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公司董事长在2023年终大会上的讲话稿范文

2021-07-30 来源:钮旅网

  各位领导,业界同仁,上午好!

  去年证券公司创新大会以来,深交所紧密围绕创新大会提出的总体目标,与监管系统和业界的同仁紧密合作,大力推动市场改革创新。关于深交所创新的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安排,我们在提供的书面材料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我着重谈几点一年来参与创新发展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第一,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转型依然任重道远,而且更加紧迫。

  当前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任务紧迫,这从我们上市公司的情况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从年报和统计数据看,上市公司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还远远不到位。美国标普500中周期性强的传统工业行业和金融只占市值的25.6%,而科技、消费等行业占比为58.4%,盈利几乎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而我国上市公司以传统产业主导,高科技、现代服务、消费行业发展滞后,20xx年末沪深A股中,金融、房地产、石化、电子、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周期性行业上市公司数达1316家,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数和市值的53.2%和52.6%,盈利随经济周期剧烈波动。过去20xx年,美国标普500非金融企业ROE总体保持在18-25%的水平,表现出很强的核心竞争力。我国上市公司最高是20xx年的14.7%,去年只有12.5%(深市只有8.6%。),扣除金融企业只有9.3%(8.4%)。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群体中比较优秀的代表,实体经济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可能会更突出。

  总体上看,紧贴企业一线需求,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一是从存量着手,加快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促进企业做优做强;二是改进增量,将资本市场覆盖范围大幅向下延伸,提高市场筛选能力,为不同类型的企业、项目进入资本市场创造条件,不能让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和

  项目倒在资本市场的门槛前。这就需要在制度、产品和平台上进行一系列的创新。这一年来,行业内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例如参与场外市场的建设,加大并购重组的投入,推出中小企业私募债,开发股权质押融资业务等,但是总体上离实体经济的需求还有不小的距离,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努力。

  第二,资本市场创新必然面对更多的风险和挑战,在当前形势下尤其需要引起重视。

  培育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必然是一个海量试错的过程。以创业板市场建设为例,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是服务高科技新兴产业的资本市场样板,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虽然培育出了象苹果、微软这样的领军企业,但也经历了大进大出、大起大落的过程。1985年初纳斯达克有4097家上市公司,1985年至20xx年间共计11820家公司上市,同期有12965家公司退市,退市数量甚至超过了上市数量。同期,庞大的场外市场(OTCBB、粉单)始终保有近万家挂牌公司,成为Nasdaq的孵化器、蓄水池。x年网络股泡沫破裂前后,纳斯达克市场综合指数从5400多点跌至1200多点。即便是微软和苹果,股价最高时比最低时也高出660倍和510倍。这一方面需要我们包容失败,另一方面,对于证券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也是个严峻的考验。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速转段、发展转型、体制转轨的时期,各种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日益突出。创新必然会遇到风险,在当前的形势下,风险和不确定性更大。宏观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各种风险,会通过各种途径,传递到我们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业务领域。如果再考虑到行业内外的竞争压力,以及风险控制基础的薄弱,创新的风险是非常现实的挑战,必须更加引起重视。如果出现重大

  问题,创新只会让市场和客户加快失去信心和信任,大大压缩证券公司的发展空间,累及市场改革和创新的步伐,又一次挥霍掉行业发展的机会,这无异于行业集体沉沦。

  第三,要解决好创新中的风险防范问题,必须充分依靠市场主体的作用,重视三个方面的工作。 防范创新中的风险,已经引起监管层、业界的高度重视,一年来做了很多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向是继续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充分依靠市场主体的作用,既激发市场活力,又防范市场风险。在这方面,有三项工作值得大家重视。

  一是提升证券公司的执业水平和内控机制。实体经济的转型需求对资本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证券公司能否适应创新业务发展的变化提升执业水平,培育内控文化,是防范创新风险的关键。证券公司责任重大,需要牢固树立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的意识。

  目前,证券公司创新热情很高,但应将重点放在基础机制、基础产品的建设上,练好尽职调查、内控等基本功,发挥证券公司的基础产品和功能优势,培育自己的客户、自己的产品,做到以高质量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真正成为“一手托两家”的中介。从IPO财务专项检查情况看,证券公司尽职调查工作质量还有提升空间。下一步,新三板、场外市场的建设,新产品的创新会更加依赖证券公司尽职调查的质量,是市场参与者判别风险的依据。

  证券公司的内控,是防范创新风险的前沿阵地。内控机制建设,不仅是制度机制的完善,更是企业文化的培育,必须转变观念认识,下大力气跟上创新业务快速发展的形势。

  二是重视行业自律作用。在自律、行政、司法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中,自律是最能快速适应创新变化,降低创新成本的监管方式。强化自律监管,也是减少行政干预,释放市场创新活力的前提。如果市场没有形成有效的自律机制,必然引入刚性的行政监管,压缩市场创新的空间。现在看来,去年实施的新股发行改革,在加强保荐机构工作质量监管、询价机构管理等方面,证券业协会投行委员会的作用可以发挥得更加充分一些,更好地推动新股发行改革的进程。

  下一步,创新带来的监管压力会更大,自律监管可以动员行业专业资源优势,及时形成对各类创新业务的行业规范并灵活调整,为行政监管的后续跟进赢得时间、积累经验,为行业创新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快探索打开空间。

  三是深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证券公司对客户最了解,深化适当性管理可以让风险在不同类型投资者中实现合理配置,是资本市场有效化解实体经济风险冲击的微观基础。适当性管理也是规范客户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最直接有效的前置关口,这对市场和产品创新来说,尤为重要。从近期债市暴露的问题看,中介机构的客户管理职能不容忽视。

  创新为投资者和融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和便利的同时,也会使得利益输送等违法行为更隐蔽、更方便。只有牢牢把住合法合规的底线,创新才能得到社会认可,具备可持续性。20xx年新闻集团收购道琼斯并购内幕交易案,正是因为内幕交易人的经纪机构—美林香港分部——对其客户异常交易的及时报告,使相关当事人是在内幕交易获利4天内即被美国证监会诉讼的,并购也得以在年底如期实施完毕。

  去年以来,创新业务发展较快,证券公司应该看到创新的前景,及其对经营模式和收入结构转型的深远影响,下决心放弃短期利益,更加重视适当性管理工作,为创新业务的发展提供制度机制保障。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证券行业创新发展也处于关键时期。要清醒地看到,创新业务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证券公司的外部,需要法律法规、监管方式和交易平台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在内部,则涉及到组织架构、激励机制、研发能力、技术系统、客户基础、销售网络、风险控制和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的基础工作,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证券公司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一点一点积累起行业的声誉,让市场有信心,看到希望。我们相信,只要证券公司高度重视,各方密切配合,一定能在行业创新发展上取得突破,发挥资本市场在经济社会转型中应有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