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6: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23:47
系协调全灌区事务的最高机构,建国后1951年设置,其委员由咸阳专区副专员、灌区*或副*、泾惠渠管理局正副*组成。不定期召开会议,主要协调灌区各县的受益和负担问题;审查管理局提出的重大工程计划和灌溉排水计划;审查预决算以及规章制度的修订。
灌委会成立38年来,共召开会议11次,灌区历次重大改革和建设,皆由灌委会形成决议后实施。
60年代以后,各灌溉管理站、斗渠亦相继成立灌委会和斗委会。1982年后,斗委会解体。 系泾惠渠灌区专业管理机构。*23年(1934)春成立,由李仪祉先生组建,属前陕西省建设厅直接领导,初设于县城姚家巷小学(今改中学)东侧,今县委大院西院,初期员工百余人;内设工务、总务两科,下辖张家山(渠道)、社树、刘解、汉堤洞、磨子桥、三原、仁村、高陵8个管理处。初期业务以工程建设为主,32年(1943)后逐渐转入灌溉管理。
建国后,管理局机构迅速扩大。1961年,迁三原县东门外今址。1963年,内设6个委、办、科、室,管理处增至10个,全局职工257人。“文化大*”期间,泾惠渠改称“人民引泾渠”,管理局亦改称“人民引泾管理局”。1965年4月,改由咸阳地区行政公署领导。1973年12月收归省领导。1978年后,恢复泾惠渠管理局名称。19年,局内科室增至7个,下辖厂站、公司11个,全系统职工458人。 原称管理处,*23年(1934)春与泾惠渠管理局同时设立,初设八个处,本县境内有五个(其中渠首管理处的职责是放水和管护渠首工程,无灌溉管理任务)。后改处为站。各管理站直属泾惠渠管理局,主要以渠系或渠系段落划分各自管理区,管理工作通过管理员和段、斗行水人员共同承担。
建国前,各管理处(站)人员在3—8人之间。行水之时,干部工人皆去开斗闭斗,巡回检查。建国后,随着业务量增大,管理站人员不断增多,多在十人以上,站房亦扩大或新建。本县境内各管理站经多次调整,至70年代末有石桥、杨府、三渠、泾阳4站。
社树管理处 *22年(1933)建,设于社树分水闸北岸,今柏章抽水站一级站房附近,乃初期最大的管理处。管理总干渠和南、北两干渠上段及原八支渠,兼管社树分水闸配水。备有专用电话,初有人员7人。34年(1945)改处为站,并新增泾阳管理站,八支渠下段遂归泾阳站管理,社树站有所缩小。建国后上游修建工程较多,社树站任务繁重,人员增补,并往往成为各大小工程的临时施工指挥所或转运站。1958年后,扩大刘解站,撤销社树站,只设配水点,负责社树闸分水。1972年社树闸拆除,配水点亦撤销。
刘解管理处 *23年(1934)建,初设于燕王乡刘解村原北干渠北岸,管理南北两干渠中段。老北干、南干废弃后,迁至石桥镇南川刘水力发电站厂房,改称石桥管理站,后又改称桥底管理站。今管理区域为总干渠灌区和十支渠上游灌区,并管理总干渠各抽水站之配水。今桥底站为全灌区最大的管理站之一。
汉堤洞管理处 设于雪河乡汉堤洞村汉堤分水闸附近,管理老北干渠下段和一、二、三支渠上游,兼理分水闸配水。*34年(1945),管理北干渠下游和一、二两支渠。建国后1972年撤销。
磨子桥管理处 设于永乐镇磨子桥村东老分水闸旁,管理旧南干渠下游和八支渠下游,初期管理面积较大。*34年(1945),管理南干渠和八支渠今姚坊乡以下各段,兼管磨子桥分水闸。建国后1953年撤销,只作为配水站。
杨梧村管理处 该站最小,专管三支渠。原设于杨梧村。*34年(1945)春季撤销。
泾阳管理处 *34年(1945)建,初设泾惠渠管理局内。建国后1952年迁至永乐镇(今泾惠渠修配厂厂址),改称永乐管理处。1973年迁回县城北关今址,改称泾阳管理站,管理新南干渠各段和十支渠县城以下各段。
三渠管理站 1979年新三支渠衬砌工程竣工后设立,位于今三渠乡粮站西,仅管理三支渠。
杨府管理站 1974年新建,位于今雪河乡杨府村杨府分水闸旁,乃1972年渠系改善后设立,管理新北干渠各段和杨府分水闸配水以及云阳抽水站配水。 泾惠渠建成初期,其群众管理组织基本承袭古代,但未设渠长之职。各干支渠分若干段,段下分斗。段设水老、斗设斗夫、村设渠保各一人。人选皆由当时乡镇*和乡村绅士推荐,经管理站和管理局考核后任用、罢免。*31年(1942),改水老、斗夫为段长和斗长。
建国后,渠保改称水利组长,由各村村民推举产生。1954年后,重新划段,每段下管4—7斗,每斗一名斗长,大斗渠则增设副斗长一人。1958年后又增设段、斗技术员各一人,主要负责渠道维修,推行各种灌溉技术等。
1958年后,段长成为半脱产干部,各管理段皆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除受管理站和管理局领导外,也成为所在公社的常设水利机构,管理段遂成为群众管理组织的中枢。70年代各管理段内部增设财务、物资、总务、炊事等人员多名,已不属群众管理组织。1985年起,裁减部分管理段的技术员,撤销斗技术员,只留斗长,并规定各段固定人员不超过两人。
1956—1981年,各斗渠渐次成立巡渠养护专业队(后称管水专业队),至1963年全部建立,“专业队”曾对护渠、绿化及维护用水秩序起到了较好的作用,1981年后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