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是实验s版第二册的一篇童话故事,通过乌鸦动脑喝着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认读7个汉字。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认读汉字。
教学难点:正确认读汉字,流利朗读课文。
一、激qing导入
师:(拿着乌鸦的图片问)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新伙伴,它是谁?(乌鸦)最近在它身上发生了一件事,你想知道吗?
(板书课题:乌鸦喝水。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甲:乌鸦在哪儿喝水?
生乙:乌鸦喝到水了吗?
教师点评: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从课题入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二、自学部分
1.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棒,下面请你们先自学课文,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2.自学内容:(学生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乌鸦为什么找水喝?
(2)乌鸦找到水为什么喝不着?
(3)乌鸦想出什么办法?
(4)结果乌鸦喝着水了吗?
教师点评:学生借助问题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课文是由这4个问题贯穿起来。
3.小组内互相交流,加强生生合作。
4.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指导理解。
(1)生甲: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生乙:我不明白到处是指哪儿?
师:哪个同学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同学可以互相讨论)
师:哪个同学能用动作表演表演,让我们大家看一看?
教师点评:通过动态演示,学生们体会到了乌鸦喝水的急切心情。
(2)师:乌鸦喝水时遇到哪些困难?
生甲:水不多。
生乙:瓶口又小。
师:谁能用“因为……所以……”回答乌鸦喝不到水的问题?
生:因为水不多,瓶口又小,所以乌鸦喝不着水。
教师点评:学生既掌握了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又练习用关联词说话。
教师随机进行朗读指导(由着急到高兴的心情变化)
(3)小组内合作做实验,演示乌鸦喝着水的过程。
小组a:把许多石子一起放进瓶子。
(教师让学生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一个一个”和“渐渐”,再请小组演示。)
小组b:把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看到水渐渐上升。
教师点评: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师问:通过小乌鸦喝水,你能明白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困难面前动脑筋,想办法。)””
三、探究部分
师:乌鸦通过自己动脑筋,把石子一个个放进瓶子里,水渐渐
升高了,最后喝到了水。你认为这只乌鸦的办法好吗?
生齐说:好!
生1(小声说):我还有更好的方法。
师:是吗?你能大胆地告诉大家吗?
生1衔石子太慢了,它可以把瓶子推倒喝。
生2:那不行,水瓶一推倒就泼了一大半,那乌鸦只能喝到一点儿水,还是很渴。
生3::老师,如果我是那只乌鸦,我就去向别人借一根渴汽水的吸管来喝水。
(学生大多赞同)
师:你真会开动脑筋。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4:乌鸦还可以请附近的小动物帮忙,找有手的小动物把瓶子拿起来倒进它的口里,那就又简单又方便了。
(沉默了很久)生5:老师,我认为乌鸦开始的方法不好。现在正在流行甲型h1n1,石子那么脏,会把水弄脏的,喝了会生病.可以用刚才他们说的方法。
师:你真是个讲卫生的孩子.同学们.同学们刚才都动了脑筋,想出的办法也很好,我想乌鸦听了们的建议,一定会说:“谢谢你们,帮我想出这么多好办法”。
教学反思: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个性。教师应做到指导、包容和鼓励:即当学生个性化表达出现原则性错误时,教师要适时指导;当学生个性化理解有见地但有小错时,教师应该包容;当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富有创造性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并懂得了在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想办法。
五、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找水喝──喝不着──想办法──喝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