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_年_月,当时我还在担任初三班主任,兼化学和生物两科,跨级跨科,距离中考的日子也越来越近,每天工作极其充实。而这时贝老师捎来了朱校长的邀请,受宠若惊的同时,怀疑自己能否完成这么多工作任务,更怀疑自己是撑不起“名师”两字的。在贝老师的鼓励下,我抱着学习的心态加入了工作室。
加入工作室让我觉得最意外的收获是各种参观活动。虽然我们的足迹主要在珠海,但我们参观的工厂企业的种类繁多,如与发酵技术相关的斗门的青岛啤酒厂,与食品生产有关的斗门绿阳金针菇厂、斗门白蕉高昌食品有限公司,与引用水及水处理有关的汪之洋矿泉水厂、拱北水厂污水处理厂,与植物园林有关的华南植物园、斗门六乡水松林保护区,这些丰富多彩的参观活动让我们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联系了起来,极大的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在教学中有更多的实际经验可以应用,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堂。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课堂,在工作室的这段时间,我们听了很多研讨交流课,给我很多启迪。朱琦老师的《我们身边的发酵技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张筱蔼老师的《实验法研究初步探究》借助身边的植物乐杜鹃,给我们展示了如何把抽象问题具体化,贝丽妍老师的《脊椎动物复习课》帮学生理清了系统知识脉络,罗东青老师的《关注城市环境》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有机整合……这些课又滋润着我的成长。另外我也参加了香洲区生物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和实验创新比赛,教学比赛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主要也是在其中的实验环节创新,实验比赛《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中我对实验设计的创新涉及到了材料创新、工具创新、步骤创新等,在切切实实的备赛和参赛过程中我对实验课的设计创新和掌控又有了新的体验。
虽然在20xx年底我因休产假不能再继续参加工作室的活动了,但这期间收获的种种以及与成员间的良好互动成为我职业成长道路上难忘的经历。参与其中,收获良多,回味其中,提升自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