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重阳节敬老演讲稿范文

2021-04-09 来源:钮旅网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今年xx岁。我来自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美称的惠民之州——广东省惠州市。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孝道文化,做有根的人》。

  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季羡林自传》这本书中多次提到:尊老的概念,在西方国家,几乎根本没有。他的教授,吐火罗文的世界权威西克,在耄耋之年几乎走遍全城才能来到哥廷根大学上课,然后在又黑又冷的雪路上走回家。而学校从来不管这些事,并且没有人认为其中有什么不妥之处。

  读到这里,我的内心不禁沉重起来。我仿佛看到白发苍苍的教授迈着蹒跚的步履,孤身一人走在堆积着厚厚白雪的路上;我仿佛看到寂寞冷清的庭院里,教授眼神呆滞地望着天空;我还仿佛听见教授不经意间发出的一声又一声的叹息……

  于是,我对母校常年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尤其是关于孝道的内容倍加感动和喜爱起来。

  你看,在母校的文化长廊上,那一句句流传千古,耳熟能详的语句:

  如来自《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又如来自《论语》的《孝悌为仁之本》:“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再听,在上课前、放学时的广播系统里,悠扬深情的表达孝道主题音乐萦绕于耳: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开展活动强化对经典国学中孝道内容的理解,如文艺汇演、诗歌配画比赛、经典诵读比赛等。

  就是在这种尊奉民族传统孝道文化环境的耳濡目染,“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田;也正是在这片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中华大地上,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孝子事迹。

  8岁,还是一个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而山西省临汾市的一位后女孩,已经独自为瘫痪在床的母亲撑起了一片天。她20岁的生命中,十多年在照料母亲,风雨不改,寒暑不易。她每天给母亲穿衣服、刷牙、洗脸、换尿布、买菜、做饭、喂饭、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药按摩、倒屎倒尿,换洗床单等。当她被离家数百公里的山西师范大学录取时,仍然放不下母亲。于是,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并非她的亲生母亲,而是仅仅照顾她三年的养母!她,就是年感动十大人物之一—“‘临汾最美女孩”孟佩杰!

  孟佩杰用她柔弱却坚强的身躯扛起几经风雨的母女之家,用四千多个填满艰辛的日子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让孝道充满着每一天每一个细节,她让孝亲敬老的民族感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

  “一滴水能见大海,一粒沙能望宇宙”。没有孝道文化的滋养,没有无数前辈的言传身教,又怎会有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孟佩杰”?让我们掀开历史的画卷,重新感悟前辈的孝心,重新感受如何行孝吧。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求学回来时给母亲捎回的一个手镯,那是一种万水千山也阻隔不了的孝心;

  十大元帅之一陈毅,坚持亲自为生病的母亲清洗尿裤,那是一种“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的永恒孝心:

  敬爱的主席,在办公室挂上一张父母的照片,那是一种时刻萦绕心头,含蓄深沉的孝心……

  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在相隔半个多世纪,给小学的启蒙老师单膝脆下,献上一束鲜花,那是任凭时间洪流冲刷也不会褪色的孝心;

  同学们,相比西克教授,我还没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地位,我只是一个发展家的小公民。但我深深地为自己感到庆幸和自豪。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孝亲敬老、充满温情的国度,因为我和我的同胞们身上流淌着孝道的血液!

  同学们,孝道是我们人的文化之根,让我们认真学习经典国学,让我们一起发扬我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做有根的人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