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长水远知何处的意思 山长水远知何处的意思是什么

2022-12-15 来源:钮旅网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解释:碧海波平无险阻,瑶台有路可通行。细思量,当初就该双飞去。想当时,轻别意中人,现如今,山高水远何处寻。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解释:碧海波平无险阻,瑶台有路可通行。细思量,当初就该双飞去。想当时,轻别意中人,现如今,山高水远何处寻。诗词名称:《踏莎行·碧海无波》。本名:晏殊。别称:晏元献。字号:同叔。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抚州临川(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出生时间:公元991年。去世时间:公元1055年2月27日。主要作品:《寓意》《蝶恋花》《浣溪沙》《浣溪沙》《木兰花》等。主要成就:北宋名相、婉约派著名词人,与子晏几道并称“二晏”。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山长水远知何处”的详细介绍:

一、《踏莎行·碧海无波》的全文 点此查看《踏莎行·碧海无波》的详细内容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

思量台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

山长水远知何处。绮席凝尘,

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二、注解

碧海:传说中的海名。

瑶台: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思量:考虑;忖度。

意中人:心中所眷恋或属意的人。

绮席:华丽的席具。古人称坐卧之铺垫用具为席。

香闺:青年女子的内室。

红笺:红色笺纸。

附:带去。

三、译文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碧海波平无险阻,瑶台有路可通行。细思量,当初就该双飞去。想当时,轻别意中人,现如今,山高水远何处寻。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灰尘落绮席,烟雾锁香闺。写好的书信,如何送给你。登高楼极目望远方,萧萧细雨洒梧桐,天已近黄昏。

四、晏殊其他诗词

《破阵子》《浣溪沙》《蝶恋花》《寓意》《浣溪沙》

五、赏析

此词写别情,深婉含蓄。以结句为最妙,蕴藉而韵高,颇耐赏玩。 上片起首三句:“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说没有波涛的险阻,要往瑶台仙境,也有路可通,原来可以双飞同去,但当时却没有这样做;此时“思量”起来,感到“不合”,有些后悔。碧海,指海上神山;瑶台,《离骚》有这个词,但可能从《穆天子传》写西王母所居的瑶池移借过来,指陆上仙境。接着两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是说放弃双飞机会,让“意中人”轻易离开,此时后悔莫及,可就是“山长水远”,不知她投身何处了。“轻别”一事,是产生词中愁恨的特殊原因,是感情的症结所在。一时的轻别,造成长期的思念,“山长”句就写这种思念。 下片,“绮席凝尘,香闺掩雾”,写“意中人”去后,尘凝雾掩,遗迹凄清,且非一日之故。“红笺小字凭谁附”,音讯难通,和《鹊踏枝》的“欲寄彩笺兼尺素”而未能的意思相同。“高楼目尽欲黄昏”,既然人已远去,又音讯难通,那么登高遥望,也就是一种痴望。词中不直说什么情深、念深,只通过这种行动来表现,显得婉转含蓄。后接以“梧桐叶上萧萧雨”一句,直写景物,实际上景中有情,意味深长。比较起来,温庭筠《更漏子》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虽然妙极,恐怕也失之显露了。 晏殊整整做了五十年的高官。他性格“刚峻”(《五朝名臣言行录》),处事谨慎,没有流传什么风流艳事。他自奉俭约,但家中仍然蓄养歌妓,留客宴饮,常“以歌乐相佐”(《避暑录话》)。他喜欢纳什么歌妓、姬妾,是容易做到的。照理,他生平不会在男女爱情上产生多少离愁别恨,但他词中写离愁别恨的却颇多。这可能和当时写词的风气有关:酒筵歌席上信手挥写,以付歌妓、艺人歌唱,内容不脱晚唐、五代以来的“艳科”传统;也可能和文学创作的特点有关:它可以描写人们的普遍感情,不限于作者的自我写照。

相同朝代的诗歌

《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厫》《送客至灵谷》《叹屩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踏莎行·碧海无波的详细信息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