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_年6月和7月,我在广州市文化局社会文化处实习,担任办公助理,体验了一次准公务员的生活,两个月的时间不长,但我得到了许多锻炼,收获良多。
在如今的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中,公务员几乎是最火热的。但是大多数人除了听闻公务员工作稳定、待遇优厚之外,对其具体工作和工作方式却了解甚少。许多人只是硬着头皮往公务员队伍里挤,却不知道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是否适合做好这份职业。可以说,公务员是我们熟悉的也是陌生的职业。我在文化局这两个月,实地近距离观察和体验了政府单位的工作内容,初步了解到政府单位运行机制和公务员们的日常工作,让我更清楚地认识了公务员这个职业,这对我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的实习报告将分为如下三个部分。
一、工作和我的工作内容
市文化局顾名思义是负责广州市文化相关工作的事务。整个文化局分为十几个处室,如博物管处、文物处、市场处等。而我所在的是社会文化处,主要管理监督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十二个区县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以及管理下属两座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和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如果不包括我们两个实习生的话,整个社文处只有四个正式职工,一个处长,两个副处长和一个主任科员。人少工作多,电话和传真此起彼伏,几乎每个人每天都要外出公干,处长和副处长以及科员都是一样忙。所以,四个人凑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我不知道这是否可视为公务员其实不是那么清闲的一个理由。
作为实习生,我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撰写一些稿件和通知,以及和十二个区县进行沟通。做的比较多的是关于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的事宜。发传真和接听电话比较频繁是必然的。但最锻炼人的当属写文件了,不同于自己写博客和日志那样随意,公文写作是需要严谨的态度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要和上级文件通知保持高度一致,要严格按照上一级主管单位的指示来写。由于社文处只要是扮演上传下达的角色,自己本身不需要搞活动,主要是把省文化厅、市政府和文化部的工作任务发放给下属单位。所以如何准确地把握上级单位指示文件的内涵和要求,是需要用心忖度的,而精确地把这些指示和通知传递给下级单位是最重要的。因为上级单位的指示和通知都是总体上指导的,所以,下发文件必须包含具体工作安排。
我作为实习生,在撰写通知草稿的时候,往往许多多读数遍文件。当然了,我只是撰写草稿而已,最终修改和拟定还是要处长来权衡的。还好的是,我自己在学校里锻炼的文笔还是经得住考验的,写文件基本上没有问题,把政府文件常用的词汇多看几遍,熟悉那些行文套路自然就容易多了。其实,如同所有的应用文体一样,公文的最终目的是要准确地传递信息,文辞优美与否一点儿都不重要,散文化和文学化的词句是忌讳。不过,据我观察,现在的文件和通知仍然是不够简练,许多套话和无明确指导意义的话完全是可以省略的。我不知道那些整体充塞于我们眼耳的理论和思想是否有反复重提的必要,或许这些宏大的充满前瞻性的东西是否真的需要千万次的反复念叨才能达到使下属单位切实执行达到效果。
二、工作时间以及饮食出行
工作时间。公务员的工作时间和饮食出行是比较固定的。在文化局,上午上班时间是八点半,十二点下班,中午休息两个小时,下午两点开始上门,五点半下班。中午几乎没有人回家,都是在办公楼吃饭和午休。值得一说的是,大家的午休都是在座位上趴着打个盹或者在沙发上睡觉,少数人自己携带有轻便的折叠床,到了午休时间,一拉开就可以躺下来睡觉了,休息条件还是比较一般的。周末一般是不加班的,重要会议和活动例外,事实上,虽然文化局不是很忙碌的部门,但是一般情况下,周末和休息时间,大家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整天的接电话打电话是占用很多时间的。
饮食。职工们早饭和午餐基本上都是在一楼的机关食堂里解决,打卡消费,自付餐费,没有财政补贴。与我们在同一栋楼办公的是广州市的八大民主党派广州市委,大家共用一个机关食堂。这个机关食堂大概有六七十个座位,设施除了有空调之外非常普通,座位是不够用的,所以许多人都打了饭端到办公室吃。说起他们的饭菜质量,许多人可能觉得会很豪华,至少也应该是有很多油水的。但事实上,文化局食堂的饭菜是非常普通的,一点儿都不比学校的好,但价格比学校里便宜一些。早餐是亘古不变的皮蛋瘦肉粥、花生粥、白粥、豆浆,以及肉包菜包等,而且数量有限,或许是因为这个饭堂是非营利性的,所以他们的饭餐几乎是按人数限量供应,不会做的过多,以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