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崇圣寺的三圣金像和望海楼简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24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1:54

1、三圣金像简介: 南诏国中期崇佛之风兴起,到劝丰右时已达极胜,佛寺遍于云南内,有小寺三千,大寺八百。经南诏之后 的大理国,佛教较南诏更为发展。因此,大理国就有“佛国”、“妙香国”之称。崇圣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当时,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胜行。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崇圣寺与主塔建造时,寺基方7里,房屋800多间,佛1万多,耗铜4万多斤,费工70多万人。
  崇圣寺及三塔建成后寺院曾一度香火旺盛,元武宗时曾“降圣旨”封释觉性为住持僧,保护寺产,免征粮税。元代亦曾加以维修,使得“殿庑焕然复兴,三塔峙立,金碧交辉,巨丽与山埒(相等)”。明代李元阳重修,亦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当时寺中有五宝:三塔、巨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至徐霞客到大理时,仍见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诺四旁皆高松参天。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与三塔相对,势极雄壮”,楼后为正殿,正殿后为“雨珠观音殿,乃立像,铸铜而成者,高三丈”(《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据说,寺中的鸿钟,为建极十二年(公元871年)造,“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万古云霄三塔影,诸天风雨一楼钟”,历来为人所乐道。雨铜观音,庄严静美,细腰跣足,造型精美,为南诏遗物。然世事沧桑,巨钟已毁于清,雨铜观音毁于十年*,证道歌碑与佛都匾连同寺院一起,今已无存。
  历经千年沧桑和风雨剥蚀,崇圣寺毁于清咸丰年间,西三塔却巍然屹立。建国后*对三塔保护十分重视,1978年,对其进行大规模维修。这次维修中在千寻塔基座中发现了佛教文物600余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写本佛经,其中有一尊金质观音像,重1135克,高24厘米,极为珍贵。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文物中最为丰富的一批,价值极高,为中外所瞩目。这些发现,揭开了古代大理这个“佛国”的一道神秘面纱。
:2 望海楼简介望海楼在向北路狮子林桥旁,原名圣母得胜堂,清同治八年(公元l869年)由法国天主教会所建。l870年6月反洋教斗争时,教堂被天津百姓烧毁。l7年法国天主教会重建教堂。l900年义和团运动中,教堂第二次被焚,l904年第二次修复。l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时震损严重,l983年修复。望海楼教堂已于l988年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海楼教堂所处的位置正是古代三岔河口的北岸。当年这里建有清朝皇帝巡幸驻华的望海楼,以及皇帝经常进出拈香的津门胜迹望海寺和崇禧观(原名香林苑)。1862年,法国帝国主义强行租用三岔河口北岸以后,拆除了原有的中国古建筑,建造起“圣母得胜堂”(取“圣母仁慈和庆祝第二次鸦片战争胜利”之意),作为法国天主教天津教区总堂,,这就是“望海楼教堂”的来历。
   望海楼教堂为哥特式建筑,坐北朝南,占地30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石基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53.5米,宽15米,高22米。正前面有呈山字笔架形的三个平顶塔楼,两侧墙檐的泄水口上各镶8个石雕兽头,雨水自口中涌出,状似喷泉。大厅左右,排列圆柱,分隔成三通廊式,正中为圣母玛莉亚的主祭台,对面是唱经楼,四壁悬挂耶稣受难图。地面铺黑白相间方形瓷砖,顶、壁彩绘,门窗均作尖拱形,窗上嵌耶稣罹难故事的彩色玻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3:12

你的需。求不。难
可以满。足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