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银行年终总结报告

2020-12-29 来源:钮旅网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金融部门认真贯彻货币信贷政策、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在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下行趋势明显、银行体系统流动性偏紧等不利情况下,仍然保持了较快的信贷投放,以全省市州第一的速度有力地支持了“两个中心”和“四个襄阳”建设。

  一、金融工作基本情况

  (一)金融工作运行情况

  20xx年,面对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向常态回归和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的复杂形势,我市金融部门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务实工作,全面推进各项金融业务,金融发展继续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并呈现出“四增两降”、“四优化”和“三个覆盖”的良好格局。

  1.各项业务持续推进,主要指标实现“四增两降”

  一是存贷款持续快速增长,增量均创历史新高。截至20xx年末,我市银行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同比多增亿元。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同比多增亿元,增长%。增量再创历史新高,并继续保持在全省地市州第二的位次,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和宜昌 和个百分点。新增贷款占全省的比重同比提高个百分点至%,贷存比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至%。

  二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迅猛,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20xx年,为化解企业融资瓶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我市金融部门除发放贷款外,还通过大量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融资租赁、信托等方式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形成了表内、表外两大渠道共同支持市场主体的合力,有效放大了社会融资总规模。截至20xx年末全市银行机构表外融资达到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高于贷款增幅个百分点。全市社会融资规模达到亿元,比同期多亿元,增长%。

  三是经营效益稳步提升,财税贡献不断加大。20xx年,我市银行机构实现利润亿元,比上年同期多盈利亿元,增长%。同时,银行机构上缴税收也大幅度增加。据统计,20xx年,全市金融部门共上缴地方性税收亿元,同比增长%。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上缴税收亿元,比上年多缴亿元,增长%;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上缴所得税达亿元,同比增长%。

  四是不良资产实现双降,金融风险得到控制。截至20xx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亿元,比年初下降亿元,不良贷款率为%,比年初下降个百分点,总体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2.宏观调控取得突破,贷款结构实现“四优化”。

  一是短期、中长期贷款共同发力,贷款期限结构得以优化。截至20xx年末,全市短期贷款余额为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同比多增亿元。其中短期单位经营贷款增加亿元,同比多增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同比多增亿元。特别是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增加了亿元,同比多增亿元。

  二是涉农XX县域贷款投放增多,贷款区域结构得以优化。截至20xx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为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达到%。截至20xx年末全市县域贷款余额为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同比多增亿元,增幅为%,同比提高个百分点。

  三是制造业及中小企业贷款投放最多,贷款投向结构得以优化。截至20xx年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为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量位居各行业之首,占全部行业新增贷款的%。中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为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个百分点。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增加了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半壁江山。

  四是差异化竞争格局逐步形成,主体市场结构得以优化。截至20xx年末,农发行贷款增加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增加贷款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新引进的10家股份制银行贷款增加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和邮储行贷款净增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26%。

  3.金融支撑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现“三个覆盖”

  一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地区全覆盖,全辖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襄阳市已连续10年获得湖北省“金融信用市州”称号,辖内7个纳入省政府综合考核的县市区全部进入“金融信用县(市、区)”行列,实现了信用县市的全覆盖。襄阳市还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城市被武汉分行推荐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先进城市。

  二是有效需求主体实现信贷支持全覆盖,企业信贷支持面进一步扩大。为满足不同层次市场主体的信贷资金需求,我们不断强化金融改革创新,先后引进和创新的金融产品230余种,发放创新类贷款270多亿元,有效扩大了信贷支持面。截至20xx年末全市银行法人信贷客户达6802户,同比增加1885户,增长%。除此之外,我们还专门针对不够准入条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股东发放大量的“个人经营贷款”和“大额信用卡”用于生产经营。据我们最近一次调查显示,我市个人经营性贷款客户(不含消费贷款)总数达到个,比年初增加1489个,增长%;发放授信额在10万元以上的贷记卡7840张,比年初增加934个,增长%。

  三是普惠金融服务实现各领域全覆盖,企业居民生产生活服务更加便利。20xx年,全市新增金融机构网点19个,小额贷款公司14家,新安装atm机182台, pos机2370个。新开立中小微企业账户:个,同比增长%;新发放贷款卡1330张,同比增长%;办理贷款卡年检5472张,同比增长%;全市跨境收支总额达亿美元,同比增长%;银行结售汇总额亿美元,同比增长%。新办理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亿元;新办理民品、民贸贷款贴息1264万元,同比增长%。新发放下岗失业小额贷款亿元,助学贷款1048万元,也均比同期有较大幅度增加。

  (二)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

  20xx年以来,全市金融部门全力跟进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全力支持“两个中心”和“四个襄阳”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积极开展窗口指导,确保金融工作逆势而进。针对今年政府换届后各地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的新情况,人民银行襄阳市中心支行提前准备、早做谋划,在农历年前就组织召开了全市金融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金融联席会议,认真分析了今年金融工作面临的形势,拟定了全年的工作目标,并对各项金融工作做出了细致安排,为我市信贷业务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发挥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作用,人民银行制定了《金融支持襄阳市新型城填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保障房建设XX县域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为更好地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人民银行与发改委联合建立了重点项目对接统计、通报制度,引导金融机构超前介入、主动对接全市重点项目。此外,人民银行襄阳市中心支行在全国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辖内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先后为11家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亿元、再贴现3亿元,为7家法人金融机构、4家农行三农事业部争取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优惠政策,增加金融机构基础货币十多亿元,由此带动信贷投放数十亿元。

  2.认真组织信贷营销,努力消除“信息不对称”。20xx年3月,人民银行会同发改委对全市182个省市重点项目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共收集了88个有信贷需求的在建和新建项目,统计信贷需求亿元。并与发改委联合组织召开了专项督办落实会进行督办落实。4月份,人行与经信委联合举办了工业企业专题产融对接会,向15家工业企业授信近30亿元,目前已落实贷款17亿元。6月份,举行了金融支持河谷组群发展暨政银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与河谷两地政府签订了226亿元授信的战略合作协议,与17家企业签订了亿元授信协议。在人民银行的鼓励和指导下各行纷纷根据自身特点,主动开展特色营销。如中行与佳海工业园、光彩物流园等园区签订“立业通”合作协议,为进入园区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汉口银行先后与市女企业家协会、高新区创业中心、福建商会和浙江商会开展专题银企对接活动,农信社通过“政银企联谊”等活动,积极寻找信贷投放切入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各金融机构已累计与企业签约达数百亿元。

  3.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化解企业抵押瓶颈。为化解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的担保、抵押难问题,人民银行襄阳市中心支行着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产品创新。农总行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放到了襄阳,目前该行已为2户农户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400万元,计划年内达到1亿元。老河口村镇银行创新蔬菜大棚抵押方式,为3户种植大户贷款75万元。汉口银行为科瑞杰公司发放专利权质ya贷款300万元。建行、民生银行积极转变抵押担保理念,不再强调足值抵押,而是通过股东无限责任担保+政府基金保证等方式放大企业抵押品的价值,最高可发放抵押物价值倍的贷款。20xx年以来两行在老河口推出了该项产品“助保贷”,为三个产业链10户小微企业贷款6000万元。

  4.加大县域信贷投入,积极支持城镇化建设。在人民银行襄阳市中心支行的推动下,各行抢抓城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的有利时机,将原来不符合银行信贷准入条件的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建设等开发类项目以城镇化项目向上级行审报,有效加大对县域的信贷投入。工行为谷城天成房地产开发公司成功发放城镇化建设贷款1亿元,建行为金海鑫城棚户区改造项目成功申报贷款亿元,正为楚都鑫城旧城改造项目申报贷款亿元。

  5.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了以“四大信用”工程、农村金融全覆盖、金融消费者保护、金融ic卡等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生态环境创建工作,切实提高了辖内的金融信用意识,改进了金融服务水平,襄阳市连续第十年获得湖北省“金融信用市州”称号,并已被湖北省推荐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国信用体系建设先进市州。

  6.积极推进金融改革,促进了金融业发展。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全市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积极推介中票、企业债等多种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如“产业链融资”模式、政府引导型“中小微企业产业发展基金”合作模式、政府担保“过桥贷款基金”模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专利权质ya贷款试点等,努力化解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贷款难。自主研究开发“外汇主体监管信息分析平台”,制定《货物贸易外汇管理业务复审内控管理办法》,积极宣传货物贸易改革和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促进涉外企业享受到外汇改革红利。监测掌握农村信用社改制、农行三农事业部改革进展情况,对老河口、谷城两家三农金融事业部组织开展了现场评估,推进了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顺利进行。积极协助市政府金融办完成了8家小额贷款的资料审批手续。截至9月末,全市共设立小贷公司43家,在全省市州名列第一。

  7.扎实做好金融稳定与管理工作,确保了一方金融平安。截止9月末,对辖内农商行、工商银行2家机构开展了综合检查,收到、办理金融机构开业管理申请17起,重大事项报告37起,对1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了综合评价。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金融管理规范化操作指引》,提升了金融管理的效能和水平,增强了维护辖区金融稳定的能力。拟定了《中国人民银行襄阳市中心支行证券期货合作监管试点实施方案》,积极争取证券期货监管合作试点。组织开展了重点领域的风险监测和排查,完成了《襄阳市金融稳定报告(20xx)》。分行在襄阳召开了金融稳定与管理工作座谈会,对中支金融稳定与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8.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提高了中央银行金融服务水平。一是积极创新经理国库模式。通过组织开展国债宣传周、国债“一下三进”、收款单“催兑”等活动,促进了国债工作的顺利开展。推进国库直接支付常态化。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代理国库业务主体监管方案》,提升了代理库的业务管理和服务水平。二是不断提升支付结算服务质量。加强银行卡收单市场管理,率先出台了支付机构备案公告管理等相关监管办法,探索“由机构到业务”的非金融支付管理新路。继续开展“襄阳市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示范乡镇”创建和助农取款“村村通”工作,实现助农取款便民服务对襄阳市辖内行政村的全覆盖。三是全力推进金融ic卡多领域应用工作。截止9月底,辖内16家商业银行中已有11家开始发行金融ic卡,全市累计发行金融ic卡万张,比年初增加109万张,增幅为708%。 武汉分行批复同意将襄阳市纳入湖北省金融ic卡非接触小额支付商圈建设试点地区。市政府正式决定开展以金融ic卡为载体的市民卡项目建设工作,争取年底前实现发卡。分行赵以邗副行长对中支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亲临襄阳指导。四是创新了征信宣传与管理服务方式。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台“政协论坛”、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等深度媒介进行了互动式宣传,有效提高了征信知识传播的广度、深度和热度。在全省率先推动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建立现代征信制度、开展信用评级,全市88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小贷公司中的39家已经与中支签订了信用报告委托查询协议。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行了贷款卡业务商业银行预审核制度,择优选择建设银行两个营业网点设立了襄城、樊城贷款卡业务服务部,为企业提供了便利服务。五是创造性地推进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通过完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制度体系,增强保护工作的规范性;通过探索金融消费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加强跨部门协作,拓展金融消费纠纷处置手段,及时、高效处理金融消费纠纷。全年共接到金融消费投诉98起,受理、办结56起,通过跨部门合作机制移送相关部门23起,通过调解打消投诉19起,办结率和满意率达到100%。显著提升了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树立了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权威和形象。分行赵军副行长亲临中支对襄阳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进行了指导,分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处向全辖转发、推介了中支《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评价办法(试行)》,并向总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呈报了中支《关于开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诉调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六是积极推进了人民币管理工作。加大小面额货币投放和回笼力度,探索建立了金融机构小面额现金供应主办行、主办网点新制度,全市共建立7家主办行,151家主办网点,有力提高了小面额货币供应服务质量。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商业银行代理发行库试点工作和“现金服务直通车”活动,被武汉分行确定为年度重点工作项目,目前进展顺利,得到分行领导高度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