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输液为什么不能喝酒 输液有哪些危害

2023-07-20 来源:钮旅网

一、输液的分类及要求

分类

1.电解质输液 用以补充体内水分、电解质,纠正体内酸碱平衡等。如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注射液等。

2.营养输液用于不能口服吸收营养的患者。营养输液有糖类输液、氨基酸输液、脂肪乳输液等。糖类输液中最常用的为葡萄糖注射液。

3.胶体输液用于调节体内渗透压。胶体输液有多糖类、明胶类、高分子聚合物类等,如右旋糖酐、淀粉衍生物、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

输液要求

1、在无菌、透明度 及无热源这三项,应更加特别注意,它们也是输液生产中经常出现的主要问题。

2、含量,色泽,pH也应符合要求。pH应在保障疗效和制品稳定的基础上,力求接近人体的pH,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酸碱中毒。

3、输液的渗透压应调为等渗或偏高渗,这样可不引起血象的任何异常变化。

4、此外,输液还要不得含有引起过敏反应的异性蛋白和降压药物,不得损害肝、肾。

5、输液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剂,并在存储过程中质量稳定。

二、输液的步骤

(1)个人准备:护士洗手、戴口罩,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2)核对解释:带输液架,止血带到患者床前,核对床号及姓名,解释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合作;询问是否排尿、排便,避免输液后入厕不便;选择静脉,根据病情及药液的性质选择粗直、弹性好的合适静脉,避开关节处。

(3)核对、检查:根据医嘱,核对药液的名称、浓度、剂量,检查药液及输液器质量。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差错;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药液有无混浊、沉淀、絮状物;检查输液器包装有无破损,是否过期。

(4)插输液器:打开液体瓶盖的中心部分,常规消毒,根据医嘱加药,打开输液器,关闭调节器,将输液导管和通气管针头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为玻璃瓶时),备好胶布。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划的安排输液顺序,合理用药,在瓶签上注明床号、所加药物名称及剂量。

(5)再次核对: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前,将输液瓶倒挂在输液架上,再次核对,再次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差错。

(6)排气:将茂菲滴管及下端的输液管抬高,手持针栓,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流入到滴管的1/2或1/3满时,迅速倒转滴管,使液体缓缓下降,直至排尽空气,关闭调节器,将输液管放置妥当(或将茂菲滴管下端打折,用手挤压滴管使液体流入到滴管的1/2或1/3满时,打开调节器,手持针栓,排气)。静脉输液前排出静脉管及针头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空气栓塞。

(7)消毒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在穿刺静脉肢体下垫好小垫枕,放好止血带,用2%碘酊消毒,结扎止血带,再用70%酒精脱碘(或用安尔碘)再次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避免感染。在穿刺点上方6 cm处结扎止血带。

(8)穿刺:再次排气,取下护针帽,嘱患者握拳,手持针头使针尖斜面向上并与皮肤呈20°角进针,见回血后再将针头平行送入血管少许。穿刺前确保滴管下端输液管内无气泡,注意保护针头的无菌状态。

(9)固定: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打开调节器,观察溶液滴入情况,滴入通畅后用胶布固定,取出止血带及小垫枕。穿刺部位及针梗要专用无菌敷料覆盖。

(10)消毒针头:若为硬塑输液瓶,此时消毒瓶底部插排气针头。

(11)调节滴速:一般成人每分钟40~60滴,儿童每分钟20~40滴。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者及输入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时输液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可稍快。

(12)观察: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有无输液反应,及时处理输液故障,防止液体滴尽,针头阻塞或脱出、局部皮肤肿胀,如出现输液反应,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及时给予处理。

(13)及时更换:如需更换输液瓶时,常规消毒瓶塞后,从第一瓶内拔出针头插入第二瓶内,观察溶液滴入通畅后离去。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输液瓶,防止空气进入静脉。更换输液瓶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14)输液毕:关闭调节器,揭去胶布,用无菌干棉签轻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针,按压片刻至无出血。输液毕及时拔针,防空气进入静脉引起栓塞。

(15)整理:为患者盖好盖被,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处理医嘱。

三、过度输液的危害

1.发热反应

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

2.肺水肿

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

3.静脉炎

因为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4.空气栓塞

原因在于,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绀紫和缺氧,并可导致猝死。

5.“恶性”药物不良反应

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还曾有媒体曝光某医院在输液瓶中发现黑色絮状物。有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还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静脉滴注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加剧,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欣弗”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让人触目惊心,挥之不去的痛。

四、儿童输液

输前护理

学龄前儿童的特点导致了输液难度大,不仅对护士的临床经验、穿刺技术技巧和心理素质的要求非常高,而且要在整个输液过程中对患儿进行心理精神和疾病防治为一体的人文护理[1]。为了淡化患儿对“打针”痛苦记忆的唤起,减轻恐惧心理,配合输液操作,护士首先要与患儿进行良好交流,搭建起沟通的桥梁,通过获得患儿的信任,引导、鼓励患儿勇敢地面对挑战,以积极主动的行为配合治疗。具体护理措施:①接诊后,热情接待患儿和陪护人员,不直接询问与病情有关的问题,通过微笑的表情,乐观的情绪,轻柔的话语给患儿形成可亲可爱的第一印象,消除患儿对环境和护士的陌生感,使其在相对放松的情况下感受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具有安全感和温暖感。②加深与患儿的感情联系,称呼患儿昵称,引导患儿称呼护士姑姑、阿姨,以稳定其情绪。偶尔抚摸患儿头和手,拉近与护士的感情距离。面对患儿切勿不能采取皱眉、怒视、呵斥、吓唬等错误方法,以免患儿产生对立情绪,更加不配合输液操作。③对于年龄较大,可以进行比较顺畅交流的患儿,要多采用表扬及鼓励的方法,对他们配合的行为进行赞扬,并可以小礼物作为奖励。④针对患儿家长开展健康教育。重点是向家长宣传患儿疾病的发病原理、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教会家长正确辨别儿童患病期间的不良反应及表现,增加家长防病治的科学知识,达到治疗与康复的目的。

穿刺护理

学龄前儿童,对疼痛敏感性较强,多数患儿对静脉穿刺表现出极其恐惧心理,常用哭闹、挣扎的方式表示反抗而拒绝穿刺,给输液工作增加难度。具体护理措施:①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可以通过让患儿讲述墙壁上卡通画的内容,观看电视动画片,或让家长配合讲一段小故事等方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为静脉穿刺做好准备。②以娴熟的技术快速完成静脉穿刺。穿刺前要选好穿刺部位,尤其是在头皮静脉穿刺时更要精心观察选准血管,同时做好患儿注射部位的固定,穿刺时做到稳、准、快。③穿刺后的固定。对于发热、出汗多的患儿要先用干棉棒擦干皮肤,再用胶布妥善固定。④如果遇到穿刺失败,要主动向家长表达歉意,对于穿刺难度较大患儿,可以请其他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穿刺操作,使家长感到受到重视,其不满情绪也会随之消失。整个服务过程要热情周到,体现以人为本,融洽医患关系,确保静脉穿刺的顺利进行。

输中护理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加强巡视,仔细观察患儿的输液反应,重点观察是否有药物过敏反应,认真查看病情变化,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疑问,热情帮助家长解决护理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患儿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反应有:烦躁、多动、哭闹等。应对这些患儿,可为家长提供活动输液架,通过场景变换消除患儿的厌倦状态。医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建设儿童乐园的形式,让患儿在观看动画片等相对愉悦的情况下完成输液过程。另外,护士可以利用巡视停留的时间,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传授学龄前儿童的护理知识,帮助家长贮备正确、科学的护理知识、育儿知识,以及一些简单实用的护理技巧,为患儿的有效康复提供外延服务。

输后护理

输液后护理的重点是拔针后对穿刺口的处理。临床上常会发生由于拔针后按压不当造成穿刺口出血或血肿,给患儿带来痛苦,有时候还会对医患关系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具体护理措施:①正确拔针。拔针时要注意动作轻柔到位,边与患儿沟通边分离胶布,拔针后迅速按压针眼位置5s后交由家长继续按压。②告知家长执行正确的按压方式。告知家长在按压时切记不要揉按,以防造成血管穿刺点的隐性出血,导致局部皮肤青紫,严重的将形成血肿。告知家长按压针口要在5min左右,待止血后还要留诊观察20min以上,确认患儿无不良反应后再行离开。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