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不知道会有多少次被要求或被需要介绍自己。也许是初次见面的朋友,也许是面试的主考官,也许是开学的新课堂,也许是陌生的聚会,也许是对一个尊敬的长者……
有些人在面试时的自我介绍很简短,我叫;也有的人很复杂,各种头衔一大堆,拉拉杂杂。有的人喜欢展示自己的.个性(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些人更看重外在评价(我获得过某某荣誉或者肯定)。有些人在各种场合会准备各种不同的自我介绍说辞;有些人则在哪儿都坚持一套说法。
介绍自己的过程,其实是寻找自己、寻找自我认同的过程,或者,仅仅是在描绘自己理想中的那个人。
前两天接诊了一个号称“面霸”的大男孩。半年时间里,他一共参加了23场面试,可最终工作也没落实下来。咨询过程中,我建议他做一次角色扮演的练习,我来演面试官,他来表演一下面试中最常规的自我介绍。
听听我们当时的对话——
小王:“首先,感谢领导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给我这个机会。我叫小王,是××大学系的应届毕业生。我对贵处的这份工作非常感兴趣。我的个性积极乐观、踏实肯干、富有团队精神。如果您可以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会努力工作还给您一个惊喜的!”
面试官:“还有吗?再说说。”
小王:“我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在校期间每年都获得院系的奖学金,两次一等的,一次二等的;我的人际关系也一直保持得很好,是我们宿舍的舍长,和同学们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面试官:“可以告诉我,如果我把你招进来,你可以为公司做什么吗?”
小王:“我的学习能力很强。只要不是那种业务类的工作,在其他的各种岗位,让我跟着一位老师做一阵子,我就一定能学会应该做的所有事情……”
面试官:“你在简历中写的期待工资是2500元,为什么这样定呢?”
小王:“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嘛,我主要是来学习、增长工作经验的。工资低一点没关系,只要够我维持正常的生活就可以了。”
说你想说的还是说人家想听的
自我介绍,分析起来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它不仅涉及一个人表层的社交技巧和表达能力,而且还反映出介绍者心中许多更深层、更复杂的内容。比如自恋,比如评价标准,比如现实检验的能力。
我们一起接着看小王的例子。他这番浓厚学生味儿的自我介绍,的确没有违背一般面试指导中“突出优势”的大前提,他的问题核心是“到底什么才是优势”?小王告诉我,他之所以这样介绍,是希望给对方留下“积极、热情、好学、对岗位忠诚、上岗后会踏实工作”等好印象,但他欠缺考虑的是——这些印象在对方看来真的是“好”印象吗?或者是最重要的好印象吗?
企业招聘员工,最基本的标准就是“能干活”,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这一朴素的真理,通常被面试辅导的专业人员细分为问题解决、冲突解决和团体协作三种能力。说白了,就是平时自己能干好、有人捣乱的时候也能干好、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还能干好。
相对于这些,学生时代的“谦虚好学、热情积极”等优良品质,都要暂时退居二线。毕竟公司不是学生社团,没有助你成长的义务,也不会白白提供学习的机会——除非你表现出的潜能让他们相信那样做值得。
所以,像“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这样的开场其实没什么太大必要,反而只会泄露出你的不自信,让对方怀疑“难道你不配吗?”不妨就从不卑不亢的一句“下午好”开始,然后一条一条列举出你“能干活”的具体事例。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捷径,就是对着招聘启事上的要求分类陈述,做到有的放矢。
要当心举出的事例是否太过“宝宝腔”,千万不要拿“在天安门迷路后顺利回学校”这样的例子证明你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别笑,这可是一位可爱的博士生在外企面试中的慷慨陈词。另外,主动降低薪金要求也不是上策。企业付给一个人的报酬都是与他的能力相匹配的。你故意要的少,会给对方“不值更多”的疑惑。
你的价值核心是什么
除了职场中的面试,生活中的自我介绍就更有意思了。上个月陪一女友参加相亲会,同时和三位男士一同吃饭,顺便就听到了一场自我介绍大比拼,精彩程度简直跟冯小刚的电影剧本有一拼。
第一个开口的男士貌似大款,重点介绍他名下的公司规模和资产情况,虽然语言中频频使用谦词,但整体给人的感觉却像一只急于开屏的雄孔雀。
接下来发言的一位,明显自尊受到威胁,转而主力介绍他毕业后这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情况,潜台词是“别看我目前的情况一般,但我是一只标准潜力股,将来不可限量”。
至于最后的一位,则轻描淡写地避开了财务话题,风度翩翩地强调自己“爱好广泛,且寄情于山水之间”的高雅情趣,听起来就像财经峰会中走错了门的风流才子。
实际上,不管3人所介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从心理功能上,他们都是在展示自己的相对优势。联系到其他不是如此强调竞争的场合,比如同学会、见面会、老乡聚餐、网友见面等时刻,每个人作出的自我介绍,实际上都是基于本人内心的身份认同和价值判断。
喜欢强调财富的,是因为财富对于他来说绝对重要,离开了所依附的财富,他可能就会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总要凸显个性的,是因为内心追求与众不同,被身边人忽视,对他来说是一种煎熬;还有那些每每轮到自己就报个姓名糊弄过去的,大概就是习惯了被视作路人甲乙丙丁,当绿叶当出了经验,谁要是硬好心把红花的位置让给他,他也会如坐针毡周身不适。
所以,听过一个人简单几句的自我介绍,如果我们稍加留心,就不仅能够了解到他/她有意传达的具体信息,还可以大致揣测到他/她对人、对己、对这个世界作评价时的参考框架了。
还有一种自我介绍是面对自己的
以上讲的自我介绍都是做给别人听的,还有一种自我介绍是面对自己的。
“我是谁”是哲学上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能够作出满意回答的人并不多。治疗中,我经常会让来访者思考这个问题,让他说一说眼中的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他是谁?他可爱吗?你愿意爱他吗?
通常,来访者自己的回答中蕴藏着突破困境的关键,可惜不是每一次他们都能听见。有位在我看来绝对可以归为“事业有成”的成功男士——他在北京三环寸土寸金的地界拥有150多平方米的豪宅——憋了半天,最终的回答也只有短短的一句:“我是一个很勤奋的人。”而当我追问“为什么不说说事业和生活中的各种身份”时,他竟然说“比起很多成功者,我的其他方面都还谈不上成功,只有‘勤奋’还算是一个优点。”
我的老天!似乎在他的世界里,人只能被划分为“勤奋”和“懒惰”两种,或者就是“成功者”和“失败者”两类。所以大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位“勤奋宝宝”会每到冬天就因抑郁症的发作而住院休养——我们这些血肉之躯又不是传说中的永动机,不可能总像上了发条那么勤奋,你不知道休息,症状就会想办法让你休息一下的。
与上文这位苦苦思索自我优点的青年才俊正相反,另外还有一种来访者,特别喜欢在做这个练习时列出满满一火车的缺点。比如一位总是受困于情感的小美女,自我总结为“没什么值得别人喜欢的地方”,不管是脾气性格、能力才华、还是经济能力、家世背景,反正没有一样拿得出手,也就活该倒霉一直找不到对象。所以每当听到爱慕者的赞美之词,她也决不会相信对方是发自内心,不过“是为了哄我开心才故意那样说的。”
当然,她的这些自我贬低其实也带给她很多潜在的好处——当我们确定自己是一个不好、不可爱的人,就可以顺便放弃在亲密关系中所必须付出的努力,也可以在发生各种冲突和矛盾的时候,不必认真考虑自己实际上做错了什么。毕竟,安于作一个命运的受害者,总要比直面挑战容易得多。
为自己写一篇“墓志铭”
忘了是谁说过:“伟大的哲学家只管提问题,却从来不负责给出答案”。这大概是任何有关心灵的问题实际上都没有最终答案,所以千万不要问我“什么样的自我介绍是最理想的”。而我能跟大家分享的,更多是借此来发现一个方向。我相信,每一个看来不够理想的答案里,都藏着帮助我们迈向理想的神秘启示。
回想5年前,我刚刚生了孩子,离开学校。不管是在专业的会场,还是私人的聚会,只要一做自我介绍,就会底气不足地说:“我是一个全职妈妈,有空的时候写写稿子,做做咨询。”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安于这个自我定位。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对此产生怀疑,不禁反问自己——你对自己这样的定义满意吗?你要一辈子都使用这样的介绍吗?
答案当然不是。
于是我找来一张白纸,列出了一份心中理想的自我介绍。结果就发现自己对于“母亲、撰稿人、咨询师”这三个角色中的每一个都同等热爱,哪一个都不愿意轻言放弃。既然如此,我就需要把自己的生活方式作出调整,为后面的这两个角色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不仅仅是发一番空空的感慨就罢了。
想要尝试这个练习的朋友,不妨也列出你“理想中的自我介绍”,越详细越好,然后对照着你自己的答案,一条一条想想能够为此采取些什么实际的行动。如果这个练习对你的触动不够,不妨就尝试一下它的升级版—为自己写一篇墓志铭。
存在主义大师欧文·亚龙总结说:真正活过的人不怕死。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是在听见死神敲门声的时候(比如亲人离世或自身患病),才去认真考虑自己究竟想要怎么活,哪些东西才是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而墓志铭的游戏就可以帮助我们把这个思考提前完成。
就好像上一段提到的那位勤奋男士,当我提示他“你希望到那一天人们怎样提起你?比如说你的儿子?”时,他没有当场作出回答。于是我建议他回家问问他7岁的儿子。他的答案始终也没有告诉我,但远远比这个更重要的是,他的改变他身边的人都说看得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