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养
布衣粗食家每天都有来自天涯海角的茶客,有的茶客是提前三个月甚至半年约茶,也有一些临时来的茶客。
只有一张桌子,所以,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要坐在一起喝茶。
一些人,会随手把果皮瓜壳纸巾之类扔在桌上,距离渣盘只有5厘米的距离。
一些人,会用纸巾包好,放在渣盘里。
还有人,会随时携带垃圾袋直接放包里,自行处理。
垃圾本身不是美好的东西,但在丢弃时却可以有教养。
看得见的教养是容易的。
因为慑于群体的压力,但凡有些自觉力的人,都能发现自己跟文明的差距。
在干净的环境里你不好意思乱丢垃圾;在安静的博物馆你不敢高声喧哗;在有序的队伍中你不好意思插队;在清洁的房间,你不会旁若无人的点燃香烟。
所谓的教养,真实存在于环境感染力中。难的是看不见的教养。在群体无意识中谁能保持清醒和判断?在舍生取义的时刻,谁还能像一个绅士,把生的机会留给妇孺老人?这不是作秀和异类,这恰恰是最能体现教养作为品德的可贵之处。
更难的是那些“慎独”的教养。
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
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
虽然没擦可能也不会被人批评,虽然大部分时候并没有机会跟下一位乘客认识,但这种谨慎独处,保有敬畏的态度恰恰是最能考验真假教养的地方。
教养不是道德规范,也不是小学生行为准则,其实也并不跟文化程度,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挂钩,它更是一种体谅,体谅别人的不容易,体谅别人的处境和习惯。
不因为自己让别人觉得不舒服,这就是教养的简单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