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中的寓意法
1�薄肮湃酥�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入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 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说“只有在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观察和体 验中,才会有比较深刻的探究与思考,才会“有得”,即会有某种思想观念的产生。这 种把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想法寓于事物之中的立意方法,便是寓意法,它能使文章所表达 的内容更为隽永含蓄,耐人品味。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体验都不尽相同,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们可以体会出更深的意味。�ピ⒁夥ㄔ谖闹械脑擞茫�首先要注意虚与实的结合。其次,寓意要高远。�デ罢撸�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以白杨寓意西北的革命人民,文中说,白杨树是那样挺拔,“一 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 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 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 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プ髡叽影籽钍鞯淖芴逍蜗蟆�—力争上游;写到它的干——笔直,绝无旁枝;写到它的 枝——笔直 向上,紧紧靠拢;写到它的叶——宽大,片片上上;写到它的皮——光滑,银色晕圈,淡青 色。无一不在写白杨树的特点,可以说是句句写实。但细细品味,就会发觉句句在写人,写 人的力争上游、正直、团结、进取、质朴的品格。由此看来,又是句句在写虚。文章实虚结 合,天衣无缝。�ニ纬�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对“莲花”有这样一段描写:�ァ加瓒腊�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プ髡咝础傲�”,由形出神,重在神韵。字字写“莲”,句句言君子,赞美君子高尚的气节, 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趣。文章这样的旨意,在当时的社会, 确是难能可贵的了。��
当代作家贾平凹写的散文《丑石》,先从正面——色彩、形 状、无用三方面极写丑石之“丑”,接着又从侧面——与汉白玉、大青石相比,荒草、绿苔 、黑斑依附它繁衍滋生,连孩子们也讨厌它等方面极写丑石之“丑”。然而,有一天,一个 天文学家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原来是一块“陨石”,“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它补过 天,在天上发过热、发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 而更了不起的是“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人们对此困惑不 解,甚至还讥讽它、嫌弃它,只有天文学家才说它“以丑为美”,说它“丑到极处,便是美 到极处”。这样,便含蓄而发人深思地提出了应如何正确理解“丑”与“美”的问题,启示 人们,认识事物的丑、美,不能只看外部现象,而要看实质。
推而论之,对人的认识何尝不 是如此呢?文章结尾处又极力赞美丑石的伟大——“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实质上是赞扬忍辱负重的民族精神。这又不禁使人联想到一个真正的革命者的崇高的心灵 美。固然“丑极就是美极”的观点需要商榷,但是这篇文章的情趣、立意,显然要比《爱莲 说》高。今天我们作文,理应站在时代的高 度,抒积极向上之情,立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壮志,积极进取,再重仿古人愤世嫉俗、孤 芳自赏、哀叹人生的情趣,怕是没有前途的。�フ馐且蛭�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观察、体验而得出的观念,会因时代的不同,世界观的不同,有 明显的高下之分。〖求新法�ピ诹⒁獾氖焙颍�能对生活有独到的见解,提炼出新颖别致的中心思想,这便是求新法。立意 正确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立意新颖则是衡量文章的优秀与否的关键。如果一篇文章,一部 作品 ,重弹老曲,走前人的路,那就不能给人以新的启示,即使文章写得再好,恐怕 也无人问津。�ノ夜�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有《伶官传序》,可称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现摘录三节如下:�ノ睾�!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ァ�…��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 壮哉!及场迹责”“已灭,天下 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 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 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生活在十一世纪封建时代的欧 阳修,固然不可能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了解封建王朝更替的社会和阶级的原因,但 是他摆脱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天命论的束缚,强调盛衰在于人事,这种标新立异的 看法,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同时他又依据史实,指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种看法都是有独到见解的。在当时起到警策朝 政的作用,就是对后世也不无警示意义。即使单就写作而言,欧阳修的标新立意之法也很值 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