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真谛到底是什么?教育机智从哪里来?如何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如何当一名有智慧的班主任?老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反思、总结和积累,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个老师才能从优秀走向卓越。
在这个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互联网+时代真正来临之际,我们到底该怎样做教师?新的时代有新的常态,这些社会的新变化必然对教师有了新的要求,因为我们不能用十年前的知识去教现在的学生去应付十年后的生活。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教师”二字永远意味着责任、爱心和坚守。今天,我们该如何做教师?
首先,要做有教育信仰的教师。
中国的老话经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头顶三尺有神明”。虽然具有唯心主义的倾向,但是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天地的敬畏之心。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在做有愧于良心、道德、法律的事情的时候能够有所畏惧。所以,人需要有一种信仰,信仰在某种程度上说起到了道德约束的作用。其实,做教育更需要有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就是为人师表,百年树人的坚定信念。
作为教师,如果自己的教育信仰不坚定,就会心有旁骛、不学习、无恒心、不专心,专业不成长,就站不稳讲台;如果连自己都不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而仅仅把它当成是糊口的工具,就没有坚持下去的勇气,也就无法感染学生;如果专业信仰杂乱迷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内心就会无所适从,就可能生出教学乱象。教师一旦没有了初心,没有了信仰、没有了梦想,就只会机械地管理学生,容易动气,采取本能的、简单的、粗暴的方法。
选择了做教师,就要选择为教育事业而终身付出的决心。平心而论,它的确不是一个人人追捧、趋之若鹜的职业,并且调查表明,师范生中愿意选择教师作为职业的比率在逐年下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人们趋向于选择经济回报更高的领域无可厚非。越是转型的时代,越需要有这样一群人,去感染人、教育人,滋养人。
其次,要做学习研究型的教师
反思、学习和研究是成为名师的必由之路。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在于教了几年书,关键是用心教了几年书。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用心的结果。
第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职业目标。
教师不能用十年前的知识去教现在的学生去应付十年后的生活。所以,高中教师这个职业,比其他的任何职业都需要学习,并且要终身学习。因为教育对象永远是十六七岁的青春年少。作为教师,要向书本学、向社会学、向学生学习。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是教育浪漫主义,是脱离实际的幻想。教育不是万能的。光有对教育的一腔热情和对学生的爱,不能做好教育。教育不仅需要激情和职业的爱,更需要的是科学的态度、专业的知识和研究精神。
很多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遇到棘手的教育教学难题,遇到难管的学生,最有效的办法,不是直接进入管理层面,想“怎么办”,而是要先进入研究层面,问“为什么”。一去研究思考,老师就不那么容易生气了。这对于老师的专业发展和身心健康,都是有好处的。可是,很多情况都是突发事件,需要教师迅速对事态做出反应与处理。刚开始,老师的反应都是本能,采取的措施也可能欠妥。但是,如果事后具有一种研究精神,凡是想一个为什么,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就会得心应手了。
相反,凡事就用老掉牙的道德说教、煽情施压来代替科学分析,效果只会事倍功半。也许我们应该容忍学生的暂时落后,让学生在进步中体验成长。学校有强弱,师资水平有高低,办学条件有差异,为什么就不能容忍“差生”的存在呢?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具体差异与兴趣爱好,用多元化的标尺去评价学生。
为什么总是少数人能成功?因为那些人早上叫醒自己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教师的梦想是什么?教师应当有一个远大的职业梦想,这个梦想跟成长有关,而不仅仅是职称。职业目标是教师快速成长的助推器。为什么有的老师三年就成为了名师?为什么大部分老师只成为了一个传授知识的“教书匠”?为什么会出现职业倦怠?其实老师的成长和学生是一样的,需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目标。如果这个目标是躺着就能够着的,相信没有人原因站起来。每个老师都要树立近期、长期、终身目标,这样,成长才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