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2020-06-01 来源:钮旅网
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摘要:在逐渐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逐渐优化了小学基础教学结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重点,该理念强调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对课堂教学更加关注,结合核心素养中的相关要求实施科学的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使小学生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

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时期,尚没有形成完善的道德品质,与此同时,小学生又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人才保障,因此,加强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刻不容缓。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将正确的思想观念传达给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行观念提供帮助,促使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与核心素养,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健康成长。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

对于现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由于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语数英学科的教学上,而缺少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研究与改进。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学习知识比较被动,记忆了大量的理论。换言之,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创新,将会对学生的思考能力产生制约,无法让学生对学习中的乐趣有深刻的体会,甚至有些学生会因为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而产生逆反情绪,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甚至抵抗与教师交流。此外,传统教学理念已经严重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方式讲授课程,势必会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生活中,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还会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产生严重的阻碍。

(二)师生没有形成较强的核心素养

[1]

虽然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的新课程改革,在基础教育理论中反复强调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落实过程中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中,部分师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意识,无法准确把握核心素养这一理念,所设置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并不科学。

具体来说,由于尚没有明确认识核心素养,教师的教学手段仍然比较传统,只是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硬的记忆大量的理论。在这样的课堂背景下,理论与实践始终保持独立,无法让学生有所成长。同时,在核心素养比较淡薄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向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严重阻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当前,世界发展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及时更新知识,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同时,知识的更新也能够推动教育活动的发展,教育必须为学生更好地进入社会提供稳定的基础。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认知,有效提升我国的人才竞争力。为此,教育者需要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一)正确认识核心素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于教师相对比较依赖,教师可以为其学习提供帮助,合理的引导学生。教师必须对核心素养有明确的了解和认识。教师需要对新课程的任务和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准确把握该课程的特征,结合这一课程设置科学的任务目标,并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思想观念,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其次,教师需要深刻意识到学生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必须对自身提出全新的要求,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语言,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可以受到积极的影响,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规范性的行为模式。最后,教师需要不断促进自身授课水平的提高,同时学校需要为教师参与培训创造机会,为教师搭建良好的平台,使教师能够在这一平台中,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教师也需要形成创新性的意识,全面创新教学观念,以创新性的教

[4]

[3]

[2]

学观念实施教学,充分吸引学生关注课堂,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良好的品质,得以全面发展。

(二)联系生活实际

事实上,道德与法治课程密切联系着实际生活,道德法治能够对人们的不良行为加以制约,构建和谐的社会。教师需要对以往的理念加以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展开规范性的教学,确保所开展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

例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时,教师在授课时为了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需要将生活实际与教学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到公共场所,让学生对公共场所中的行为进行全面地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很多人在公共场所并没有遵守规则,会将垃圾直接扔到地上,或者没有注意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这些都是不符合公共场所规则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回到课堂,向学生传授“遵守规则、爱护环境”的理念,继而对小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全面地培养。这样的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顺利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三)鼓励实践探究活动

目前,实践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受到关注,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如果想要顺利走出这一困境,教师必须要对实践探究活动的意义更加关注和重视。虽然小学生尚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能力,无法充分理解知识,但是其性格比较活泼,这就为实践探究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授课时,教师所选择的实践探究活动需要与小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符合,在探究活动中积极鼓励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深刻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学“不一样的你我他”时,为了对学生进行全面地培养,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实践任务,认识到每个人的独特性,学会尊重他人的不同。学生在课下拍摄了家庭生活及其他生活的视频短片,将生活片段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进行合作交流,然

后派代表在班上分享自己的视频以及在拍摄过程中的感受,通过拍摄这些短片,学生对不同的人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形成了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实践探究结果,客观性的评价学生,对学生存在的不当行为给予纠正,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四)模拟情境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目标,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在教学法治这一部分的知识时,教师需要构建与知识相符的情景,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继而形成良好的法律思维。

例如,在教学“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对生活中相关的情形加以模拟,使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依托于多媒体技术,将交通违法等行为对他人所造成的伤害呈现出来,使小学生深刻意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以及违反法律所造成的危害,进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对法律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深刻意识到法律会直接影响生活。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模拟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在教学中,教师紧密结合实践探究与情感迁移,能够为学生掌握知识,建立良好的思维提供帮助,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法律,了解法律。

综上,为了有效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对教学观念加以创新,采取规范性的方式授课,以全新的态度打造课堂,使其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合,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身心。本文针对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模拟情境等不同的教学策略,并在课堂中将其落到实处,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闫美丽. 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J]. 华夏教师,2019(14):70.

[2]丛小杰.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J]. 新课程(上),2018(01):68.

[3]马艳玲.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J]. 新课程(小学),2018(05):14.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