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老街是到北海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这里是晚清开埠较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可以看见曾经北海的繁华,也有不少打卡点值得一去,
北海老城位于滨海路一带,四川路与海关路之间,长1.44公里,宽9米。北海老街内有东安马头、基督教礼拜堂、三皇庙、丸一药房、街渡口、治安告示碑、摇水井、永济隆、双水井、单水井、北海海关大楼旧址、大清邮政北海分局、宜仙楼、电报局旧址、房产界碑等建筑古迹,北海老城历史文化馆、北海坭兴陶馆、北海明清木雕馆、北海水彩画馆等四大展馆则是展示老城文化底蕴的最佳平台。
基督教礼拜堂
基督教于公元19世纪末传入北海,有英国圣公会、德国信义会、美国五旬节圣洁会等流派。1953年,北海基督教成立联合教会,以位于和平路的原圣公会圣路加堂为联合礼拜的场所,后因城市扩建拆除。1983年在珠海路新建此礼拜堂。
丸一药房
丸一药房旧址为三层三进的骑楼建筑,占地114平方米,1936年9月3日下午7时左右,丸一药房老板日本人中野顺三因从事间谍活动,在此药房被时驻北海的十九路军翁照垣部所杀,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北海“九三事件”。事件发生后,日本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抗议,并派军舰在冠头岭一带海面进行武力威胁。企图强行登岸调查,但因翁照垣部严阵以待,故没能得逞。
街渡口
清朝道光初年(1821年),廉州街往北海的渡船多停泊在外沙东端内港南岸的码头,乘客由此上岸直达大街(现珠海路),旧称“街渡口”。光绪二年(1876年)北海开埠后,街渡口成为北海最为繁忙的客运码头。
永济隆
永济隆建于1930年,属北海早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之一,业主为陈柏堂,防城人。其堂兄陈济棠(南天王)主政广东期间(1930—1936),返乡时多下榻于此。解放前夕,曾为国民党“粤桂边区剿匪总司令部”。
北海海关大楼旧址
北海海关于1877年设立之初称北海关,是广西最早建立的海关。1883年建海关大楼。北海关虽然是清政府所设,但该关所有的正副税务司及海关帮办、监察长、港务总巡等要职全由洋人担任,故俗称“北海洋关”。该旧址是旧中国关税主权外丧的物证。
大清邮政北海分局
1877年英国在北海设立领事馆,同年清政府在北海设立海关。为办理外国使团官员,外交使节跟眷属往来信函、包裹等业务需要,北海海关附设“海关寄信局”。1896年清政府创办“大清邮政”。翌年,北海“海关寄信局”被转为国家开办的“大清邮政北海分局”,成为我国最早开办的邮政分局之一。
宜仙楼
宜仙楼创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共6开间,砖木混合结构,门面屏风、扇窗栋梁均雕刻有花草鱼虫、梅兰菊竹图案,时称“北海第一楼”,与后来居上的茗珍、镜春、珠浦合称四大楼。宜仙楼专营茶座,兼营旅业、饼食,包办酒席,以制作中秋月饼闻名。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画坛巨匠齐白石曾小住北海,下榻沙脊街,并畅饮于此楼。
北海老城历史文化馆
北海老城历史文化馆位于珠海中路102号,该馆在梳理北海老城的历史脉络中,重现老城昔日繁华景象,展示老城独具特色的历史遗存,深度挖掘老城的精神文化内涵,展示出一种缘海而生、伴海而兴、中西合璧的滨海古城历史文化底蕴。通过高科技多媒体、场景复原、实物等的穿插展示,以时间为横坐标,历史事件为纵坐标,以事带物,以物带人,将整个老城的发展历程完整的铺陈开来。
北海坭兴陶馆
北海坭兴陶馆位于珠海中路20号,主要展示许维基先生所收藏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坭兴陶藏品,辅以13位坭兴陶大师的个人精品展,可堪称“全国独一无二”。
北海明清木雕馆
北海明清木雕馆位于珠海中路10号,馆内展品来自澳大利亚籍华人收藏家巫海先生藏品,主要陈列明清时期北部湾地区古民居中的建筑木雕及民用家具,这些展品主要采用了浮雕、透雕、圆雕等雕刻手法,展品雕工精湛,形象生动,是北部湾地区收藏古建筑木雕中数量最多、品种最齐全的展馆之一。
北海水彩画馆
北海水彩画馆位于珠海东路181号,该馆由老街保存最为完好的岭南骑楼建筑风格的民居改建而成,重点介绍代表北海画派的十一名画家:蔡道东、张国权、张国楠、刘少华、张虹、包建群、吴明珠、吴志刚、黄小其、张济良、张斌等的个人精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