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圆明园情结》有感
在夏宫里遇到它的时候,我正走过那荒废的湖,那曾经映着宫灯也映着战火、荡漾笙竹也荡着枪炮。草已经很绿,还有稻,遮掩着湖心湖岸的废墟。那些木桥、亭桥、九孔桥在很久以前的战火中毁掉,只有一座残桥还拱着它石砌的背,毁了半边,还有半边。直到今天,连接着另一座园子的波浪,阴云沉沉,好像是宽阔的长袍下摆,正缓缓拂过这个以悲哀著称于世的园子,而穿长袍的巨人无法望见它的面容。我就是在寻找巨人的一瞬间看到了它,看到荒芜的湖边有一个情结。
圆明园,这个曾经藏着无数珍宝的皇宫花园就在英法联军的战火中毁于一旦,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清政府的软弱无能造就了领土遭列强的瓜分,殖民。
那其实是一棵树。曾经是树,现在只有根了。以前这些树是很名贵的,连同那些石兽、华表和珊瑚。列强们能取走的都取走了,那些宝物出现在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里,成为人们惊叹的对象。这里只能看见树根了,它的根须足够健壮。百年风雨陪伴它们从土里冒出来又往土里扎进去,翻来覆去缠缠绕绕。它好像死了,仔细一看却活着。发出新根来的是绿色,死死和老根缠在一起,结成结。那是一个解不开的结,除非用火或者是斧头。看着它的时候我想,一个人经历了风流和劫难后还会留下什么?只有陷落么?或者只有荒废和悲哀?这里曾经金碧辉煌,历经沧海桑田,却留下一个解不开的结。圆明园就像这棵树,在阴云下缠绕着,无声无息,它在世纪的沧海桑田中缠绕着,无声无息。
渺渺兮予怀。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被殖民、被压迫、被剥削、被践踏、被征服。面对以前的耻辱,我们没有理由软弱,更没有理由屈服,面对圆明园的劫掠,是言无尽的,从百年前就开始书写,写过风流,写过劫难,终将又写向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