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我的双尾斗鱼腹部肿胀,不吃东西,不爱游动,一直浮在水面上,我用手碰它它逃的挺快,,,是不是肠炎,,
从您的描述上,似乎是细菌性肠炎。患病鱼常常腹部膨大,呈现红斑,突出,鱼体呆滞,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动,不进食。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肠内无食物,充有淡黏液和血脓。治疗肠炎的方法较多。市场销售的药物也较多,内服药如纳克菌、鱼服康、磺胺胍等;外用药如浴菌洁、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药物稀释后浸浴,均能取得较好疗效。另外,因为图片不很清楚,因此也不排除烂鳍症的可能。烂鳍症有两种病征,第一种由鳍边开始腐烂,再向内伸展,第二种由鳍部分开始,向四面八方蔓延。患处变白色,最后脱落。病鱼一经发现,必须立即隔离,施以抗生素或叮啶黄等药剂来治疗病鱼。烂鳍症的病征出现较慢时,治疗法是更换部分缸水,清洗过滤器和添加少许食盐入缸内,并停止喂食数天。食盐疗法的作用是增加水的比重,改变水中的渗透压,透过渗透作用的变化来杀死细菌和其他的病原体。也可直接使用市售的Sera治细菌治生虫剂、美利坚灭菌灵、女王鲸专治鱼疾病剂、女王鲸治细菌剂及AZ00治细菌剂来治疗.肠炎其病原体是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它是由于鱼吃了不洁食物,或摄食 过饱消化不良等引起。病鱼静卧缸底,投饵不食,粪便呈乳白色,红肿。防治方法:可选用2片呋喃唑 酮,溶于80 x 50 x 40厘米的水族箱中,多次用药后可康复。也可选用 0.02克呋喃西林粉,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20—30分钟。希望可以采纳,谢谢!追问昨天喂得它生的河虾,估计有寄生虫什么的
追答那就赶快得治疗,如果只是肠炎还比较好,市场销售的药物也较多。烂鳍症就有点麻烦了。
鱼肠炎病|鱼肠炎病症状与治疗方案
发病症状一、常见症状
1、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甚至不吃食。
2、全身鳞片疏松并竖起,基部发红,腹部两侧肿胀,红肿外突并稍翻出,稍压腹部有血水流出。
3、在发病的初期,剪开肠道,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道没有食物。
4、发病的后期,可以看到肠道、食道、胃呈红色,内脏器官不正常,肠壁的弹性很差,肠内只有淡的粘液,血脓充塞肠道。感染率与死亡率很高。
二、分类
1内寄引起的肠炎。
此类肠炎通常难以和内寄区分开来。眼睛,体色,神态,与内寄几乎相同。只能从食欲和粪便来区分,内寄的鱼食欲不减,肠炎多数厌食或拒食。内寄的粪便通常是空心或分段的白便,肠炎的鱼很少有便,或是脓样白便。
2消化不良引起的肠炎。
此类肠炎的鱼表现为厌食或拒食。神态呆滞,有时伴有体色变暗或发黑。大多时间表现出离群,面壁状态。粪便多数为散便,或脓样白便。
3水质变化过大引起的肠炎。
此类肠炎鱼的表现是体色发黑。缩鳍。聚堆。粪便表现多为拖便,长可达10公分左右。
4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
此类肠炎鱼表现除了发黑,缩鳍和聚堆外,的特征是腹涨。是肠炎中容易死鱼的。粪便多为脓样白便,也有拖便的。
流行特点肠炎由点状产气单胞菌引起。过去通常在4-8月发生,北方推迟1个月左右。现在已提前到3月份开始发病。甚至全年都有此病发生。在5~6月和8~9月多发,此病往往和细菌性烂鳃病同时并发。当池塘水温在18℃以上,该病即可流行,患病的鱼一般腹部膨大且有红斑,红肿,轻轻挤压腹部即有黏液从流出,解剖可见肠血发炎,肠道内无食物、只有淡粘液,内壁糜烂。
苏、锡、常、淮、盐、连等地近几年发病较严重。所有海淡水水产品种在生长各阶段都会发生肠炎,特别是草鱼、青鱼,4-5月刚开食,吃草、吃螺蛳时易得病。虾、蟹在7-8月出现发病高峰。
病原1958年,王德铭等从患病草鱼中,分离到一种肠型点状气单胞菌(Aeromonaspunctataf.intestinalisWang)此菌通过健康草鱼的腹腔注射感染获得阳性结果,而浸泡或者口服等均不能使得健康草鱼感染,按医学常识惯例,人体和动物的肠道病病菌都是通过口腔侵入的,即所谓的病从口入,此外,从鱼体免疫和药物防治效果来看,也颇不一致,从而对产气单胞菌是否就是草鱼传染性肠炎病的致病菌,产生了怀疑。于是从1964年,坚持了10年,采用口喂在好发部位——肠道感染的途径,来寻找该病的致病菌,却始终分离不到口喂成功的致病细菌。随着草鱼出血病的发现,患出血病的草鱼很大一部分也表现为肠道发炎,通过细菌学、病毒学的方法,证明了病毒病原的致病性。
预防措施定期补注新水,全池泼洒生石灰水,保持水质清新;投喂的饲料要新鲜,不要投喂腐烂变质、发霉的饲料;每隔15天投喂一次大蒜或大蒜素药饵,每千克鱼喂大蒜10~30克或大蒜素粉(含大蒜素10%)2克。
诊断要点主要依据有两点:
(1)病鱼腹部膨大,红肿外突,用手轻压腹部,有液体从流出;
(2)剖腹后见到肠道充血发红,尤其是后肠明显。肠内无食,充满双色黏液和气泡。
治疗方法采取全池泼洒药物与投喂药饵相结合的方法:
①全池泼洒药物:全池泼洒漂白粉,每立方米水用药0.1克;或全池泼洒强氰精(三氯异氰尿酸),每立方米水用药0.2~0.5克;或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每立方米水用药0.3~0.6克;或全池泼洒二溴海因,每立方米水用药0.2~0.3克。
②投喂药饵:投喂大蒜或大蒜素药饵,每千克鱼喂大蒜10~30克或大蒜素粉(含大蒜素10%)2克,连喂4~6天;或投喂土霉素药饵,每千克鱼喂50~80毫克,添加在饲料中喂鱼,连喂4~6天。
鱼得了肠炎是什么原因
1、鱼得了肠炎的基本情况
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鱼也不例外。鱼得了肠炎之后,消化系统会出现不适,包括食欲减退、排泄不畅、腹泻等症状。鱼得肠炎的原因主要是细菌感染,其次还有寄生虫感染和环境因素等。
2、鱼得肠炎的细菌感染原因
细菌感染是鱼得肠炎的主要原因之一。鱼身体上或周围的水体中常常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菌,这些细菌会在一定条件下进入到鱼体内,导致肠道炎症。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假单胞菌等。这些细菌多半来源于饲料、饮用水、饵料或者其他污染源。
鱼体内如果存在自身免疫力下降的情况,那么这些细菌感染的风险就会更高。而当鱼苗还很小的时候,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弱,更容易被细菌感染。因此,科学合理的饲养方式和环境管理是预防鱼得肠炎的重要措施。
3、鱼得肠炎的寄生虫感染原因
除了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也是鱼得肠炎的原因之一。包括锡伯氏菌病、睫毛虫病、睾吸虫病等。这些疾病可通过感染受损皮肤、咽喉、鳃片和肠道等途径进入鱼体内,并导致肠炎等症状。
如何预防鱼得肠炎寄生虫感染呢?首先,要保持鱼塘或鱼缸水面的清洁,以防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同时要定期检查鱼体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其次,科学合理的饲养方式和定期换水、控制温度也是预防寄生虫感染的有效方法。
4、环境因素对鱼得肠炎的影响
除了细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鱼得肠炎。例如,水温过高或过低、饲料不新鲜、水质不合适等原因,都可能使鱼的身体出现不适,从而增加感染肠炎的风险。因此,正确管理水质和维护饲料的新鲜度,以及调节适宜的水温都是预防鱼得肠炎的关键。
斗鱼病了!~
斗鱼的疾病分为几种:
首先是水质问题产生的疾病:例如烧尾,夹尾,融鳍等,没有别的方法,勤换水,在水中加入大盐,升高温度。
其次是由外伤产生的疾病;
我通常会勤换水,一般我会在水中加消炎药品,实在没有,大盐也可以;
再次,由细菌感染产生的疾病,此类疾病一般情况下专用的药品;
(1)细菌性肠炎
【病因】 主要是吃了不清洁事物或摄食过饱、肠道饱胀、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
【病原体】 点状产气单胞杆菌
【症状】 病鱼常常腹部膨大,呈现红斑,突出,鱼体呆滞,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动,不进食。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肠内无食物,充有淡黏液和血脓。
【治疗方法】 治疗肠炎的方法较多。市场销售的药物也较多,内服药如纳克菌、鱼服康、磺胺胍等;外用药如浴菌洁、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药物稀释后浸浴,均能取得较好疗效。
(2)白皮病
【病因】 由于水质不洁,特别是水族箱中的分辩没有及时清除,或因捕捞、换水时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导致病原菌感染。
【病原体】 为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称为白皮极毛杆菌
【症状】 发病开始时,只在背鳍基部或尾柄处出现一小白点,随即迅速扩大,从鱼体背鳍向后蔓延,以至背鳍与臀鳍间的体表至尾鳍全部发白。随着病情加剧,病鱼游泳能力明显减弱,体躯平衡失控,头部朝上,尾鳍朝上,与水面垂直作上下游动挣扎,不久死亡。每年5-8月间为流行季节,发病后2-4天即死亡,死亡率高。
【治疗方法】 可用12.5ppm金霉素,或25ppm土霉素水溶液浸洗30分钟;也可用1ppm漂白粉或2-4ppm的五倍子洒于水族箱中消毒治疗。
(3)竖鳞病
此病为彩雀鱼最常见和致命的疾病,难治愈。
【病原体】 为一种与水型点状极毛杆菌类似的细菌。
【症状】 病鱼表现的症状特点是体表粗糟,多数在尾部部分鳞片象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它的内部积聚着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含有液状物从鳞囊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有时伴有鳍基和皮肤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侧转,腹部向上,2-3天后死亡。当水质不清洁,光照不足,水中缺氧,饲养水温过高,以及当鱼体鳞片被划破等情况下易患此病。攀鲈科、斗鱼科等泡沫卵生鱼类常患此病。难于治愈,即使治愈后,色彩、光泽、体态都不如以前好看。
【治疗方法】 可将病鱼浸入浓度五万分之一单位的四环素溶液中洗浴1小时;还可用2%的氯化钠溶液与3%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洗浴10分钟;或用氯霉素溶液,或呋喃西林粉加痢特灵溶液,或庆大霉素溶液浸洗,还可以用上述药液的1%稀释成低剂量洒缸。
(4)肤霉病
又称水霉病,是彩雀鱼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病原体】 水霉属、绵霉属、异霉属、丝囊霉属、腐霉属等种类。
【症状】 当捕捞、换水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形成棉絮状菌丝。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黏附,使组织坏死。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
斗鱼感染霉菌是,还受其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较长时间的阴雨连绵,或室内灯光、日光等光源不足,都能促使霉菌孳生。受霉菌感染的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红色鱼最为明显。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霉菌蔓延,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治疗方法】 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为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该病的发生。当发现土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或用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1%食盐浸泡20-30分钟,或用1-2ppm的次甲基蓝溶液浸泡20-30分钟,或用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0.0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0.3ppm的甲醛溶液直接泼洒入水族箱,以抑制和消除水霉的孳生。还可用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生长。用15瓦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防治水霉病。 (5)紧迫症
当水体的水温、PH值、硬度等变化太大时,鱼便会缩成一团,若处理不当,常会因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而导致此病。
处理方法应着重于预防,注意水质和水温的变化不要太大。新水加入时注意于旧水慢慢混合,让鱼逐渐适应新水。当鱼病发生时,注意维持水质稳定。若水质不良,要以适宜的水大量更换,必要时用药物控制病原体感染。
(6)烂鳍病
当水质不良好,长期处于混浊,受新水刺激过多,ph值不适宜,以及鱼体吃不饱或咬尾导致细菌感染,致使鱼鳍腐烂。
防治方法:可用百分之二(2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清洗消毒;或用100千克水加入3--5片痢特灵,进行浸洗消毒;或在100千克水中加入5--8片土霉素进行浸洗;或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消毒10小时;或用庆大霉素溶液浸洗。此外,必须注意调整水质的酸碱度。
(7)萎瘪病
在鱼种、饵料不足时,鱼体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使鱼体干瘪、消瘦,头大尾小,背部薄如刀刃,体色发黑,终致萎瘪而死亡。
注意给予足够的饵料,增加营养,鱼体很快便可恢复正常生长。
(8)感冒
鱼类属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鱼体与水体温度相差仅为0.1摄氏度左右。如果水温突然变化,温差超过5摄氏度以上,鱼就有不适之感,甚至会患感冒,食欲减退,行动迟缓,游泳不正常,甚至漂浮于水面,渐渐失去活力而死亡。
预防方法为在换水时,注意新水和陈水要保持一定比例,除非发生特殊性水质恶化,才能将水全部更换。但在全部换水时,要注意控制新旧水的温差不超过5摄氏度,便不会患病。
(9)外伤
鱼体表面有一层黏膜,起着保护体表不受细菌侵袭。当鱼受外伤后,容易感染细菌或霉菌,引起二次性疾病。因此,当鱼体受外伤时,应及时治疗,以免感染。
治疗时,可将病鱼浸泡在1-2ppm的抗生素(如四环素、土霉素、青霉素、呋喃西林)稀溶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