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读后感1000字3篇
散文读后感1000字1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作家等。他精通12国语言,是我国的国宝级人物。季羡林学贯中外,兼容百家,是公认的学界泰斗。近段时间有幸读了《季羡林散文精选》一书,觉得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以后慢慢品读和体会。
其中有一篇《清塘荷韵》,是季羡林于86岁高龄时完成的佳作,可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媲美。 季老笔下的荷花是张扬生命的强者,是彻悟生命的智者。
我们很难想像,在寂寞的岁月里,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那莲子是怎样暗暗地积蓄着力量,是怎样将生命的嫩芽钻出了坚硬的外壳。这芽一旦破壳而出,便以一种惊人的力量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经过了整整两年的期待后,在第三年,奇迹终于出现了,水面上露出五六片圆圆的绿叶。这是生命的使者啊!虽“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却足以使那颗本已深感失望的心得到一丝慰藉。一千多个日夜过去了,在经历了漫长的寂寞后,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盘。“蝉噪城沟水,芙蓉忽已繁”,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一些荷叶竟跃出了水面,亭亭田田“铺满了半个池塘”,放眼望去,满目的绿荷红蕖,撩云逗雨,映日迷霞。再联想季老的人生遭遇,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吗?
季老深爱着这满塘“季荷”,每天数次徜徉于湖畔,默坐静观。塘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令人万躁俱寂,陶然于玄思冥想之中。这就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而此时,心中已是沉甸甸的厚实,微风已拂不起半点漪沦。望着坠落的莲瓣,心中反而更添一份宁静,这便是对生命的彻悟。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曾感受过生命的快乐,而此时它要悄然离去了,那便顺应自然吧。它走了,走得如此飘逸,如此洒脱。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荷花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
随着天气变寒,翠妆褪尽,满池残荷,继而消逝得了无影踪。此时也不必伤感哀叹,该去的终将会离去,该来的必然会到来。待到来年春水溢,又该是翠盖千叠,满塘红艳了……
读了《季羡林散文精选》感悟颇深。做生命的强者,需要刻苦,需要奋斗,需要能人所不能,及人所不及。杨阳,冬奥会单滑冠军,哭过5次,第一次哭使母亲变卖家产为她买了冰刀、冰鞋;第二次哭是因为父亲逝世;第三次是她获得全国滑雪冠军后回家帮母亲卖票,寒春里母女相拥而泣;第四次哭是因为训练摔成了轻微脑震荡,望着妹妹潸然泪下;第五次是站在领奖台上,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热泪盈眶。杨阳,用其不懈的努力和坚强的精神筑成一尊不朽的雕像,成为屹立在国人心中的强者。
强者,固然令人敬仰!但是我们不需始终仰视他们。哲人说:“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当我们试着去平视这些人,试着跟他们靠近,试着参照他们来找准距离,来反省自己,修炼自己,我们已在向强者迈进。
我们的生命是用来珍惜的,是用来热爱的,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微小的困难就放弃自己。做生活的强者,使自己的生命绽放出最美丽的光彩。面对滚滚长江起誓:我要做生命的强者!
散文读后感1000字2
初读《林清玄散文集》,我感受到林清玄清淡隽永的文章精华,犹如一道清泉,在这浮华人世里涤荡心尘、开启心智。面对世事纷乱、人心迷惘,林清玄以自身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会心便是契会于心,是将执着的分别之情超越,融会入以乘的心地,在无言中冥合真谛。
翻开书页,将目录扫视了几遍,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发芽的心情》,初看这个题目,心中充满疑惑:植物发芽怎么还会有心情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进了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有一年,我在武陵农场打工,为果农摘收水蜜桃和水梨,那时候也已是冬天了。过了一个月后,果实摘完了,我却爱上了那里的风土,经过果园主人的许可,我可以在仓库里一直住到春天。摘完的果实还要剪枝,等到春天,我要离开了,可在走时却看见两棵果树没有发出新芽,枝丫枯干,它们已经死了。我觉得很疑惑,便问果园主人,他也不知道为什么。细细品读这篇文章,这一篇探索人生真谛的随笔。看看问题,再看看文章,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从年轻人的角度而言,由于社会经验缺乏,往往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骄傲自大,而在挫折面前却经不起考验,灰心丧气、失去信心。作者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一个人取得成绩固然重要,或者说是一种财富,但在受到挫折时,就很少有人认为也是一种财富了。他认为:“一个人假如一生都没有成功过固然痛苦,假如不幸没有失败过也不开心。没有失败过和没有成功过,其实都一样,未能真正领会真实的人生。”于是作者把体验人生的成功与失败作为人生的重要经验。对于没有体验过失败的青年人,在某种程度上“求败”,迎接各种磨难,甚至比取得成功更重要。
只有失败之后才会有求得“发芽的心情”,求得将来的更好发展,这对人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我最喜欢的一段是:我想到,人世间的波折其实也和果树一样,有时候我们面临了冬天的肃杀,却还要剪去枝,甚至流下了心里的汁液。有那些懦弱的,他就不能等到春天,只有那些永远保持春天的心情等待发芽的人才能勇敢地过冬,才能在流血之后还能繁叶满树,然后结出比剪枝前更好的果实。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人生的天空不可能永远的阳光灿烂。面对人生、面对未来,我们必须慎重,必须认真对待,充分考虑一切问题,认真做好工作的每一环节,周密细致地制定我们的计划,慎重确定我们的一切应对措施,预防任何坎坷的到来、任何挫折的降临。这样,事到临头,我们才不至于手忙脚乱、茫然失措。
一旦真正的坎坷来了,挫折到了,我们大可不必以为天塌下来了,世界的末日到了。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笑迎一切挑战,面对一切挫折,将风浪与挫折抛在身后,闯过去,前面必定是阳光灿烂,前面必定是坦荡如砥。
我们若一直盯着坎坷、盯着挫折,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前途,走不出心里的阴影,那么,坎坷与挫折就会被放大,就会像山一样地压倒我们。
举轻若重,我们慎重地对待一切。
举重若轻,我们轻松地面对世界。
一个人,时时将脚印背在身上,自己会被压垮倒下;将脚印丢在身后,昂首走过去,这才是应有的人生态度!
散文读后感1000字3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读后很受启发。是啊,蜜蜂,“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这东西就是又香又甜的蜂蜜,它是蜜蜂辛勤劳作的结晶,也是它奉献和“给予”的集中体现。它给我们人类以深刻的启示。
蜜蜂是渺小的,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从来不被人们重视,可它却有着自己的行动规律和奋斗目标。它整日地忙碌着,辛勤地劳动着,哪里有花,它就出现在哪里,飞过去,又飞回来,默默地,一丝不苟地工作着,一直到死。这精神,这品格,这现象,在我们人类社会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你看,清洁工,为了能让人们在优美环境中生活工作,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打扫街道,可他们毫无怨言,他们是在“给予”啊!设计师为了让人们使用图案新颖、美观大方的日用品,为了让人们能住上称心如意的房屋,他们不惜放弃假日,潜心钻研,他们是在“给予”啊!人民教师,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他们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粉笔染白了头发,钢笔描粗了皱纹,他们也是在“给予”啊!这种忘我工作、默默“给予”、无私奉献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太多了,举不胜举,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都具有蜜蜂一样的品质,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
谁说蜜蜂渺小?它的工作是可贵的,它的劳动是无价的,它的形象是美好的,它的品德是高尚的!谁说劳动者平凡?没有他们,便没有了世界,没有了生活;没有了他们,便没有了创造,没有了发展!建设四化,富强祖国,正需要这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默默“给予”的人们。这就是小小蜜蜂“给予”的精神对我们的有益启示!
杨朔先生的散文《荔枝蜜》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篇散文。蜜峰“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这种“奉献”“给予”的品格,曾引发出人们多少赞叹之情,小作者也以此作为切入点,阐发议论,抒发己见。启示,是“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之意,蜜蜂的“给予”精神,使我们领悟到什么呢?作者从蜜蜂形体的渺小,不被人们重视,“却有着自己的行动规律和奋斗目标”谈起,蜜蜂的行动规律就是:“哪里有花,就出现在哪里”,这自然使我们领悟到: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的奉献者的无私的精神;蜜蜂的奋斗目标是“默默地,一丝不苟地工作,一直到死”,这又“启示”我们:多少平凡之人正像蜜蜂一样啊!
这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清洁工、设计师、教师等等,他们不正是像蜜蜂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忘我工作,默默给予,无私奉献吗?此文采用的联想方式极为得当。除此之外,其结构安排也较成熟:由蜜蜂酿蜜谈起——归纳蜜蜂的精神和品格——运用类比法,揭示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处——高度赞颂平凡人的伟大品格及精神。再有,文章以“它给我们人类以深刻的启示”开篇,以“这就是小小蜜蜂‘给予’的精神对我们的有益启示”作结,首尾呼应,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