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励志人生哲理句子对联【人生哲理励志的句子短语】

2024-07-16 来源:钮旅网

修身联

修身,是指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身养性,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举凡旨在提高世人道德修养的对联,便可归为修身联。

我国传统文化中道家、儒家、墨家都讲修身,但内容不尽相同。这些从不同角度向善求美的修身理念在对联中均有体现。相应地,我们把修身联按内容主旨分为以下几类。

(一)修德修智,德才兼备

这一类对联体现的是儒家的修身主张和思想追求。儒家自孔子开始,就十分重视修身,儒家的“修身”标准,主要是忠恕之道和三纲五常,他们认为修身的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本,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末。修身,一是修德,二是修智,德才兼备,便是修身的理想结果,而修德又是修身的首要任务。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是说先要懂得“孝悌”、“谨信”、“仁爱”,然后“学文”,这就明白告诉我们,应以修德为先。“仁、义、礼、智、信”被称作中华伦理的“五常”,儒家倡导“仁、义、礼、信”旨在修德。“苟志於仁矣,无恶也。”“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已是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儒家学说还告诫我们,恭、宽、信、敏、惠,即庄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乃人之“五德”。至于修智,儒家学说指明学习知识要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正确态度和“举一隅”而“三隅反”的学习方法,阐明了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孔子说过,即使“诵诗三百”,不能用于实践,又有何用?主张读书人要做“躬行君子”,知识面不能狭窄,要广博,提出“游于艺”,就是要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我们来看几副包蕴了儒家思想主张的对联:

修身壹是;

进步自由。

“壹是”是一概、一律之意。“自由”,由自己做主,不受限制和拘束。全联是说修养自己的一切方面,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就可以进步,达到崇高的自由境界。

谦卦六爻皆吉;

恕字终身可行。

此联见于清儒金兰生所辑《格言联璧》。上联所说的谦卦,是周易中的一卦,因为此卦有谦卑之德,所以不论六爻如何变化,皆得亨通。说明谦虚退让才能无往不利。下联出自《论语》中孔子对子贡的教导,并解释说“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仁爱慈悲,是终身都要奉行的,放之四海皆准,能给大众带来祥和融洽,自然也能给自己带来吉祥安乐。

护体面不如重廉耻;

求医药莫若养性情。

上联讲修身,针对世俗的弊端,指出人们与其注意相貌或样子的好看,不如注重廉洁的操守和羞耻的感受。下联讲养性,养性之道实质上就是对自己性格情绪的修养,不仅要重视病前预防,而且要注重情志养生,避免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所伤。这就是今人说的“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游于艺;

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必先正其心。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出自《论语·述而》,是孔子提出来的教学条目,“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上联告诫学子,应当遵循儒家的伦理道德,用以陶冶身心,增长才智,成为谦谦君子。下联语出《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联语引述儒家的名言警句,是为了劝诫人们,要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首先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二)清静寡欲,顺应自然

这是道家思想所追求的根本,在对联中也多有体现。道家的修身要求做到顺应自然,清静寡欲,柔弱不争,返璞归真。道法自然,人生在天地之间,其行为的最高法则也应是效法道性自然的法则。自然,它没有任何固定的模式,道生化万物,万物皆依其本性自然生长,无持无待,强加的因素,以此保证了自然界的和谐。而人修真道,就应效法道的自然本性,顺应变化规律,尊重自然界一切生命的特性,致力于维护自然界的和谐。对于人世间的一切东西,不要强求,要知足、知止、知常,以使心神平和,精神得到升华。道教以柔弱为用,柔弱不争,柔弱内含着积极的人生哲理。主张一切行为都不要太刚强,刚者容易先受摧缺,强者容易先受到曲折。修道就应是以静待动,守柔弱而不妄动,从而开阔自我容让的胸怀。学习水柔弱而能攻坚强的精神,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处世应物,健养身心。以柔弱不争修养自我,不与人争名利荣华,知足、寡欲、不自恃、不自见、不自是、不自矜,为善自赏,常怀济世利人之心,战胜自我,完善自我。且看对联中是如何表现道家思想的:

待足几时足,知足自足;

求闲何日闲,偷闲便闲。

作者佚名。近代上海一个商业大亨黄楚九的私宅“知足庐”里挂着这副对联。他是浙江余姚人,到上海滩立足打拼,经历过债务累累的困境和财源滚滚的盛况,跌宕起伏,世事洞明,便在屋内中堂挂上这副“知足”联。

立身苦被浮名累;

涉世无如本色难。

励志人生哲理句子对联【人生哲理励志的句子短语】

上联说,退隐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安逸生活的人,根本不屑于世俗凡尘那些追名逐利的思想。如果立身被世俗的浮躁功名利禄所累,就会觉得苦不堪言。下联说为人处世最可贵的是保持自己率真的本色。本色就是本来面目,要保持本来面目,不戴虚伪面具,保持一颗纯真自然的心,这是一种最高境界。

(三)牺牲自我,造福他人

这一类体现的是墨家思想。墨子要求做到“兼相爱,交相利”,这是墨家修身教育的根本准则。所谓“兼相爱”就是不分亲疏,彼此相亲相爱。所谓“交相利”就是兴天下之利,使天下人都得到“利”。“兼爱”与“交利”是一个整体,要爱天下所有的人,就必须利天下所有的人。为了实现“兼相爱,交相利”的人生价值观,神、牺牲精神的修养观。具体内容为:第一,以仁人要求自己,尽一切努力去兴天下之利。墨家的私学组织不仅是一个教育、学术的团体,也是一个纪律严明、组织严密的政治集体。无论师、生,任何人都必须无条件地履行墨家的“道义”,必须尽一切努力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因此,一切都要以社会价值为最高的人生原则,人在修身过程中首先要培养自己这种感情和品德,而在实践中必须身体力行之。第二,磨炼和培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就是墨家一再强调的“尚强力”。墨子认为,“赖以其力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人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必须自强不息,积极奋斗,否则,人的一切都无从谈起。第三,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的牺牲精神要求自己。在先秦诸子中,墨子及其门人最富有道德实践精神,师生都能从事艰苦的劳动和过艰苦的生活,做到像传说中的夏禹那样,“以自苦为极”,心甘情愿地吃苦,供人役使,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且看以下这副对联:

不悲镜里容颜瘦;

励志人生哲理句子对联【人生哲理励志的句子短语】

且喜心头疆域宽。

这副对联说容颜瘦了不必悲伤担忧,而应走出困境,自强不息。下联中的“心头疆域宽”,是指胸怀要宽广、旷达,要装着天下、国家、集体、团队等方面的大事,而不要只想到自己。

再如:

欲除烦恼须无我;

历尽艰难好做人。

此联为清末学者俞曲园所作。上联追根溯源,指出“烦恼”皆从小“我”而来,因为做人如果能做到抛弃私心杂念,就能安定内心世界,就没有烦恼。下联则指出历尽艰难,备尝艰辛困苦,有益于磨砺意志,增添勇气,获得更有意义的人生。对联之意正是墨家思想的体现。

也有将几种思想主张结合起来表现修身理想的,如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的祖父谢子修撰写并作为座右铭挂在书桌旁的对联,就是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结合: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弗为。

“知足知不足”,出自古籍,《老子》中有:“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宋代林逋在《省心录》中也说:“知足则乐,务贪必忧。”又说:“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一为君子,一为小人,自取如何耳。”这是针对治学而言的。《礼记·学记》中有:“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清代黄宗羲也说:“学者之患,莫大于自足而止。”可见,此联所说“知足知不足”,是因人因事而异,即在生活的追求上应当“知足”,在事业的进取上则应当“知不足”。下联“有为有弗为”出自《孟子·离娄下》:“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意思是应当对有些事情予以放弃,然后才能专心致志,有所作为。这副对联将儒家和道家的修身准则融合为一,倡议大家在物质追求上应适可而止,应当“知足”,而在知识学问和修身养性上则应常常“知不足”,对于有益于世的事情就应当勇往直前地去做,对于那些违背道义的事,则应当坚决不做。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