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福州三坊七巷:没见过古代“里坊”啥样?来这儿看

2024-08-13 来源:钮旅网

自唐季五代以来,这里古老的坊巷格局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中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

这里保存着200多座古民居,是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这里是一大批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的杰出人物的出生地和寓居地,发生于此的风云往事,书写着半部中国近代史。

这里是中国东南名城福州的历史之源与文化之根,是名闻海内外的三坊七巷。

在古城福州的城市中心,坐落着一片占地约40公顷的历史文化街区。它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组成,因而自古就被称为“三坊七巷”。

自西晋永嘉南渡以来,福州逐步形成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的城市格局;五代开闽圣王王审知建造罗城,又奠定三坊七巷一条街的民居布局。

这其中,三坊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七巷分别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此外还有一条南后街。

衣锦坊为三坊中的第一坊,坊中有清代嘉庆年间进士郑鹏程的故居,保留着现今福州唯一的一座水榭戏台。

文儒坊为三坊中的第二坊,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近代著名诗人陈衍的故居即在坊内。

光禄坊拥有近代著名小说翻译家林纾的故居,作家郁达夫流寓福州时,也曾居住于此。

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巷中有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的故居,作家谢冰心小时候也曾在这里居住过。她在《我的故乡》一文中曾对此有过专门的描述。

郎官巷在杨桥巷南,是宋代就有的坊巷。据清代的《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时刘涛居此,其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西头巷口坊柱上有副楹联道:“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塔巷在郎官巷之南,《榕城考古略》记载:“今呼塔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院于此也。”巷内旧有旌孝坊,为旌表明代孝子高惟一而立,当时流传一首诗道:“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

塔巷之南为黄巷,因西晋永嘉南渡时,固始人黄元方落户于此,故称黄巷。这里是儒林学士荟萃之地,清代时榜眼林枝春、进士陈寿祺、学者梁章钜等人都曾居住于黄巷。

黄巷之南为安民巷,据说唐末黄巢入闽时,曾在巷内广布安民告示,故名安民巷。

安民巷以南为宫巷,因巷内曾有紫极宫而得名。这里豪门大宅的木雕石刻,精美细腻,令人叹为观止。

宫巷以南为吉庇巷。传说,宋代时郑性之高中状元,衣锦还乡,巷中居民因曾凌辱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后又以谐音改名为今天的吉庇巷。

西接三坊、东邻七巷的是一条南后街,它是三坊七巷的中轴,也是其最主要的商业街。

历史上,南后街商贾云集,买卖兴隆,除各种店铺外,还有栉比鳞次的刻书坊、书肆和裱褙店,是文人时常出没之地。清末举人王国瑞将南后街比拟为北京的琉璃厂,赋诗说:“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闲书市去,见多未见足开怀。”

三坊七巷蕴藏着福州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从这里走出的一个个“闽都名人”。特别是近代以来,曾生活于此的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纾等人,曾在时代风云的变幻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对中国近代的历史发展和思想文化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坊七巷的价值,不仅仅属于福州,更属于中国历史。

显示全文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