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一个人期末总结 篇32

2024-07-16 来源:钮旅网

  回看上学期的总结,发现许多不足:

  (1)总在感慨和伤逝,少有具体的分析和总结;

  (2)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泛泛而谈;

  (3)仍处于踌躇徘徊阶段,没有对未来明确的规划。

  然而,这就是成长吧。经过一年的学习,我感觉自我的定位逐渐清晰,思路愈加明确。我开始意识到,身为一名中医学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我真为此感到快乐。

  清代医学家周学海着有《读医随笔》,总结了他长期以来研读医书、精研医理的心得体会。清代大医王孟英曾作《归砚录》,记录了他游医四方的经历。一百余年后,后学成蹊愿以上述两位先贤为榜样,每学医一月,辄录心得,名曰《学医随笔》。这篇文章既是对这一学年的总结收尾,又是学生笔记学医之路的开始。特立此存照,警戒自己,也愿得到诸位亲朋好友、老师同学的提醒、建议或批评——那将是我的荣幸!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用心阅读刘力红先生的《思考中医——对自然与生命的时间解读》,这本书激起了我脑海里一波又一波浪潮。我希望把我的这些心得与大家分享,也是跟自己的内心探讨。

  刘先生的老师李曾说:“中医开方实际上就是开时间。”时间,一个多么神秘的概念!自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人类的时空观、宇宙观为之一变——时间不是再孤立的存在,它跟空间、物质和能量之间有很多联系。其实医学何尝停止过对时间的参悟呢?现代医学的胚胎学告诉我们,从一个受精卵到一个婴儿,其间的变化何等壮观!每到一个时间节点,从量变到质变的奇迹不断上演,令人连连感叹生命的壮美。当我们把时间段拉长一点,看看一个人的一生不也是如此吗?在不经意间,人生的轨迹也许就会悄然转变。难怪丰子恺先生的《渐》常读常新。

  中医,乃至整个中华文化,一个核心理念便是天人合一。人和天地宇宙是一个整体,这是铭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信仰。昼夜晨昏,春夏秋冬,阴阳不断变化,人的起居饮食等生活方式也要与之相适应,不然就会出问题。人体的阴阳不随时间协调运动,就会生病。为什么说道法自然呢?自然又是什么呢?我想要回答好上面的问题,就要多感悟时间,多思考时间。

  提及时间,我有说不尽的想法。但择其要点,我就只想谈两个方面。第一,对时间的感觉是因人而异的,但从本质上来说,时间的长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同在一所大学学习,同样的课程,同样的老师,有的人一年收获了很多,有的人却在暗自悔恨。高考前一周,我们的班主任跟我们说,你们该休息了,好好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你们要明白,即使再给你一年时间复习,到了下一年的高考前一天,你们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复习好。这是实话。人在时间面前就是这么脆弱无助。这是人性的弱点。

  写到这里,半个小时已经过去,我的总结还没有写完。那么其他人在干什么呢?已经回家的同学在干什么呢?我周围倒是有很多同学开始了全天候的lol之旅。他们快乐吗?此时此刻,你快乐吗?

  然而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吗?哲学家们争过来争过去,终归有一部分人是信奉着“及时行乐”的观念去生活了。既然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是荒谬,一切都没有意义,上帝死了,人也死了,怎么办呢?不管了,尽情享受现在吧,今朝有酒今朝醉!

  这里我们看到时间背后的东西——人们对时间的看法。时间恒有,恒无,恒动,这多么像“道”的属性啊!所以有时候我觉得,中国道家的思想,也许正是围绕着时间展开的。道家的智慧,也许正来源于对时间的深刻体悟。

  第一点暂且说到这里。这只是开个头,对时间的思考是没有终止的。有些人一辈子也许到老才开始思考时间。我还年轻。当我不断学习中医,我就愈发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对于病人来说,一分一秒都可能风云突变。医生必须对时间有超乎常人的敏锐感觉。现在,作为一名学生,一名医学生,读书时最要紧的。浪费时间,就是在浪费生命。因此,当我上次跟一位同专业的大二师兄到他的宿舍取东西时,亲眼看到他的另外两个舍友戴着耳机在电脑屏幕前“酣战”,而他们头顶上一排《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医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那里,如同华丽的装饰,我感到很痛心。“痛心”这个词一点也不夸张,因为我知道这并不是个例。这是一种风气:我们常常讨论如何获取更多的经验值,怎样杀怪,最近有什么新出的游戏、电影,今年哪支nba球队最可能夺冠……关于中医,关于读书的讨论,我闻所未闻。即便有,那也要等。等到什时候呢?等到期末,等到考试周。哇!周围同学谈论的内容竟然一下变成了“你们多久考试?”“你复习(或“预习”)好了没?”“你知道老师画的重点是什么吗?”“能把复习资料给我一份吗?”……一切都是围绕考试。跟家里人通电话,也是问:“你复习得怎么样了?”“你可不能马虎哦!以后考研都要看成绩说话的。你可不能轻视。”每到这个时候,我开始有一种错觉,好像我们学的一切都是为了应对考试。我就在想,我们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意识,哪怕一丁点也好,就是我们的追求应该比考试更高一些,甚至高得多,甚至不以考试的标准为参考平面。可不可以这样想呢?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