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社工委工作报告范文

2024-03-07 来源:钮旅网

  民政部等18部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后,社会工作在全国进入快速发展的“青春期”,各地救助管理机构也适时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为传统的民政救助工作注入了新鲜活力。要实现社会工作在救助管理机构中的科学发展,需要强化“四项保障”,为社会工作这个新生事物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一、强化组织保障,增强社工实务开展的领导力

  组织领导涣散、工作抓不起来是许多机构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强化组织保障,就是要形成共识,增强社会工作实务开展的凝聚力和领导力。

  第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是否能开展好,关键看组织是否合理有序,组织是否合理有序,关键看领导是否重视。应确立一把手负责制,统筹社会工作整体部署、资源分配和考核问责,同时明确任务分工,责任分解要落实到人,绩效考核应直接与切身利益挂钩。

  第二,搭建架构,科学设置岗位。没有完整的组织架构,不利于社会工作实务的系统管理;岗位设置不科学合理,容易造成权责分离、运行不畅。应确立清晰的社会工作组织架构,使社会工作运行系统形成有机整体,便于领导系统地、整体地抓工作落实;科学合理设置社会工作岗位,使岗位社工权责一体,社会工作实务形式和内容整体统一,确保社会工作系统顺利运行。

  二、强化制度保障,夯实社工实务开展的基础力

  制度是社会工作实务的运行规范,是社会工作实践的行动指南,是社会工作得以运转的根本保障,必须切实加强。首先,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要结合救助管理机构工作实际情况,制定社会工作服务流程,细化社会工作服务规范,确定社工岗位职责,明确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和职业、专业操守等,形成一系列规章制度。其次,形成社工运行机制。社会工作实践活动实质是一个管理过程。管理,顾名思义是“管”与“理”的结合。所谓“管”,就是建立运行规范;所谓“理”,就是要形成运行机制。建立规范,要靠标准;建立机制,要靠激励。激励要统筹用好正向和负向两个标准,即奖励标准和惩罚标准。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关键一环,也是激活社会工作实践活动良性运转的内生动力。

  三、强化人才保障,提升社工实务开展的执行力

  无“人”即“止”,人是行为的第一要素,社工人才是推动社工实务开展的根本力量,因此,必须强化社工人才保障。

  第二,加强志愿者队伍管理。志愿者活动是社工实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志愿者也是社工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志愿者的筛选、对志愿者进行服务技能培训以及对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和合理引导,使其服务“为对象所需”、“为机构所需”。

  第三、加强与高校社工专业合作。高校社工专业学生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背后还有丰富的教师资源,他们迫切需要实践平台,而机构有社工学科背景人才不足,也缺乏专业督导,从这些方面来说,机构与高校互为需要。应创造条件加强校地合作,促进机构与高校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中实现优势互补。

  四、强化资源保障,加强社工实务开展的支撑力

  没有资源保障,社工实务犹如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根本就无法运行。要使社工实务开展具有实效性、稳定性、长效性,就必须强化资源保障力度。首先,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稳定的财政投入是社会工作持续运转的重要保障。应借鉴沿海等地救助机构,对社会工作运行给予稳定、充足的经费保障甚至是专项经费保障。其次,促进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工作助人行动是一个系统化行为,需要家庭、学校、社区、政府相关部门等整合资源、通力合作、形成联动,应倡导社会力量和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助人合力,为救助管理机构社会工作实践形成有力支撑,共同促进困难对象实现助人自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