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蹇姓郡望

2023-07-31 来源:钮旅网

襄阳郡:东汉朝建安十三年(戊寅,公元198年)分南郡、南阳两郡各一部份置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宜城县、当阳县、远安县等一带,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晋朝时期入为荆州治所。南北朝时期梁国置为南雍州,西魏改为襄州。隋朝时期改为襄阳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高宗李渊平定王世充后,改为襄州,因原隋朝旧名而领襄阳、安养、汉南、义清、南漳、常平六县。州置山南道行台,统交、广、安、黄、寿等二百五十七州。唐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撤酂州,以阴城、谷城二县来属。唐朝武德七年(甲申,公元624年)罢行台为都督府,督襄、邓、唐、均、淅、重七州。唐朝贞观元年(丁亥,公元627年)废重州,以荆山县来属于。唐朝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废都督府。唐朝贞观八年(甲午,公元634年)废鄀州,以率道、乐乡二县来属于。又撤常平入襄阳,撤阴城入谷城,撤南津入义清,撤汉南入率道。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襄阳郡。唐朝天宝十四年(乙未,公元755年)置防御使。唐朝乾元元年(甲午,公元874年)复为襄州。唐朝上元二年(乙亥,公元675年)置襄州节度使,领襄、邓、均、房、金、商等州,自后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辖领襄阳、邓城、谷城、义清、南漳、乐乡诸县。以后襄阳为历朝郡、州、道、府之治所。襄阳堂:以望立堂,亦称荆襄堂、襄州堂。拼音是:jiǎn。笔画是:17。部首是:足

蹇的结构是:上下结构,笔顺是:点、点、横撇/横钩、横、横、竖、竖、横、撇、捺、竖、横折、横、竖、横、撇、捺。

蹇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蹇姓郡望    【点此查看蹇的详细内容】

襄阳郡:东汉朝建安十三年(戊寅,公元198年)分南郡、南阳两郡各一部份置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宜城县、当阳县、远安县等一带,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晋朝时期入为荆州治所。南北朝时期梁国置为南雍州,西魏改为襄州。隋朝时期改为襄阳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高宗李渊平定王世充后,改为襄州,因原隋朝旧名而领襄阳、安养、汉南、义清、南漳、常平六县。州置山南道行台,统交、广、安、黄、寿等二百五十七州。唐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撤酂州,以阴城、谷城二县来属。唐朝武德七年(甲申,公元624年)罢行台为都督府,督襄、邓、唐、均、淅、重七州。唐朝贞观元年(丁亥,公元627年)废重州,以荆山县来属于。唐朝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废都督府。唐朝贞观八年(甲午,公元634年)废鄀州,以率道、乐乡二县来属于。又撤常平入襄阳,撤阴城入谷城,撤南津入义清,撤汉南入率道。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襄阳郡。唐朝天宝十四年(乙未,公元755年)置防御使。唐朝乾元元年(甲午,公元874年)复为襄州。唐朝上元二年(乙亥,公元675年)置襄州节度使,领襄、邓、均、房、金、商等州,自后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辖领襄阳、邓城、谷城、义清、南漳、乐乡诸县。以后襄阳为历朝郡、州、道、府之治所。

襄阳堂:以望立堂,亦称荆襄堂、襄州堂。

二、关于蹇姓姓氏源流

一、蹇jiǎ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上海之松江,山东之平度,山西之太原,甘肃之徽县,湖北之武昌,云南之陇川、马关,四川之通江、合江、南江等地有分布。汉、水、白、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

三、关于蹇的成语

蹇蹇匪躬  鞭驽策蹇  才高运蹇  浮湛连蹇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蹇的详细信息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