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间倡议书

2022-08-18 来源:钮旅网

  关于规范两操一课,形成良好习惯的倡议

  各级部、各班:

  提高个人修养,好习惯如影随行。

  在汉语里,从辞源上看,习惯最早也写做“习贯”,有两种基本的含义。一是指习于旧贯,习于故常。《汉书四八:贾谊传》中记载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二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生活方式。

  当代心理学对行为习惯的解释。陈会昌教授认为:“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行为动作。”《心理学大词典》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或者说,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一种行为方式。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

  现在人们比较认同的权威性的行为习惯定义是美国心理学家阿瑟.S.雷伯概括出的关于习惯的解释。雷伯在其所著的《心理学词典》中将心理学中概括习惯的含义其中重要的两种为:(1)一般指一种习得的动作。本义是指运动模式、身体反应。(2)通过重复而自动化了的、固定下来的且无需努力就轻而易举地实现的活动模式。

  我校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包括了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等方方面面,对学生的个人修养、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我们回想一下,我们还有许多的地方做的不尽人意,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的集合、每天三次的两操一课的集合、每一次全学部及全校性集合,均不能达到“快、齐、静”的要求,尤其是每天三次的两操一课集合,大部分的同学拖拖拉拉,甚至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勾肩搭背,到达指定集合地点后不是保持安静,而是相互打闹、说话,站不直、整不齐,带操老师多数时候整队二至三次,才能静下来,这种种现象与我校的行为习惯养成是不相符的,是与一名严于律己的合格中学生的正确行为是不相符的。大家可以想一下,我们每次上操都拖拖拉拉,是不是每天都在强化这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我们每次上操都达到“快、齐、静”的要求,是不是每天都在强化这种好的习惯?

  所以我们倡议:为进一步规范我校两操课秩序,让同学们养成一种办事利落、雷利风行的良好行为习惯,特作如下规定:

  一、集合要求:

  1.各班于运动员进行曲响完必须带队完毕,并且达到“快、齐、静”的要求。

  2.运动员进行曲响完之后,如再有不到位者每人次扣班级量化分2分,集体扣5分。

  3.到达指定集合地点后保持安静,否则每人次扣班级量化分2分,集体扣5分。

  4.集合途中,如有相互打闹、说话、拖拖拉拉者,每人次扣班级量化分2分。

  二、各班下楼顺序与楼梯出口

  立德楼各班下楼顺序与楼梯及出口

  1.西楼梯用出口:8.10-8.8-8.2-9.5-9.6

  2.中楼梯及大厅出口:8.9-8.11-8.7-8.4-9.2-8.3-8.1-9.1-9.3-9.9-9.7

  3.东楼梯及出口:8.12-8.6-8.5-9.4-9.8-9.10

  厚德楼各班下楼顺序与楼梯

  东、西各班分别从东、西楼梯及出口。

  三、具体要求:

  1.集合速度,请各班按紧急疏散路线下楼,出楼后再迅速到达跑操指定地点集合。原则是运动员进行曲响完,全校集合完毕。

  2.各班到达集合地点,保持安静。

  3.跑操过程队伍整齐,体育委员指挥合理,全班协调一致。

  4.上午大课间到达集合地点后,自动散开,保持队形整齐,做操过程态度认真,动作规范到位。

  四、建议:德工处安排专人配合体育组进行专项督查。

  倡议人:

  时间:X年XX月XX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