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桂林伏波山的由来

2024-08-14 来源:钮旅网

桂林伏波山有伏波胜景的美称,这里有山、水、洞、石、亭、园、文物,是桂林山水的缩影,那么伏波山的由来是怎样的呢?计划前去游玩的朋友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景区介绍

伏波山景致优美,岩洞奇特,由多级山地庭园组成,有还珠洞、千佛岩、珊瑚岩、试剑石、听涛阁、癸水亭、千人锅及大铁钟等景点和文物组成。山的东面是临江回廊和依崖而建的听涛阁,西面有登山石阶,可达癸水亭和山顶,登高眺望,可看到桂林清秀如画的水光山色。

历史由来

攀登伏波山先得说说东汉时期的大将伏波将军——马援(伏波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封号,在我国的历朝历代中曾有多人被授予伏波将军的称号,马援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派伏波将军马援出征交趾(交趾,中国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马援为了取得战争胜利,必须解决粮饷的运输问题,曾重修灵渠以保证粮饷的接济,同时也惠及民生。马援在南征交趾中立下赫赫战功,人们怀念马援,就在伏波山上建祠塑像。至今伏波山上还有多处与马援相关的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伏波将军马援为边境安宁所做出贡献的怀念之心。

在伏波山还珠洞口临江边有一悬挂的巨石,巨石离地仅一寸许,被称为“试剑石”。相传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时曾与作乱犯境,扰乱地方安宁的侵犯者在还珠洞中谈判,谈至僵局,马援将军拔剑而起,剑光一闪,竟将巨大的石柱贴地削去寸余,对方为之色变,立刻答应退兵。于是人们将这块奇异的巨石称为“试剑石”。

因试剑石的形状似大象的鼻子,又名“象鼻石”。其实这块试剑石是因水的溶蚀分解出的碳酸盐经亿万年的沉淀而形成的石灰岩柱,就像我们在喀斯特溶洞中常见的奇特石柱一样,可惜如今因地面抬升,缺少了水的溶蚀作用,失去了继续生长的条件和环境,成了这块离地悬空的奇石。

在伏波山还流传着马援“一箭穿三山”的故事。当年逼退侵犯者时,被问到“退多远?”,马援轿钉截铁地答道“退一箭之地!”,并亲笔在箭杆上写下“箭落为界”的字样。于是伏波将军登上伏波山,只见他弯弓搭箭,箭似流星,一箭射穿了三座大山(象鼻山、月亮山、穿山),直飞到侵犯者出发的地才落下,对方见将军如此神勇,只好悻悻地退回了他们的老巢,不敢再越境了。

这些毕竟是传说,但作为军事将领,马援的大半生都在“安边”征战中度过。史书评价他为:“谋如涌泉,势如转轨;兵动有功,师进辄克”。他平定西羌,南伐交趾,北击乌桓,征剿武陵,最后为国尽忠,殒命疆场。为当年东汉政权的巩固和华夏版图的一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大功,值得人们永远怀念。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