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在24小时内进行讯问。拘留分为刑事、行政和民事三种,刑事拘留需在3日内提请检察院审批,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30日。行政拘留最长不超过20日,民事拘留最长不超过15日。被拘留人认错且改正可提前解除拘留。拘留超过37天且无定罪证据属违法行为。
法律分析
一、公安机关拘留多久进行讯问?
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拘留,是指扣留,拘禁。一般分为三种,分别是刑事拘留、行政拘留以及民事拘留。其中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行政拘留属于治安行政处罚;民事拘留属于司法行政性质的处理,是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性的措施。
二、拘留的种类有哪些?
1、刑事拘留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
准的时间可以延长1—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
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在30日内不能查清提请批准逮捕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拘留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但
不得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案件,也可以按其自报的姓名提请批准逮捕。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
以内,作岀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其他专门机关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14日内作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1日至3日。
2、行政拘留
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
3、民事拘留
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
公安机关如果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拘留处理的,需要在24小时之内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问。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拘留的最长时间不能超过37天,如果超过37天还没有定罪的证据的,那么需要对拘留期间的犯罪嫌疑人进行释放,否则属于违法的行为。
结语
拘留是指扣留、拘禁,包括刑事、行政和民事拘留。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在24小时内进行讯问。刑事拘留需要在3日内提请检察院审查批准,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30日。行政拘留最长不超过20日,而民事拘留期限为15日以下。若拘留超过法定期限且无定罪证据,应释放犯罪嫌疑人,否则将构成违法行为。根据以上规定,公安机关在拘留期间需及时审问,确保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二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一百一十九条 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
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九十三条 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
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