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生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2023-09-27 来源:钮旅网

  一、小学生防雷知识

  夏季时节是雷电的多发季节,对于各行业,特别是学校单位,人口密集,要特别注意防雷。

  (一)户外避雷

  1、外出如遇雷雨,可以蹲下,尽量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因为雷击落地时,会沿着地表逐渐向四周释放能量。此时,行走中的人前脚和后脚之间就可能因电位差不同,而在两步间产生一定的电压。

  2、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因为下雨时,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如果用手扶大树,就仿佛用手摸避雷针一样。所以,在打雷时最好离大树5米以外。

  3、下雨时不要在水边(江、河、湖、海、塘、渠等)、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避雨,山区找不到房子,可以到山岩下或者山洞里避雨。

  4、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因为金属物品属于导电物质,雷雨天气有时能够起到引雷的作用。随身所带的金属物品应该暂时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等雷电停后再拾回。

  5、不要触摸或者靠近防雷接地线、自来水管、用电器的接地线、大树树干等可能因雷击而带电的物体,以防接触电压或者接触雷击和旁侧闪击。

  6、雷雨、暴雨天气时,在户外最好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因为手机的电滋波也会引雷。

  7、遇到雷雨,暴雨天气外出时,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绝缘作用。

  (二)室内避雷

  1、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和球形雷飘进室内。

  2、碰上雷雨天气,在室内远离进户的金属水管和与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

  3、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电话线及电视馈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科学稳妥的办法是在电源线上安装电源避雷器,在电话线上安装电话避雷器,在天、馈线上安装天、馈避雷器并做好接地。保持屋内的干燥,房子漏雨时,应该及时修理好。

  4、进户电源线的绝缘子铁脚应做接地处理,三相插座应连好接地线。

  5、晾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

  6、不要在凉亭、草棚和房屋中避雨久留,注意避开电线,不要站立灯泡下,最好是断电或不使用电器。

  二、小学生防汛知识

  (一)住宅被淹时如何避险?

  这种情况一般是针对洪泛区低洼处来不及转移的居民,其住宅常易遭洪水淹没或围困。假如遇到这种情况,通常有效的办法是:一是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并尽量安慰稳定好他们的情绪;二是想方设法发出呼救信号,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以便得到及时救援;三是利用竹木等漂浮物将家人护送漂移至附近的高大建筑物上或较安全的地方。

  相关概念:

  警戒水位:汛期江河洪水普遍漫滩,堤防临水达到一定深度,堤防或防洪工程有可能出现险情,要加以警惕戒备的水位。到达这一水位时,开始进入防汛戒备状态,要密切注意水情、工情、险情的发展变化。

  如何施行管涌的抢护:处理管涌的原则应以制止涌水带砂,而留有渗水出路。汛期:是指江河中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时期。

  汛、汛期、防汛:易于造成灾害的涨水时期就是常说的汛期。

  涝灾与洪灾的区别:涝灾因本地降水过多而造成,洪灾则是因洪水入境而造成。

  (二)洪水中如何逃生?

  处于水深在0.7m以上至2m的淹没区内,或洪水流速较大难以在其中生活的居民,应及时采取避难措施。因避难主要是大规模、有组织的避难,所以要注意:

  一要让避难路线家喻户晓,让每一个避难者弄清,洪水先淹何处,后淹何处,以选择最佳路线,避免造成"人到洪水到"的被动。

  二要认清路标。在那些洪水多发的地区,政府修筑有避难道路。一般说来,这种道路应是单行线,以减少交通混乱和阻塞。

  三要保持镇定的情绪。掌握"灾害心理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学问。

  三、汛期学校教育学生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一、汛期气候多变、突变,常会出现大暴雨、冰雹、台风、飑风、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

  二、要经常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密切注视天气变化,了解掌握灾情预测预报,做好防洪自护。要认真学习有关汛期防灾抗灾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不到易发生山洪(溪河边、沙滩、低洼处)区域游玩逗留。

  四、不到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危险区域或危房里活动停留。

  五、不到溪、河、圳、渠、池塘、水库等水域戏水、游玩。

  六、需过溪河要找桥梁通过。不要涉水过坑、过溪、过河,更不要冒险抢渡溪河。如果有鞋、书包、雨伞等物品掉水里,千万不能去捡捞,避免落水。

  七、不到小溪、小坑流等水域捕鱼玩耍。

  八、遇到灾害性天气尽量不外出,已出门在外的要寻找安全地带避灾自护。

  九、要熟记学校应急信号,应急转移线路和地点,需紧急转移时,要听从指挥,及时有序地安全转移。

  十、途中遇险时,不必惊慌失措,应迅速进行避险自救或寻找求助的办法,不能冒险行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