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1:4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3 09:28
柏拉图已成了精神、理性的代名词。他提出的理式说可以说是否定了一切人类器官所能感触到的客观世界,而将抽象化神秘主义化的类似于概括性概念的理性提高到凌驾一切的空中。而他则渴望能站在这个高度(一个绝对正确的高度)俯瞰下面的不完美世界,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见解或对下面世界的看法,并称之为真理。也就是说,柏拉图的思考方式相比于亚里士多德会更为曲折,感知到的是虚的,他的思考穿越了物体甚至穿越了空间欲找到被隐藏的秘密,既理式世界,也是他的理想国。那我们又怎么来看待我们所处的世界?要么被掩盖*的影像所迷惑,要么就努力去理式世界去寻找答案。到达的方法,就不得不提他的“灵魂说”和“回忆说”。依照柏拉图的说法,回忆理式世界的本领是由神主宰的,回忆附在灵魂上,灵魂则附在人体,回忆的多少则决定那个人看待尘世的高度。似乎对柏拉图来说,愚昧而被个别属性所拖累的人占大多数,因此他比较倾向于有理性的人来主导这个世界。
相较之下,亚里士多德是在客观现实中寻找通往理念的通道,而非抬头越过感性越过本质将目光投向主宰它们的更为广远深奥的意义。博学的代价就是看的更多、更杂、更易被影响,也更加复杂矛盾。他的理念徘徊于唯心与唯物、形而上学与辩证之中,因为它们都能在现实的客观世界中找到与之相存的依据,似乎都正确,又似乎某方面都有所欠缺不足。实体的多样性决定了在概括出理念的同时,会遗漏掉具体的某些东西。天生养成的观察性思考方式使得亚里士多德承认感性事物的客观存在性,对理念和对神的坚信则让他一方面盘旋于各种各样的实体一方面找出永恒不变的实体,即理念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大隐与小显)。因此又提出了“原因说”,以对抗柏拉图的绝对“理式世界”。亚里士多德认为,理念并非凌驾,而是隐藏和四处分散。哲学家的任务是在客观中寻找,人也能通过净化得到提高。
两者的观点既有利也有弊。一个高的高度可以将现象看的透彻和普遍,却会离开地面难于实践;立于实地可以在归纳出真理的同时又能注意被遗忘的特殊案例,却容易被扰乱以至于得出的结论相悖。那么,指天和指地之间有没有另一个中间方向呢?很难说。最怕的是,有了一条中间方向,可是将两者的优点相结合时,却发现优点全变成了谬论,因为相对和绝对的难以相容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3 09:29
这是有争议的问题,就历史影响来说,也是有的时候柏拉图影响大,有的时候亚里士多德影响大。对*教的影响,教父时代柏拉图影响大,阿奎那的时代亚里士多德影响大。文艺复兴之前亚里士多德在科学上是权威,当代的科学理论似乎在重申柏拉图的理念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3 09:29
评述这两人的区别,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拉斐尔的《雅典学园》。巨幅的画卷*,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视着,柏拉图将手指向天空,亚里士多德则将手指向大地。可见两人哲学思想上的巨大分歧。
我们经常说“柏拉图式的爱情”,似乎柏拉图已成了精神、理性的代名词。他提出的理式说可以说是否定了一切人类器官所能感触到的客观世界,而将抽象化神秘主义化的类似于概括性概念的理性提高到凌驾一切的空中。而他则渴望能站在这个高度(一个绝对正确的高度)俯瞰下面的不完美世界,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见解或对下面世界的看法,并称之为真理。也就是说,柏拉图的思考方式相比于亚里士多德会更为曲折,感知到的是虚的,他的思考穿越了物体甚至穿越了空间欲找到被隐藏的秘密,既理式世界,也是他的理想国。那我们又怎么来看待我们所处的世界?要么被掩盖*的影像所迷惑,要么就努力去理式世界去寻找答案。到达的方法,就不得不提他的“灵魂说”和“回忆说”。依照柏拉图的说法,回忆理式世界的本领是由神主宰的,回忆附在灵魂上,灵魂则附在人体,回忆的多少则决定那个人看待尘世的高度。似乎对柏拉图来说,愚昧而被个别属性所拖累的人占大多数,因此他比较倾向于有理性的人来主导这个世界。
相较之下,亚里士多德是在客观现实中寻找通往理念的通道,而非抬头越过感性越过本质将目光投向主宰它们的更为广远深奥的意义。博学的代价就是看的更多、更杂、更易被影响,也更加复杂矛盾。他的理念徘徊于唯心与唯物、形而上学与辩证之中,因为它们都能在现实的客观世界中找到与之相存的依据,似乎都正确,又似乎某方面都有所欠缺不足。实体的多样性决定了在概括出理念的同时,会遗漏掉具体的某些东西。天生养成的观察性思考方式使得亚里士多德承认感性事物的客观存在性,对理念和对神的坚信则让他一方面盘旋于各种各样的实体一方面找出永恒不变的实体,即理念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大隐与小显)。因此又提出了“原因说”,以对抗柏拉图的绝对“理式世界”。亚里士多德认为,理念并非凌驾,而是隐藏和四处分散。哲学家的任务是在客观中寻找,人也能通过净化得到提高。
两者的观点既有利也有弊。一个高的高度可以将现象看的透彻和普遍,却会离开地面难于实践;立于实地可以在归纳出真理的同时又能注意被遗忘的特殊案例,却容易被扰乱以至于得出的结论相悖。那么,指天和指地之间有没有另一个中间方向呢?很难说。最怕的是,有了一条中间方向,可是将两者的优点相结合时,却发现优点全变成了谬论,因为相对和绝对的难以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