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到大竹堡小学对口帮扶就三个月了。回顾这几个月,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受到同事的好评,得到帮扶学校的肯定,真是莫大的安慰。今年的对口帮扶工作快要完成了,现将我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基本情况
xx年从教至今,我在教育战线奋斗了四十个春秋,现在离退休不远了。上期末,学校领导找我谈话,肯定我工作成绩的同时,希望我发挥一个老同志传帮带的作用,支教马边,为国家的民族教育作贡献。我当时就表态,服从学校安排,一定把我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忘我无私的奉献精神带到大竹堡小学,担起一个老教师的责任,保质保量完成支教任务。
临退休前支教,对我来说,确实也是磨炼。毕竟,几十年生活习惯、工作习惯都被打破了,要吃苦,要劳累,要离开家人。但是工作需要,我顾不了那么多,支教是大事,想做,就没有困难克服不了的,我准备好了,随时听从召唤,奔赴马边。
工作方面
我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一名扶贫支教的老师就有优越感,就带了光环,就要搞特殊。一踏进大竹堡小学,我就是“大竹堡人”,我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参与到对口帮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挑不拣,不计得失。扶贫支教工作,说实在的,苦;面对苦,我报之以“干”。
(一)勇挑重担
支教以来,我担任了大竹堡小学一年级一个班的数学、道法、美术、体育教学工作,与学校副校长搭班。
凡是在民族地区支过教的老师都知道这是什么概念:新生一年级汉语水平良莠不齐,别说教学,就是日常交流都会不顺畅;一年级上半期处于幼小衔接最关键的时期,学生从自由散漫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有要求、有压力的小学生活,学习习惯、班级秩序、家校关系等等没建立起来,事无巨细,都要老师亲自过问,更何况这是彝族地区寄宿制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工作,工作量之大,不言而喻;与副校长搭班,就意味着多做事,副校长公务多,常出差,副校长一走,我就“全天候”,所谓“全天候”,就是朝九晚八,全天不休。支教三个月,我来了八盘“全天候”接任这些工作,对我精力、体力、脑力都是挑战。学校照顾我,我是可以选择中高年级的,可我考虑再三,还是选择一年级。
(二)认真教学
为了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得提前做足功课。备课,特别是备学生,这点非常重要,学生变了,学情也变了,走了几十年的老路子行不通了,我必须重新开始。
要了解彝族同胞的子弟,了解他们的学习底子,了解他们的习惯、家庭、喜好,找问题,想办法,尽量利用他们熟悉的猪、牛、羊,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讲解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所教班级,37个学生,只有1个是汉族学生,有几个孩子从未上过幼儿园,他们说彝语,我说汉语,交流非常困难。为了让学生听懂我说话,我这么大年纪,还学会了做课件。课堂上,各种资源都用上了,除了书本、课件,还用上各种肢体语言,表情、动作、声音齐上阵,还请语感好的学生做我们的翻译。
教学生要有耐心,教彝族学生更要有耐心。“今日学,明日忘”是常事,为了让学生记住,我就让他们反复练习、刻意练习、动手操作,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不放弃一个孩子,一定要让他们“有所获”。
(三)注重习惯
也许是从事过多年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工作,好像是一种职业习惯,特别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从小事做起,从卫生做起,从穿衣吃饭洗澡睡觉扫地收拾书包做起,让他们知道文明、整洁、守时、有序。
和学生在一起,我一言一行都是教育,我就是学生的表率,因为要教好学生,我的自律性也增强了许多。
(四)关爱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为了走进学生心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情况。当我得知学生家里非常困难,缺穿少衣,心里非常难过,为了帮助他们御寒,我把爱人和儿子买小了或者穿了几回七八成新的衣服打包给他们带进去,希望他们能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能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希望我所做的一切,能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支持,眼里有情,心里有光,能自然地接受爱,也能自然地爱身边的人。
支教工作又苦又累,但所有付出,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内心便无比欣慰。10月26日,我随大竹堡小学的领导回到金山小学,两个校长谈到我的工作,吴校长说:罗老师在向我们民族地区传经送宝的同时,也在教我们的老师如何做人。这是对我的最高嘉奖,有这句话,再苦再累,我都觉得值得。
现在,我最担心的是彝族年后,我那些娃把知识还给我了。三个月的努力,80%的学生会做10以内的加减法了;10%的娃基本会做;还有10%的娃似懂非懂,我真担心耍完彝族年,似懂非懂的娃变多了。
彝族年后返校后,我将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教法,力争他们在期末考试中有个好成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