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2. 至少写出三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3. 提示:主要写清楚这种动物的奇异表现及其原因。
4.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含义及个一些虚词的用法。
5. 达标测试
6. 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7. 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
8.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并强调也,而。
9. (1)鹬蚌相争 (2)死而后已 (3)下自成蹊 (4)宁为玉碎 (5)精诚所至
10. 关于写作背景:
11. 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全文采取叙事说明的笔调,用了21个“也”字,每一个“也”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意转折的标志。这样文随意转,层层道出,织成一篇锦绣文章。再如,除第1段,每段一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12. 关于作者:
13. 根据课文原句填空:
14. 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15. 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间,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
16. 这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7. 提示: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18. 一词多义:
19. 不仅树有年轮,植物中如水仙花等也有,甚至动物也有年轮,并且这种动植物的年轮位置、大小各异,功用也神奇。
20.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
21. 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22. 多媒体范读课文。
23. 第三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
24. 学生互读、轮读、齐读课文
25. 体会醉与乐的关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6. 再读课文,(浏览)思考:文章中贯穿全文始终的是哪个字?(乐)
27.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28. 语言简练,意蕴丰富。全文不过四百多字,却写出了复杂多变的景物和情境。如第2段写山间朝暮及四时景物变化,言简意丰,片语传神。语句凝练,语意精警含蓄,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像“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而石出”等句子,多为后人沿用。苏轼的《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句子,就是在欧阳修的基础上翻新而成为名句的。欧阳修论文,主张“言简而意深”(《论尹师鲁墓志铭》),他特别推崇他的老友梅尧臣论诗的一句话,即“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见《六一诗话》),而这篇游记,可以说完美地体现了他的创作观点。
29. 结合本文,说说作者围绕乐字写了哪些具体景和事?
30. 句法骈散结合,语词虚实相间。这是一篇游记散文,却大量地运用了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像“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这样的句子,完全是骈文的写法。作者控驭自如,出语自然,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的痕迹,给文章增添了华丽之美。除了21个“也”字的运用,全文还用了25个“而”字,把诗一样的句子散文化,整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诗的韵味,又有散文的美感。最为典型的就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去掉“而”字,就变成了诗句;加上“而”字,就变成了文句。“而”字的使用,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31. 应该认识到,野生动物也是自然中的一员,它们也有生存的权利;人类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权利,与它们和谐相处;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2. 填空。
33. 学生试读课文。
1. 举例子、列数字、作诠释等
2. 解释下列词语:
3. 人们对树的年轮较为熟悉,先介绍它,再介绍人们较陌生的,便于人们理解接受,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4. 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二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5.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6. 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7. 位置 功用 条理清晰
8. 繁殖能力惊人
9. 运用数字说明,一对旅鼠,一年有七代子孙,作者一代一代说下来,写法是逐步展开,有详有略。第几代第几代一一交代明白,让人觉得烦而不乱。
10.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11. 积累成语
12. ①根据树的年轮可推知树龄; ②从树木年轮里可以发现储存其中的有关当地气候、地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旱灾等丰富的自然信息。
13. 布置作业
14. 集体解难。
15. 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16. 词义大比拼。两组学生竞赛回答,课件出示。
17. 指导学生朗读,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熟读成诵。
18. 在神圣的母爱面前,老猎人的良心受到谴责,他内疚、悔恨,决心从此不再猎杀无辜的生命。
19. 承上启下(或过渡);他在猎杀藏羚羊时心软、手松、闭眼,但还是开了枪,他把猎获的皮卖的钱一部分供自己消费,更多的是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20. 乞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
21. 落实双基,走进文本,把握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