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小灰兔和小白兔都是好孩子,他们都能主动帮老山羊收白菜。可是,面对老山羊的答谢,小灰兔接受了老山羊送的白菜,吃完了又去要;小白兔不要白菜要菜子,自己种白菜,收了很多白菜,还给老山羊送去一担。原来,小白兔懂得劳动的意义──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巧妙地寓热爱劳动的教育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拟定为以下三点: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写“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3.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一、激趣引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新朋友,想见见它们吗?出示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彩图。请学生和它们打招呼。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分析: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娱乐场”。学生饱满的情绪是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更要通过多种自然活泼的形式,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介绍小伙伴的形式导入新课,出示两张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图片,激起了学生的兴奋点,从而使学生产生了主动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己读一遍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式认识它们。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丢字。
(2)边读边圈出生字,画出词语,再读一读。两人合作学习生字。
步骤: a、互相帮助读读课文。b、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这些生字。
(3)摆字卡抽读字卡,全读对的画一个一级棒的标记。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及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并行扩词练习。
分析: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个培养过程,教师有步骤地进行训练,先让学生随文识字,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字,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自己解决字音问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用测读的方式,然后摆字卡抽读字卡并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为今后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字,在语言环境中学字.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已知情况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已知经验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边读边体会内容,并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什么事?
2、品读课文,理解语句。学习第二段
(1)小白兔和小灰兔到老山羊家里去玩,发生了什么事?(先说一说)
板书:送白菜、要白菜、要菜籽
菜籽是什么样的?(展示实物看一看)
(2)谁愿意读一读第2自然段,注意要读的有感情。
(3)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找生读后评一评,在师生互评中进行美读。
分析:安排教师与学生合作读,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把学生当成了朋友,学生兴趣倍增,相信他们一定会读得很投入。通过进行各种方式的评读,学生学会了欣赏别人,同时通过朗读让学生再次感悟课文内容。
3、学习第三段,小白兔要了菜籽,回到家里干了什么?
(1)自己读一读第3自然段。
(2)读给你的同桌听。
(3)提问:小白兔是怎样种菜的?(体会种菜的顺序)
(4)师生共同表演读,体会种菜的艰辛。
分析:通过师生朗读使学生入情入境的感悟劳动的辛苦为下文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做铺垫。
4学习第四段 小白兔辛勤的劳动,小灰兔呢?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5学习第五段
(1)轻声读一读这段话。
(2)再读一读小白兔说的话,
(3)试着把这句话背下来。
(4)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会怎么想?如果你是小灰兔会怎么做呢?(小组讨论说一说)
6让学生自由选择段落朗读(在小组内进行,教师巡视)
点评: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来读,尊重了学生的自我需要,有利于展示个性,形成个性的体验。
四、拓展
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后他会怎样做?(学生兴趣极高)
整体反思: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语文课程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是学生主动发展的“娱乐场”,学生饱满的情绪是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更要通过多种自然活泼的形式,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的学习从每个学生出发,运用自由朗读、表演读、评价等形式让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一次又一次激发。
2、学生在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重视学生的朗读体验。《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活动。本课的教学设计是通过挖掘重点词语,联系句子,看实物、做做动作、反复诵读感悟,体验课文的情感,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4、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生活体验。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本课的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解读中,致力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想象扩大语文文本的空间,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多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