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热爱劳动主题演讲稿范文 篇34

2024-07-18 来源:钮旅网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大道相通 热爱劳动》。

  记得我第一次读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一句时,是在《左传 宣公二十年》一文中,我深深被古人的智慧所震撼。中华民族自古就懂得勤奋劳动的重要意义。后来,又在陶渊明先生的诗中读到此句,更是感受到勤于劳动对个人的哲学意义影响深远。然而如今,随着社会、尤其是科技的不断进步,“轻视劳动”意识暗流涌动,甚至大有泛滥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难道,劳动,在今天,尤其未来,真的过时了吗?

  其实不然,劳动,永远都不会过时,在任何时代,无论说它有多么重要,都不为过!为什么如此说呢?

  首先,劳动是一种最为基本的创造性社会活动,和人类数千年文明发展史息息相关。人类发展到当今科技时代,劳动在其中功不可没。

  其次,老子《道德经》有言:“治大国如烹小鲜。”大道相通,立足未来,不管未来科技如何发展,万事之理不变。劳动创造的价值,劳动中蕴含的真理大道,必将有助于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知行合一”,可以让时代走得更久。

  再次,我们来看中国文化史中的两位陶氏名人,去体悟劳动对具体人物不朽的历史形象,有着多么巨大的积极意义和影响。

  第一位是我们极为熟悉的“千古隐逸之宗”陶渊明先生,如果没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躬耕生活,没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豁达心境。先生恐怕很难在悠然之境中,笑迎南山的不约而至吧?先生在“西畴执杖耘耔”中“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达到了无数诗人一生无以企及的诗意高度。

  还有在民国时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伟大教育理念,并在晓庄师范全面践行。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等一系列口号,构筑了“生活教育论”的完整体系,在劳动学习中培养出许多具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世界的精神”的“活的乡村教育人才”,为近代教育救国探索做出了极富历史意义的贡献,影响深远,历久弥新。

  同学们,你是否知道——当年,陶先生除了对入学新生进行笔试、讲演外,还要进行垦荒、施肥、筑路等“特别考试”。先生还坚持头戴斗笠、脚穿草鞋,带领师生一起下田劳动。陶先生在劳动之余,鼓励师生与农人结友,向农人学习。在劳动中求知,在实践中探索,晓庄师范为中国现代教育进程做出了卓越贡献。由此可见,“劳动”与“学习生活”“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不仅并不相悖,而且还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因为“求真知”、“做真人”绝不仅仅是在一堂之中,一室之内,还在大千世界、广阔天地之间。“大道相通”,能做好田中、庭内工作,将此中感悟、方法、逻辑、美感、毅力等等带入其他领域,也定能助力成功。

  西方哲人有言:“慢慢走,等等你的灵魂”。我们的学校固然为求学圣地,孰不知仅仅将自己囿于四壁之内,一味仰望星空,忽视脚下质朴的泥土,可能导致远离自然之人出现,他们心无天地大美,灵魂苍白黯然,无爱、无善、无美,正如木心先生所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该是多么可悲,可怜?!

  同学们,让我们在勤奋劳动中,融身田野、山川,充盈正气,润泽灵魂,与四时流转相随,与大音天籁相通,识万物之大象,得天地之至理,悟人生之真谛,涵博雅之性情,在天人合一之境中得见万世之永恒,得见未来之无限。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所言:“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亲爱的同学们,人世之间所有的精心劳动都值得尊重,所有的汗水都会使我们的人生变得丰盈。在天地之间,脚踏热土,双臂健硕,目光充盈,嗅得见泥土的气息,望得见遥远的星河。那个我们的灵魂和双手都可以到达的远方,才是我们永远的家园。与大家共勉。

  谢谢大家。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