二级标准。
表 1-7 施工期废气排放标准(单位:mg/m3)
评价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表 2 无组织排放限值 SO2 0.50 NO2 0.15 TSP 5.0 表 1-8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摘录)
类别 SO2 燃油锅炉 200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NOx 250 颗粒物 30 格林曼黑度 ≤1 燃气锅炉 表 1-9
序号 污染物 50 200 20 ≤1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摘录)
排气筒高度,m 15 20 25 30 35 40 60 15 20 25 30 35 40 60 80 100 120 15 排放量,kg/h 4.9 8.7 14 20 27 35 75 0.33 0.58 0.90 1.3 1.8 2.3 5.2 9.3 14 21 2000 6000 15000 20000 1 氨 2 硫化氢 3 臭气 25 35 40 50 ≧60 40000 60000 (2)废水
规划区域范围内各单位纳入污水管网,有国家行业标准的执行国家行业标准;无国家行业标准的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其中: 一类污染物车间排放口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 1 标准; 其他污染物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一级 A 标准。
表 1-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三级标准 单位:mg/L,除pH外
项目 标准值 pH 6~9 COD 500 悬浮物 400 石油类 20 氨氮 / BOD5 300 动植物油 100 表 1-11 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单位:mg/L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控制项目 CODCr BOD5 SS NH3-N TN TP pH 粪大肠菌群(个/L) 石油类 限制 ≤50 ≤10 ≤10 ≤5(8) ≤15 ≤0.5 6.0-9.0 ≤1000 ≤1 (3)噪声
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见表 1-:
表 1-12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昼间dB(A) 70 夜间dB(A) 55 运营期工业企业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相应标准,社会生活噪声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相应标准,具体见表 1--表 1-:
表 1-13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 dB(A)
厂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2 3 4 时段 昼 间 60 65 70 夜 间 50 55 55 表 1-14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 dB(A)
边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2 3 4 时段 昼 间 60 65 70 夜 间 50 55 55 (4)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清单,危险固体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清单。
1.8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及其保护要求
在详细调查当地环境现状、特征及环境敏感区域分布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区域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1--1-18:
表 1-15 水环境保护目标
类型 保护目标 与规划区域关系 规模 功能 标准等级 桐江河兴隆水厂取水口上游 1000m 至兴隆水厂取水口下游 200m 兴隆取水口断面在兴隆工业区北面 550m 1.2km 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GB3838-2002 Ⅱ类标准 桐江河兴隆水厂取水口下游 200m 至兴隆水厂取水口下游400m 地表水 两市镇新吾桥至兴隆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米 兴隆取水口断面在兴隆工业区北面 550m 兴隆取水口断面在兴隆工业区北面 550m 200m 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GB3838-2002 Ⅲ类标准 3.0km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GB3838-2002 Ⅲ类标准 GB3838-2002 Ⅲ类标准 GB3838-2002 Ⅲ类标准 桐江河兴隆水厂取水口下游 400m 至拟建兴隆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 桐江河兴隆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至美桥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 饮用水水源 一级保护区水域边界沿岸纵深 50m,不超过道路迎水侧路肩 桐江河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水域边界沿岸纵深1000m,不超过公路迎水侧路肩、第一重山脊线 兴隆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在兴隆工业区西面700m 美桥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在兴隆工业区西北面 4.5km 兴隆取水口一级保护陆域在兴隆工业区北面 兴隆取水口二级保护陆域在兴隆工业区北面
1000m 50m 5.2km 工业用水区 6.8km 工业用水区 饮用水源一级区保护陆域 湖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与实际情况 饮用水源二级区保护陆域
表 1-16 大气、声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名称 自兴塘居民点 石头冲居民点 竹丫岭居民点 坐标/m X 229 1929 3650 Y 4527 3538 1959 居住区 居住区 居住区 保护对象 保护内容 人群 人群 人群 环境功能区 相对方位 里安片区北面 里安片区北面 里安片区东面 相对距离/m 约50-1500 约70-1200 约80-1500 备注 清水塘岭居民点 3562 20 居住区 人群 桥口片区东面 约200-1500 王家屋居民点 环境空气 邵东县城 大春塘居民点 洲上郑家居民点 丁家屋居民点 闫家台居民点 1700 -1555 居住区 人群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兴隆片区东面 约140-1200 -2340 -220 居住区、学校、医院 居住区 居住区 居住区 居住区 人群 人群 人群 人群 人群 中二级标准 兴隆片区西侧 兴隆片区西侧 大新片区西侧 大新片区东南侧 大新片区西南侧 约700-2500 约125-2500 约400-1300 约140-1200 约60-1500 河道阻隔 河道阻/ -3162 -1826 -3100 -2600 -1050 -5100 -1800 -5380 规划区内二类居住用地和中小学用地 / 学校/居住区、 人群、师生 / / 自兴塘居民点 229 4527 居住区 人群 里安片区北面 约50-200 / 石头冲居民点 声环境 竹丫岭居民点 王家屋居民点 大春塘居民点 闫家台居民点 规划区内二类居住用地和中小学用地 1929 3650 1700 3538 1959 -1555 居住区 居住区 居住区 居住区 居住区 居住区、学校 人群 人群 人群 人群 人群 人群、师生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 黄陂桥片区北面 黄陂桥片区东面 兴隆片区东面 兴隆片区西侧 大新片区西北侧 / 约70-200 约80-200 约140-200 约125~200 约60~200 / / / / / / / -3162 -1826 -1800 -5380 / 表 1-17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敏感点 与园区相对位置 规划与环境特征 区域植被类型单一,主要是以马尾松、杉树、阔叶林为主的人工植被,动植物资源 园区内、园区外1000m范围 另外还有大量的灌草丛;野生动物较少,多为鸟类、蛇类、青蛙、鼠类等常见物种,无珍稀濒危物种 林地主要为阔叶林、马尾松、杉木、林地 园区内、园区外1000m范围 毛竹林、经济林和灌木丛为主植被类型。主要树种包括马尾松、杉木、油茶及灌木等,无珍稀和濒危野生植物 农田 南湖湿地公园 园区外1000m范围 / 无基本农田,主要为农田耕地、旱地、菜地等 / 避免施工临时占用和破坏 不会对湿地保护造成影响 工业开发导致其用地性质的变化,施工临时占地尽量少破坏植被 施工临时占地尽量少破坏植被,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保护野生动物生境 环保目标 表 1-18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
主要保护目标 基础设施(电力电讯设施、公路、农灌渠等) 昭阳候古城 与园区相对位置 园区内 里安片区内 规划与环境特征 / 规划为文物古迹用地 环保目标 确保其功能不受影响 确保其用地不变 1.9 评价方法和评价技术路线 1.9.1 评价方法
主要采用调研、类比分析和模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对地表水水质、环境空气质量采用模式计算法进行预测和评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采用类比法进行分析。
1.9.2 评价技术路线
本规划环评的技术路线如下图 1-所示。
规划编制机关委托规划纲要规划纲要编制阶段初步分析成果反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收集相关法律法规、环境政策及规划背景等资料现场踏勘,初步调查环境资源状况识别主要环境影响和制约因素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确定环境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规划分析规划分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沟通交流成果反馈规划方案综合论证规划研究阶段环境要素的影响预测与评价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分析人群健康、环境风险分析论证结论与建议推荐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成果反馈规划采纳规划未采纳提出放弃规划方案的建议公众参与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规划编制阶段提出不良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编制跟踪评价方案,提出环境管理要求规划报批阶段提交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图 1-1 邵东生态产业园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第2章 规划分析
2.1 规划概述 2.1.1 规划编制的背景
近几年,随着娄邵铁路的建成通车以及怀邵衡铁路的开工建设,洛湛铁路与怀邵衡铁路两大铁路干线交汇于邵东县城,邵东县城的区域位置优势日益显现,城市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邵东新火车站的建成,邵东县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生态产业园建设初具成效。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在县城总规和分区规划指导下,更好的指导生态产业园的建设,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2.1.2 规划基本情况
规划名称:邵东生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
建设单位:湖南邵东生态产业园开发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2.1.3 规划规模
邵东生态产业园包括里安综合区、兴隆工业区、桥口片区、黄陂桥片区及大新片区组成,总规划总面积为3035.63公顷,其中里安综合区规划总面积约为1262.3公顷,兴隆工业区及周边区域约为1107.95公顷,桥口片区为153.67公顷,黄陂桥片区为307公顷,大新片区为 204.71公顷。规划四至范围见表 2-1:
表 2-1 规划四至范围一览表
园区 片区 里安综合区 兴隆工业区 邵东生态产业园 桥口片区 黄陂桥片区 大新片区 四至范围 桐江河以北,洛湛铁路以南,希望大道以东,雨台路以西 东至虹桥路,西至桐江南路,南至茂盛大道,北至桐江南路 东至东部环线,西至虹桥路,南站至衡宝东路,北面临近南湖路 西起绿汀大道,东至雨台路,北至明星路,南达北岭路、景秀路 绿汀大道以东,水浒路以西,峦兴路以南,白新路以北 规划范围 总面积约为1262.3公顷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107.95公顷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53.67公顷 规划总用地面积307公顷 规划总用地面积204.71公顷 人口规模:邵东生态产业园内居住人口为 11.5 万人,规划就业人口为 17.4 万人,就业人口在区内进行配套安置。
2.1.4 规划年限
规划期限为:2018 年-2020 年。
2.1.5 功能定位
总体规划功能结构为“一心一廊三带五区”。
“一心”——以中心湖面为核心,集中布置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营造滨湖绿带和湿地公园,形成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三带”——以邵水、桐江和槎江三条水系形成的滨河绿带作为城区最为重要的生态走廊。“五区”——分别为里安综合区、兴隆工业区、桥口片区、大新片区和黄陂桥片区。其中桥口片区、黄陂桥片区和里安片区以居住和商贸综合功能为主,依托铁路交通枢纽,发展大型商贸和物流业。大新、兴隆片区主要发展工业,形成北城南工、产城融合的格局。
2.1.6 产业定位
依托老城区延伸发展,以商贸物流为先导,以工业制造为基础,以居住功能为主体,以城市干道网络为纽带,以自然山水格局为肌理,打造具有城市副中心功能的城市东部生态新城。邵东生态产业园总体目标是以产业为支撑,再造邵东新城,建设生态型宜工、宜商、宜居的新型城区。
本次规划为生态产业园确定了三种产业基地,依次为:主导产业基地、新兴产业基地及创新服务业基地。
①主导产业基地:以加工贸易、五金、机械制造、电子工业、眼镜等制造业及相关配套产业为主导。
②新兴产业基地:主要涵盖了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 ③创新服务业基地: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基地、企业孵化中心、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为工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2.1.7 规划目标
规划至2020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为1000亿元,园区建设用地总规模为30.35 km2,具体的产业园发展规划目标见表 2-2:
表 2-2 产业园发展目标表
指标分类 指标 单位 2020年 指标类型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社会 经济 指标 工业增加值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主导产业产值比重 高新技术产值比重 入库税金 土地 开发 指标 园区建设用地规模 其中:工业用地规模 工业用地投资强度 大气环境功能区达标率 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 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 环境 友好 指标 人均公共绿地 环保投入占GDP比重 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 工业废气处理率 生活污水处理率 工业废水处理率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单位GDP能源水平 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资源 节约 指标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单位GDP耗占建设用地 新增工业用地投资强度 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社会 责任 指标 社保覆盖率 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 累计就业岗位 亿元 亿元 亿元 % % 亿元 Km2 Km2 万元/ha % 天 % m2/人 % % % % % % 吨标煤/万元 % % Km2/亿元 万元/ha m3/万元 % % % 万人 1000 180 110 55 25 20 30.35 13.12 1800 90 330 80 10 2.5 90 100 90 100 100 1.4 12 35 0.6 2000 9 75 90 0 8.3 引导型 引导型 引导型 控制型 引导型 引导型 控制型 控制型 引导型 控制型 控制型 控制型 控制型 引导型 控制型 控制型 控制型 控制型 控制型 控制型 引导型 控制型 引导型 引导型 控制型 引导型 控制型 控制型 引导型 2.1.8 用地规划与布局
①工业用地:工业用地主要是一类、二类工业用地,用地面积 684.34hm2,占规划范围总建设用地面积的 23.64%。
②居住用地:居住用地类型主要为二类居住用地。用地面积为669.54hm2,占用地面积的 23.17%。
③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主要为教育科研用地。用地共计 189.73hm2,占规划
建设用地的6.56%。
④商业服务业用地:主要为商业用地、商务用地、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用地共计299.38hm2,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0.36%。
⑤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主要为城市道路用地、交通枢纽用地、交通场站用地。共计521.36hm2,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8.04%。
⑥公用设施用地:主要为供应设施用地、环境设施用地、安全设施用地。共计23.4hm2,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0.81%。
⑦绿地与广场用地:主要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绿地。共计 258.31hm2, 占规划建设用地的8.94%。
⑧农业园和新农村住宅用地:分布在黄陂桥片区,共计95.37hm2,占规划建设用地的7.5%。
园区城乡用地情况一览表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园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一览表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表2-2 生态产业园规划城乡用地汇总表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大类 中类 H H1 小类 H11 E E1 E2 建设用地 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 非建设用地 水域 农林用地 城乡用地 2890.03 2890.03 2890.03 145.6 32.89 112.71 3035.63 95.21 95.21 95.21 4.79 1.08 3.71 100.00 用地面积(hm²) 占城乡用地比例(%) 表2-3生态产业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大类 中类 R R2 小类 居住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 669.54 669.54 用地面积(hm²) (%) 23.17 23.17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189.73 用地 6.56 A1 A2 A3 A4 A5 A51 行政办公用地 文化设施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医院用地 社会福利用地 文物古迹用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商业用地 商务用地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加油加气站用地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城市道路用地 交通枢纽用地 交通场站用地 社会停车场用地 其他交通设施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供应设施用地 15.36 14.76 96.89 13.42 31.17 31.17 11.44 6.69 299.38 229.4 22.84 6.06 6.06 684.34 33.54 649.8 149.61 521.36 458.96 17.67 17.89 17.89 26.84 23.4 12.53 0.53 0.51 3.35 0.46 1.08 1.08 0.4 0.23 10.36 7.94 0.79 0.21 0.21 23.64 1.16 22.48 5.18 18.04 15.88 0.61 0.62 0.62 0.93 0.81 0.43 A6 A7 B B1 B2 B4 B41 M M1 M2 S42 W S S1 S3 S4 U S9 U1 U11 U12 U13 U15 U2 U21 U22 U3 U31 U9 E G G1 G2 G3 H11 供水用地 供电用地 供燃气用地 通信用地 环境设施用地 排水用地 环卫用地 安全设施用地 消防用地 其他公用设施用地 农业园及新农村住宅用地 绿地与广场用地 公园绿地 防护绿地 广场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 5.34 0.97 0.99 0.93 8.21 6.70 1.51 2.30 2.30 0.36 95.37 258.31 168.43 49.12 6.06 2890.03 0.18 0.03 0.03 0.03 0.28 0.23 0.05 0.08 0.08 0.01 3.30 8.94 5.83 1.70 0.21 100.00 2.1.9 绿地景观规划
规划遵循“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规划目标,充分利用本地区自然条件,在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中,强调城市对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注重城市开敞空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意识地建立生态廊道,以防护绿带等为绿色大背景,以城市道路绿化为纽带具有自然生态效应的绿地系统。 2.1.9.1 公园绿地
规划区内公共绿地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桐江风光带的公共绿地,二是里安片区的公共绿地,三是兴隆产业片区的公共绿地。
规划公园绿地面积为168.4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5.83 %。 2.1.9.2 防护绿地
规划防护绿地49.1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
规划防护绿地主要绿汀大道、百富路、昭阳大道等产业及居住之间的生态隔离。 2.1.9.3 广场用地
规划广场用地6.0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21%。主要分布在产业园写字楼南侧地块、百富路北侧、绿汀大道与双兴路东北侧。
2.1.10 市政工程设计规划
2.1.10.1 道路交通规划
本次规划充分尊重已有规划及相关要求,并全面考虑已建、在建道路的情况,确定规划道路框架,主要依照原则如下:
1、路网首先满足区域交通的要求,拉通区域内干道,优化路网结构,在适当地段规划停车场用地,形成高质量的城市开敞空间,提升城市品位。
2、路网布置结合现状,顺应功能要求,尊重单位红线的划定,西侧在现有路网基础上优化,东侧基本采用方格网,高效集约利用土地。
3、秉承公交优先的原则。通过用地规划与公共交通规划的有机结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更多的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增加公共交通的使用率,提高用地的使用效率,增强本地区的交通可达性。在道路横断面设计时,规划合适的公交车道位置。
里安片区及兴隆工业区及周边区域确立了 “五横两纵”的畅达路网结构。五横:衡宝路、百富路、昭阳大道、人民路与民旺路;两纵:绿汀大道、互生路。
桥口片区地形较复杂,部分地区高差较大,在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方开挖的原则下,规划片区道路网基本采用方格网型式,结构为“三横二纵,“三横”为桐江南路、百富东路(S315)、衡宝东路,“二纵”虹桥路、东部环线。
大新片区地形较复杂,部分地区高差较大,在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方开挖的原则下,规划片区道路网基本采用方格网型式,结构为“四横五纵、“四横”为峦兴路、大塘路、大新路、白新路,“五纵”绿汀大道、井泉路、凤行路、兴隆路、水浒路。
结合黄陂桥示范区功能定位与路网布局,规划形成“一横(创业大道)两纵(互生北路、雨台路)”三条主干路网体系。 2.1.10.2 给水工程规划
规划区用水量采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用地指标法计算,其预测结果详见表 2-。
表 2-4 邵东生态产业园用水量预测结果
用地分类 居住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农业园及新农村住宅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与广场用地 合 计 用地规模(ha) 669.54 189.73 299.38 33.54 649.8 149.61 521.36 95.37 23.4 258.31 2890.03 用水指标取值(m/hm·d) 80 50 50 120 75* 200 20 20 80 25 10 / / / / / / 32490 2992.2 10427.2 7629.6 585 2583.1 135732 32重复用水率(%) / / / 用水量(m3/d) 53563.2 9486.5 14969 1006.2 二、供水水源
资江引水工程供水规模扩建至10万m3/d。则宋家塘加压泵站供水能力达13万m3/d,兴隆水厂保留6.5万m3/d供水规模。规划区由兴隆水厂和宋家塘加压泵站联合供水。 2.1.10.3 排水工程规划
规划采用雨污完全分流的排水体制。 一、雨水工程
雨水管网系统遵循“分片排放、沟管结合,就近排入水体”的原则。雨水管道分散出流,以排洪渠、小溪沟等水体作为最终受纳水体,排水方向结合道路顺坡排放,尽可能增加出口,分散出流,确保雨水能尽快排走,减小管径。
二、污水工程
邵东县第一污水厂处理能力达到8.0万m3/d,主要接纳园区桐江河以北片区污水。民旺路西端已建兴隆污水厂,规模为4.0万 m3/d,主要处理规划区内桐江河以南片区污水。
2.1.10.4 能源工程规划
根据邵东县现状燃气实际情况,现在以液化天然气(LNG)作为管道天然气到来之前的主气源,待邵阳市至邵东县的天然气长输管道建成后,以长输管道天然气作为主气源,液化石油气作为辅助气源,供应管道燃气无法覆盖区域。目前昭阳大道及北岭路沿线已经有天然气管网覆盖。 2.1.10.5 环卫设施规划 ⑴环卫设施布局
垃圾转运站的规模应根据垃圾转运量确定,垃圾转运量应根据服务区域内垃圾高产月份平均日产量的实际数据确定。无实际数据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Q=δnq/1000
式中Q—转运站的日转运量(t/d) n—服务区域的实际人数
q—服务区域居民垃圾人均日产量(㎏/人·d),可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无当地资料时,垃圾人均日产量可采用1.0—1.2㎏/人·d,气化率低的地方取高值,气化率的高的地方取低值。
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可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如无资料时,δ值可采用1.3—1.4。
转运站规模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转运量小于150t/d,为小型转运站,转运量为150—450t/d,为中型,转运量大于450t/d,为大型,转运站用地面积应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园区设置垃圾转运站8处,桥口片区设置2处垃圾中转站,大新片区内共设置3处垃圾中转站,里安、兴隆片区、黄陂桥片区各设置1个垃圾中转站。
⑵工业垃圾处理
工业垃圾根据需要进行预处理分类收集,采用带有封闭式容器的垃圾清运车辆运输,经减量化及资源化循环利用后,固废最终运输至工业固废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⑶生活垃圾处理
垃圾实行分类收集,不可燃烧垃圾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厂卫生填埋,可燃烧垃圾统一运至垃圾发电厂焚烧发电。
⑷危险废物处置
由企业收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2.1.11 环境保护规划
一、环境保护规划目标
1、大气环境: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烟尘、工业粉尘等指标总量控制在核定范围内。
2、水环境:地表水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相应的Ⅱ类和III类标准。
二、污染物控制目标
1、废气:确保其污染物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以及行业标准。
2、废水:各企业工业污水经排污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达标后排放。
3、噪声:企业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9-2008)中3类标准。
2.1.12 拆迁安置规划
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湖南省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湘政发〔2012〕46号)、《邵东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我县征地补偿标准及征地补偿区域划分的批复》(邵政函〔2012〕86号)规定执行。
地上附着物、青苗补偿费标准:按《邵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邵东县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办法〉的通知》(邵政办发〔2013〕9号)、《邵东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邵东县征地青苗补偿标准〉的通知》(邵政发〔2014〕55号)规定执行。
被征收土地所涉及的农业人员安置办法:依法按政策安置。 需要拆迁安置1000户,4000人。
安置方式采用公寓安置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安置工作将比主体工程建设先行推进。
2.2 邵东生态产业园现状概述 2.2.1 开发现状
2.2.1.1 区域公共基础设施现状
道路概况:目前除里安综合区及兴隆工业园区建成部分道路外,其余区域无市政道路。
给水:部分区域暂未铺设管网,邵东县城只有一个供水系统,主要由宋家塘加压站(资江饮水工程、龙潭水厂)和兴隆水厂供水。
排水:大新片区、黄陂桥片区、桥口内现状并没有完善的排污体制。
能源:规划区内有少量管道天然气设施,在昭阳大道和北岭路铺设有直径为160mm的天然气管道,分别为邦盛凤凰城酒店和创业花园小区供气,在民生路铺设有110mm的天然气管道,为创业新村供气,在衡宝西路铺设有250mm的主干管,为两旁的商住建筑供气。
2.2.1.2 土地利用现状
现状用地以农林用地为主,具体见表 2-:
表 2-5 现状城乡用地汇总表
用地代码 大类 中类 H H1 E1 E2 总计 小类 H11 H14 E 用地名称 建设用地 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 村庄建设用地 非建设用地 水域 农林用地 总用地 用地面积(ha) 161.5 161.5 161.5 0 2874.13 41.39 2832.74 3035.63 占城乡用地比例(%) 5.32 5.32 5.32 0 94.68 1.44 93.22 100 2.2.1.3 区域污染源调查
一、主要企业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介绍
园区现状从事打火机生产的企业主要为东亿电气,位于兴隆工业园东部,其主要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见图 2-1。
。
图 2-1 打火机生产工艺及产污流程图
打火机生产过程中不需要水与燃气,主要污染物主要是注塑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充气过程中的丁烷以及员工生活产生的废水、生活垃圾等。
园区内现状从事服装、箱包(背包、旅行袋)生产的企业较多,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孵化中心”其主要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见图2-2、图 2-3。
图 2-2 箱包生产工艺及产污流程图
图 2-3 服装生产工艺及产污流程图
箱包、服饰生产过程中不需要水与燃气,主要污染物是边角料与员工生活产生的废水、生活垃圾等。
园区内现状从事小五金生产的企业较多,企业不设置电镀工序,其主要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见图 2-4。
图 2-4 五金工具生产工艺及产污流程图
五金工具主要污染物为生产过中可能产生燃烧废气、抛光粉尘等,员工生活产生的废水、生活垃圾等。
园区计划引进湖南创亿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显示屏生产,其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2-5。
导电玻璃自来水
切割清洗W2、NIC、ACF胶带S1、N超声波清洗机制备纯水W1、S7纯水设备
贴片压合N贴片机
脱泡NFPC、金线脱泡机
邦定N邦线机硅胶点胶点胶机G1、S2、N
背光源、无铅锡线、电子元器件组装电烙铁G2、S3、N
开油水清洁G3、S4
测试测试设备S5、N
包装手工S6、N
入库/出货
污染因子说明:
废气:G1点胶有机废气;G3清洁有机废气; 废水:W1浓水;W2清洗废水;
固废:S1废边角料;S2废硅胶及其包装物;S3废锡渣;S4废开油水及其包装物、废抹布;S5废次品;S6废包装材料;S7废膜;
噪声:N切割机、超声波清洗机、贴片机及辅助设备空压机等运行噪声。
图 2-5 显示屏生产工艺及产污流程图
项目主要污染物为清洗、点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清洗废水和员工生活污水,以及生产固废和生活垃圾。
园区计划引进湖南亮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隐形眼镜及其附属产品生产,其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2-5。
HEMA、印油废印刷材料、噪声、VOCsHEMA模具IV号滤纸印刷过滤废滤纸、噪声固化凹模注液噪声噪声合模成型噪声固化成膜脱模纯水、洗涤剂粗洗萃取品检保存液西林瓶精洗分装塞盖、封口灭菌成品检贴标、包装入库图2-6 影响眼镜生产工艺流程图噪声废模具、噪声废水、噪声噪声、废水噪声、次品废液噪声噪声噪声次品噪声
表 2-6
现有入区企业环保履行基本情况 所属用地性质 环评批复情况 竣工验收批复情况 邵市环评 【2013】148 号 是否符合规划定位 位于兴隆片二类工业用地 部分厂房未验收 基本符合 已运行 区,标准化厂房销售、出租。 位于兴隆片二类工业用地 邵市环评 【2013】154 号 区,标准化厂未验收 符合 已运行 房销售、出租。 邵市环评 二类工业用地 【2013】153 号邵环开环评 【2015】21 号 部分厂房已运行 部分厂房未验收 符合 已运行 位于兴隆片区,标准化厂房销售、出租。 位于兴隆片区,标准化厂房销售、出租。 二类工业用地 邵环开环评 【2017】5 号 未验收 符合 已建成 位于兴隆片区 运行情况 备注 序号 企业 邵东县巨龙工业行业类别 生产规模/投资 纺织服装制造, 箱包 120 万/a、服 皮革服装制造, 装 200 万/a、塑料 皮箱、包(袋) 制造 纺织服装制造, 制品 2 万/a、印刷 50 万/a 箱包制造厂房与服装加工制造厂共计11 栋。 1 园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湖南省华美嘉投2 资置业有限公司 皮革服装制造, 皮箱、包(袋) 制造 湖南博宇置业发3 展有限公司 纺织服装制造, 箱包制造厂房与服皮革服装制造, 装加工制造厂共计皮箱、包(袋) 制造 19 栋。 纺织服装制造, 箱包制造厂房与牛邵东县龙腾置业有皮革服装制造, 仔服饰厂房共计24 4 限公司 皮箱、包(袋) 栋。 制造 湖南腾辉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不锈钢管: 45000t/a。 二类工业用地 邵市环评 【2013】56 号 未验收 符合 5 金属制品 湖南省亿利金属6 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7 湖南省益豪皮具 手袋有限公司 湖南德沃普电气8 股份有限公司 邵阳东方神鹰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皮箱、包(袋) 制造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手工具制造金属结构制造 汽车零部件: 100 万套/a;火车零部件 500 万套/a 手袋、背包: 300 万/a 变压器:2 万台/a 变电站:4000 台/a 成套柜:2 万套/a 二类工业用地 二类工 业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 邵市环评 邵环验 【2014】116 号 【2016】1 号 邵环开环评 【2015】20 号 邵市环评 【2014】105 号 邵市环评 【2011】65 号 邵环开环评 【2017】23 号 未验收 已验收 未验收 符合 已运行 已运行 已运行 已运行 已运行 已运行 已运行 已运行 已运行 位于兴隆片区 符合 位于兴隆片区 位于兴隆片区, 批复上无文号 位于兴隆片区 符合 9 钳子:2000 万把/a 年产 5 万 m3 沥未验收 符合 符合 位于兴隆片区 威兆沥青混凝土10 公司 防水建筑材料制造 青混凝土 年产 15 万 m 商品混凝土、水泥稳定碎石 3二类工业用地 邵环开环评 【2017】24 号 未验收 符合 位于兴隆片区 邵东旺民五金工11 具厂 手工具制造 扳手:450t/a 钢丝钳:620t/a 铁柄美式锤:220t/a 二类工业用地 已环评 未验收 符合 位于兴隆片区 12 13 邵东县两市镇家洁塑料制品厂 东亿电气有限公司 塑料薄膜制造 打火机 牲畜屠宰 保鲜膜 3000t/a 保鲜袋 4000t/a 50 亿支打火机 猪肉 8800t 羊肉 1200t 牛肉 1000t 二类工业 邵环评【2013】35 号 用地 二类工 业用地 二类工业 用地 邵市环评 未验收 邵市环涵 符合 符合 位于兴隆片区 位于兴隆片区 【2010】81 号 【2013】22 号 邵环开环评【2017】26号 未验收 符合 14 邵东县食品总公司 建设中 位于大新片区 表 2-7
现有入区企业排污情况
废水排放情况 (企业总排口) 废气排放情况 固废产生情况 序号 企业 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废水:生活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测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废气:废气收集、处理系统; 一般固废:分类收集、及时清运;生活垃圾:环卫部门处理; 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后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废水:生活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测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邵东县巨龙工业1 园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废水量:103881t/a / 1.78t/a 一般固废:78.96t/a 生活垃圾:577.75t/a 危险固废:0.6t/a COD:27.10t/a,氨氮:2 湖南省华美嘉投废气:废气收集、处理系统; 资置业有限公司 固废:分类收集、及时清运; 生活垃圾:环卫部门处理。 废水量:12530t/a / 0.29t/a COD:2.82t/a, 氨氮:一般固废:35.1t/a 生活垃圾:53.1t/a 废水:生活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测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 湖南博宇置业发废气:废气收集、处理系统; 展有限公司 固废:分类收集、及时清运; 生活垃圾:环卫部门处理。 废水:生活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测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4 邵东县龙腾置业废气:废气收集、处理系统; 有限公司 一般固废:分类收集、及时清运; 生活垃圾:环卫部门处理。 废水量:158001.2t/a / 3.83t/a 废水量:23304t/a COD:5.24t/a, 氨氮:0.54t/a / 一般固废:44.4t/a 生活垃圾:93t/a COD:40.29t/a, 氨氮:一般固废:52.3t/a 生活垃圾:164t/a 废水:生活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测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5 湖南腾辉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废气:粉尘(金属颗粒物)自由沉降收集,由厂家回收; 一般固废:金属固废收集,由厂家回收; 生活垃圾:环卫部门处理; 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后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废水:生活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测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湖南省亿利金 废气:经袋式除尘器高空排气筒; 6 属制品有限责 生活垃圾:环卫部门处理; 任公司 固废:收集后,综合利用或对外销售; 危险废料:分类收集后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7 湖南省益豪皮具手袋有限公司 废水:生活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固废:边角料、残次品、废料销售给相关单位综合利用; 生活垃圾:环卫部门处理。 废水:生活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测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8 湖南德沃普电气废气:焊接烟尘加强厂房通风; 股份有限公司 生活垃圾:环卫部门处理; 废机油、废弃含油劳保用品收集后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废水:生活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9 邵阳东方神鹰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废气:抛光粉尘采用水幕除尘;淬火油烟采用高空排放;焊接烟喷漆废气采用纤维棉吸附后高空排放; 固废:边角料、焊渣、粉尘收集后对外销售; 废水量:3600t/a; COD:1.08t/a, 氨氮:0.09t/a 一般固废 6000t/a 粉尘:0.25t/a 生活垃圾:9t/a 危险废物:2.0t/a; 废水量:28800t/a COD:1.84t/a 氨氮:0.35t/a 一般固废:53.83 t/a 生物:2.2t/a 225t/a 危险废粉尘:0.0263t/a 活垃圾: 废水量:8160t/a COD:1.84t/a 氨氮:0.20t/a 废水量:14400t/a COD:3.6t/a 氨氮:0.29t/a 抛光粉尘:0.011t/a 3.6kg/a 焊废水量:1433.6t/a 淬火油烟:0.0338t/a / 一般固废:2.5t/a 生活垃圾:47.4t/a 焊接烟尘 1.92kg/a 生活垃圾:150t/a 危险废物 3.1t/a 一般固废: 157.238t/a 生活垃圾:12t/a 危险废物:98.1kg/a 尘采用移动式焊烟净化器除尘;抛丸粉尘采用袋式除尘器除尘;COD:0.2251t/a 氨氮:接粉尘:0.052t/a 抛丸粉尘 0.2t/a VOCs:0.116t/a 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处理; 危险废物:废机油、液压油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10 威兆沥青混凝土公司 年产5万m沥青混3废水:生活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排入兴隆工业污水处理厂; 废水量:64.8t/a COD:0.016t/a 废气:干燥滚筒粉尘经二级除尘(蜗壳除尘+布袋除尘)处理 后氨氮:0.001t/a 通过 15m 排气筒外排;矿粉筒仓呼吸粉尘经滤芯收尘器处理通过呼吸筒仓呼吸口外排;导热油锅炉废气经 15m 高的排气筒高空排放;沥青烟经集气罩+活性炭纤维吸附装置处理后 通过 15m 排气筒外排;物料堆场采取洒水、建设棚架、堆场三面封闭等措施。 固废:一般固废实施综合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须妥善处置, 不得随意堆放和处置; 危险废物:收集后,定期交由资质单位处理; 生活来讲:委托环卫部门处理。 年产 15 万 m3 商品混凝土、水泥废水量:580t/a 废气:搅拌机粉尘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筒仓粉尘经滤芯收尘 COD:0.145t/a 器处理后,再分别通过不低于 15m 呼吸口外排,物料堆场采取氨氮:0.009t/a 洒水、建设棚架、堆场三面封闭等措施。 颗粒物:1.65t/a 沥 青烟:3.27t/a 苯并 [a]芘:7.27t/a 一般固废:339.22t/a 生活垃圾:0.30t/a 危险废物:1.1t/a 凝土 颗粒物:0.8t/a 一般固废:190.58t/a 11 稳定碎石: 邵东旺民五金废水:生活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废气:废水量:2887.5t/a; 工具厂 烟粉尘经布袋除尘装置处理后高空排放; COD:0.718t/a 固废:边角料收集后销售给废品店; 氨氮:0.048t/a 危险废物:收集后有由资质的单位处理。 邵东县两市镇废水:生活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废气:废水量:23616t/a 粉尘:1.16t/a 一般固废:17.5t/a 生活垃圾:15t/a 危险废物:3.68t/a 12 非甲烷总烃:7kg/a 一般固废:3.5t/a 家洁塑料制品 厂 烟粉尘经布袋除尘装置处理后高空排放; 固废:综合回收利用或对外销售; 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处理。 COD:8.3t/a 氨氮:0.8t/a 生活垃圾 133t/a 13 东亿电气有限公司 废水:采用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废气:集气罩统一收 废水量:24000t/a COD:2.4t/a 集后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由 15m 高烟囱排放; 固废:钢屑收集后对外销售; 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与办公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处理 危险废物:收集后有由资质的单位处理。 氨氮:0.36t/a 一般固废:6t/a 生含苯废气:0.216t/a 活垃圾:200t/a 危险废物:25t/a 猪牛羊粪及肠胃内容物等约350t、14 废水量:66283.2t/a 废水: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东面小溪; 邵东县食品总公废气:锅炉烟气经袋式除尘器处理后通过30m高排气筒排放; COD:2.4t/a 司 固废:有效处置 氨氮:0.36t/a SO2: 0.1t/a NOX:0.59t/a 猪牛羊血约200t、猪毛约20t、牛皮2000张、羊皮24000张 注:根据调查,区内现状企业未出现投诉情况。因部分企业未做过环境影响评价,没纳入正常的监督管理,因此无具体污染源排放数据。
评价河段排污口有兴隆工业污水处理厂排污口、邵东县美桥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与一些农业面源。
2.2.1.4 园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滞后,均需加快建设进度。 二、园区内部分企业还未完成验收,督促企业抓紧完成验收。
三、部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已过期,未及时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且相关应急环保措施缺实,应及时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补增相应的应急环保措施。
2.3 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本环评对规划与政策法规、上层位规划在资源保护与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要求等方面的符合性进行分析,与同层规划规划在环境目标、资源利用、环境容量与承载力等方面的协调性进行分析,重点明确规划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经识别,本规划与相关的上层次、同层次规划、政策法规的相符性见表 2-:
表 2-8 相关规划一览表及相符性汇总
规划分类 相关规划名称 (1)《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层规划 (2)《湖南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3)《邵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4)《邵东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 (1)《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湖南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 (3)《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4)《湖南省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0相关政策法规 年)》 (5)《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6)《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湘发【2009】4号)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8)《关于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若干意见》 (9)《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 相符性 相符 相符 相符 相符 相符 相符 相符 相符 相符 相符 相符 相符 相符 2.3.1 与上层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2.3.1.1 与《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协调性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充分发挥湘南、娄邵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平台优势,加大与东部及沿海地区对接,积极承接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及技术密集型等具有成本优势的产业转移;打造京广、环洞庭湖、沪昆、张吉怀经济带。以娄底、邵阳为重要支点,以湘中经济走廊为腹地,建设沪昆高铁经济带。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五个统筹”,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成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先行区。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市县(18 个)包括:湘潭市、郴州市、岳阳市、常德市、怀化市、望城区、攸县、湘乡市、华容县、祁东县、桂东县、邵东县、沅江县、沅陵县、祁阳县、涟源县、慈利县、吉首市。
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城镇,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节约高效利用资源,推进低碳循环发展,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稳增长的战略重点,强化特色优势,拉伸发展短板,培育新兴业态,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
协调性分析:邵东县位于邵阳市东面,位于沪昆高铁经济带,属于娄邵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市县(18 个)。区域地属于邵东重点开发区域,以加工贸易行业为主导产业,并向机械制造产业和智能高科技产业和电子商务迈进,其开发建设有助于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培育新兴业态,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故规划实施是符合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相关要求的。
2.3.1.2 与《邵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相符性分析
表2-9 与《邵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符合性
项目 《邵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生态产业园规划 相符性 发展定位 十三五”时期我县的发展定位可以概依托老城区延伸发展,以商贸括为:国家级创新创业实验区、中部物流为先导,以工业制造为基地区小商品物流集散区、湖南轻工业础,以居住功能为主体,以城振兴发展先行区 市干道网络为纽带,以自然山水格局为肌理,打造具有城市副中心功能的城市东部生态新城。邵东生态产业园总体目标是以产业为支撑,再造邵东新城,建设生态型宜工、宜商、宜居的新型城区。园区以加工贸易、五金、机械制造、电子工业等制造业及相关配套产业为主导。 符合 主体功能区划 邵东属于省级重点开发区域, 区域园区范围在邵东县城东南部, 内部进一步细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其产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环 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要严格落实主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且具有较体功能区划,推动全县有序发展。重大发展潜力,属于邵东县重点开 点开发区主要是产业总体发展态势发区。 良好,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区域,主要涉及到县城及建制镇。 符合 按照企业入园发展,乡镇工业集聚发展的思路,打造形成分工明确、特色产业突出的“一园二区六基地”工业发 产业展格局,经济技术开发区统领园区基园区位于邵东县东部,与邵东县空间地发展,生态产业园与宋家塘管理区布局 均位于县城,是未来工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载体,新增工业项目主要向这三大园区集中。乡镇工业基地主要发展特色产业,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产业空间布局一致。 符合 以节约集约用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区域已建成相当规模的标准化 为导向,提升集聚区承载能力,引导厂房,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 促 产业向园区基地集中,促进产城人融进产业集聚发展为导向,提升集 推动合发展。到 2020 年,园区规模工业聚区承载能力,引导产业向园区 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基地集中,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 集聚到 70%以上,加快调区扩区进程,整发展 合园区资源,争创国家级园区。 生态大气污染防治等十大重点改革。推动严格控制入区门槛,入区企业须文明“多规合一”。推进节能减排和治 体制污市场化改革,完善主要污染物排 改革 污权有偿使用办法。 满足强制性能耗标准要求,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改造,降低能耗,鼓励企业进行循环化改造,提高资源利用率。 符合 符合 本次规划总体与《邵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相符的。 2.3.1.3 与《湖南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 (1)规划要点
《湖南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提出:
2017年底前,工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应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暂停其拟建项目的环评审批、备案,并依照有关规定撤销其园区资格。集聚区内工业废水必须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方可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建、升级工业集聚区应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污染治理设施。
(2)协调性分析
园区桐江河以北片区依托的邵东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已经投入运行且已经安装了自动在线监控装置。
园区桐江河以南片区依托的兴隆城市污水处理厂已经投入运行且已经安装了自动在线监控装置。
因此与湖南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对工业聚集区提出的要求是符合的。 2.3.1.4 与《邵东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2014 年修改)相符性分析
2-10 与邵东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相符性分析
邵东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2014 生态产业园规划 符合性 年修改) 县域村镇 推进县域发展一盘棋,统一规划、体系空间结统一管理,构建“一主一片,两副三构规划 轴”县域村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主:邵东县城。进一步强化其在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区域位于邵东县 县域核心地位;通过县城内各组团城东南部,与邵东县城直接相连,为的建设,依托县城内的产业园开发邵东后续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符合 区,提升邵东县城的区域综合服务对接邵阳对邵东的城镇定位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有利于邵东经济发展,功能,增加城市辐射能力。 增加城市辐射能力,有利于邵东县城成为邵阳的市域副中心。 全国现代商贸城市、湖南省新型工城市性质 业化强县、邵阳市域次中心城市。 符合 城市总体布(1)城市建设发展方向: 局 县城用地发展方向为“南拓、东连、北扩、西控” (2)布局形态与空间结构 本次规划功能结构为“一心一廊三带五区” “一心”——以中心湖面为核心,集园区范围符合邵东总规“ 南拓、东连、中布置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营造北扩、西控”的用地发展战略,“南拓”滨湖绿带和湿地公园,形成城市公即结合绿汀大道的延伸,利用衡邵高共活动中心。“一廊”——以潭邵高速的交通优势和微丘用地,向南推进速公路、新娄邵铁路为通廊的区 域 城市建设的发展;“东连”即利用现有交通走廊。“三带”——以邵水、桐的生态产业园大量的建设项目,向东符合 江和槎江三条水系形成的滨河绿拓展,城乡统筹,合理控制建设用地带,作为县城的生态走廊。“五扩张。“南拓、东连”战略可为经开区区”——分别为老县城片区、城北片发展预留更多工业项目用地。 区、里安片区、兴隆片区和檀山铺 片区。其中兴隆片位于槎江以东、桐江以南的区域,规划将形成以小商品加工制造为主导,融合居住、服务、休闲多功能的复合新城区。 综上所述,调区扩区规划与与邵东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2014 年修编)是相符的。
2.3.2 与相关政策法规的协调性分析
2.3.2.1 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协调性分析 (1)行动计划要点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主要内容有:
1、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到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在供热供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地区,改用电、新能源或洁净煤,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在化工、造纸、印染、制革、制药等产业集聚区,通过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
2、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健全重点行业准入条件,公布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并实施动态管理。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
(2)协调性分析
根据调查,规划区域能源主要以电能和管道天然气为辅主;辅助能源为液化石油气、生物质等清洁能源。禁止建设小锅炉,采用高效节能环保锅炉,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制度。因此符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3.2.2 与《湖南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的协调性分析 (1)实施细则要求
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的通知,主要内容有:
1、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通过清洁能源替代,加快燃煤小锅炉的整治。到2017年底,长株潭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2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城乡结合部地区和其他远郊区县的城镇地区基本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长株潭以外的其他城市建成区,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基本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禁止新建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其他地区不
再新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到2017年底,全省所有工业园区以及产业集聚的地区,鼓励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或采取周边电厂余热集中供热,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改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供热供气管网覆盖不到的其他地区,改用电、新能源或洁净煤,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
2、严格产业和环境准入。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按照《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在全省范围内暂停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环评审批工作。长株潭三市新建火电、石化、有色、化工等行业以及燃煤锅炉项目,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在长株潭三市城市规划区严格控制新上火电、焦化、有色、石化等行业中的高污染项目。
(2)协调性分析
根据调查,规划区域能源主要以电能和管道天然气为辅主;辅助能源为液化石油气、生物质等清洁能源。禁止建设小锅炉,采用高效节能环保锅炉,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制度和环境准入制度。因此符合湖南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 2.3.2.3 与《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协调性分析 (1)行动计划要点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有:
1、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强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工业集聚区污染治理。集聚区内工业废水必须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方可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建、升级工业集聚区应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污染治理设施。2017年底前,工业集聚区应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暂停审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并依照有关规定撤销其园区资格。
2、调整产业结构。依法淘汰落后产能。自2015年起,各地要依据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相关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结合水质改善要求及产业发展情况,制定并实施分年度的落后产能淘汰方案,报工业和信
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备案。未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暂停审批和核准其相关行业新建项目。
3、提高用水效率。建立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指标等用水效率评估体系,把节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将再生水、雨水和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3年分别下降35%、30%以上。
4、深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完善污染物统计监测体系,将工业、城镇生活、农业、移动源等各类污染源纳入调查范围。选择对水环境质量有突出影响的总氮、总磷、重金属等污染物,研究纳入流域、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体系。
(2)协调性分析
园区桐江河以北片区依托的邵东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已经投入运行且已经安装了自动在线监控装置。
园区桐江河以南片区依托的兴隆城市污水处理厂已经投入运行且已经安装了自动在线监控装置。
同时本次规划对工业用水提出重复用水率达到75%,同时执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产业结构调整,则符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相关要求。
2.3.2.4 与《湖南省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协调性分析
(1)实施方案要求
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主要内容有:
1、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对大检查中发现的环境问题,列出清单制定综合整改方案。集聚区内工业废水必须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方可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建、升级工业集聚区,应同步规划和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污染治理设施。2017年底前,工业集聚区要按规定和实际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暂停审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并依照有关规定撤销其园区资格。
2、依法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全省工业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依法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未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暂停审批和核准其相关行业新建项目。对\"三高\"企业严格执行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引导、督促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
3、建立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指标等用水效率评估体系。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纳入省人民政府对市州人民政府政绩考核内容。将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到2020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54立方米以下。
(2)协调性分析
园区桐江河以北片区依托的邵东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已经投入运行且已经安装了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园区桐江河以南片区依托的兴隆城市污水处理厂已经投入运行且已经安装了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同时本次规划对工业用水提出重复用水率达到75%,同时执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符合《湖南省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相关要求。
2.3.2.5 与《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协调性分析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到 2020 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 2030 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表 2 -11 与《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相符性分析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实施 建设用 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 环境风险 严格用地准入。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土地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地方各级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等部门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污染地块的环境风险,合理确定土地用途。 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排放重点污染物 的建设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增加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 并提出防范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需要建设的土壤污染防治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有关环境保护部门要做好有关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自 2017 年起,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与重点行业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明确相关措施和责任, 责任书向社会公开。 强化空间布局管控。加强规划区划和建设项目布局论证,根据土壤等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空间布局。鼓励工业企业集聚发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减少土壤污染。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禁止在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周边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焦化等行业企业;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等,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闭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现有企业。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土壤污染防治需要,科学布局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等设施和场所,合理确定畜禽养殖布局和规模。 生态产业园规划 环评对其土壤现状做了监测,结果表明土壤现状质量良好,无超标指标。本规划与最新的邵东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邵东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化是相符的。 符合性 基本符合 强化未污 染土壤保护,严 控 新增土 壤污染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 本环评有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内容,有提出防范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同时有要求后 续入区的新建项目按相关要 求做好土壤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产使用。 基本根据规划区域的土壤等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了区域功能定位、空间布局, 将区域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块,能有效鼓励工业企业集聚发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减少土壤污染。根据建设规划和产业定位可知,规划区域内没有在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周边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焦化等行业企业。 符合 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严格执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标准并落实相关总量控制指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企业,依法责令其停业、关闭,并将企业名单向社会公开。继续淘汰涉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完善重金属相关行业准入条件,禁止新建落后产能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建设项目。按计划逐 步淘汰普通照明白炽灯。提高铅酸蓄电池 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标准,逐步退出落后产能。制定涉重金属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生产工艺和技术。2020 年重点行业的重点重金属排放量要比 2013 年下降 10%。 加强工业废物处理处置。全面整治尾矿、煤矸石、工业副产石膏、粉煤灰、赤泥、冶炼渣、电石渣、铬渣、砷渣以及脱硫、脱硝、除尘产生固体废物的堆存场所, 完善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设施,制定整治方案并有序实施。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对电子废物、废轮胎、废塑料等再生利用活动进行清理整顿,引导有关企业采用先进适用加工工艺、集聚发展,集中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自 2017 年起,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部分城市开展污水与污泥、废气与废渣协同治理试 点。 根据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规划区域禁止新建落后产能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建设项 目。规划区域没有普通照明白炽灯、铅酸蓄电池等涉重 基本行业。 符合 对工业固废,环评要求严格按照一般固废处置采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及其 2013年修改单;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2013 年修改单及《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等相关标准执行。 综上分析,本次规划基本符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相关要求。
2.3.2.6 与《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的协调性分析
(1)意见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
2、科学确定产业定位,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各地资源、区位比较优势,合理确定产业园区主导产业,积极引导产业向园区聚集,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比重应达到50%以上,特色产业园区主导产业产值应达到70%以上。
(2)协调性分析
根据规划,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比重为55%,大于50%。符合《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的相关要求。
2.3.2.7 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协调性分析 (1)意见要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文:科学把握开发区功能定位。开发区要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成为本地区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成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开发区要科学规划功能布局,突出生产功能,统筹生活区、商务区、办公区等城市功能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开发区要继续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首要任务,着力为企业投资经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配套完备的设施、共享便捷的资源,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
开发区布局和建设必须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空间布局、总量管控、环境准入等方面运用环境影响评价成果,对入区企业或项目设定环境准入要求,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动现有开发区全面完成污水集中处理,新建开发区必须同步配套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污染在线监控系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所需的防护距离,促进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相和谐。
(2)协调性分析
本规划区工业用地,用于产业发展,同时规划配套服务设施用地,同时委托我单位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因此与《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相符。 2.3.2.8 与《关于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若干意见》的协调性分析 2015年7月23日,国家环保护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若干意见》(环发【2015】92号)文,对不同功能区提出了具体的管理要求,本园区开发建设与其相符性分析见表 2-3:
表 2-3 与《关于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若干意见》的相符性分析
序号 文件要求 相符性分析 1 一般城镇和工业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深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制定建设项目分类管理目录,提出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和产业发展的环保负面清单 园区按二级标准进行保护,因此符合要求 园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主要污染物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因此符合要求 本次规划环评执行了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因此符合要求 2 3 2.3.2.9 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的协调性分析 (1)意见要求
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
1、规范开发区用地管理。严格按程序报批各类开发区的设立、调区、扩区、升级,开发区用地必须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禁止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设立各类新区、开发区。
2、促进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各地要定期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将结果纳入开发区综合考核体系,作为开发区升级、调区、扩区的依据。自2016年起,按一年一更新、三年一次全面评价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对连续三年未按要求参与评价更新的,不得申请升级、调区、扩区。对适合使用多层标准厂房的建设项目,引导入园购买或租赁工业标准厂房,除生产安全、工艺流程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一般不得建造单层厂房。各开发区要严把项目准入门槛,对符合供地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制定地均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绿地率、非生产设施、地均税收等准入标准。
(2)协调性分析
邵东生态产业园位于邵东县城市总体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且定期开展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严格把控项目准入门槛,因此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基本相符。
2.3.2.10 与《水污染防治法》相符性分析
水污染防治法提出:“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
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通过饮用水源调整,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未规划工业用地,与《水污染防治法》相符。
2.4 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
规划的不确定分析主要包括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分析、规划具体方案的不确定分析及规划不确定性的应对分析三个方面。
2.4.1 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分析
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主要有:1、规划的产业定位可能随引进企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2、规划的功能布局有可能随着具体项目的入驻先后发生调整。3、园区规划包括基础设施的规划,如污水处理厂的二期工程、供电设施、供气设施等目前均未完善,能否按要求按时完成,能否顺利协调实现等,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4、区域是否有足够的总量满足规划范围内项目的总量需求5、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变化。
2.4.2 规划具体方案的不确定分析
(1)不确定性对规划过程的影响
规划实施与单个建设项目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是不确定性强。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或者说是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导致规划产业类型可能发生变化;即使园区按规划的产业类型发展,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导致各产业具体细化和入区项目的不确定性。
上述不确定性对规划的实施带来一定影响,表现为入区企业的数量和速度不确定,这将导致规划及规划环评提出的环境影响减缓和防治措施在落实上出现不确定性,规划目标的实现不确定。
(2)不确定性对资源利用的影响
规划能否按期实施,各期发展规模,均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发展的不确定性导致资源利用不确定。表现为土地资源的开发规模和程度,对水资源的需求等的不确定。如果机械装备及零部件制造业发展的快,那么对土地资源的消耗量就大,如果机械装备及零部件制造业发展停滞,土地资源利用就比较少;各产业发展的速度的快慢也决定企业密度的大小和土地利用效率的高低。
(3)不确定性对环境的影响
本规划的环境影响预测是建立在规划设计的产业规模上所产生的污染物量的基础上,但规划实施的不确定,导致污染物产生量的不确定,进而导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各产业发展的规模可能对环境总量控制指标产生影响。
2.4.3 规划不确定性的应对分析
(1)加强跟踪评价
由于规划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导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且规划总体是当前对今后行为的安排,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 资源条件及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亦将定时修正,故应加强规划实施跟踪评价,除有效贯彻规划环评提出的减缓措施外,还应及时分析规划环评难以预测和发现的环境问题,及早完善规划内容,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2)加强规划区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实施的初期就应着重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这包括道路和管线的建设,集中供水、污水收集管网等设施的建设。这些设施的完善有利于规划的实施,有利于项目的入驻,有利于环境减缓和防治措施的落实,有利于污染物的达标和区域环境功能的实现。
(3)开展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针对法律、法规、技术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情况及要求定期开展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针对企业产品和规模的不确定性情况,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第3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1 自然环境 3.1.1 地理位置
邵阳市位于湘中偏西南,资江上游;东与衡阳市为邻,南与零陵地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地区接壤,西与怀化地区交界,北与娄底地区毗连。介于北纬25°58’~27°40',东经 109°49'~112°57'之间,总面积 20876 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9.8%,全市辖 3 个市辖区、7 个县、1 个自治县,代管 1 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大祥区。是一座拥有 2500 多年历史的古城。
邵东县地处湘中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历史悠久,位于邵阳市东郊,东连双峰、衡阳,南邻祁东,西接邵阳县、邵阳市双清区,北交新邵、涟源, 处东经 111°30′-112°05′,北纬 26°50′-27°28′之间,辖 18 镇 4 乡 1 场 3 个街道办事处和 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 1768km2。全县南北长 59km,东西宽 56.7km。
邵东生态产业园位于县城东南部,具体位置见附图1。
3.1.2 地形、地貌、地质
邵东县属湘中丘陵地带,为浸融蚀地貌。丘岗地占全县总面积的 61.18%,山地占 21.69%,平原多为溪谷平原,仅占 10.85%。地势南北崛起向中部倾斜,中部抬升向东西两向成阶梯式倾斜,成为境内三大水系的分水岭。邵东县域处雪峰山和南岭山系之间的过渡地带,境内丘岗谷地遍布,伴有低丘小平原和若干小型盆地。地势为地南北山地崛起,中部抬升向东西倾斜。
园区地层为白垩系、石灰系灰岩及燕山中期花岗闪长岩体,栖霞组是地区主要含水层,斗岭组砂质岩花岗闪长岩为隔水层,区内断裂褶皱发育,断层在可溶性及刚性岩中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强,地震裂度在 6 度以下。
园区所在区域,在地貌上属于典型的湘中丘陵地貌,由人工填土、腐植土、冲击卵砾石、坡积土层及下伏基岩所组成的低矮小山包,多呈串珠状分布。
场地地层岩性:第一层杂填土(Q4ml):颜色以黑色为主,主要为炉渣及砖渣,含
少量粘土及石灰渣等。第二层腐植土(Q4pd):暗红色、灰黑色、以粘性土为主,含丰富的有机质及植物根系,欠固结;第三层:粘土(Q4ml):红色、黄红色,主要为粘土颗粒,含少量钙质,硅质碎石,粒径一般为 10~30mm,可塑,正常固结;第四层:中风化粉砂岩(K)红色、棕红色,以中生界白垩系中厚层至厚层红色粉砂岩为主,其底部含砂砾岩;第五层:中至微风化石灰岩(C) 青灰色、灰白色,上古生界炭系,中厚至厚层石灰岩,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
参考周围工程的建设情况,沿线无明显不良工程地质,山体表层植被较发育, 自然山体稳定。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湖南省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显示,本规划区所在地域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值周期为 0.45s,地震动峰加速度为 0.10g。构造物需抗震设防处理。根据邵阳市主要地震年表(1513-1990)考证,邵阳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是 1632年 2 月在隆回县境内发生的 4.75 级地震。解放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是 1985 年 11月 12 日在邵东大云山发生的地震,仅 3.3 级。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邵东县的基本地震烈度为 6 度,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
3.1.3 气候气象
邵东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性大陆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多阴雨,夏暑较长,秋多干旱,冬寒期短。年平均气温 17℃,年平均最高气温 21.4℃,年平均最低气温 13.7℃,极端最高气温 39℃,极端最低气温-7.3℃,多年平均降雨量1150~1350mm,年平均降雨日 154.5 天,年平均日照 1517.9 时,年平均无霜期 270 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81%,常年主导风为 E 风,年出现频率为 7.9%。冬季(1 月)以 ENE 风为主,出现频率 11%;春季(4 月)以 E 风为主,出现频率 9.3%;夏季(7 月)以 SE 风为主,出现频率 10.9%;秋季(10 月)以 NNE 风为主,出现频率 9.7%。全年静风频率 28.4%,夏季静风频率较低为 22.7%,其它季节为 30%左右,邵东县常年平均风速为 1.6m/s。
3.1.4 水文
邵东县境内有邵水、蒸水、测水三大地表水系,蒸水、测水向东流入湘江,邵水向西注入资江。总径流量年均 24.87 亿 m3。地下水源丰富,且露头好,储量在一般年景达 4.6 亿 m3。县内现有中型水库 9 座,小 I 型水库 26 座,小Ⅱ型水库91 座,有效库容 2.07 亿 m3。各类渠道 455 条,总长 3000 余公里。邵水发源于邵东县双凤乡回龙峰西北麓南冲,其中较大的支流有槎江、西洋江、檀江。槎江发源于邵阳县邮家坪,经杉木桥,邵东县黄家坝水库、仙槎桥乡,于肖家村从左岸汇入邵水。西洋江发源于新邵县岳坪峰,经太芝庙、潭府、陈家坊乡,邵东县范家山镇,于牛马司从右岸汇入邵水。檀江源出东安县尖木岭南麓,于邵阳县五峰铺镇界牌桥进入市境,经五峰铺、中和、下花桥、谷州乡,市郊檀江乡,于双江口从左岸汇入邵水。邵水全长 112km,经内流域面积 1965km,河流平均坡降0.79‰,总径流年均 11.47 亿 m3,最大流量 1350m3/s,枯水期流量为 5.5m3/s,年平均流量 36.4 m3/s,90%保证率最枯流量 4.7 m3/s。邵水流经邵东县流域又名桐江(根据 DB43/023-2005 的规定以及当地群众的习惯,桐江在兴隆水厂梅子坝上游河段习惯作“桐江”,在梅子坝下游习惯称作“邵水”)。
规划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潜水主要赋存于砾砂层中,由地表水及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动态及幅度较小,具微承压性。该地含水量较为丰富,粉质粘土层和粉土层为相对隔水层。
3.1.5 生态环境
邵东县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由于多年人工垦殖,已无原生植被,现仅存极少量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以灌草丛和农业作物为主,有松、杉、竹等植物,区域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为水稻和蔬菜。人类活动频繁,主要动物是田鼠、青蛙、蛇、山雀等常见物种。家畜以牛、羊、猪为主,家禽以鸡、鸭、鹅为主。水塘中水生鱼类以青、草、鲤、鲫四大家鱼为主。
水土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告(2006 年第 2 号),邵东县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中的重点治理区(湘资沅澧中游治理区)。
3.1.6 矿产资源
资源境内资源丰富,矿产以煤、石膏为主,已探明煤储量 4000 万吨,石膏储量 3.2 亿吨左右,煤和石膏储量均居全省前列。还有锰、铅、锌、铀、铁、硅砂、重晶石、塑性粘土,石灰石等。
3.1.7 土壤资源
土壤有水稻土、红壤、黄壤等 7 大类,16 个亚类,51 个土属,137 个土种。
3.2 社会经济概况
邵东县隶属于湖南省邵阳市。1952年 2 月 16 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批准,正式成立邵东县。
邵东县地处湖南省中部、邵阳市东大门,辖 3 个街道、18 个镇、4 个乡和 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 1768km2,人口 133.59 万人,基本条件是人多地少、旱多雨少、地貌多为丘陵山包。
经济特点是商贸活跃,民营主体,民间资本雄厚,素称“百工之乡、商贸之城”。邵东拥有“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与改革试验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国皮具箱包生产基地”、“中国注塑打火机出口第一县”等区域发展品牌。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兴工旺商、富民强县”发展战略,全县呈现了经济发展提速增效、城乡面貌改观增色、人民群众收入增加、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的良好态势。
园区现阶段主要是城市、工业、农业混合区,涉及的街道两市塘街道办事处与大禾塘街道办事处,涉及的村落有龙石村、同意村、雨台村、灵泉村等。其中,主要开发区域聚集在东部、南部、西北,已建成工业类项目主要有湖南省亿利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湖南腾辉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湖南省益豪皮具手袋有限公司、湖南德沃普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邵阳东方神鹰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湖南东亿电气有限公司、湖南威兆沥公路工程建筑有限公司、邵东旺民五金工具厂、巨龙工业园等;在建工业类项目主要有益豪手袋二期、邵东县大禾塘国旺箱包材料生产中心等;已建成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有兴隆水厂、邵东消防大队、在建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有邵东城乡垃圾处理站、兴隆变电站;其他区域主要为农村
居住人口和农田、山地。
2017年邵东县实现生产总值381.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3290万元,增长2.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87466 万元,增长1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94749万元,增长13.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为40827元,比上年元,增长13.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为40827元,比上年增长10.1%。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15.9∶46.0∶38.1 调整为14.0∶46.8∶39.2,二三产业占比进一步提升,经济转型逐步优化,产业空间深化拓展。全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3.25亿元,同比增长13.2%。全县一般预算支出60.56亿元,增长7.4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6.54亿元。
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78615万元,同比增长17.1%。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89亿元,增长12.5%。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32个,完成投资138.6 亿元。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79亿美元,增长19.9%,其中出口6.5亿美元,增长18.7%。深化与美国、日本与欧盟,特别是东南亚等地侨商的合作,大力拓展对外贸易,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增长迅速, 分别增长818%和1221%。实际利用外资0.27亿美元,增长10%,内资175亿元,增长21.03%。
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212个,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576.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1.22亿元。全年全县专利申请725件(其中发明专利71件)、授权415件,其中邵东智能制造研究院申请专利50项,锐科机器人申请专利62件,荣获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县。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807元,增长11.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00元,比上年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45元,比上年增长11.8%。统筹各类扶贫资金10.76亿元,完成 40个省定贫困村的退出和2.075 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
3.3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 3.3.1 供水工程
邵东县城有水厂 3 座,分别为邵东县兴隆水厂、邵东县龙潭水厂、邵东县柳桥水厂,
同时调用邵阳市桂花渡水厂。
邵东县兴隆水厂位于邵东县三兴村(原兴隆村),供水规模为 6 万 m3/d,水源从黄家坝水库取水 3 万 m3/d,从三合水库取水 1 万 m3/d,桐江河取水 2 万 m3/d。
邵阳市规划渡水厂位于邵阳市大祥区学院路街道桂花社区,设计总规模为 30万 m3/d,其中服务邵东县城供水量 10 万吨/d,水源取自资江。
邵东龙潭水厂水源取自西洋江,设计供水能力为 3 万 m3/d;邵东县柳桥水厂水源取自落水河,设计供水能力为 1 万 m3/d;西洋江与落水河是邵水河的支流, 汇入口位于美桥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两河为季节性河流,流量较小,同时现阶段县城水厂供水能力能够满足县城用水需求,因此,邵东县龙潭水厂与邵东县柳桥水厂已经停用。
规划区由兴隆水厂和县城水厂联合供水。
3.3.2 排水工程
邵东县县城现有污水处理厂 2 座,分别为邵东县美桥城市污水处理厂与邵东兴隆工业园污水处理厂;①美桥污水处理厂位于邵东县县城西部两市镇软糖村, 总处理规模为 8 万吨/d ,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 A 标准,纳污水体为邵水河,断面为工业用水区,水质目标为 III 类,主要处理桐江河以北污水;②邵东兴隆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位于邵东县城东南部(兴隆工业园内),设计处理规模为 4.0×10m3/d,分两期建设,每期 2.0×10m3/d,采用“DSTE 工艺”,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 A 标准,纳污水体为邵水河(桐江河),断面为工业用水区,水质目标为 III 类,服务范围为兴隆工业园区桐江河(邵水)以南地区的工业废水及生活废水,包括兴隆工业园及其南拓区块两个区域。一期已经投入使用。
3.3.3 环卫设施
乡村建立“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行垃圾源头分类,为减少垃圾运输量,在保障无害化的前提下,按垃圾类别能就地处置的尽量就地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不能处置的转运到垃圾填埋场集中进行处理。
规划对县城周边软塘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处理,在县城往北约 10 公里处新建一
座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在其附近新建 1 座生活垃圾生物处理中心,总占地约 30 公顷。规划远期在火厂坪镇、野鸡坪镇和佘田桥三个镇附近选址新建一座火厂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以满足不断增大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需求。
3.4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4.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4.1.1 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6.2.1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定,优先采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公告或环境质量报告中数据或结论”,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实行)》(HJ664—2013)中对“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域点”的定义,其代表范围一般为半径五十千米,因此,本项目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摘取邵东县的常规监测点2017、2018的年均浓度统计情况来判断区域是否达标。区域内常规监测点位于邵东县兴和大道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东经111°44′12.3″,北纬27°15′41.7″),常规监测点距离本项目厂界1700m,并且与评价范围地理位置较近,地形、气候条件相似,故数据来源可靠,有效性符合导则要求。
区域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见下表:
表3-1 2017年度邵东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统计结果 单位:ug/m3
污染物 PM2.5 PM10 SO2 NO2 CO 日均值 O3 125.25μg/m3 160μg/m3 年平均质量浓度 年评价指标 现状浓度 50.1µg/m3 74.1µg/m3 24.25µg/m3 13.41µg/m3 1.23mg/m3 标准值 35µg/m3 70µg/m3 60µg/m3 40µg/m3 4mg/m3 占标率(%) 222.85 225.71 78.33 87.5 32.5 117.5 占标率(%) 185.71 达标情况 超标 超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情况 超标 表3-2 2018年度邵东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统计结果 单位:ug/m3 污染物 PM2.5 年评价指标 年平均质量浓现状浓度 35.3µg/m3 标准值 35µg/m3 PM10 SO2 NO2 CO 度 56.7µg/m3 16.7µg/m3 18.3µg/m3 1.22mg/m3 70µg/m3 60µg/m3 40µg/m3 4mg/m3 160μg/m3 13.5 4.6 7.6 10.2 27.1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日均值 O3 130.1μg/m3 根据统计数据结果可知,邵东县2018年全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年平均浓度限值,一氧化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限值,臭氧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限值。但是PM2.5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年平均浓度限值,因此该项目所在区域为不达标区。但相较于2017年PM2.5、PM10均超标的情况,区域大气环境整体来说还是有变好的趋势。
根据调查了解,邵东县城2018年度PM2.5超标原因如下:
1)空气扩散条件差。由于邵东县的地理位置及气象条件限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冬天北方过来的冷空气携带的污染物长时间停留,导致邵东县城冬季环境空气质量变差。
2)产业布局不合理。邵东县城冬天的主导风向以偏北风为主。邵东县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上风向,分布有大量的建筑工地、产生颗粒物较多的工业企业(黑田铺、廉桥方向的采石场、搅拌站、砖厂等),导致县城秋冬季节环境空气质量较差。
3)污染防治措施有短板。邵东县燃煤小锅炉未全部取缔,道路清洁存在死角和盲区,建筑工地不文明施工,渣土运输撒漏,垃圾焚烧现象等均存在空气污染。汽车尾气排放总量大。邵东县城汽车保有量大,过境车辆多,交通拥堵,汽车尾气排放也有不利影响。 3.4.1.2 大气现状监测数据 一、监测点位布设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中监测布点原则“以近20年统计的当地主导风向为轴向,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范围内设置1~2个监测点”,监测点综合考虑本地区的风频特征、功能布局、重点保护目标位置等因素,共布设4个监测点,点位具体见表 3-:
表 3-2 大气环境监测点布设一览表
编号 G1 G2 名称 邓家院子 花园周家 与园区位置关系 园区中心 大新片区西南面150m 备注 / / 二、监测因子
补充监测因子:总挥发性有机物。 三、监测时间及频次
本次监测由湖南乾诚检测有限公司完成,监测时间为2019年3月5日~11日,连续监测7天。同步测量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等。
四、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技术规范执行。 五、评价方法
采样与分析按《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规定的方法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要求的方法进行。六、监测期间气象参数监测期间气象参数见表 3-:
表 3-3 监测期间气象参数
监测日期 2019年03月17日 2019年03月18日 2019年03月19日 2019年03月20日 2019年03月21日 2019年03月22日 2019年03月23日 温度℃ 22.7 21.7 21.7 21.7 21.8 18.7 21.3 气压kPa 101.8 101.7 101.7 101.6 101.7 101.8 101.9 湿度% 58 52 46 49 54 59 44 风向 西北风 北风 北风 北风 北风 东北风 北风 风速m/s 1.7 1.8 0.7 1.1 1.5 1.3 2.4 七、监测结果与评价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见表 3-:
表 3-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 (单位:mg/m3)
监测评价结果 监测项目 G1--太和村 0.03~0.055 0 0.1~0.833 G2--邓家院子 0.01~0.06 0 0.033~0.2 G3--花园周家 0.04~0.10 0 0.133~0.333 0.20 0.014~0.021 0 0.07~0.105 0.030~0.037 0 0.15~0.185 0.20 0.0612~0.0783 0 0.102~0.130 0.0374~0.0723 0 0.062~0.120 0.6 0.113~0.150 0 0.377~0.50 0.101~0.135 0 0.337~0.45 0.30 0.085~0.118 0 0.283~0.393 0.086~0.106 0 0.287~0.353 0.0300~0.0755 0 0.05~0.125 0.0223~0.0435 0 0.037~0.072 0.046~0.055 0 0.23~0.275 0.024~0.033 0 0.12~0.165 G4--云山村居民点 0.01~0.08 0 0.033~0.267 小时浓度范围 二甲苯 超标率(%) 标准指数 标准值 小时浓度范围 甲苯 超标率(%) 标准指数 标准值 8小时浓度范围 挥发性有机物 超标率(%) 标准指数 标准值 日均值浓度范围 TSP 超标率(%) 标准指数 标准值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规划区域内TSP、TVOC、甲苯、二甲苯能够达到相应标准限值要求。
3.4.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4.2.1 历史监测
为了了解开发区所在区域地表水变化趋势,本次采用了邵东县环境监测站2018年8月25日对兴隆水厂取水口(桐江河)的监测数据,属于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类水质标准要求,监测数据统计结果见表3-5。
表 3-5 兴隆水厂取水口(桐江河)监测结果(单位:mg/L,pH 无量纲) 水监测时间 ℃ 温 pH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 五日生化需氧 量 石油氨氮 总磷 类 阴离子表面活 性剂 硫化物 2018年8月25日 标准值 33 7.69 5.7 3.4 14 2.8 0.24 0.06 0.01L 0.05L 0.005L / 6-9 ≥6 ≤4 ≤15 ≤3 ≤0.5 ≤0.1 ≤0.05 ≤0.05 ≤0.2 根据 2018 年8月25日邵东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可知,区域水质良好,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 II 类水质目标要求。 3.4.2.2 地表水常规监测数据 3.4.2.3 地表水现状监测数据
本次环评收集了湖南邵东经济开发区(新火车站站前区、湖塘工业园)规划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
一、监测断面布设
根据实际情况,本次共设置4个地表水现状监测断面。
表 3-6 地表水监测断面
编号 W1 W2 W3 W4 监测点 监测水体 桐江 桐江 邵水 邵水 水质标准 是否为纳污水体 否 是 是 是 兴隆水厂取水断面 兴隆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下游 500m 断面 美桥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上游 200m 断面 美桥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下游 500m 断面 II类水体 III类水体 III类水体 III类水体 二、监测因子
水温、pH 值、DO、COMMn、CODCr、BOD5、NH3-N、总磷、Cu、Zn、氟化物、As、Hg、Cd、Cr6+、Pb、氰化物、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等 21 项。
三、监测时间及频次
连续 3 天,每天 1 次,采样时间 2017.8.3--2017.8.5。 四、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技术规范执行。
五、评价方法
本次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大于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小于1,表明该水质参数符合规定的水质标准。
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
Si,j = Ci,,j / Csi
pH的标准指数采用下式:
7.0pHj S,pH7.0pH,jj7.0pHsdpH7.0j S,pH7.0pH,jjpH7.0su式中:Ci,,j ――水质参数i在监测j点的浓度值(mg/L); Csi ――水质参数i地表水水质标准值(mg/L); SpH,j ――水质参数pH在j点的标准指数; pHj ――j点的pH值;
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 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 六、监测结果与评价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评价结果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表 3-7
地表水环境监测结果及评价一览表 浓度范围 平均值 (mg/L) 26.93 6.803 6.37 3.5 9.73 2.1 0.121 0.027 标准值 标准指数 / 0.197 0.815 0.875 0.649 0.700 0.242 0.270 (mg/L) / 6-9 ≥6 ≤4 ≤15 ≤3 ≤0.5 ≤0.1 断面 监测因子 水温(℃) pH 值(无量纲)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 五日生化需氧量 氨氮 总磷 (mg/L) 26.7-27.3 6.77-6.84 6.2-6.6 3.2-3.8 9.2-10.2 2.0-2.2 0.114-0.129 0.02-0.03 铜 锌 氟化物 W1 砷 汞 镉 六价铬 铅 氰化物 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化物 粪大肠菌群 W2 水温(℃) pH 值(无量纲)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 五日生化需氧量 氨氮 总磷 铜 锌 氟化物 砷 汞 镉 六价铬 铅 氰化物 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05 <0.05 0.40-0.46 0.0006-0.0009 <0.00004 0.0001-0.0003 <0.004 0.001-0.002 <0.001 0.03-0.04 <0.05 <0.05 <0.05 0.427 0.00073 <0.00004 0.0002 <0.004 0.0013 <0.001 0.037 <0.05 0.050 0.050 0.427 0.015 0.800 0.040 0.080 0.130 0.020 0.740 0.250 ≤1.0 ≤1.0 ≤1.0 ≤0.05 ≤0.00005 ≤0.005 ≤0.05 ≤0.01 ≤0.05 ≤0.05 ≤0.2 <0.05 700-940 26.7-27.0 6.64-6.81 5.1-5.5 4.1-4.5 11.3-12.6 2.2-3.1 0.071-0.084 0.04-0.05 <0.05 <0.05 0.51-0.54 0.0004-0.0007 <0.00004 0.0001-0.0002 0.015-0.018 0.001-0.002 <0.001 0.01-0.02 <0.05 <0.05 810 26.87 6.693 5.30 4.27 11.97 2.47 0.077 0.043 <0.05 <0.05 0.523 0.00057 <0.00004 0.00013 0.0163 0.0013 <0.001 0.013 <0.05 0.500 0.405 / 0.307 0.900 0.712 0.599 0.618 0.077 0.215 0.050 0.050 0.523 0.011 0.400 0.026 0.326 0.026 0.005 0.260 0.250 ≤0.1 ≤2000 / 6-9 ≥5 ≤6 ≤20 ≤4 ≤1.0 ≤0.2 ≤1.0 ≤1.0 ≤1.0 ≤0.05 ≤0.0001 ≤0.005 ≤0.05 ≤0.05 ≤0.2 ≤0.05 ≤0.2 硫化物 粪大肠菌群 <0.05 790-1100 26.3-29.5 6.70-6.81 5.0-5.2 4.2-4.7 12.5-13.5 3.1-3.4 0.137-0.146 0.05-0.07 <0.05 <0.05 0.40-0.42 0.0004-0.0006 <0.00004 0.0001-0.0002 0.007-0.009 0.001-0.002 <0.001 0.02-0.03 <0.05 <0.05 1100-1400 26.4-29.1 6.85-6.90 5.0-5.5 4.8-5.1 14.2-15.1 3.5-3.8 0.147-0.160 0.07-0.08 <0.05 <0.05 0.42-0.47 0.0007-0.0009 <0.00004 0.0002-0.0003 <0.004 <0.05 943.3 27.57 6.753 5.10 4.40 13.0 3.27 0.141 0.06 <0.05 <0.05 0.417 0.0005 <0.00004 0.00013 0.008 0.0013 <0.001 0.023 <0.05 <0.05 1266.7 27.4 6.88 5.43 4.97 14.7 3.63 0.153 0.073 <0.05 <0.05 0.447 0.0008 <0.00004 0.00023 <0.004 0.250 0.094 / 0.247 0.966 0.733 0.650 0.818 0.141 0.300 0.050 0.050 0.417 0.010 0.400 0.026 0.160 0.026 0.005 0.460 0.250 0.250 0.127 / 0.120 0.853 0.828 0.735 0.908 0.153 0.365 0.050 0.050 0.447 0.016 0.400 0.046 0.080 ≤0.2 ≤10000 / 6-9 ≥5 ≤6 ≤20 ≤4 ≤1.0 ≤0.2 ≤1.0 ≤1.0 ≤1.0 ≤0.05 ≤0.0001 ≤0.005 ≤0.05 ≤0.05 ≤0.2 ≤0.05 ≤0.2 ≤0.2 ≤10000 / 6-9 ≥5 ≤6 ≤20 ≤4 ≤1.0 ≤0.2 ≤1.0 ≤1.0 ≤1.0 ≤0.05 ≤0.0001 ≤0.005 ≤0.05 水温(℃) pH 值(无量纲)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 五日生化需氧量 氨氮 总磷 铜 锌 氟化物 W3 砷 汞 镉 六价铬 铅 氰化物 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化物 粪大肠菌群 W4 水温(℃) pH 值(无量纲)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 五日生化需氧量 氨氮 总磷 铜 锌 氟化物 砷 汞 镉 六价铬 铅 氰化物 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化物 粪大肠菌群 0.001-0.003 <0.001 0.01-0.02 <0.05 <0.05 1400-1800 0.002 <0.001 0.013 <0.05 <0.05 1633.3 0.040 0.005 0.260 0.250 0.250 0.163 ≤0.05 ≤0.2 ≤0.05 ≤0.2 ≤0.2 ≤10000 注:W1为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执行II类水质标准,其它3个监测断面执行III类水质标准。
根据监测数据可知,兴隆取水口断面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 8-2002)中II类水质目标要求;兴隆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下游500m断面、美桥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上游200m断面、美桥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下游500m断面等3个监测断面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水质目标要求。
3.4.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4.3.1 监测点布设
表 3-8
序号 DW1 DW2 监测布点 峦兴村 陈家塘 采样时间 地下水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
监测因子 2019.3.5-2019.3.7 pH、氨氮、耗氧量、硝酸盐、亚硝酸盐、氯化物、2019.3.5-2019.3.7 硫酸盐、铅、汞、总硬度、总大肠菌群共计11项 3.4.3.2 采样与分析方法
各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规定的方法进行。 3.4.3.3 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及地下水环境单项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计算结果见表 3 -9。
表 3-9 地下水监测断面水质现状监测结果统计 单位:mg/L(pH除外)
点位 监测因子 pH NH3-N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毛家院子 耗氧量 铅 汞 总硬度 氯化物 总大肠杆菌 pH NH3-N 硝酸盐 亚硝酸盐 峦兴村 耗氧量 铅 汞 总硬度 氯化物 总大肠杆菌 pH NH3-N 硝酸盐 亚硝酸盐 陈家塘 耗氧量 铅 汞 总硬度 氯化物 总大肠杆菌 pH NH3-N 古江子彭家 硝酸盐 亚硝酸盐 耗氧量 铅 监测值(mg/L) 6.87 0.157 8.51 未检出 0.74 未检出 未检出 102 未检出 未检出 7.24 0.161 2.00 未检出 0.48 未检出 未检出 95 未检出 未检出 7.45 0.318 6.28 未检出 0.74 未检出 未检出 103 未检出 未检出 7.26 0.253 1.93 未检出 0.56 未检出 标准指数 0.260 0.314 0.426 0 0.247 0 0 0.222 0 0 0.160 0.322 0.100 0 0.160 0 0 0.211 0 0 0.30 0.636 0.314 0 0.247 0 0 0.226 0 0 0.173 0.506 0.097 0 0.187 0 标准值 (mg/L) 6.5~8.5 ≤0.5 ≤20.0 ≤1.00 ≤3.0 ≤0.01 ≤0.01 ≤450 ≤250 ≤3 6.5~8.5 ≤0.5 ≤20.0 ≤1.00 ≤3.0 ≤0.01 ≤0.01 ≤450 ≤250 ≤3 6.5~8.5 ≤0.5 ≤20.0 ≤1.00 ≤3.0 ≤0.01 ≤0.01 ≤450 ≤250 ≤3 6.5~8.5 ≤0.5 ≤20.0 ≤1.00 ≤3.0 ≤0.01 汞 总硬度 氯化物 总大肠杆菌 未检出 100 未检出 未检出 0 0.4 0 0 ≤0.01 ≤450 ≤250 ≤3 根据检测数据表明,4 个地下水监测点位的水质指标监测值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Ⅲ类标准限值。
3.4.4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4.4.1 监测点位布设
根据园区内外不同功能区,声环境现状监测共布设12个监测点,详见表 3-1:
表 3-1 噪声监测点布设一览表
编号 N1 N2 N3 N4 N5 N6 N7 N8 监测点 观山村居民点 天水国际小区居民点 邓家院子居民点 灵泉村居民点 许家坝居民点 邵东县中医院 距340省道5m 中心村居民点 位置 里安片区北界 里安片区西界 兴隆片区东界 大新片区西界 大新片区南界 评价规划区范围内 评价规划区范围内 桥口片区西侧 3.4.4.2 监测因子 等效连续A声级。 3.4.4.3 监测时间及频次
2019年3月17日~18日连续监测2天,每天昼间(6:00~22:00)、夜间(22:00~次日6:00)各监测1次。 3.4.4.4 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技术规范执行。 3.4.4.5 监测结果及评价
噪声现状监测评价结果汇总见表 3-。从表中数据可知,各监测点昼夜间声环境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
表 3-11 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表 单位:dB(A)
监测点 监测日期 2019.3.17 2019.3.18 2019.3.17 2019.3.18 2019.3.17 2019.3.18 2019.3.17 2019.3.18 2019.3.17 2019.3.18 2019.3.17 2019.3.18 2019.3.17 2019.3.18 2019.3.17 昼 间 监测结果 57.2 58.3 57.6 57.4 57.2 56.8 57.4 56.4 57.6 58.7 56.3 56.2 63.6 64.8 58.8 标准值 60 是否达标 达标 监测结果 48.6 47.7 48.7 48.3 49.3 48.8 48.3 47.3 46.4 47.7 49.1 47.2 51.6 51.8 48.3 夜 间 标准值 50 是否达标 达标 N1 N2 60 达标 50 达标 N3 60 达标 50 达标 N4 60 达标 50 达标 N5 70 达标 55 达标 N6 60 达标 50 达标 N7 N8 70 60 达标 达标 55 50 达标 达标 2019.3.18 N9 2019.3.17 2019.3.18 2019.3.17 2019.3.18 2019.3.17 2019.3.18 2019.3.17 2019.3.18 57.4 56.9 56.3 56.4 54.6 58.2 57.6 57.7 55.9 60 达标 47.8 46.1 46.4 48.1 45.4 49.4 47.1 48.8 46.1 50 达标 N10 60 达标 50 达标 N11 60 达标 50 达标 N12 60 达标 50 达标 3.4.5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4.5.1 监测点位布设
(1)布置一个监测点位于清塘冲(大新片区),另两个点引用湖南邵东经济开发区(新火车站站前区、湖塘工业园)规划项目中的监测数据。
表 3-12 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
监测布点 清塘冲 采样时间 2019.3.17 pH 值、Pb、Cd、Hg、As、Cr、Cu、 卿家村 青松亭 2018.7.3 2018.7.3 Zn、Ni、六六六等。 监测因子 备注 / (2)监测时间与频次
监测 1 次,取样时间 2019.3.17。 (3)监测结果统计:见表 3-13。
表 3-13 土壤现状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 检测项目(mg/kg) 卿家村 pH 值 铅 5.39 29.9 青松亭 4.55 32.6 清塘冲 4.31 27.6 GB36600-2018 / 800 镉 汞 砷 铬 铜 锌 镍 六六六 0.7 0.133 7.69 未检出 30.9 99.9 37.7 未检出 0.7 0.134 6.54 未检出 0.6 0.133 6.32 未检出 28.5 87.2 29.5 未检出 65 38 60 5.7 18000 / 900 / 29.1 86.9 31.6 未检出 监测及评价结果表明土壤监测点位各因子监测值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表 1 筛选值第二类用地限制要求;
3.4.6 底泥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4.6.1 监测点位布设
本环评共设2个底泥监测点,具体见 表 3-:
表 3-14 底泥监测点位
编号 Z1 Z2 监测点 美桥污水厂排污口下游 200m 处 兴隆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下游 200m 断面 3.4.6.2 监测因子
pH 值、Pb、Cd、Hg、As、Cr、Cu、Zn、Ni、六六六共 10 项。 3.4.6.3 监测时间及频次
进行一期监测,监测 1 次;取样时间 2017.8.3。 3.4.6.4 监测分析方法
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技术规范执行。 3.4.6.5 监测结果
底泥现状监测结果汇总见表 3-:
表 3-15 评价区域底泥环境监测结果统计一览表 mg/kg
取样点(2017.8.3) 检测项目 (mg/kg) S1 美桥污水厂排污口下游 200m 处 pH 值(无量纲) 锌 铜 铅 砷 镉 6.95 237.9 75 40.4 16.7 0.26 6.70 73.0 34 32.3 11.7 0.19 S2 兴隆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下游 200m 断面 GB15618-2018 6.5~7.5 250 100 120 30 0.3 汞 铬 镍 六六六 Α-BHC β-BHC γ-BHC δ-BHC 0.310 111 34 0.49×10-4 0.80×10-4 0.74×100.18×10-4 -3 0.167 95 28 0.49×10-4 0.80×10-4 0.74×100.18×10
-4 -3 2.4 200 100 ≤0.1 3.5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调查范围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范围为规划区区域边界向外延伸 500m 范围 (2)区域水土流失现状调查
规划区区域以工业企业建设用地、村镇居住用地、农林用地为主,工业建设用地主要为建成区,个别地块处于施工期,存在一定水土流失。
(3)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和过程
规划区的部分区域已开发,以城镇生态系统为主,物质和能量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区内自然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相对有限,营养结构简单,随着区域开发活动的推进,区域将逐渐转变为完全的城市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功能微乎其微,已开发区域的植被绿化也不再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向居住者提供食物,其作用已变为美化景观、缓解污染和净化空气。
根据实地调查和资料查阅,规划区不涉及生态敏感区。 (4)区域内植被现状调查与评价
週查区域地带性植物为灌丛草地,受人类垦殖活动影响,现以灌丛草地、农作物植被、人工林为主,主要植被类型有马尾松、杉木林、杂木灌丛等,植物物种以华中植物区系为主,物种一般,但多为普通种,调查未见野生珍稀濒危物种。
(5)区域野生动物现状调查
调查范围内野生动物分布较少,野生动物主要为野兔、黄鼠狼、麻雀等常见动物。家畜主要有鸡、鸭、鹅等,水生鱼类主要有青鱼、草鱼、鲤鱼、鲫鱼、鲢鱼等多为水塘内人
工养殖,调查未见野生珍稀濒危物种。
(6)生态现状评价
评价区域内大部分尚未开发建设用地为农林用地,以缓丘为主,部分山地。山体较为优美,植被较好。景观生态体系质量评价表明,调查区域尚未建设区域以灌木丛草地为模板,是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控制性组分,表明区内受人类干扰较为严重,评价区域内目前以半自然生态环境为基本特征,生态环境质量一般。随着工业区开发活动的推进,区域将逐渐转变为完全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影响。因此,在区域开发活动中,入驻企业应严格落实相关环保政策及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围的环境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环境质量不恶化。
第4章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环境影响识别
4.1.1 宏观层面环境影响识别
本次规划环评意从更大范围统筹考虑本规划选址、发展规模、发展目标、布局及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规划的完整性及合理性,对各环境要素的变化进行预测评价,分析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规划带来的环境修复机会,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缓环境影响,即在决策前期预防和减轻由于决策失误导致环境的不可逆变化或环境质量的恶化影响。宏观层面考虑的环境影响主要为:环境、资源、能源承载力对规划目标的影响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规划选址对生态环境整体性和完整性的影响,与周边环境的相容性;环保设施规划对各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的影响。宏观层面的影响识别结果见表 4-1:
表 4-1 邵东生态产业园规划宏观层面环境影响识别一览表
规划要素 宏观层面的环境影响 1、与相关发展规划的协调性; 规划本身 2、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和生态规划的协调性; 3、规划本身的合理性。 4、园区选址与周边环境的相容性影响; 规划选址 5、选址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6、选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7、选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8、区域大气环境、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 规划目标 9、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能源的承载力; 10、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1、商业区和工业区的相容性影响; 整体布局和功能布局 12、工业区各企业之间相容性的影响; 13、布局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14、布局对各环境功能区达标的影响。 15、规划的环保工程是否满足区域污染物完全治理的要求; 16、规划的环保工程能否有效的满足区域污染物达标排放及环境功能达标的环保工程规划 要求; 17、规划的环保工程能否有效的满足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完成的要求。 14、规划的环保工程能否有效满足区域生物资源保护和恢复要求 4.1.2 微观层面环境影响识别
本次规划环评微观层面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在规划目标、指标和总体方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识别规划实施可能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影响因子中自然资源因子:土地资源量、生物资源量、土壤品质、水资源量、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空气质量、能源、固体废物;当地环境因子:自然景观与地形地貌、水土保持、文化遗产、人群健康、拆迁安置、社会经济、噪声、交通、风险环境等。本次环评采用核查表法针对本规划不同实施阶段的影响范围、影响时间、影响程度、影响性质进行识别,共划分为两个阶段、3大类环境要素和19个子要素进行分析,详见表 4-2:
表 4-2 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识别结果
规划阶段 环境要素 物种 植物 动物 土地资源量 水资源量 能源 自然资源与环境因子 土壤品质 水质(地表、地下) 空气质量 固体废物 区域噪声 自然景观地形地貌 水土保持 文化遗产 人群健康 社会 环境因子 拆迁安置 区域经济 劳动就业 交通 环境风险 征地拆迁 ○ □ ■ - - ■ ○ ○ ○ ○ ■ ● ○ ○ ■ + + ○ ○ 场地平整 ■ ● ■ - - ■ ● ○ ○ ○ ■ ● ○ ○ ■ + + ○ ○ 规划实施过程中 公路建设与管网铺设 ○ ○ ○ - - ○ ○ ○ ○ ○ ○ ○ ○ - ○ + + + ○ 电力通讯工程 ○ ○ ○ - - ○ ○ ○ ○ ○ ○ ○ ○ - ○ + + 建筑 工程 ○ ○ ■ - - ■ ○ ○ ○ ○ ● ● ○ - ○ + + ○ ○ 居民生活 - - - ■ ■ - ■ □ ■ □ - - - - - + + ○ ○ 规划完成后 工业生产 - - - ■ ■ ■ ■ ■ ■ ■ - - □ - - + + ○ ○ 交通运输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长期较大不利/短期较大不利影响;□/〇:长期较小不利/短期较小不利影响;+:有利影响,正号越多表示有利影响程度越大;-:无影响
4.2 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确定
为维护评价范围内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针对开发区规划及区域环境特点、资源及制约因素,通过环境影响识别,规划初步分析、现状调查,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参考《邵东县县城总体规划修(2006-2020)》2014年修订、《湖南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湖南省加快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2016-2018年)》、《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HJ274-2015)等中的评价指标,确定本次规划环评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声环境保护、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环境管理等6个方面,确立本评价的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4-3:
表 4-3 邵东生态产业园规划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
类别 指标名称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dB(A) 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dB(A) 环境质量 空气环境质量 地表水 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 环保三同时执行率 工业污水处理率(%)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污染控制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单位GDP能耗(Tec/万元) 工业用水重复率(%) 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t/万元) 环境管理 总量控制计划 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 指标 类型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引导型 引导型 控制型 控制型 指导型 指导型 指导型 控制型 约束性 控制型 控制型 控制型 近期指标(2020年) 55 70 二级 III类 100 100 90 100 85 100 100 1.2 75 ≤7 基本完成 85 指标来源 ① ① ① ② ④ ④ ④ ④ ④ ② ① ① ③和⑤ ③ ① ⑥ 备注:指标来源①《邵东县县城总体规划修(2006-2020)》2014年修订、②《湖南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③《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HJ274-2015)④《湖南省加快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2016-2018年)》、⑤《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
第5章 污染源分析
5.1 园区开发建设期污染因素分析
未建成区建设期污染源以施工污染为主,施工结束后污染源消失。施工建设期内,由于施工人员的集聚,所产生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扬尘、水土流失、工程占地、土地利用功能改变等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施工期主要的污染源如下:
(1)废水
施工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主要有混凝土的生产或混凝土物件养护过程中的废水、砂石洗涤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SS)以及机械维修中油污滴漏;施工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生产、生活。施工期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局部水体污染。
(2)废气
主要废气污染源是车辆行驶引起的道路扬尘、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在装卸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砂石水泥堆放时因刮风引起的二次扬尘、施工场地的地面粉尘、料石搅拌而散逸的扬尘、土石方开挖、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竣工后场地清理、恢复等作业环节等。
(3)固体废物
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渣土及拆、建损坏或废弃的各种建筑装修材料, 必须妥善处理与处置,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噪声
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推土机、打桩机、搅拌机、卷扬机)产生的噪声及物料远输的交通噪声;施工机械大都具有噪声高、无规律、突发性等特点,如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噪声污染。
施工所用机械设备种类较多,使用的机械有:挖掘机、推土机、打柱机、混凝土
搅拌机、装载机等。几种典型机械的噪声强度如表5-1。
表 5-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机械类型 轮式装载机 推土机 轮胎式液压挖掘机 冲击式打桩机 卡车 混凝土搅拌机 移动式吊车 振捣机 气动扳手 主要几种施工机械的噪声源强 声源特点 不稳定源 流动不稳定源 不稳态 不稳态源 流动不稳态源 固定不稳态源 流动不稳态源 不稳态源 不稳态源 Lmax[dB(A)](距离设备 5m) 90 86 84 112 92 91 96 84 85 (5)生态破坏
工程占地改变了原有土地利用功能,区域内“三通一平”与基础设施建设挖填作业均破坏地表植被,在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加剧水土流失,应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减轻项目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2 园区营运期污染源分析 5.2.1 大气污染源预测
(1)用气量
邵东生态产业园耗气用户主要包括生活、商业、工业、汽车等用户用气。参照现状用气量情况及国内其他大城市用气量情况,结合园区自身特点,远期管道天然气普及率90%,居民生用用气耗热量按 2200 MJ/人·年计。根据其他城市经验,考虑园区实际情况,公建用气取居民用气 40%,小型工业用气取居民用气 80%,CNG 汽车用气取居民用气 30%,不可预测气量按总用气量的5%计。天然气平均低热值按 33 兆焦/立方米计算,预测规划区年用气量约 4355 万立方米。
(2)燃料废气
天然气按照《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中天然气燃烧污染物单位排放量 SO2 为 630kg/106m3、烟尘为 286kg/106m3、氮氧化物为 3400 kg/106m3来计算,得出片区污染物排放量见表 5-2。
表5-2 规划区燃料废气大气污染物排放表
规划区域 年总用气量 (万 m3/a) 规划区 4355 烟尘 (t/a) 16.22 SO2 (t/a) 35.65 氮氧化物 (t/a) 192.56 (3)工艺废气
根据规划区主导产业排污特征,类比规划区现有企业排污情况可知,园区工业企业废气排放主要为粉尘与有机废气,规划区现有企业占用工业面积为75.32hm2,排放粉尘6.0693t/a,有机废气11.12635t/a,则粉尘、有机废气的单位面积排放量为:0.081t/a·hm2、0.148t/a·hm2,园区建成后共有工业用地684.34hm2,则共有废气排放量分别为:粉尘 55.44t/a、有机废气 101.28t/a。
综上,规划区的废气排放源强如表 5-3。
表5-3规划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类别 燃烧废气 工艺废气 烟尘 16.22 / SO2 35.65 / 单位:(t/a)
有机废气 / 101.28 氮氧化物 工业粉尘 192.56 / / 55.44 5.2.2 水污染源预测
(1)排水量预测
规划区用水量采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用地指标法计算,排污系数按0.8计算,根据《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和邵东生态产业园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具体指标,园区内工业用地用水重复用水率按75%计算,则桐江河以北片区(里安、黄陂桥、桥口片区)最高废水量为65377.24 m3/d,日变化系数取 1.3,则桐江河以北片区平均日污水水量约为 50290.1 万 m3/d。桐江河以南片区(兴隆工业区、大新片区)废水量为35354.76 m3/d,日变化系数取 1.3,则桐江河以北片区平均日污水水量约为 27195.97 万 m3/d,具体见表 5-和表 5-:
表 5-4 桐江河以北片区(里安、黄陂桥、桥口片区)废水量预测
用地分类 居住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用地规模用水指标重复用水率(%) 用水量(m3/d) 排污系数 废水量(m3/d) 618.51 181.31 285.65 13.12 26.27 80 50 50 200 20 20 80 25 10 / / / / 75 / / / / / 49480.8 9065.5 14282.5 2624 525.4 6993 7629.6 81.75 1429.1 24426.5 0.8 0.8 0.8 0.8 0.8 0 0.8 0.8 0 / 39584.64 7252.4 11426 524.8 420.32 0 6103.68 65.4 0 65377.24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349.65 农业园及新农村住宅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与广场用地 合 计 95.37 3.27 142.91 594.46 表 5-5 桐江河以南片区(大新、兴隆工业区及周边)废水量预测
用地分类 居住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用地规用水指标重复用水率(%) 用水量(m3/d) 排污系数 废水量(m3/d) 51.03 8.42 13.73 33.54 636.68 123.34 80 50 50 120 75* 220 20 20 25 10 / / / / 35027.3 2466.8 3434.2 503.25 1104 0.8 0.8 0 0.8 0 28021.84 1973.44 0 402.6 0 35354.76 / / / 4082.4 421 686.5 1006.2 0.8 0.8 0.8 0.8 3265.92 336.8 549.2 804.96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171.71 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与广场用地 合 计 20.13 110.4 (2)规划区废水排放浓度
规划区污水集中处理;各单位废水,有国家行业标准的执行国家行业标准;无国家行业标准的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总排口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规划区桐江河以北废水排入邵东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桐江河以南废水排入邵东兴隆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废水均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 A 标准后排入桐江河(邵水河)。水污染源排放情况见表 5-6。
表 5-6 规划区污水源强情况 规划建成后预测污水排放情况 污染物 废水量 COD NH3-N 排放浓度 mg/L / 50 8 排放量 t/a 2828.2万 t/a 1414.2 226.3 5.2.3 噪声污染源预测
园区噪声源主要类型为交通噪声和工业噪声。 (1)交通噪声源
考虑园区规划状况以及配套的道路交通设施情况,评价按50公里/小时来估算园区车速。
参考《区域开发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依据经验公式法,进行交通噪声源强估算,具体见表 5-:
表 5-7 各类型车的平均声级
车型 大车型 中车型 小车型 经验公式 LWL=77.21+0.18v LWL=62.6+0.32v LWL=59.3+0.23v 声级值 86.21 78.6 70.8 (2)工业噪声源
根据园区项目类型,企业生产噪声以机械噪声为主。类比调查几种常用机械运行噪声见表 5-:
表 5-8 企业各种机械设备噪声
行业 机械设备名称 噪声级(dB(A)) 降噪措施 机械制造 加工贸易(主要是服装、箱包、鞋) 装备制造、电子信息 压力机、钻床、铣机、切割 机、剪板机、抛丸机等 冲床、打孔机、针车、双针 车、高头车、切带机等 反应釜、工业吸尘器、雕刻机、车床、装堆压机、泵 70-90 室内布设、隔声减振 55-80 室内布设、隔声减振 75-90 室内布设、隔声减振 (3)社会生活噪声
根据类比调查,一般繁华街道的噪声级为 70dB(A),居民日常生活噪声通常在 55~65dB(A)之间。
5.2.4 固体废物污染源预测
①固体废物种类及性质
表 5-9规划区产生固废种类统计表
分类 生活垃圾 行业类别 居民、办公人员生活垃圾 机械制造 一般工业固废 装备制造、电子信息 加工贸易 机械制造 危险废物 电子信息 加工贸易 主要组成部分 食物垃圾、塑料、废旧生活杂用品等 金属边角料、焊渣、粉尘 胶带、辅助包装袋、不合格配件等 废边角料 废机油、液压油、废纤维棉、乳化液、废润滑油及抹布等 包装袋(桶)、石墨边角料、抹布等 废活性炭 ②固废产生量
一般工业固废与危险废物生量类比规划区现有企业的产生情况,规划区现有企业占用工业面积为 75.32hm2,一般工业固废 7031.259t/a,危险固废 117.7781t/a,则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固废的单位面积排放量为:93.35t/a·hm2、1.56t/a·hm2,规划区建成后共有共有用地 684.34hm2,则一般工业固废 63883.1t/a、危险废物 1067.6t/a。生活垃圾按 1kg/人·d 计算,园区规划人口22.5万,固废产生量详见 5-10。
表 5-10规划区产生固废量预计表 项目 一般工业固废(t/a) 63883.1 规划区 危险废物(t/a) 1067.6 生活垃圾(t/a) 82125 园区内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由企业自行收集,暂存于自建的危险废物暂存间内,再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进行处置。危险废物的管理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注意防风、防雨、防晒、防渗漏功能, 防止漏雨及地面渗漏现象,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后在暂存间各独立隔层内分类贮存。
第6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1 建设期的影响分析 6.1.1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空气环境影响
规划区建设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施工废气、施工扬尘及道路修建过程中的沥青烟。
(1)施工废气,主要来自施工机械驱动设备(如柴油机等)排放的废气和运输车辆尾气,属于分散源和移动源,对设备或车辆周围空气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扩散后影响不大。
(2)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土地平整、基础开挖、土方堆放、回填、原有建筑的搬迁、拆除、建设材料装卸、堆放和运输、建筑垃圾堆放和运出、道路的修筑、混凝土搅拌、施工垃圾堆放、施工车辆和施工机械行驶等,在干燥天气下尤为明显,对施工场地周围的空气环境有较大影响。
(3)根据已有的研究表明:建筑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主要为其下风向的 150 米内, 被影响地区 TSP 均值为 0.49mg/m3,为上风向对照点的 1.5 倍。施工扬尘影响范围主要限于施工场地 100-200 米范围内。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其扬尘会对片区内的居民点以及园外的居民点有一定影响,因此,加强对施工场地喷洒水、避开大风作业等措施来减缓施工扬尘对周边居民点的影响,且随着施工期结束而消失。
(4)在道路建设中,沥青搅拌和路面铺浇过程会有沥青烟排放。据有关资料,沥青铺浇路面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影响距离为下风向 100 米以内范围。
2、废气污染控制措施
(1)购置商品沥青、混凝土,禁止搭建临时搅拌站,对于未完工的路面要经常洒水以减少地面扬尘。
(2)做好区域的基础设施规划,管网铺设应尽可能同道路修建同步进行, 避免重复开挖。开挖出的泥土需要回填的应及时回填:不需回填的应及时清运, 堆放的泥
土应经常洒水防止扬尘。
(3)为减少扬尘对工程所在地环境空气的影响,建设方在施工时应严格按《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在施工时应符合下列扬尘污染防治要求:
①施工工地内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应当在其周围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封闭性硬质围挡;工程脚手架外侧必须使用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施工工地周围按要求设置硬质密闭围挡;
②入区企业建设竣工后 30 日内,建设单位应当平整施工工地,并清除积土、堆物; ③施工工地进出道路和场内渣土运输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处理,施工场内亦必须进行密闭式运输。对有社会车辆经过的路面必须在施工前一周内进行硬化处理;
④在施工工地内,应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应当装载适度,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在 48 小时内不能完成清运的,应当在施工工地内设置临时堆放场,临时堆放场应当采取围挡、覆盖等防尘措施。管线工程施工堆土应当采取边挖边装边运等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⑤建、构筑物建设和装饰过程中运送散装物料、清理建筑垃圾和渣土的,应当采用密闭方式。
6.1.2 建设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主要来自建设施工过程排放的施工废水、施工机械含油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由于施工比较分散,实现污水有效控制具有一定难度。根据对施工废水水质、水量的类比调查,分析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1、施工废水(包括道路路面养护水、砂石冲洗水、试压水等)是施工活动的主要废水,含有较高浓度的悬浮固体。如直接进入水体,会造成局部区域的 SS 浓度增高。
2、施工机械含油废水的水量较少,但直接排入水体,也会产生局部水环境的石油类污染; 3、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是建设期污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源,COD、BOD、NH3-N 和 SS 等浓度相对较高,一般经化粪池处理后外排。由于区域内目前截污管网尚未建设完成,污水可能顺地势漫流,对局部环境有一定影响。
4、施工场地开挖裸露面雨季时形成的泥浆水中 SS 浓度较高,若不采取必要的沉淀
和水土保持措施,泥浆水对局部水环境影响较大。
5、水污染控制措施
针对建设期主要废水污染源特性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在集中施工区域修建污水集中池和沉淀处理池,将施工污水收集起来,经沉淀处理后再排入附近水体或回用,减少 SS 污染负荷。
施工机械废油应采用废油桶收集起来、集中保管,定期送给有处置能力的单位进行回收或处置。
在施工人员相对集中的临时生活区内修建厕所、化粪池、隔油池或生活污水处理一体机,把生活污水集中进行处理,去除污水中的部分有机负荷,减轻对水体的污染影响。另外,要做好建筑材料和建设废料的管理,防止它们成为地面水的二次污染源,建议在施工工地周围设置排水沉淀沟。同时,尽量避免雨期进行施工建设,以减少冲刷形成的泥浆废水的产生。
6.1.3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期噪声为:各种施工机械和车辆运输产生的作业噪声、运输噪声。 施工噪声距离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介绍设备、是施工现场产生具有强度较高、无规则、不连续等特点的噪声。其强度与施工机械的功率、工作状态等因素有关。一些常用建筑机械的峰值噪声及随距离的衰减见表 6-1。
表 6- 1 单台机械设备噪声距离衰减预测值单位:dB(A) 噪声预测值 声级 95 85 90 90 100 10m 84 76 80 80 90 20m 79 68 74 74 84 30m 75 65 70 70 80 50m 71 61 66 66 76 100m 65 55 60 60 70 150m 61 51 56 56 66 机械类型 载重车 混凝土搅拌机 装载机 推土机 打桩机 自卸机 气锤 叉式升降机 起重机 挖掘机 85 95 85 95 90 76 84 76 84 80 68 79 68 79 74 65 75 65 75 70 61 71 61 71 66 55 65 55 65 60 51 61 51 61 56 施工现场为多台机械同时作业,它们的声级将叠加,叠加的幅度随各机械声压级的差别而异,两个相同的声压级叠加,总声压级增加 3dBA。根据以上常用施工机械的噪声声压级范围,多台机械同时作业的声压级叠加将增加 1~5dBA。通常情况下,施工机械高噪声设备(如打桩机)作业时不采取措施可能导致厂界噪声超过《建筑社工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限制(昼间 5dBA,夜间 55dBA),对周围的住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施工期间需对施工时间、施工噪声进行控制,施工机械尽可能选取运行良好的低噪声设备,高噪声设备禁止在夜间施工。同时,桩基作业尽可能采用低噪声的钻孔灌桩机,避免采用冲击式打桩机,确保施工厂界噪声满足《建筑社工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中的要求。
6.1.4 建设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施工期间固废主要来源于土石方工程,建筑拆迁、施工人员临时生活区产生的弃土石、房屋拆除废料、施工废料、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
规划区施工土石方将实施总体平衡,土石方外运量很少,主要集中在区域内的转运。土石方弃渣将在施工过程中结合规划区或城区其他建设工地建筑基础回填进行有效处理。建筑垃圾部分可用作区域施工回填使用,剩余不可回用部分将由专业土渣清运公司外运至周边集中处置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将由管理人员定期清运至城市垃圾填埋场。
6.1.5 建设期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区未建成区的施工建设,将使部分区域现有的生态环境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原有土地使用属性彻底发生改变,从农用、自然植被土地变成工业、交通、居住等建
设用地,大部分变化是不可恢复的。基础施工开挖,局部有一定坡度,加上降雨量大。挖方、填方及公路的修建,都有可能产生水土流失。建设期间的主要环境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生态要素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扰动了土壤土层的结构,造成建设期间的水土流失,减少了生态系统承载力,也可能造成对水环境的影响。
(2)对植被的影响:开发活动比如地表筑路、管网铺设、厂房建造等使原有的地表植被破坏,农村生态可能消失,只有少部分土地恢复为单一人工植被组成的群落,是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3)环境污染的影响:开发活动本身所进行的建筑开发产生的污染,废水、废气、噪声等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干扰,特别是施工废水对土壤和地表水的影响较大,从而危害到自然(人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以及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综上所述,开发区的建设,因占用农田、林地、水域等,改变各生态要素, 加上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会使当地的生物数量减少,将现有的生态系统转变为单一的现代城镇、工业区的生态系统。本规划区物珍稀濒危动植物,施工结束后的复垦和绿化建设,可将植被减少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规划的生态隔声带、绿心等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
6.2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2.1.1 区域气象资料
邵东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性大陆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多阴雨, 夏暑较长,秋多干旱,冬寒期短。年平均气温 17℃,年平均最高气温 21.4℃,年平均最低气温 13.7℃,极端最高气温 39℃,极端最低气温-7.3℃,多年平均降雨量 1150~1350mm,年平均降雨日 154.5 天,年平均日照 1517.9 时,年平均无霜期270 天。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81%,常年主导风为 E 风,年出现频率为 7.9%。冬季(1 月)以 ENE 风为主,出现频率 11%;春季(4 月)以 E 风为主,出现频率9.3%;夏季(7 月)以 SE 风为主,出现频率 10.9%;秋季(10 月)以 NNE 风为主,出现频率 9.7%。全年静风频率 28.4%,
夏季静风频率较低为 22.7%,其它季节为 30%左右(风向频率玫瑰图详见图 6.4-1),邵东县常年平均风速为 1.6m/s。
图 6-1 邵东县全年及四季风向频率玫瑰图
评价地区混合层厚度见表 6-:
表 6-2 混合层厚度一览表
项目 混合层厚度(m) B 792 C 723 D 441 E 215 6.2.1.2 预测因子与内容
预测因子:SO2、NO2、烟(粉)尘、VOCS。
预测内容:邵东生态产业园园区内环境空气质量预测、园区外敏感点地面环境空气质量预测、对区外环境的影响。
(1)对园区内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采用箱式模型,即
QLBBO
uH式中:B-污染物平衡时浓度预测值,mg/m3;
BO-上风向大气环境背景浓度值,mg/m3; Q-该地区面源,mg/m2·s; μ-进入箱内的平均风速,m/s; H-箱体的高度,大气混合层高度,m; L-箱体的长度。 (2)园区外环境空气质量预测
采用导则(HJ2.2-2018)推荐的估算模式中的面源模式进行估算。 6.2.1.3 污染源参数
根据邵东生态产业园的产业定位、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根据导则要求,计算NO2小时和日平均浓度时,假定Q(NO2)/ Q(NOx)=0.9,则园区的气型污染源的排放参数如表 6-、表 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表 6-3 箱式模型污染物排放源强估算(mg/m2•s)
区域 邵东生态园 烟(粉)尘 0.000074 SO2 0.000037 NO2 0.00018 VOCS 0.00011 表 6-4 面源估算模式相关参数
污染物 面源排放速率 面源长度 面源宽度 t/a 烟(粉)尘 SO2 NO2 VOCS 71.66 35.65 173.6 101.28 (m) 6400 6400 6400 6400 (m) 4600 4600 4600 4600 表 6-5 估算模式其余参数表
参数 城市/农村选项 最高环境温度/℃ 最低环境温度/℃ 土地利用类型 区域湿地条件 是否考虑地形 取值 农村 39 -7.3 草地 潮湿 考虑 6.2.1.4 预测计算与结果分析
(1)园区内环境空气质量预测与评价
利用箱式模式,由计算公式可知预测的B、C、D、E类稳定度中E类稳定度下各污染物预测浓度较其他各类稳定度略高。在E类稳定度下,根据园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预测强度,采用箱式模式得出烟(粉)尘、SO2、NO2、VOCS浓度预测值,结果见
表 6-:
表 6-6 园区E类稳定度下大气污染物小时浓度预测结果 单位:mg/m3
预测区域 预测因子 预测结果 贡献值浓度 烟(粉)尘 背景值浓度 叠加值浓度 标准值 贡献值浓度 生态园区 SO2 背景值浓度 叠加值浓度 标准值 贡献值浓度 NO2 背景值浓度 叠加值浓度 标准值 大气稳定度 E 0.000074 0.13 0.130047 0.3 0.000037 0.06 0.060037 0.5 0.00018 0.018 0.01818 0.20 贡献值浓度 VOCs 背景值浓度 叠加值浓度 标准值 0.00011 0.096 0.09611 0.6 由
表 6-可知,规划实施后,规划区内烟(粉)尘、SO2、NO2、VOCs浓度叠加背景值均达标,总体而言,园区内大气污染物按达标排放控制,对区域环境空气污染影响不大,是区域大气环境可承受的,不会改变当地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2)园区内面源对外环境影响预测结果 园区内面源对外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见表 6-:
表 6-7 面源对外环境影响预测一览表
下风向距离 (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200 1400 烟(粉)尘 下风向浓度(mg/m3) 0.002915 0.003044 0.003169 0.003291 0.003411 0.003527 0.003657 0.003807 0.003954 0.0041 0.004386 0.004666 占标率 (%) SO2 下风向浓度 (mg/m3) 0.06076 0.06345 0.06605 0.0686 0.07109 0.07352 0.07621 0.07934 0.08242 0.08545 0.09142 0.09724 占标率 (%) 度 (mg/m) 0.03741 0.03906 0.04066 0.04223 0.04376 0.04526 0.04692 0.04884 0.05074 0.0526 0.05628 0.05986 3NO2 下风向浓占标率 (%) VOCS 下风向浓度 (mg/m) 0.006839 0.007271 0.007695 0.008105 0.008504 0.008893 0.009274 0.009644 0.01 0.01035 0.0111 0.01198 3占标率 (%) 0.32 0.34 0.35 0.37 0.38 0.39 0.41 0.42 0.44 0.46 0.49 0.52 12.15 12.69 13.21 13.72 14.22 14.70 15.24 15.87 16.48 17.09 18.28 19.45 18.70 19.53 20.33 21.11 21.88 22.63 23.46 24.42 25.37 26.30 28.14 29.93 3.42 3.64 3.85 4.05 4.25 4.45 4.64 4.82 5.00 5.17 5.55 5.99 1600 1800 2000 2200 2439 3000 0.004938 0.005204 0.005457 0.00572 0.005842 0.005571 0.55 0.58 0.61 0.64 0.65 0.62 0.1029 0.1085 0.1137 0.1192 0.1218 0.1161 20.58 21.70 22.74 23.84 24.36 23.22 0.06336 0.06677 0.07002 0.07339 0.07496 0.07149 31.68 33.38 35.01 36.69 37.48 35.74 0.01271 0.01355 6.36 6.67 6.77 6.82 6.93 3.42 0.01362 0.01374 0.01386 0.006839 比照标准可知,邵东生态产业园规划实施后对区外的空气环境的影响较小。
6.3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6.3.1 桐江河以北片区(里安综合区、黄陂桥、桥口片区)废水外排对邵水影响分析
根据《邵东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邵水河宽30〜50m,多年平均流量为36.44m3/s,洪峰期最大流量为1350m3/s,枯水期流量为5.5m3/s。
根据评价河段的特征,邵水河为中型河流,平均河宽为35m,但枯水期流量小,属资江流域,是两水分水岭地带,属邵阳干旱走廊腹地,且污染物以岸边连续排放方式排入水体,项目为提标改造工程,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故选用完全混合模型预测废水达标排放和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时对邵水水质的整体改善作用,预测模式如下:
式中:
C0—预测点某污染物预测浓度,mg/L; 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Ch—河流来水污染物浓度,mg/L: Qp——废水排放量,m3/s; Qh——河流来水流量,m3/s。
预测表明:邵水平水期CODcr、NH3-N削减值分別0.419mg/L和0.054mg/L,枯水期CODcr、NH3-N削减值分別2.593mg/L和0.337mg/L。通过区域污水的集中收集预处理后经邵东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对邵水河水质指标COD、氨氮等浓度均有削减,邵东县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有利于改善邵水水质。同时邵东县城污水处理厂在营运期,应强化管理,规范安全操作,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杜绝风险排放对邵水河的污染影响。
园区污水通过邵东县污水处理厂处理后,项目对区域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其影响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6.3.2 桐江河以南片区废水外排对桐江河影响分析
根据《邵东兴隆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工程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①实际排放口位置至槎江汇合口段(约 150m),正常排放排入桐江河时, 平水期堆加被背景值后水中 COD、NH3-N 污染物浓度分别为 19.01mg/L 、0.64mg/L , 枯水期堆加被背景值后水中 COD 、NH3-N 污染物浓度分别为22.39mg/L、1.15mg/L;事故排放排入桐江河时,平水期堆加被背景值后水中 COD、 NH3-N 污染物浓度分别为 24.81mg/L、1.12mg/L,枯水期堆加被背景值后水中COD、NH3-N 污染物浓度分别为 60.31mg/L、4.28mg/L。②虚拟排放口(槎江回合口)下游段,正常排放排入桐江河时,平水期堆加被背景值后水中 COD、NH3-N 污染物浓度分别为 18.797mg/L、0.609mg/L,枯水期堆加被背景值后水中 COD、NH3-N 污染物浓度分别为 21.234mg/L、0.952mg/L;事故排放排入桐江河时,平水期堆加被背景值后水中 COD 、NH3-N 污染物浓度分别为 22.565mg/L 、0.923mg/L , 枯水期堆加被背景值后水中 COD 、NH3-N 污染物浓度分别为48.137mg/L、3.194mg/L;正常排入桐江河(邵水河)时,平水期、枯水期对桐江河水质中 NH3-N、COD 浓度贡献值不大,堆加被背景值后水中 NH3-N、COD 污染物浓度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标准限制;事故排放情况下,枯水期对桐江河水质中 NH3-N、COD 浓度贡献值较大,堆加背景值后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0)Ⅳ标准,废水事故对桐江河纳污水域局部河段水质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标准确认函,本项目纳污河流执行 III 水质目标,随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生态产业园基础设施的建设,纳污河流的水质有了明显的提升,污水处理厂环评报告中 COD、NH3-N 背景监测数据分别为18.4mg/L、0.553mg/L,其数据来源于湖南邵东兴隆工业区环境影响报告书(2011 年取得批复)中的监测数据;2017 年 COD、NH3-N 最大监测数据(美桥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上游 200m 断面)分别为 13.0mg/L、0.141mg/L。本次预测背景值采用2017 年监测数据,经预测:①实际排放口位置至槎江汇合口段(约 150m),正常排放排入桐江河时,平水期堆加被背景值后水中 COD、NH3-N 污染物浓度分别为 14.21mg/L、0.24mg/L,枯水期堆加被背景值后水中 COD、NH3-N 污
染物浓度分别为 18.11mg/L、0.76mg/L;事故排放排入桐江河时,平水期堆加被背景值后水中 COD、NH3-N 污染物浓度分别为 20.00mg/L、0.722mg/L,枯水期堆加被背景值后水中COD、NH3-N 污染物浓度分别为 56.03mg/L、3.92mg/L。②虚拟排放口(槎江回合口)下游段,正常排放排入桐江河时,平水期堆加被背景值后水中COD、NH3-N 污染物浓度分别为 13.96mg/L、0.21mg/L,枯水期堆加被背景值后水中 COD、NH3-N 污染物浓度分别为 16.78mg/L、0.58mg/L;事故排放排入桐江河时,平水期堆加被背景值后水中 COD、NH3-N 污染物浓度分别为 17.72mg/L、0.52mg/L , 枯水期堆加被背景值后水中 COD 、NH3-N 污染物浓度分别为46.68mg/L、2.82mg/L。正常排入桐江河(邵水河)时,平水期、枯水期对桐江河水质中 NH3-N、COD 浓度贡献值不大,堆加被背景值后水中 NH3-N、COD 污染物浓度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 标准限制;事故排放情况下,枯水期对桐江河水质中 NH3-N、COD 浓度贡献值较大,堆加背景值后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0)III 标准,废水事故对桐江河纳污水域局部河段水质有一定的影响。
6.4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目前园区规划范围内出露地表的地下水较少。园区全部建成后,废水均集中通过截污管道排入污水处理厂,基本不会污染地下水,并且区域内地面大部分实现硬化和绿化,对区域地下水水质影响极小。
园区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保证园区内固废尤其是危险固废,在暂存和存贮过程中注意防雨、防渗,以避免固废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对企业各类地下水污染防控区严格按相关标准要求实施与管理,污水废水输送设施严格防泄漏。另外,园区内部企业生产禁止开采使用地下水,以保证工程对地下水水量无影响。则园区建设不会影响地下水水位,不会改变区域地下水流向和地质结构,对区域地下水水质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6.5 声环境影响分析 6.5.1 设备噪声环境影响
根据前面工程分析,设备经采取隔声、减振等措施后,噪声源强约为68~90分贝,噪
声衰减模式预测:
Li(r)=Lwi-20lg(r/ro)
式中: Lwi —— 第i室外噪声源的噪声级,dB(A); r0 —— 第i室外噪声源与测定点的距离,m; r —— 第i室外噪声源与受声点的距离,m。 计算结果见表 6-:
表 6-8 设备噪声源随距离噪声分布预测 单位:dB(A)
声源强度 70 80 90 LAeq 10 m 50.00 60.00 70.00 20 m 43.98 53.98 63.98 40 m 37.96 47.96 57.96 80 m 31.94 41.94 51.94 100 m 30.00 40.00 50.00 由上表可知,当室外设备噪声强度在70、80、90dB(A)时,分别传播到4m、10m、40m处才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2类昼间标准限值,夜间则要求分别达到10m、40m、100m才能符合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为此,各企业事业单位强噪声源应尽量不露天布置,如必须露天布置的,应采取相应的减振、隔声措施,减轻其噪声影响。
6.5.2 交通噪声影响
园区建成后由于货物的运输,园区内公路以及周边公路的运输量会出现较大的增加,根据同类工业区类比,主要交通噪声源声级列于表 6-:
表 6-9 主要交通噪声源声级(dB)
类别 噪声源 大中型车 小型车 声级 75~85 65~70 测量条件 时速(km/h) 30~60 测点距离(m) 7.5 区内道路 影响交通噪声的因素主要有车辆行驶状况(车流量、车速度)、车辆类型(大、小车、摩托车)和道路设施状况(包括道路宽度及其路面质量)等。
由于园区建成后,通行车辆主要以货车为主,根据同类园区的车流量和道路情况,预计各道路的交通噪声随距离衰减见表 6-:
表 6-10 各类公路交通噪声衰减距离
道路 对外交通主干线(m) 次干道、支路(m) d75 20 20 d70 37 28 d65 67 40 d60 84 52 d55 104 70 根据表 6-交通噪声衰减距离,园区随着企业的进入,各运货车辆和人员车辆将会有较大增加,交通噪声影响较大的主干道两侧,噪声容易超标,根据分析,距主干道两侧边界37m,次干道支路边界28m为噪声防护距离,不得布置学校、居住区。将商业区布置在距主干道征地边界84m以外,次干道支路52m以外的区域,并在道路与商业区之间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同时,禁止园区内在靠近居民集中区和学校等声环境敏感点的道路上鸣喇叭。
6.5.3 社会生活噪声影响
整个规划区建成后人口密度为 12850 人/km2。采用区域环境噪声预测模式分析社会生活噪声影响。模式如下:
Lp=7.9LgP+k
式中:Lp—平均声级 dB(A);
P—人口密度(人/km2); K—根据开发区特点可取 20;
经计算规划区社会生活噪声平均声级为 52.46dB,低于 2 类标准,社会生活噪声可以接受。
6.6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6.6.1 生活垃圾影响分析
城市生活垃圾的恶臭污染影响居民的生活,垃圾围城更使蚊蝇滋生、老鼠横行,既是传播疾病之源,也影响城市景观。因此,应妥善处置片区的生活垃圾,杜绝垃圾围城的现象发生,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本项目生活垃圾统一送往邵东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区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63883t/a,邵东垃圾填埋场位于邵东县软塘村,现已正式运营。邵东垃圾填埋场的处理能力完全能满足本项目生活垃圾处置的需要。本项目生活垃圾送往邵东垃圾填埋场处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较小。
6.6.2 一般工业固废影响分析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若处理(处置)不当,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临时堆存与运输方面:①固废临时堆放时,因表面干燥而引起扬尘,会对周围的大气环境造成影响;②临时堆放点由于雨水浸淋会产生固废渗出液,一方面渗出液与滤沥液会改变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阻碍植物根茎生长,有毒物质累积造成土壤性质的变化、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会污染地表水与地下水,造成整个地区水环境质量的下降;③固废运输过程中,因管理措施不严、发生交通事故等,可能对沿途的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临时堆存、运输、管理应严格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清单要求执行,以减小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般工业固废绝大部分可得到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的一般工业固废拟运送至工业固废填埋场,能保证园区的一般工业固废得到妥善处置。
6.6.3 危险固废影响分析
危险废物在其临时堆放、运输及处置过程中,如不严格按危险废物贮存与处置标准进行控制,可能对周围水体、土壤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还可能会对人群健康甚至生命构成威胁。
本项目建成运行后将会产生一定量的危险废物,主要为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盛放原料的的乳化液、油墨、油墨桶等以及各企业机械设备检修时产生的含油危险废物、废抹布、废活性炭、自建废水处理站污泥等。园区建成后,主管部门以及当地环保部门对进驻的企业进行严格控制,对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危险废物的堆存应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清单。收集后交由有资质单位或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集中处置。
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的相关单位处置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危险废物运输需注意以下问题:
①凡在园区从事危险废物运输服务的单位均须向园区管理部门申请,获得危险废物运
输许可证后方可经营;严禁无证经营及超范围、超期限经营。
②运输危险废物须使用专用的运载工具,并设置识别标志。该类运载工具须经园区管理部门和环保局等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在运输时须严格采取加盖、密封等防抛撒、防隘流措施,严禁沿途丢弃、遗撒。
③危险废物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均须经管理部门的批准,以减少、避免对主要街道、居住区及有关环境敏感区、保护区的干扰和影响。
④直接从事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人员均须接受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该项工作。
⑤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须委托持有危险废物运输、处置许可证的单位定期运输、处置危险废物并报管理部门备案,不得擅自运输、处置,如确须自行运输、处置的,须经管理部门的批准。
⑥园区内严格限制危险废物的转移,禁止将危险废物交给无危险废物运输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收集、运输。
6.7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6.7.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规划区建成后对土地的利用类型发生较大的改变,其中林业用地面积将大大减少,工业用地及其相关用地将大幅度增加,这种用地类型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逆转的,这种改变会造成一定的土壤环境破坏。
规划区开发后,规划区内除保留的绿地外其他用地将全部被征收,区内多数农民将失去土地,规划区内农民需要拆迁至安置区内,农民的生产、生活将发生质的改变,由依赖农业生产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这种变化将对农民的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开发区应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做好拆迁补偿和安置工作,同时还应为拆迁户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减少拆迁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另外,开发区的开发使原有的农林地系统被片区规划的工业用地、配套设施用地、防护绿地等取代,区域景观格局将彻底改变。
6.7.2 生态结构影响分析
园区规划拟建地现状大部分为农田、园地、林地以及居民建筑物,是一个城乡结合带的生态系统,随着规划方案的逐步实施,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将由目前的以农业用地为主的方式转变为以工业和市政用地为主,生态系统也将由农业生态系统转变为城市生态系统。
(1)人口增加的影响
本园区处于镇区中心区边缘,是城市向农村过渡地带,兼有城市和农村双重特征。人口的增加,将会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如下:
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人口的增加,一系列住房、教育、工作、休闲和交通等配套设施将随之增加,其占用土地量也随之增加,林地和农田面积将随之减少,部分动物失去生存环境或食物来源而被迫迁徙。
2)对水资源的压力
随着人口的增加其生产生活用水将随之增加,需要利用更多的水资源,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水的自净能力减弱。
3)能源的压力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车用汽油、天燃气等燃料的利用量越来越大,一方面缩短了其耗竭时间,另一方面释放出大量的CO2和粉尘,使当地空气环境质量下降,并且给周围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植被的变化
园区建成后,现有的农田及林地将被建设用地所取代,现有的菜地农田将全部消失,人工栽种的花草树木将取而代之,主要功能是防污防噪、防护隔离等,主要是街头绿化,由于人类活动,这些绿地已无林地生态系统功能,成为园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美化景观成为其主要作用。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下降
园区规划区域原是以农业和林业生态系统为主,生态系统较为完整。建成后,车间厂房代替了林地、农田,形成了城市生态系统,周围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面连通被隔开,物质
和能量流动能力下降,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将被迫形成新的平衡,但其功能和质量将有所下降。
2)区域生物多样性程度降低
园区的建设是一个由相对自然的生态系统向人工城市生态系统转变的过程,人工景观逐步取代了自然景观,特别是生产生活建筑和人工绿地取代了自然山林,人工绿地由于加上频繁干扰和环境污染,对鸟类、兽类和两栖爬行类动物产生了一定影响,各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及其物种多样性将随着工业园建设而逐步下降。而物种多样性的下降、区域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流动程度相对削弱、生物链中的生产者减少,因此,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随着园区的建设,区内生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其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将被迫形成新的平衡,而此水平的平衡无论在其完整性、恢复性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均比原来有所下降。
(3)对动物的影响
随着园区的开发建设,区内的各种动物都会因为受扰而四处逃离,大部分都将转移到区外,区内现有动物种类和数量将会下降。
1)对鸟类的影响
园区的发展是一个由原来相对自然的土地向城市用地和工业用地转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对鸟类产生影响:①人造景观逐渐取代了自然景观,特别是建筑和人工树木取代了自然林地;②干扰频繁,污染相对严重。 ③绿地呈斑块状分布,对于鸟类来说犹如一座座“栖息地岛屿”。④鸟类群落的丰富度(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将随着开发程度的提高而下降。
2)对兽类资源的影响
园区的发展和开发,自然栖息地变更不但降低了兽类物种多样性,破坏了生物资源,而且带来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自然栖息地的变更,特别是其面积减少,破碎和质量下降,造成大量的次生环境,许多适应于次生环境的害虫和害鼠猖撅。
3)对两栖爬行类的影响
与鸟类、兽类相比,两栖爬行类的迁移能力较弱,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生活范围较为狭窄。由于园区兴建,工业的发展和当地农林生产活动中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以及填
补坑洼、筑房建舍等将对两栖爬行动物的栖息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使其繁衍生息之地越来越狭窄,再加上人为的滥捕灭杀,致使其数量急剧下降。应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出发,加强宣传、引导和保护。
6.7.3 地表结构的影响分析
由于园区工厂企业、道路等的建设,会改变现在的地表结构,园区规划区域内原有可渗透的耕地,大部分将变为不可渗透的人工地面,由于地表覆盖层的改变,降雨时的地表径流量将会增加,该地区水的补给量将会减少。
6.7.4 生态功能的影响分析
随着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园区范围内的地表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等均会发生变化,使得生态系统的固碳放氧生态功能发生变化,同时地表硬化面积的增加,会使得地表降雨径流增加,降雨下渗水量减少,使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能力发生变化。
6.7.5 对园区外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园区建成后,由于工业生产和区域内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呈增加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将减少。可能影响生态环境的污染物主要有废气中的SO2和烟粉尘等以及废水和固废。
根据空气和水环境影响分析,园区废气及废水正常排放时,对园区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经妥善处置后对环影响较小。
6.7.6 景观影响
园区建成后,现有主要景观是林地、农田、园地、农舍,整个区域的景观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绿地、道路贯穿其中,集中的居民住宅区、工业厂房、商业建筑将代替散乱的农舍,由农林乡村景观变成城市景观。给人的视觉感受完全不同,由农林乡村景观的闲适、安逸到城市景观的整齐、紧凑。
6.7.7 土壤影响
园区规划对土地的利用类型发生较大的改变,其中农业用地面积将大大减少,工业用地及其相关用地将大幅度增加,这种用地类型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逆转的,这
种改变会造成一定的土壤环境破坏。
建设期由于机械的碾压及施工人员的践踏,在作业区内的土壤将被严重压实,部分施工区域的表土将被铲去,另一些区域的表土可能被填埋,从而使施工完成后的土壤表土层缺乏原有土壤的肥力,不利于植物生长和植被恢复;环评建议,施工时对表层土进行临时保存用于回填建设后的绿地用土,降低对土壤肥力下降的影响。此外施工期要严格控制作业区的范围,对于临时占用的土地要按照水土保持相关要求进行,禁止随意扩大作业区相邻的范围和破坏地表土壤。
园区建成后,由于土地性质的不可逆的改变导致土壤环境破坏,对于保留的绿地,按照规划要求进行保留和保护;对于规划的绿地,按照规划进行建设等方式来降低这种因土地性质改变带来的土壤环境影响。
6.7.8 水土流失影响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貌、平整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和土壤裸露,遇到暴风雨天气,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尤其是堆土场稳定性较差时,遇暴雨冲刷,进入周围水体,会造成淤积河道、池塘等。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建设期,规划实施过程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园区建成后,按其功能区域设置有绿化防护绿地等。此外,除了植树种草外,大部分路面均铺水泥路面,因此,建设阶段产生的水土流失会随项目的建成而基本结束。
但如果施工不当或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仍会产生局部水土流失。本报告仅对开发区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作定性分析,不进行定量预测。
水土流失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密切相关,水土流失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指气候(降雨强度)、地形(坡长、坡度)、植被状况、地质构造、土壤类型等诸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指在开挖过程中改变地形的坡长和坡度,损坏原有的地表植被,使得土地表层裸露,从而加速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可能造成的危害有:
(1)加剧水土流失,增加河道淤积、影响河道行洪
由于工程建设截断和损坏了原地貌的自然侵蚀状态,植被受到一定的损坏,诱发了水
土流失,同时施工裸地面积增加,扰动了原土层和岩层,为溅蚀、面蚀、浅沟侵蚀、切沟和冲沟侵蚀以及河沟的山洪侵蚀创造了条件。若施工区弃渣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防护治理,在降雨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泥、渣被直接冲入河道,不仅会影响景观,还会加剧河流的含沙量,淤积河道,造成一些河段的河床抬高,洪水宣泄不畅,导致内涝。此外流失泥沙进入施工现场将影响工程进度。
(2)降低水域功能,造成水环境恶化
伴随着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地表径流夹带进入水土的悬浮物及其他有机、无机污染物数量增加,从而使该水域水体功能下降,对区域供水水资源的水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亦给当地群众生活带来不便。由于水土流失造成土地生产力减退、水域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工程建设区周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8 累积环境影响分析
累积性环境影响分析一般包括影响源(原因)、影响途径、影响结果,园区产生的累积性环境影响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 3 个方面:
(1)时间累积的特征
时间上的累积可以是连续性的、周期性的或不规则性的,产生的时间可长可短。 (2)空间累积的特征
园区不同时间产业的发展会出现这种在空间上的累积性影响,尤其是在大气、水体和土壤方面。
(3)人类活动导致的特征
当各种人类活动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上述两特征的关联时,人类活动的特征也会影响累积发生的方式。
6.8.1 水环境的累积性影响
6.8.1.1 地表水环境
对于地表水环境而言,累积环境影响原因主要表现在:①桐江河(邵水)在枯水季节河流流量较小,流速慢,导致河流自净能力较低;②第一类污染物,即使按国家相关法规
要求,应在车间出口或者车间处理设施排水口处达标排放,但即便达标排放,随着长期累月的时间积累,迁移转化进入地表水的环境风险客观存在。 6.8.1.2 地下水环境
对于地下水而言,累积性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①由于工程开发导致地表植被和岩层的不断破坏,地表水很容易渗漏地下污染地下水;②现状排污的企业,虽然已经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达标排放,但部分污染物可通过迁移转化进入土壤、渗入地下水并累积的环境风险客观存在;③农田使用化肥、农药等渗漏地下污染地下水;④农村地区居民生活污水倾倒,渗染地下水。
由于地下水具有一般不易污染、一旦污染不易治理的特点,因此多种人类活动的干扰导则地下水水质的累积,地下水的流动性较地表水差,因此其时间性累积影响大于空间性累积影响。
6.8.2 土壤环境累积性影响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累积性、生物富集性、后果严重性和清除难度大的特点,这些累积在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能对土壤生物、地表动植物和地下水环境产生有害影响,并且会逐步改变园区内及周边区域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而使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因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和受到的污染影响,在种类、数量和生物量上有所变化,土壤生物群落结构趋向简单化,特别是园区范围内土壤生物种类、数量和生物量还会比周边农用的土壤少很多,从而影响土壤生物多样性。并且,沉积在土壤中的污染物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使区域人群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因此,如果不采取严格控制土壤污染源防治措施,规划实施后,污染物经过长期的积累,必将会对园区及周边区域的土壤环境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所以园区建成后,应定期对土壤环境进行监测。
6.8.3 生态环境累积性影响
园区建设导致的生态环境的累积性影响往往具有时间拥挤、空间拥挤、时间滞后、空间滞后、协同效应、蚕食效应、阈值效应的特征。区域开发环境的各个影响通过加和或协
同作用相互叠加,再加上环境本身由于系统动力学机理发生的结构、功能的相应,产生了种种累积效应,使简单的环境影响复杂化,形成累积影响。
由于累积性影响在时间和空间的滞后性,一般不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显示出来。园区规划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累积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周边区域景观资源的影响。开发区的建设、运营,将使整个园区的人口密度显著增加,新增的大量人口不可能将其活动范围仅限于园区范围内,人类在这些区域活动的增加,必然会对园区周边区域的景观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表现为蚕食效应,经过长期的累积,将造成园区现存的自然景观和半自然景观的破碎化程度的加剧,在受人类活动影响严重的区域,一些景观类型可能会消失。
(2)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园区建成后人类干扰以及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在周边环境中的沉积,经过较长的时期,会使园区及周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在长时期的人类活动干扰之下,园区周边生态系统的破碎化趋势会逐步加大,物种组成趋于简单,生态系统在作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及养分循环、固碳等方面的生态功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退化,系统的自然生产力也会有所下降。
(3)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园区建成后,人类将长期在这些区域活动,必将导致园区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长期的人类干扰产生的蚕食效应会使园区周边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态系统的破碎化程度加剧,使一些适宜野生动物生存和栖息地面积逐渐减少,一些对人类活动较为敏感的物种在园区及周边区域的活动会逐渐减少,在长期的人类干扰之下个别对人类活动特别敏感的物种甚至会在园区范围内消失,而那些对人类活适宜性较强的物种在一区域范围的活动可能会有所增加,物种的种群数量会有所上升。长期的人类活动最终可能导致这一区域物种多样性发生改变,使园区及周边区域的物种组成变得较为单一,而对人类活动适宜性强的物种在这一区域的优势将会明显增加。
6.9 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6.9.1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园区企业的入驻将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围绕与开发区的建设,也会派生出许多为片区服务的产业。
园区企业的生产运营和商业运营需要大量员工;大量原材料、产品的输入、运出,需要一支有一定运输能力的运输车队;各职工的衣食住行,需要配套一定的生产保证体系。除高级管理人员和部分技术人员在全市、全县、全区范围内招聘外,其余生产及辅助职工大部分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因此经济开发区发展将给当地居民直接带来很大的就业机会。
园区建设,将使很大一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转而为工业服务、商业服务。长期处在纪律性很强的工业岗位上,其思想意识、观念、习惯会得到改变、经济收入会提高,居住环境也会改善,因此,开发区建设,总体上会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6.9.2 拆迁安置社会影响分析
拆迁安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1)随着拆迁的进行,农民的搬迁,园区内农田的消失,农业污染源也随之消失,区域农业污染源得到削减;
2)居民拆迁安置后,区内居民生活污染源如污水、固废得到统一集中处理,其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有所减少;
3)拆迁安置将对当地土地资源的利用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
4)拆迁与建房需进行场地平整、宅基开挖等施工过程以及开发土地过程均有可能产生扬尘、噪声、废水、建筑固废和新的水土流失,在施工期采取合理的相关防护措施后,拆迁安置对环境的影响可控制在区域环境功能要求之内。
5)对于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心理层面上,部分村民乡土意识浓厚,不愿意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着的故土,因此,搬迁难免使一部分人产生难舍故土的情绪,这在年长一辈中表现得相对明显。但是,从本次搬迁的计划看,都是在区域内的近距离迁移。虽然离开了故土,但并没有“离乡”,生活环境还是熟悉的,与园区的融合也不存在问题,其负面影响较小。
6.9.3 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随着园区入驻企业的逐渐增多,区域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带动周边第三产业的兴
起,园区的建设对周边居民的经济收入有明显的正效应。
由于拆迁居民均居住于原居住用地附近,居民原有的生活习惯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对规划后居民集中居住的村落,规划建设配备相应的生活供水、供电、和道路等基础设施,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随着园区的建成,居民生活将逐步城市化,随着大量企业的进驻,当地居民将得到更多更好的工作岗位,生活水平将会有明显提高。
6.9.4 劳动就业前景分析
随着园区的建设以及企业陆续进驻和商业不断开发,劳动力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与此同时,园区的建设还将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给区域提供更多的服务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些都将给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6.10 区域环境风险分析 6.10.1 区域风险识别范围
本次环境风险识别包括园区各类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可能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 生产设施风险的识别范围包括主要生产装置、储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环保工程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
物质风险识别根据园区所使用的主要原辅料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情况,确定可能涉及的物质风险。
6.10.2 风险识别
目前园区的风险源均由企业自行管理,政府提供一定的指导,所采取的防范措施多局限在企业所辖区域内,一旦事故影响超出企业场界,单个企业难以实施有效管控,迫切需要更高层次的环境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
经调查,已入区的企业中,无企业属于重大风险源;根据开发区拟引进企业类型、大气污染防治要求、使用的原辅材料、生产工艺过程,规划区主要风险源见表 6-:
表 6-12 园区主要行业风险识别
编号 功能单元 主要功能 危险因素 事故类型 1 加油站 管道、阀门破坏导致油品泄漏;泄漏 油品泄漏、火灾爆炸, 油品储备 油品遇火燃烧;油气挥发达爆炸限值遇污染水体 火源爆炸,油品泄漏进入河道 2 管道、阀门等损坏导致天然气泄漏; 泄天然气调压天然气中毒、火灾、爆天然气站 漏品遇火燃烧;空气积累达爆炸限 贮存 炸 值遇火源爆炸 工业固体废固体废弃物危险固体废物混入、处置场所发生渗污染地下水,随雨污染弃物临时存处理 漏、转移运输过程泄漏 地表水 放场 车间、仓库 生产、储存 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3 4 5生产粉尘等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可燃原辅材料发生火灾 污染地表水 污染地表水、大气 污水处理水质、规模超过设计、污水处邵水河污染,影响下游理设备故障、废水超标 水体
6.10.3 风险原因、影响范围及防治措施
6.10.3.1 油品事故分析 (1)事故原因
油品泄漏原因:①油罐冒顶跑油;②瘪罐;③油罐破裂事故;④油罐腐蚀破坏;⑤输油管道破坏;⑥油罐、泵、阀门及各连接处密封不良;⑦罐车因操作不当造成溢油。
(2)事故危害
火灾将造成爆炸、人员伤亡、污染水体等。 (3)防范措施
凡设计油料储存的单位,在设计中应采用事故防范措施,包括:总图布置、库房建筑、防火防爆、储罐安全、电气、自动控制以及消防、基础处理等。建议建设单位请有资质单位做好《安全评价报告书》。为防止因油品泄漏扩散污染环境,本环评认为,除安全预评价提出的措施外,还应增加以下内容:
①建立、健全、落实三项制度
针对运营中可能发生的异常现象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设置合理可行的技术措施,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
值班制度:建立 24 小时值班制度,夜间行政值班和调度负责,遇有问题及时处理。
检查制度:每月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结合生产安全工作,检查应急救援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例会制度:每季度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召开一次指挥组成员和各救援队伍负责人会议,检查上季度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②加强检查,排除隐患
除设计中采取的自动监测系统进行事故隐患检查外,还需采取人工的办法对储罐和管道外观进行定期巡查,检查排水管道和沟渠是否畅通,铺砌沟渠是否损坏,雨水排水沟渠系统中设置的闸门是否能正常工作。
③加强地下水的保护
在油库围墙处开沟渠作屏障,阻止油水平移动;设置屏障墙,墙向下延伸至地下水位之下,阻止油水移动;储罐区设置围堰。
④储备一定数量的吸附物质,如稻草、锯木屑、活性炭。
加油站在选址、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安全性,应严格执行防火、防爆、防雷击、防毒害等各项要求;在油库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严格设计规范, 提高油库基础结构的抗震强度,确保储油罐和输油管线在一般的自然灾害下不发生渗漏。
⑤加油站内的电气设备严格按照防爆区划分配置; ⑥加强站内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风险的意识。 6.10.3.2 天然气泄露风险 (1)事故原因
泄漏原因:管道腐蚀破坏,机械破坏;阀门及各连接处密封不良。 (2)事故危害
火灾将造成爆炸、人员伤亡等。 (3)防范措施
服务于开发区的天然气调压站和管道,在设计中应采用事故防范措施,包括: 总图布置、库房建筑、防火防爆、储罐安全、电气、自动控制以及消防、基础处理等。建议建设单位请有资质单位做好《安全评价报告书》。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扩散污染环境,本环
评认为,除安全预评价提出的措施外,还应增加以下内容。
①在重点部位安装自动监测警报装置
②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对于燃气管网,要每三年进行管道壁的测量,对管壁减薄严重的管段,及时维修更换;每半年检查一次管道安全保护系统(如截断阀、安全阀等),使管道在超压时能够得到安全处置。在管网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确保接口焊接质量;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检验人员水平,加强检验手段;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发现缺陷及时正确补修并做好记录;对事故易发地段,要加大巡线频率,提高巡线的有效性,发现对管道安全有影响的行为,及时制止、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上报;严格控制天然气的气质,定期清污,排除管内的积水和污染;
③对管道附近的居民要加强教育,减少或避免发生第三方破坏的事故;在公路穿越点要设置燃气管网明显标志,不仅清楚、明确,而且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均能看清楚。 6.10.3.3 固体废物安全处置风险
规划区产生的固体废物有三类,分别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开发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企业的生产规模、原材料种类、生产工艺等有关,建议企业建立严格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登记制度,一般工业废物能回收利用的尽力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按邵东县一般工业废物处置要求处理;危险废物应单独、分类进行收集、存储,储存位置地面修建围堰,地面作为防渗防漏措施,建立危险废物台账,委托有资质单位定期处理。开发区生活垃圾与一般城市生活垃圾性质相当,依托市政环卫系统实现清运,通常情况下风险较小。
6.10.3.4 污水处理厂风险事故
依托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兴隆工业污水厂采取如下措施:
(1)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污水处理厂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工作责任心教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人为责任事故的发生。
(2)选用质量优良,运行稳定可靠的仪器和设备,同时勤检查,精心维护,确保各种设备正常运转,杜绝设备事故的发生。
(3)设立事故池或缓冲池,以应付特殊情况下(意外事故时)不会致使未经处理的
污水直接排放,而是暂时贮存起来,待设备正常运转后再进行处理。事故池的容积以贮存一天的废水量即可,如果污水处理厂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则应通知园区内排污的企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6.10.4 应急预案
园区要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见表 6-:
表 6-13 事故应急预案提要
项目 应急计划区 应急组织机构 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应急环境监测 抢险、救援控制措施 人员紧急撤离、疏散 事故应急救援关停程序 事故恢复措施 应急培训计划 公众教育和信息 主要内容 工业区、环境保护目标涉及镇区、居民点、公路、邵水等 风险区应急组织机构分级,各级别主要负责人为应急计划、协调第一人,应急人员必须为培训上岗人员;区域应急组织机构由邵东县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相关行业专家、卫生安全相关单位组成,并由政府进行统一调度。 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以及相应情况的处理措施。 细化应急状态下各主要负责单位的报警通讯方式、地点、联系电话、及相关配套的交通保障、管制、消防联络方法,涉及跨区域的还应与相关区域的环保部门和上级环保部门保持联系,及时通报事故处理情况,以获得区域性支援。 组织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观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严格规定事故多发区、事故现场、邻近区域、控制防火区域,设置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及相应设备的数量、使用方法、使用人员。 事故现场、邻近区、受事故影响的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有毒有害物质应急剂量控制规定,制定紧急撤离组织计划和救护,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 制定相关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受影响范围内的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 制定有关的环境恢复措施(包括水体、生态环境等),组织专业人员对事故后的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对事故应急措施的环境可行性进行后影响评价。 定期安排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 对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 6.11 区域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6.11.1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可供水资源量的极限值,表示水资源系统所能承受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的能力阈值。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换,水资源承载力与自然资源条件以及资源开发
配置紧密相关,反映了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禀赋的相互影响与互动。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核心目标是在比较可供水资源量与实际用水需求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用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措施,将经济活动强度及其影响限制在水资源承载力范围之内,从而确保社会经济系统与水资源系统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1、园区需水量
根据表 2-可知,园区最大需水量为135732m3/d。 2、园区供水能力
规划对龙潭水厂现有3万m3/d规模处理设施进行提质改造。基于柳桥水厂规模较小且原水水质较差,停用柳桥水厂。资江引水工程供水规模扩建至10万m3/d。则宋家塘加压泵站供水能力达13万m3/d,兴隆水厂保留6.5万m3/d供水规模。规划区由兴隆水厂和宋家塘加压泵站联合供水。
3、小结
综合分析得知,园区的供水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且随着园区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和再生水回用工程的落实,园区有能力进一步减缓经济发展带来的水资源负荷。
6.11.2 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水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水域、一定时期内为了维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环境,实施设定的水质和环境质量目标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即指在一定的水质或环境目标下,某水域能够允许承纳某类污染物的最大数量。它对开发利用水环境、防治水污染、管理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均起到重要作用。 (1)容量控制因子
根据开发区的特点,总量控制因子选定为 COD、NH3-N。
(2)控制单元
本次评价为邵水河,评价范围为兴隆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位置至美桥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5km,距离为 11.8km,分二段进行计算,第一段兴隆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位置至美桥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第二段为美桥污水处理厂排污口至下游5km。根据标准确
认函可知评价区域水质目标为 III 类。 (3)水文条件
根据调查,本次评价区域内,无具体的水文监测点位,本次河流水文资料参考《邵东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报告表》中(表30)的水文资料,其水文条件参数见表 6-14。
表 6-14
水环境容量计算设计水文条件 流量 流速 计算长 K 11.8 0.15 0.1 K NH3-N 河段 兴隆排污口---美桥排污 口下游5km 时段 枯水期 (m3/s) (m/s) 度(km) CODcr 5.5 0.3 (4)计算模型 根据流量可知,邵东河是中河,根据《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选择如下模型计算水环境容量,适用于不考虑混合区的水环境容量计算。
KX86.4Wi31.54CexpCiQiQj
式中: Wi——第i个排污口允许排放量,t/a;
Ci——河段第i个节点处的水质本底浓度,mg/L。第一段取兴隆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
500m(监测时兴隆污水处理厂未运行)监测值;第二段取美桥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上游 200m 断面值;
C——沿程浓度,mg/L;
Qi——河道节点后流量,90%保证枯水期平均流量,m3/s; Qj——第i节点处废水入河量,m3/s; u——第i个河段的设计流速,m/s; k——污染物衰减系数,1/d; x——计算点到第i节点的距离,km。
按照上述二维模型,计算出的容量值总是偏大。其原因是:在模型中是以控制断面规划的水质浓度控制目标计算,也即当污染物以容量的排放量排入河流时,控制断面水质浓度正好达标,意味着控制断面到排污口这一河段的水质均超标,与功能区水质管理不符。
因此,应进行修正。
修正方法:W修正=α×W
α为修正系数,0~1,详见表 6-5:
表 6-15 容量计算修正系数
河段宽度(m) 修正系数α 200m以上 0.5 100m~200m 0.6 50m~100 m 0.7 小于50m 0.8 (5)计算结果 根据容量模型以及容量计算参数,纳污水体的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见下表。由计算结果可见,经处理达标后污水排至邵水(桐江河),目前来说有足够环境容量接纳。
表 6-16
评价水域水环境容量估算表
园区建成后排放量(t/a) 1414.2 226.3 剩余环境容量 (t/a) 2134.8 54.7 水质标准 理想环境容水期 枯 枯 (mg/L) 20 1.0 量(t/a) 3549 281 水域 因子 CDD 邵水(11.8km) 氨氮 6.11.3 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
一、大气环境容量计算公式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3840-91)中推荐的宏观总量A-P值法确定大气污染物的环境总量。宏观总量A-P值法可由控制区及各功能区分区的面积大小直接给出允许排放总量,并配合GB3840-91的P值法对点源实行具体控制。
规划区各种大气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计算公式为:
QaQai
i1nQaiA(CsiCOi)SiS
式中,Qai为第i功能区大气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104t;
n为功能区总数;
A为地理区域性总量控制系数,104t/(a·km2); Csi为第i功能区的年均浓度限值,mg/m3; C0i为第i功能区的年均背景浓度,mg/m3;
Si为第i功能区面积,km2; S为控制区总面积,km2。
二、参数确定及计算结果
A 值法属于地区系数法,对于不同的城市或地区,其总量控制系数 A 值为常数。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办法》(GB/T13201-91),结合规规划区地理位置,湖南省 A 值取值范围是 3.5-4.9。依据中国环境规划院推荐的 A值确定原则,以片区大气总量控制达标率 94%为控制目标,按公式A=Amin+0.1×(Amax-Amin)计算出控制区所在区域的总量控制系数 A 值为 3.64。
结合区域近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值,采取上述污染物总量限值模式,计算出园区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限值,经计算,园区大气环境容量见表 6-:
表 6-17 园区剩余大气环境容量计算结果
区域 生态产业园 污染物估算 SO2 NOx 年均浓度标准(mg/m3) 0.06 0.04 年均值现状(mg/m3) 0.017 0.019 计算环境容量(t/a) 8624 4212 园区排放量(t/a) 35.65 192.56 是否满足园区排放量 能满足 能满足 三、小结
根据表 6-可知,园区大气环境容量能满足规划远期工业园废气排放源强的要求。
第7章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与优化调整建议
7.1 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论证
(1)规划目标与发展定位合理性
根据规划协调性分析可知,园区基本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6 年修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湖南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等一系列的国家、地区政策及相关法律的要求,同时符合《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邵东县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邵东县县城总体规划修改(2006-2020)》(2014 年修改》等规划。
规划范围位于县城中心城区东部,属于邵东县城的一部分;规划区以湖南轻工业振兴发展的先行区、湖南省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湖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国家级创新创业服务示范基地为发展目标,主要发展机械制造、加工贸易、电子工业、五金、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属于轻污染相关产业, 其产生污染主要为开发区内人员生活产生的废水、废气、生活垃圾以及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固体废物、少量的废水、工业废气等;根据开发区内现状环境质量监测,可知开发区现状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均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园区已配套污水处理厂,企业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区域环境影响是可控的有限的。
(2)规划规模的环境合理性 ①土地资源环境合理性
开发区调区扩区位于邵东县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位于邵东县老城区东部,根据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区域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开发区土地资源环境规划是合理的。
②水资源环境合理性
规划区内采用雨污分流,园区最大需水量为135732m3/d。根据现状调查,规划对龙潭水厂现有3万m3/d规模处理设施进行提质改造。基于柳桥水厂规模较小且原水水质较差,停用柳桥水厂。资江引水工程供水规模扩建至10万m3/d。则宋家塘加压泵站供水能力达13万m3/d,兴隆水厂保留6.5万m3/d供水规模。规划区由兴隆水厂和宋家塘加压泵站联
合供水;邵东兴隆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为 4.0×10m3/d,分两期建设,每期 2.0×10m3/d,采用“DSTE 工艺”,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 A 标准,纳污水体为邵水河(桐江河),断面为工业用水区,水质目标为 III 类,服务范围为兴隆工业园区桐江河(邵水)以南地区的工业废水及生活废水;邵东县城污水处理厂位于软塘村,设计规模8×104m3/d,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 A 标准,纳污水体为邵水河(桐江河),服务范围为兴隆工业园区桐江河(邵水)以北地区的废水。因此,规划区内给排水均能满足,水资源环境是合理的。
③环境容量可承载合理性
通过污染源项分析得知,规划区规划末年 SO2 产生量为 35.65t/a,氮氧化物产生量为 烟尘(粉尘)产生量为 71.66t/a,有机废气产生量为101.28t/a,COD 产生量为 1414.2t/a,NH3-N 产生量为 226.3t/a。通过环境承载力分析可知,规划区对应的环境容量充足,因此环境容量可承载是合理的。
本次环评从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水资源、水环境容量和大气环境容量角度进行分析,采用箱式模式和估算模式对园区内和园区外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均能承受园区的发展规模。
综上所述,规划建成后,资源承载力较强,开发区正常运转所需水资源有保障,排放的污水对当地水环境影响影响不会超过开发区所在区域相关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因此规划规模是合理的。
(3)规划布局的环境合理性
规划区采用了同类型企业聚集理念,产业园主要污染主要集中在兴隆工业园区,该基地位于规划南侧,其西侧配备了大量绿地,因此,规划布局合理;同时,规划区位于邵东中心城区东南部,属于邵东县城的一部分,根据《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可知,邵东县属于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省级重点开发区域。区域主要敏感邵东中心城区以及开发区周边村庄,通过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分析可知,规划区对周边敏感点较小。
(4)规划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环境合理性
根据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结论,规划区建成后,规划区内资源、能源得到保障,环
境有足够的容量;根据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得知,规划区建成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能满足标准的要求,对环境影响较小;同时,规划区内生产用水循环使用,一般工业废物能够回收利用的就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要求进行处置,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5)环境目标的可达性 ①水环境保护目标可达性分析
规划区内废水排入邵东兴隆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及邵东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两个污水处理厂能满足规划区污水排放量。
规划区内各企业废水在排入污水处理厂之前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使之达到污水处理厂进厂水质要求。通过预测章节可知,规划区建成后,正常排放时桐江河水质不会明显下降,排污口下游仍能满足相应的水域功能要求;非正常情况下;若污水直接排入邵水河, 则会对邵水河下游产生污水带,开发区应加强水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尽量避免事故排放,特别是事故废水直接排入邵水河。在此条件下,水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是可行的。
②大气环境保护规划可行性分析性
根据现状监测数据,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区域环境空气中 TSP、SO2、NO2、VOCS、PM10 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根据规划,产业园使用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主,气型污染物排放量小, 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较小。
施工期,部分区域 PM10 浓度可能超标,主要原因是规划的建设项目施工产生的扬尘及交通流量较大造成的。在开发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布置砂石料堆场、土方开挖避开风速较大的季节、易扬散物料的运输及堆存采取遮挡措施、洒水降尘等措施,PM10 污染程度将减轻。随着施工期的结束, PM10 超标的现象将消失。
通过采取对运输路线进行洒水处理、限制车辆行驶速度、设置防护林带和防护绿地,改善路面条件和清洁卫生等措施来减少道路扬尘和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通过上述措施,区域范围内大气环境质量可维持现有环境功能,环境质量不发生明显变化。大气环境保护目标是可达的。
③声环境保护目标可达性分析
合理规划新开道路两侧用地,在交通干线两侧不再新建噪声敏感性建筑物, 从根本上解决道路交通噪声的污染。在穿越居民文教区的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禁止鸣喇叭,开发切范围内不得使用喇叭等强音量设备。
控制施工作业时间,尤其是基础打桩和结构阶段的作业时间,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将噪声较大的施工阶段尽可能避开人们正常的休息时间, 22:00~次日 7:00 不得施工,保障周围居民的睡眠不受干扰。对于确需连续作业的项目,应事先经环保部门批准,实施夜间施工许可证制度或施工作业保证金制度, 同时做好附近居民的解释和安抚工作。
开发区企业严格按照要求做到厂界达标。
根据噪声影响分析,开发区噪声环境保护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④固体废物环境保护分析
生活垃圾统一送往邵东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一般工业固废回收利用, 危险废物由开发区内企业委托有危废处理资质单位集中处置。邵东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的处理能力和库容完全能满足片区的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
开发区中一般工业固废为生产边角料、除尘系统粉尘、废次品等,大部分可以回收利用用于生产,企业自身利用不了的可以外售进行利用。
采取以上措施后,开发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对区域环境影响有限。 ⑤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目前区域范围内主要生态类型有山荒地、农田,村落等,具有一定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较为稳定。区域内未发现野生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类和文物古迹保护单位。区内水土流失轻微。生态保护目标主要为开发区内规划绿地及周边的农田。
建设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开挖,改变用地功能,破坏地表植,减小地表植被覆盖率和生物量,引起水土士流失,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开发区规划尽量依势而建,尽量避免大开大挖,深挖高填,做好边坡防护工作。在落实好水土保持防护措施,特别是施工期的临时防护工程,裸露边坡、堆渣区等施工区的治理防护,并采取植物措施防护等措施下,能有效减小水流冲刷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恢复一定的植被生物量,增加一定的植被覆盖率。
区域建成后,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由以自然生态系统或半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以城市生态系统为主。人工景观逐步取代了自然景观成为主要的景观,由于人为的干扰和环境污染,对鸟类、兽类和两栖爬行类动物会产生一定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形成新的平衡。在落实好各项生态保护措施下,区域内未发现野生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建设运营对动植物的影响可控制在能接受的范围内。随着工业区开发活动的推进,区域将逐渐转变为完全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影响,因此,在工业区开发活动中,入驻企业应严格落实相关环保政策及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围的环境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环境质量不恶化。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可达。
7.2 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通过对区域现状、规划的合理性分析、环境影响分析评价及对园区环境指标分析的进一步认识,针对规划方案存在缺陷,对规划方案提出如下调整建议。
(1)该规划仅明确了占用大量农田土地利用的调整和土地资源配给无明确时限。土地性质征用改变对当地居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未给出明确方案;
(2)在规划指标目标实现和规划噪声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园区公共绿地比例需达到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的15%指标要求,明确各功能区绿地占比,确定加强工业、物流中心、交通道路与居住区之间绿地及生态绿地分布,特别是临居住区结构性主干道一侧预留一定宽度绿化带,临路一侧需采取降噪隔声措施;
(3)环境保护规划缺少地下水、固体废物、声环境、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措施及环境管理措施;
7.3 规划实施意见
(1)积极落实规划方案提出的各项调整建议。
(2)充分发挥规划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园区发展的协调和指导作用,合理引导和调控园区土地利用、建设布局、环境保护等活动,确保规划建设顺利实施。
(3)确保园区环保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按期建设、运行,先期或同步配套园区项目的建设。
(4)园区管理机构应和地方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协商,制定区域“节能减排”和总量控制计划,使园区SO2、NOx、VOCS和COD、NH3-N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区域总量范围内。
(5)园区管理机构应积极监督入区企业环境影响评价状况,严格把关入区企业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情况。
(6)提高新入区企业的环境管理门槛,并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第8章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8.1 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 8.1.1 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8.1.1.1 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及时硬化地面和道路,定期在地面和道路上洒水,以减少施工扬尘的产生,可抑制扬尘50%以上。
(2)使用商品混凝土和沥青,砂石料采用从建材公司购买。
(3)渣土运输必须采用专用的密封渣土车,施工现场应设置车辆冲洗装置,对开出的渣土车辆进行清洗,以减少渣土沿途洒落。
(4)对于粉状物料的运输和堆放,必须采取遮盖措施,防止因风吹而引起扬尘,对弃土场、堆土场应定时洒水,减少二次扬尘。
(5)及时绿化,边施工边绿化,及时恢复植被,有效抑制扬尘减少其他废气的影响。 (6)严格落实《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中施工扬尘防治的要求。
(7)严格落实《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深化面源污染治理的要求。
8.1.1.2 地表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在施工现场应设置临时污水处理设施,可采用沉淀、隔油等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2)严禁将未经处理的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邵水。
(3)要做好建筑材料和施工废料的管理和堆放,特别是含有油污的物料,不能在露天存放,以免因雨水冲淋将石油类带入水体。
(4)施工机械废油应采用废油桶收集起来,集中保管,定期送有关单位进行处理回收,严禁将废油随意倾倒,造成污染。
8.1.1.3 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作业,尽量避免多台强噪声施工机械,同一时段内在同一施工场地作业。
(2)尽量选用噪声强度较低的施工机械。
(3)在靠近居民集中区等声环境敏感目标的施工场地,应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强噪声设备,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避开休息时间、教学时间,严禁夜晚施工作业。
(4)在靠近居民集中区严禁强噪声设备夜晚施工。 (5)加强对设备的保养,是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6)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施工物料和土方运输时,注意调整运输时间,尽量在白天运输,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对运输道路两侧居民夜间休息的影响。在途经村镇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土方运输路线应尽量选择人口相对较少的道路。 8.1.1.4 固废处置措施
在施工中应做到规范施工、规范运输、渣土不能随意堆放和沿途洒落,建筑垃圾要随时清理,定期送走,对弃土场、弃石场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并及时复垦、恢复植被,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也要及时收集,统一送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 8.1.1.5 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规划区在基建施工前,必须编制全面的水土保持规划,减少水土流失。 (2)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向有关部门报批农用地转用和征用土地的手续,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补充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有关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3)土方开挖过程中对地表上层20cm厚的高肥力土壤腐殖质层进行剥离和保存,作为后期地表植被补偿恢复和景观绿化工程所需的耕植土。
(4)对施工场等用地,在工程结束后应立即进行生态恢复。
(5)加强施工期管理,严禁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随意破坏当地植被,严禁施工人员
捕杀野生动物。
8.1.2 运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8.1.2.1 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实行清洁能源政策。园内必须使用电能或天然气,鼓励使用太阳能,严禁燃煤。 (2)餐饮设施的油烟需经餐饮油烟净化器(处理效率应大于85%)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
(3)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严格执行国家尾气排放标准,安装尾气净化器,园区内公共交通大力提倡清洁能源汽车。
(4)进一步加大对开发区企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尤其是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应限
期治理。坚决淘汰和取缔污染严重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艺和设备,对新、改、扩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保证“三同时”验收合格并稳定达标排放,杜绝超标排放工业污染源产生。
(5)在对企业加强管理时,首先要加强排污限额管理,对各企业按总量控制原则, 根据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进行排放量分配,配额确定后,保持一段时期不变,鼓励企业治理,治理成功后,多余的排放量额度允许用于扩大再生产或有偿转让, 环保管理部门应在政策上给予保证和保护。
(6)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划产业布局及功能分区布置,避免不同类型企业交叉分布;毗邻居民区的工业企业项目应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优化企业内部厂区平面布置,设置足够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绿化带,避免造成企业与居民区、企业与企业间相互影响。
(7)开发区的发展应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各地块新建企业和居民生活必须控制各种污染物排放量符合总量控制规定的排放限值。各类新建项目审批时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区域总量控制指标内。
(8)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废气,因此扩大绿化面积,能增加园区环境大气自净能力,改善大气质量。绿化应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应考虑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设卫生防护林带;在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及烟(粉)的车间与要求清洁的车间或部门之间应设
绿化隔离林带;在要求较洁净的工厂周围不宜采用有扬花、飞絮的树种;对树形、色彩的选择应与环境相协调,还应兼顾采光和通风的要求。绿化布置应与管线和道路布置密切结合,管线附近不宜栽种深根性树。
(9)参考《产业园区废气综合利用原则和要求》,产业园区应坚持循环经济方针,统筹规划园区布局,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降低废气排放,提高废气资源化利用和余热利用等途径,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实现资源循环使用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10)本规划区属于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区(超标污染物PM2.5),园区内后续的改扩建项目对超标污染物PM2.5要有消减方案,做到增产不增污。 8.1.2.2 地表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总量控制
开发区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实施污染源头控制, 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严格控制生产工艺落后,技术设备差的企业入区建设,对入区企业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2)加快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加强排污监管
目前整个区域污水收集管网尚不完善,建议在开发区开发建设同时要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管网系统实行雨污分流制,确保开发区开发和发展。合理安排开发建设时序,加强入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和三同时验收,优先开发污水收集管网完善的片区,限制管网不完善区域的项目建设,确有必要建设和投产的,应自建污水处理设施达到相关回用水标准后回用于生产生活,不得自行设置排污口。要求规划区生活污水必须纳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规划区内不得新增排污口,不得偷排、漏排,新入驻项目须与污水处理厂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确保片区污废水排入开发区排水系统,最终纳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为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开发区应要求所有企业都必须严格实施清污分流,厂区只设一个污水排放口和一个清下水排放口,重点污染源须安装废水量和 COD 在线设施,对普通企业则进管前设置监测井。对重点污染源及其污染治理设施的现场监理每月不
少于 1 次,对一般污染源及其污染治理设施的现场监理每季度不少于 1 次。开发区应监管企业加强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污水达标排放, 严厉打击不法排污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
(3)大力促进企业清洁生产,积极推行中水回用和废水资源化
企业应当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实现减量化和降低污水处理难度。要求有条件企业实施中水回用,鼓励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对本企业排放的污水进行分类处理。由于企业自身排放的生产污水,污染物成分比较单一,选择处理方法更加具有针对性,便于进一步深度处理回用。处理后的中水主要用于绿化、环境卫生、环境用水和一般工业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处理成本和减轻污水处理厂的压力。开发区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对入区企业提供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新鲜水耗。参考《产业园区水的分类使用及循环利用原则和要求》,产业园区内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初期雨水的收集及处理率应达到100%。
8.1.2.3 地下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空地尽可能的硬化。
(2)一般固废的贮存场所防渗要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的要求。
(3)危险废物的贮存场所防渗要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4)危险废物的场所防渗满足《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 (5)企业生产车间地面及处理设施、原料罐区、处理后污水储存池、循环水池均做防渗处理;污水排放管道采取水泥防渗管道;厂区及车间地面进行硬化;设置专门事故池。 8.1.2.4 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工业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入园企业必须确保厂界噪声达标。对各种工业噪声源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和消声等措施,必要时应设置隔声带,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各项目在总图布置上应充分考虑高噪声设备的影响,将其布置在远离厂界处,以保证厂界噪声达标;加强厂区绿化,特别是在有高噪声设备处和厂界之间应设置绿化带,利用树木的吸声、消声作用减小厂界噪声。加
快园区与园区及周边地区之间生态屏障林的建设,以减轻园区对周边地区环境空气的不利影响。
(2)交通噪声污染控制
车辆增加和道路通行不畅,是引起交通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而交通噪声又直接影响到区域声环境质量的下降。主要控制措施有:
①园区道路两侧种植绿化防护林带。绿化带具有防噪、防尘、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环境等综合功能,园区应尽可能利用空地,有计划地进行绿化,尽量种植常绿、密集、宽厚的林带。所选用的树种、株距、行距的确定等应考虑吸声、降尘的要求;
②控制车辆噪声源强,降低车辆行驶噪声; ③加强路面保养,减少车辆颠簸振动噪声;
④加强交通管理,保持区域道路通畅和良好的交通秩序。 ⑤利用绿化隔离带有效控制噪声污染
做好道路两侧的绿化,利用绿化带对噪声的散射和吸收作用,加大交通噪声的衰减,以达到阻隔削减噪声的目的。 8.1.2.5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园区内生活垃圾经园内垃圾桶收集后,统一运送至邵东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
(2)对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运输和转移实施报告单制,以追踪和掌握工业固体废物的流向,对其利用、处理和处置实施许可证制度,防止任何形式的不合理利用和处理处置。
(3)企业应建立危险废物临时贮存场所,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4)废物减量化是固体废物控制的关键,企业应尽可能采用无废、低废的生产工艺,积极提倡固体废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废物减量化的关键在于企业自身,大企业可以自建废物综合利用车间。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构建生态产业链。
8.1.2.6 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按照规划进行绿化。 (2)确保水域面积不减少。
(3)加强生态保护宣传,减少工作人员对植物的破坏。
8.2 园区发展的“三线一单”
为适应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要求,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管理,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约束,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以下简称“三挂钩”机制),更好地发挥环评制度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特制定园区的“三线一单”具体要求。
8.2.1 资源利用上线要求
设定资源消耗上限,合理设定园区资源消耗“天花板”,对能源、水、土地等战略性资源消耗总量实施管控,强化资源消耗总量管控与消耗强度管理的协同。
8.2.2 重点保护的生态空间清单(生态保护红线)
重点保护的生态空间主要包括: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等。
8.2.3 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限值清单(环境质量底线)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类区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确定园区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管控要求见表 8-1:
表 8-1 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管控要求
区域 污染物 SO2 生态产业园区 废气 NOX 烟(粉)尘 挥发性有机物 废水 COD 总量限制要求(t/a) 35.65 162.56 71.66 101.28 1414.2 氨氮 226.3 8.2.4 园区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园区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主要来源于: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中禁止类,《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5年修订)中禁止类的建设项目;
2、预处理水质达不到污水处理厂接管要求的项目; 3、耗水量大的项目;
4、不能满足《湖南省重点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十三五”规划》要求的;
5、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函关于提供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7年版)的函(环办政法函【2018】67号)中“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
6、生产方法、生产工艺及设施装备必须符合国家技术政策要求,禁止使用国家经贸委颁布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内容范围的项目,《第一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淘汰工艺与设备目录》内容范围的项目。
7、其他规划、法律法规明确要禁止的项目。
根据以上要求,本环评从行业、工艺和设备、规模、产品四个环节就园区禁止类和限制类分别列出清单。园区招商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此目录来进行招商。 8.2.4.1 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园区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见表 8-2:
表 8-2 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规划区域 管控类型 管控单位 生态保护红线 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严守生态红线,红线内区域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 规划区域中部的桐江河是饮用水水源二级陆域保护区,应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项目或改建增加排污量的项目;禁止贮存、堆放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空间布局约束 水环境优先保护区 规划区域内居住用地及教育科研用地的 地块附近,限制引入高污染及有毒有害 大气环境优先保护区 水环境工业污染源治理区 物质企业,优先布局低污染企业。 推进规划区域雨污分流,加快规划区域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区域内污水全部纳管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厂管网对接前,禁止引进新 增水污染排放的项目。 禁止不符合规划区域产业定位企业入驻,装备制造业禁止引入大型电镀及大规模喷涂等高污染项目。 大气布局敏感重点管控区 禁止引入导致环境风险的有毒有害和易 燃易爆物质的生产、贮存等项目;禁止引入涉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等有毒有 害企业。 建设用地污染风险重点管 规划区域内居住用地及教育科研用地的 大气环境优先保护区、大气布局敏感重点管控区、一般管控区
污染物 排放管束 生态产业园区 环境风险防控 8.3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准入条件要求 8.3.1 清洁生产准入条件要求
清洁生产是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用于生产全过程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污染,通过采用先进的工艺和管理手段减少水耗、能耗,提高用水循环率。园区按照高效率、高标准、高起点的发展要求,应引进一些少污染、无污染的企业,本着“清洁生产,源头控制”的原则,要求入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至少属于国内先进的。
园区主要清洁生产要求如下: (1)优先发展无污染或少污染产业
根据园区的发展规划,在引进项目时,要严格把关,坚持发展高起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优先引进无污染或少污染产业。
(2)发展公共基础设施
主要指电力、给水、排水、交通运输等。 (3)严格控制和限制某些产业进区
这类产业主要是指有一定污染,但经过成熟工艺技术治理后能达到环境要求的建设项目。在判断该类项目时要参考《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产业【2004】746号、《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
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国家法律、法规。
(4)要求入区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达到国内较先进水平
要求入区的企业必须满足工艺先进、科技含量高、节能、效益好的条件,同时必须配套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从而实现既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又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使规划指标得以实现。
(5)严格把关,禁止重污染项目进区
这类项目包括:①污染严重,破坏自然生态和损害人体健康又无治理技术或难以治理的项目等;②不符合经济规模要求,经济效益差,污染严重的小有色金属、小铁合金、小建材、小制革、小电镀等“十九小”企业及“新五小”企业。
8.3.2 循环经济准入条件要求
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理,彻底改变传统型经济“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型运行过程,从而实现“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闭路循环。园区应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建立循环经济企业遵循如下发展原则:
(1)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能源消耗;
(2)延长和拓展生态技术链,将污染尽可能的在企业内部和园区内部处理,减少生产过程和园区的污染物排放;
(3)最大限度地减少初次资源的用量,全部回收废旧品,重复利用废弃物。 (4)生产企业本身无法利用的废弃物,区域回收处理,采用新技术建立环保产业和再生资源产业,扩大就业。
(5)各企业内部应全面实施清污分流措施,为节约用水提供保障。原则上,对清下水等应该采取回收利用方式。
(6)各企业应及时吸收最为先进的创新技术,要不断提高自身工艺水平,既提高生产效率,又减少污染物排放。
(7)各种原材料实施绿色包装,减少包装原材料的消耗。
(8)企业内部应开展中水回用,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在有条件的企业实现废水“零排放”。
(9)在大型联合企业中,引入关键链接技术,开展物流、能流的梯级利用,开发利用企业的废弃资源,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生态链。
以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模式,一种新的生产发展方式,走新型经济发展道路。建立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激励制度体系,建立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机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园区内循环经济可形成的生态工业链:
(1)针对生产废水,建立起废水处理及回用循环系统,力争实现全部生产废水的闭路循环,生产废水实现零排放。
(2)企业建立中水回用系统,将处理后的尾水用于绿化灌溉、道路车辆清洗等,形成以水为媒介的生态链;
(3)园区可建立区内固废资源网,为产生固废的企业、回用利用固废资源的公司之间搭建副产品交换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促进工业固废的交换与资源再生。
8.4 风险控制准入条件要求
入区项目潜在风险及其所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必须符合环境安全要求,并设置风险防护距离,确保不会对园区以外敏感目标造成严重危害,必须编制应急预案并且与园区的应急预案联动。
8.5 社会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1)征地安置与补偿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征地拆迁政策和机制,及时兑现各类补偿,妥善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和拆迁户的生产生活、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
(2)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好征地补偿工作
当地政府部门以及建设单位应切实加强对征地补偿的领导,将有关的补偿标准文件张贴于区内涉及失地补偿的村庄中,使失地农民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对失地的村民在经济补偿方面给予认真考虑,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将本次征地的社会环境影响尽可能降低到最小范围、最小程度。
(3)加大失地村民的既得利益,确保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政府应当适当提高区内被征地村民的土地补偿标准和有关既得利益,力争使其达到国家规定土地补偿费的较高水平,以利于让村民更踏实、更乐意在政府的主导下配合实施园区开发的各项工作。
(4)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5)园区的建设带来众多的外来人口,社会治安环境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建立区域联防机制,加强区域社会治安管理。
8.6 总量控制措施 8.6.1 总量控制因子
园区总量控制因子为:
废气:颗粒物、SO2、NOX、挥发性有机物; 废水:COD、氨氮。
8.6.2 总量控制指标
根据污染源的工程分析,确定园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详见表 8-,本次规划区总量指标由当地环保局调配给出,作为整个园区的总量控制管理依据。
表 8-3 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区域 污染物 SO2 废气 生态产业园区 NOX 颗粒物 挥发性有机物 废水 COD 氨氮 总量限制要求(t/a) 35.65 162.56 71.66 101.28 1414.2 226.3 8.7 对下一层次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对于邵东生态产业园区域规划而言,下一层次主要是各具体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本次评价已从整个区域协调发展的层次,按照区域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要求,环境保护角度对规划定位、规划规模、规划总体布局等的合理性进行较为充分的论证,提出了规划调整和优化方案建议。项目环评则应更深入地解决生产项目建设运营中的具体问题,其主
要控制的是项目的运营中产生和排放的污染物。因此,规划实施后下一层次的环境评价在某些方面可适当简化,同时也有一些内容在下一层次应予以关注。
8.7.1 下一层次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可以简化的内容
(1)项目选址的规划符合性分析可适当简化 (2)区域环境协调性和区内功能布局合理性论证
本次环评分析了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规划的环境适宜性与合理性、规划用地布局的合理性等内容,并提出了相关优化调整建议。因此,在规划单位按建议对其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园区具体企业建设项目的布局和产业性质只要符合规划规定的内容,其环评可以简化区域的环境协调性和布局合理性论证。
(3)宏观的、整体的环境影响分析
本次评价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开发区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了园区对周围环境敏感区的影响程度,在进行下一层次的项目环评时,不必再从区域角度进行整体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4)区域整体的环保措施可以适当简化
本评价遵循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从宏观、大尺度角度考虑规划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针对各环境要素提出了环境保护措施,建议下一层次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可参照规划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对区域环保基础措施部分加以简化,重点应强化项目应采取具体的环保措施。
8.7.2 下一层次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重视的内容
(1)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由于总体规划未明确具体的建设方案、工程量和施工工艺等,故本次评价未对项目的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因此,下一层次环评应根据项目的建设强度的实际情况对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进行较为深入的评价。
(2)对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由于规划内容的概略性和不确定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敏感保护目标也会发生变化,本次评价对敏感保护目标的评价性较粗略,有待下一层次环评逐级加强。
(3)营运期对环境空气、水体的影响
由于本规划对部分项目未详细规定,这些项目是否对环境空气、水体造成影响及影响程度不能准确确定,所以该部分内容的预测和分析在具体项目环评时应给予重视。
(4)污染物排放量与总量控制目标的关系
本次环评对园区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可以作为下一层次环评的参考,待邵阳市生态环境局邵东分局确认后可以作为下一层次总量控制指标分解的依据,项目环评应充分运用这些数据对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做出合理的评价。
(5)应加强项目环保措施的研究与落实
具体环保措施只有在对环境影响的性质、大小、位置等具体内容明确后才能有的放矢进行设计,因此需要在项目环评中给予重视。本次评价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对下一层次的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下一步环评工作应结合具体方案,予以特别重视,深入论证。
(6)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评价
针对入区企业的生产全过程,进行清洁生产工艺和循环经济水平的系统分析与评价,并提出优化调整建议。
(7)依据《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的要求,土壤环境现状监测中需监测特征污染因子。
第9章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规划方案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规划实施的不同阶段、不同区域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会有较大的差别。因此,规划环评阶段进行的预测和分析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要求园区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构与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区域环境质量跟踪监测,每五年左右开展一次跟踪评价,根据跟踪评价结果适时调整规划或采取相应措施减缓不良环境影响。当规划进行重大调整或修订时,应重新或者补充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本环评跟踪评价方案包括如下内容:
9.1 组织形式
9.1.1 设置环境管理机构
应建立完整的园区环境管理机构,作为具体监督和实施环境管理的机构,配备专职的环境管理人员,在园区管委会和上级环境保护部门领导下,处理园区环境保护日常管理事务,并接受上级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环境管理机构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
(2)按规划环评要求负责落实本规划项目环保设施的配套建设、监督管理,配合环保主管部门的验收工作。
(3)落实本报告提出的监测与跟踪评价计划,并委托有资质和能力的机构实施。 (4)负责区域环境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区域环境风险应急体系。
(5)监督规划具体项目建设环保审批程序执行情况及“三同时”的落实情况,配合环保主管部门对其的监督检查。
(6)负责与各级环保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工作,并接受其监督和指导。 (7)建立环保信息网络,负责各类环保资料的统计、整理和归档工作。
(8)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和环保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自身和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及责任感。
9.1.2 环境管理内容
(1)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同时组织督促园区内的各公司贯彻实施国家及地方的有关环保方针、政策法令、条例。
(2)制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规划方案实施初期,由园区环境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制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并在规划实施的不同阶段,结合不同区域的建设特点对管理办法进行及时修改及完善。
(3)环境污染事故管理
园区一旦发生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必须按预先拟定的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理。事后由园区专职环境管理机构及园区相关管理部门负责污染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污染事故和纠纷,并向园区管委会负责人提交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
(4)环境信息公开
对园区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排放污染物量较大或有较高环境风险的重大项目及较大的环境危害因素及时公示通报,在园区范围做到环境信息公开,以维护和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益。
园区环境管理机构在进行环境信息公开的同时,接受对园内各类环境问题的投诉,应及时处理,受权限限制无法处理的,及时上报上级环境保护部门处理解决。
(5)入区项目的审查
严禁引入本环评中禁止引入的项目入园。入园项目应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验收未通过、被勒令进行限期整改的项目,由园区环境管理机构协助上级环保部门督促其限期整改。
(6)污染管理
指导园区各公司的污染防治工作,依照水、气、声等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以及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办法监督指导园区各企业污染源治理及污染治理设施管理,确保园区污染治理工作有效开展。
9.2 环境监测 9.2.1 监测目的和原则
通过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了解规划实施过程区域环境状况的演变趋势,为规划的跟踪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并及时对规划方案提出调整意见和补救措施,使资源、环境能够更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保证规划区及周边区域的环境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1)监测工作范围、对象和重点应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规划实施情况,全面反映建设过程中各阶段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
(2)选择影响显著、对区域环境影响控制作用的主要因子进行监测,合理选择监测点位和监测项目,力求做到监测方案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监测因子以具有累积性、长期性、综合性的因子为主,以掌握规划实施过程中各主要环境要素的变化情况和规律,并监督规划方案减缓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3)按照相关专业技术规范,监测项目、频次、时段和方法以满足主要任务为前提,并充分利用常规的监测资料,力求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完整的环境监测数据。
9.2.2 环境监测机构
由邵东环境监测站或其他有资质单位对园区的生态环境、污染源的进行监督性监测及应急监测,并同时对园区的规划实施开展跟踪监测工作。
9.2.3 环境监测方案
根据园区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问题,重点针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进行监测和调查。同时,对声环境、地下水、土壤、陆域生态等其它环境要素的变化情况也应进行适当的跟踪监测,具体监测调查方案见表 9-1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环境质量监测:
区域环境质量监测见表 9-1:
表 9-1 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案
时期 环境要素 监测点位 监测时段或频次 监测因子 各规划片区各设一个大气环境 监测点位, 如有需重点监控企业则每个企每半年 1 次 业厂界及周边敏感保护目标各设1 个点 pH、DO、SS、COD、BOD5、NH3-N、 地表水 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每年 1-2 次 总磷、F-、As、Hg、Cd、Cr6+、Pb、铜、锌、500m 各设一个监测 断面 各片区各设一个监测规划方案实施 点位, 如有需重点监地下水 控企业则每个企业厂区设 1 个点 噪声环 工业区、交通干线侧每半年 1 次 各设置一个点 境 各片区各设一个监测土壤 点位,如有需重点监控企业则每个企业厂区设 1 个点。 底泥 生态环境 排污口下游 500m 由专业调查机构视具体情况而定 每年 1 次 pH、Pb、Cd、Hg、As、Cr、Cu、Zn、 Ni 等 每 3 年 1 次
动植物资源、植被、土地利用、景观环境、水土流失及农业植被有毒有害物质残余等 每 3 年 1 次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36600-2018)中表 1 中所有污染因子 每半年 1 次 pH、总硬度、耗氧量、Pb、Cd、Hg、As、Cr6+、铜、锌、硝酸盐、氨氮、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共 16 项。 连续等效 A 声级 氰化物、石油类、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等。 兴隆水厂取水口、污常规污染物(SO2、NO2、TSP、PM10 等)及特征污染物 9.3 跟踪评价方案 9.3.1 评价时段
建议园区结合环境监测结果和环境管理成果,对区域质量、资源等进行定期跟踪评价。园区规划每实施5年,园区应该委托环评单位对5年来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环境影响跟踪评价。以便掌握规划实施后的实际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实施,确定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环境效益所需的改进措施,跟踪规划环境影响评
价累积影响。
9.3.2 跟踪评价内容
根据园区在规划期内可能涉及的项目类型,并考虑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确定规划环境跟踪评价内容如下:
1、调查实际情况,对规划总目标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进一步分析,找出问题,及时调整规划总目标和总的建设规模;
2、实测园区的大气、水等环境达标情况,评价规划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分析是否符合环境承载能力要求。
3、利用跟踪监测成果,比较分析规划实施前后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特别是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并与规划环境报告书中经环保设施处理后的预测变化量进行比较,从整体上对规划实施对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影响预测中的影响进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效果的评价,提出进一步整改、发展和完善的意见。
4、规划实施中所采取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有效性的分析和评估:
对本规划环评或项目环评中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是否合理、适用、有效以及采纳情况等进行分析。了解各环保措施的处理效果、运行负荷等情况,调查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情况;区域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各工业企业环保措施、“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情况。
对依托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情况,配套污水管网的建设情况、企业环保设施的建设运行情况等进行跟踪,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或未落实的情况应及时提出补救措施;
5、评价规划环保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存在的差距以及造成的原因,通过规划目标的执行情况提出补救措施和调整规划目标;
6、公众对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意见
跟踪评价应进行公众意见跟踪调查,通过公众参与监督规划的实施,分析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实施。
7、通过跟踪评价来发现规划实施中不可预料的环境影响,及时提出预防措施或解决
方案,使规划的实施更具有目的性。
近期跟踪评价应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污水排放的影响;远期应关注规划的实施对环境质量的综合影响。
9.3.3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方法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评价
以环境监测方案中得到的监测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确定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检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以及规划中实施的环保减缓措施的有效性,找出其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从而调整、完善规划中的不确定性的因素,确保规划环境目标实现。
(2)从系统的角度进行评价
由于园区环境、经济、社会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经济发展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跟踪评价,对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损益分析,对园区实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与园区所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掌握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3)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进行评价
生态环境具有整体性、区域性的特点,工程实施对园区生态环境的改变,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具有长期的生态效应。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进行跟踪评价,掌握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以及生态系统可维持的园区企业发展规模信息,可以及时总结园区发展的经验,吸取发展中的教训,实现环境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及人与自然协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10章 公众参与
10.1 公众参与的四性分析
(1)程序合法性
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建设项目公众参与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的有关规定,公开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征求公众意见。
建设单位于 2019 年 3 月 5 日~2018 年 3 月 18 日对本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内容进行了第一次网络公示;于 2019 年 3 月 30 日-4 月 12 日在环评爱好者网对本项目进行第二次公示,并于 2019 年 4 月 5 日及4月9日在《今日邵东》上对本项目进行报纸公示,同时于 2019 年 3 月 30 日-4 月 12 日进行了现场公示;本次公众参与符合《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因此,本项目公众参与的程序具有合法性。
(2)形式有效性
形式有效性分析:本项目信息公开采取现场公告、报纸公示、网站公示等方式,调查采用发放调查表等方式进行调查,形式有效。
时间有效性分析:建设单位在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7 个工作日内,进行了第一次网络公示;并在项目初稿完成之后于网络和《今日邵东》进行了二次公示。
内容有效性分析:第一次公示包括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第二次公示包括建设项目概况、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建设单位与承担评价工作的机构基本信息及联系方式以及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日期,公示内容符合规定要求。
(3)对象代表性
通过项目周边的敏感点分布和本次公示网址、现场公示地址以及问卷调查对象对比可知,本次公示属于周边受影响人群容易获得信息的地方,调查问卷主要针对项目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点、居民点,因此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可基本反映周边敏感点及居民对本项目的态度,具有代表性。
(4)结果真实性
信息公示、公众意见调查表的发放均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公示内容准确反映建设项目相关信息,工作过程透明有效。在进行公众调查时,本单位对项目的概况及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说明,解释可能造成的不利环境影响,并回答了相应咨询。受访公众均是自主地表达了其真实意愿。相关群众以及单位对本项目总体持肯定态度。公众希望建设和营运期间采取相应措施,减缓项目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公众参与的形式具有真实性。
10.2 公众参与结论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表明:100%被调查者赞成本项目的建设。
在团体公众参与调查中,对邵东县两市塘街道办事处三兴居民委员会、邵东县大禾塘街道办事处晨光村村民委员会、邵东县大禾塘街道办事处太和居民委员会、邵东县大禾塘街道办事处里安居民委员会、邵东县大禾塘街道余桥村村民委员会、邵东县大禾塘街道办事处新凤居民委员会、邵东县大禾塘街道龙石村村民委员会、邵东县大禾塘街道办事处大坪湾居民委员会、邵东县大禾塘街道办事处梅岭居民委员会等 9 家单位行了调查,被调查的团体单位对本项目均表示了解项目建设情况,赞成本项目建设
第11章 评价结论
11.1 规划基本情况
邵东生态产业园包括里安综合区、兴隆工业区及周边区域、桥口片区、黄陂桥片区及大新片区,总规划面积为3035.63公顷。
产业定位:依托老城区延伸发展,以商贸物流为先导,以工业制造为基础,以居住功能为主体,以城市干道网络为纽带,以自然山水格局为肌理,打造具有城市副中心功能的城市东部生态新城。邵东生态产业园总体目标是以产业为支撑,再造邵东新城,建设生态型宜工、宜商、宜居的新型城区。本次规划为生态产业园确定了三种产业基地,依次为:主导产业基地、新兴产业基地及创新服务业基地。
① 主导产业基地:以加工贸易、五金、机械制造、电子工业等制造业及相关配套产业为主导。
②新兴产业基地:主要涵盖了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 ③创新服务业基地: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基地、企业孵化中心、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为工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根据邵东县2018年全年环境空气质量统计数据结果可知,邵东县为区域不达标区。 通过监测结果的统计分析,特征污染因子TVOC、甲苯、二甲苯能够达到相应标准限值要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地表水各监测断面水质监测因子监测值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限值。
三、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地下水监测点位的水质指标监测值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Ⅲ类标准限值。
四、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点昼夜间声环境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
五、土壤环境现状评价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土壤各检测因子均达标。
11.2 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11.2.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通过箱式模式预测可知:园区内烟粉尘、SO2、NO2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叠加背景值均达标。
通过估算模式预测可知:对园区外的环境敏感点空气影响较小。
11.2.2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只要确保企业废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园区废水外排对邵水(桐江河)环境影响较小。
11.2.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园区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保证园区内固废尤其是危险固废,在暂存和存贮过程中注意防雨、防渗,以避免固废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对企业各类地下水污染防控区严格按相关标准要求实施与管理,污水废水输送设施严格防泄漏。另外,园区内部企业生产禁止开采使用地下水,以保证工程对地下水水量无影响。则园区建设不会影响地下水水位,不会改变区域地下水流向和地质结构,对区域地下水水质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11.2.4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在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本次规划带来的噪声影响较小,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能够满足声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
11.2.5 固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生活垃圾送往邵东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一般固废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要求执行,危险废物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和《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执行,则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较小。
11.2.6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有土地利用结果变化、植被及植物资源的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态功能影响、水体流失。经分析,在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生态影响处于环境可接受状态。
11.3 公众参与结论
本次个人公参调查对象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的团体和个人均支持本规划的建设。
11.4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结论 11.4.1 规划协调性分析结论
经分析,本规划与《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湖南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2016年全省产业园区主导产业指导目录(修订)》、《邵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邵东县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上层规划相协调。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湖南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湖南省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湘发【2009】4号)等相关政策法规基本相协调。
11.5 优化调整建议和防治措施 11.5.1 优化调整建议
通过对区域现状、规划的合理性分析、环境影响分析评价及对园区环境指标分析的进一步认识,针对规划方案存在缺陷,对规划方案提出如下调整建议。
(1)该规划仅明确了占用大量农田土地利用的调整和土地资源配给无明确时限。土地性质征用改变对当地居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未给出明确方案;
(2)在规划指标目标实现和规划噪声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工业、物流中心、交通道路与居住区之间绿地及生态绿地分布,特别是临居住区结构性主干道一侧预留一定绿
化带,临路一侧需采取降噪隔声措施;
(3)环境保护规划缺少地下水、固体废物、声环境、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措施及环境管理措施;
11.5.2 防治措施
规划的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主要包括环境管理体系构建方案、环境准入条件、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预案的构建方案、生态建设和补偿方案、规划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和要求等方面采取措施,措施汇总表见表 10-1:
表 10-1 本评价要求采取的环境减缓措施汇总表
序号 1 2 3 4 5 环境要素 产业政策 地表水环境 水资源 大气环境 声环境 主要措施 制定了园区的三线一清单 具体见8.1.2.22.2 地表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引进的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应达到所在行业的国内先进水平及以上,限制引进清洁生产水平低于国内平均水平的项目 具体见8.1.2.1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①执行噪声功能区划方案,合理布局;②园区内工业企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边界达标排放;③控制交通噪声、加强车辆管理、路面使用沥青路面 ①生活垃圾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②一般固废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6 固体废物 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要求执行;③危险废物应专门收集,集中送往有资质的危废处置机构处理,实行转移联单制度 ①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严格执行耕地的占补平衡;②完善开发区内生态绿化建7 8 9 10 生态 环境风险 社会环境 总量控制 设规划;③加强对当地生物资源的保护及其生境防护和监管;④强化水土流失防止措施 ①编写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事故应急指挥中心;②建立应急监测体系 ①做好征地安置与补偿;②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好征地补偿工作;③加大失地村民的既得利益,确保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④加强区域外来人口管理 具体总量指标见表 8- 11.6 “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为适应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要求,2016 年 10 月 26 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 号)。
(1)生态保护红线
根据环评[2016]150 号文,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实行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除受自然条件限制、确实无法避让的铁路、公路、航道、防洪、管道、干渠、通讯、输变电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外,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严控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依法不予审批新建工业项目和矿产开发项目的环评文件。
根据邵东县生态保护红线图,园区范围不属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之内。 (2)环境质量底线
环境质量底线是国家和地方设置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目标,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基准线。环评应对照区域环境质量目标,深入分析预测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强化污染防治措施和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根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可知,区域内大气、地表水、噪声环境质量现状值均满足相应功能区要求;园区建成后,进行相应的绿化措施,区域内环保措施严格执行环评提出的各项要求,认真落实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治理设施的治理效率达到环评提出的要求,不会改变区域的环境功能,可满足功能区大气、地表水、土壤等环境质量达标。
(3)资源利用上线
资源是环境的载体,资源利用上线是各地区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不得突破的“天花板”。
根据区域实际情况,由理论计算值与预测排放量计算结果可知:大气环境中SO2的计算总环境容量8624t/a,预测排放量25.65t/a,剩余环境容量8598.35t/a,NOX的计算总环境容量4212t/a,预测排放量192.56t/a,剩余环境容量4019.44t/a。水环境中COD的计算总环境容量3549t/a(枯水期),预测排放量1414.2t/a,剩余环境容量2134.8t/a,NH3-N的计算总环境容量281t/a(枯水期),预测排放量226.3t/a,剩余环境容量54.7t/a。
综上,区域资源禀赋较好,新进入项目不得超过资源利用上线,严把资源利用上线关。
(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根据国家现行产业政策、开发区的发展定位及区域的环境和资源状况、环境容量等因素,开发区未来发展的项目应有选择地引入。落实开发区生态保护红线,以区域资源利用为上线、环境质量为底线,严格落实总量控制要求,控制园区发展规模和投资强度,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可控范围内。以规划环评预测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为基础,依据区域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物治理水平、环保基础设施完善等情况,当地政府或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区域的总量指标进行调整控制。
对于国家现行产业政策未禁止或未淘汰的、园区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污染型入区项目,审批过程中视具体情况有条件地引入,但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时根据园区环境容量,把好总量控制关。
对于国家现行产业政策明令禁止或淘汰的产业及工业,及排污量较大,污染物控制难度大,不符合开发区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总量控制原则的以及不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的这类项目,邵东县或上级环保主管部门要严格把关,不予审批。
11.7 总结论
综上所述,邵东生态产业园区域规划与《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湖南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2016年全省产业园区主导产业指导目录(修订)》、《邵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邵东县县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上层规划基本相协调,规划目标、选址、布局总体合理。在妥善解决不利因素前提下,评价认为园区的规划建设是合理的。在采取报告中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管理体系后,区域开发可满足当地环境承载力的要求,区域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可控制在当地环境功能允许的范围内。而且规划的建设能有效解决片区目前的无序发展,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作用,其在经济、社会方面的效益非常显著。因此,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角度综合分析,邵东生态产业园区域规划的建设是可行的。
11.8 建议和要求
1、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整个园区的水土保持方案。 2、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整个园区的应急预案。
3、园区运行一段时间后,应进行回顾性的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的修订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