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2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14:41
长江江豚俗称“*”,体型较小,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长一般在1.2米左右,最长的可达1.9米,貌似海豚。寿命约20 年。
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淡水中生活,喜单独活动,有时也三五成群,最多的有过87头在一起的记录。长江江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
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极危物种;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濒危物种。 2017年4月起,开展南京长江江豚的科学考察,此次考察研究将持续两年。5月9日,长江江豚升级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扩展资料
长江江豚的繁殖情况:
长江江豚10月生产,每胎产1仔。雌豚有明显的保护、帮助幼仔的行为,表现为驮带、携带等方式,非常有趣。驮带时,幼仔的头部、颈部和腹部都紧贴着雌豚斜趴在背部,呼吸时幼仔和雌豚相继露出水面。
幼仔长大一些后,雌豚就常用鳍肢或尾叶托着幼仔的下颌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游动,呼吸时也相继露出水面。携带的方式更为常见,雌豚和幼仔靠得很近,相距大约5-10米远,但身体并不接触,也是前后相继露出水面。
授乳时,雌豚和幼仔常出没在水较浅、较缓的区域,雌豚身体稍微侧向一边,将一侧的鳍肢露出,幼仔则紧贴雌兽的腹部,每次授乳的时间大约为5-10钟。有时雄豚也参与抚养幼仔,让幼仔游在雄豚与雌豚之间,但一般更靠近雌豚,“一家子”在水中同时沉浮,几乎平行地露出水面。江豚雌豚的母性极强,如果幼仔不幸被捕捉,雌豚往往不忍丢弃,因此常常也同时被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江江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15:59
江豚
江豚可从沿海河口溯游到长江中游
别名 *、海豚
学名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英文名 finless porpoise
鼠海豚科 Phocoenidae
分布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入海口及长江中下游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江豚形似海豚而小,体长150厘米左右,体重100-200千克。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较短阔。无脊鳍,背的后关部对尾鳍有较明显的隆起鳍,高约3-4厘米。鳍肢较宽大,末端尖,长约为体长的六分之一。尾鳍亦较大,两尾叶水平宽约为体长的四分之一。
江豚多聚集在咸淡水交汇的水域内,也可溯游至长江中游,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喜单独活动,有时也结成2-3只的小群。江豚一般在春季繁殖,分娩持续时间较长,4-5月份为产仔盛期,初生仔豚长约70厘米,每胎1仔。江豚食性较广,以鱼类为主,也取食非鱼类,如虾类和头足类动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17:33
江豚体长为120—190厘米,体重100—220千克。它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前5个颈椎愈合,肋骨通常为14对。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具有5指。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后背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江豚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和我国沿海等热带至暖温带水域,在我国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长江等水域,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等淡水中生活,在长江甚至能上溯到宜昌和洞庭湖一带。喜欢单只或成对活动,结成群体一般不超过4—5只,但也有87只在一起的记录。江豚能发出两大类声信号,高频脉冲信号由一连串的单个高频窄脉冲所构成,一般在20一120个之间,为声纳信号或称为回声定位信号,主要是在探测环境、捕食时发出;低频连续信号为时间连续信号。由于频率的高低不同,人耳听起来有的象羊叫,有的似鸟鸣。它与白鳍豚基本上不合群,但也偶尔在一起共同嬉戏。江豚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从4一20℃均能够正常地生活。它的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动作。侧游时尾鳍的一叶露出水面,左右摇摆,从空中划过。受到惊吓后便急速游动,然后一次或连续数次使身体腾空,大部分露出水面,仅尾叶在水中向前滑行,偶尔全部身体都跃出水面,高度达到0.5米。直立游动时,身体的三分之二都露出水面,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能够持续数秒钟。每当江中有大船行驶,江豚则喜欢紧跟其后顶浪或乘浪起伏。它还有有趣的吐水行为,将头部露出水面,一边快速地向前游进,一边将嘴一张一合,并不时从嘴里喷水,有时可将水喷出60一70厘米远。呼吸时仅露出头部,尾鳍隐藏在水下,然后呈弹跳状潜入水下。呼吸间隔一般为1分钟左右,但如果受惊,下潜的时间可达8一9分钟。一般如果入水时不弓着腰,在水下停留的时间就不会很久,但下潜时弓腰的幅度很大,则表示将要深潜,不会连续出水。当顺流游动时,下一次出水的位置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10米左右,傍流时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5米左右,而逆流时只能前进3米左右。如果即将发生大风天气,江豚的呼吸频率就会加快,露出水面很高,头部大多朝向起风的方向“顶风”出水,在长江上作业的渔民们把它的这种行为称为“拜风”。这可能是天气变化之前气压较低,使它不得不增加呼吸频率,以获得足够的氧气。它的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随着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改变。觅食的时候首先快速游动,多为深潜,露出水面频繁,呼吸声也较大,有时嘴上还沾有污物,在水面激起数十厘米高的涌浪。发现猎物后就向前猛冲,接着快速转体,用尾叶击水、搅水,驱赶鱼群,使其惊散。接着快速游动,迅速接近猎物,头部灵活地转动、摆动以便准确定位。咬住猎物后,将鱼头调整为正对着咽喉的方向快速吞下,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捕食,也有时将较小的数条鱼都衔在口中后,再一次吞下。饱食后便缓慢地游动或悬浮在水中。如果集体发现鱼群,就协调行动,彼此分开游动,潜水不深,游动方向不定,常伴有前扑和甩头的动作,将猎物包围,被追逐的数十至上百条银白色的小鱼*跳出水面,使水面一片银光闪闪,场面蔚为壮观。江豚捕食同时,空中盘旋的鸥类就会及时赶来,趁小鱼露出水面时不停地飞速掠过水面,抢食小鱼。
江豚的交配从雄兽和雌兽之间的热烈追逐开始到交配结束,一般需要30一60分钟,一天之中可以出现十多次,而且昼夜不分。雄兽在追逐雌兽时腹部及尾柄前后游动,有翻滚、侧游、仰游等多种姿势,水面常常被搅得波浪不止,水花四溅。伴游时,雄兽和雌兽平行露出水面或潜入水中,身体不同部位触碰、相蹭,有时它们还用吻端相碰,吻触对方生殖部位等,逐渐引发交配。当发情到一定程度后,它们将腹面相对,生殖裂靠近,雄兽将生殖器外露,继续相伴游动,直至雄兽的生殖器插入雌兽*内,达到结合。这时水面相对平静,大约2分钟之后,交配结束。雄兽和雌兽缓慢地从水中上浮,然后分开。
分娩之前10天左右,雌兽的呼吸频率逐日增高,食量渐减。到分娩之前5天时乳裂、生殖裂逐渐涨大,张开,乳头外突。游泳时常停止于水面,身体左右晃动,好象失去平衡一样。分娩开始前约25小时,外*进一步张开,*口有乳白色液体流出。分娩时*口叉开,每隔3分钟左右上下急游、翻滚一次,大约持续2一3分钟后缓慢游动,间歇3分钟后再次急游。每次急游时,雌兽便开始用力,这样幼仔就可以产出来一点,但一松劲的时候,仔豚就又缩进去了。一直到一次间歇之后,雌兽突然持调续用力,才将胎儿整体娩出,幼仔马上奋力向上游动,雌兽则腹面朝上,身体朝与幼仔相反的方向游动,拉断脐带。幼仔顺势冲出水面,呼吸空气。整个分娩过程大约历时约160分钟左右。
江豚的雌兽每年10月生产,每胎产1仔。雌兽有明显的保护、帮助幼仔的行为,表现为驮带、携带等方式,非常有趣。驮带时,幼仔的头部、颈部和腹部都紧贴着雌兽斜趴在背部,呼吸时幼仔和雌兽相继露出水面。幼仔长大一些后,雌兽就常用鳍肢或尾叶托着幼仔的下颌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游动,呼吸时也相继露出水面。携带的方式更为常见,雌兽和幼仔靠得很近,相距大约5一10米远,但身体并不接触,也是前后相继露出水面。授乳时,雌兽和幼仔常出没在水较浅、较缓的区域,雌兽身体稍微侧向一边,将一侧鳍肢的露出,幼仔则紧贴雌兽的腹部,每次授乳的时间大约为5一10分钟。有时雄兽也参与抚养幼仔,让幼仔游在雄兽与雌兽之间,但一般更靠近雌兽,“一家子”在水中同时沉浮,几乎平行地露出水面。江豚雌兽的母性极强,如果幼仔不幸被捕捉,雌兽往往不忍丢弃,因此常常也同时被捕。
江豚的经济价值非常高,因此捕杀江豚的数量与日剧增,再加上过度捕捞、航运业、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水体污染等人类活动仍在加剧,使江豚也面临着与白鳍豚同样的威胁,野外数量急剧下降。不过,由于江豚原有的野外数量尚多,所以当我国对白鳍豚、江豚和其他水生动物采取了保护措施后,它的数量便有所回升,在长江的江面上时常会出现数十只,逆流而上,在滔滔的江水中戏水玩耍,黑色的脊背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江水之中,起起伏伏,转体灵活,情景颇为壮观。更为可喜的是,过往船只纷纷为江豚主动让道,惟恐江豚受惊,表现了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自觉意识正在逐步提高。
江豚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鼠海豚科、江豚属。江豚属仅有1种,主要特点是没有背鳍,背部自体前五分之二至尾鳍之间有不明显的隆起,隆起上有鳞状皮肤,全身均为淡蓝灰色,这些均与鼠海豚属不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19:25
江豚
江豚可从沿海河口溯游到长江中游
别名 *、海豚
学名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英文名 finless porpoise
鼠海豚科 Phocoenidae
分布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入海口及长江中下游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江豚形似海豚而小,体长150厘米左右,体重100-200千克。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较短阔。无脊鳍,背的后关部对尾鳍有较明显的隆起鳍,高约3-4厘米。鳍肢较宽大,末端尖,长约为体长的六分之一。尾鳍亦较大,两尾叶水平宽约为体长的四分之一。
江豚多聚集在咸淡水交汇的水域内,也可溯游至长江中游,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喜单独活动,有时也结成2-3只的小群。江豚一般在春季繁殖,分娩持续时间较长,4-5月份为产仔盛期,初生仔豚长约70厘米,每胎1仔。江豚食性较广,以鱼类为主,也取食非鱼类,如虾类和头足类动物。
江豚体长为120—190厘米,体重100—220千克。它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前5个颈椎愈合,肋骨通常为14对。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具有5指。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后背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江豚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和我国沿海等热带至暖温带水域,在我国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长江等水域,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等淡水中生活,在长江甚至能上溯到宜昌和洞庭湖一带。喜欢单只或成对活动,结成群体一般不超过4—5只,但也有87只在一起的记录。江豚能发出两大类声信号,高频脉冲信号由一连串的单个高频窄脉冲所构成,一般在20一120个之间,为声纳信号或称为回声定位信号,主要是在探测环境、捕食时发出;低频连续信号为时间连续信号。由于频率的高低不同,人耳听起来有的象羊叫,有的似鸟鸣。它与白鳍豚基本上不合群,但也偶尔在一起共同嬉戏。江豚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从4一20℃均能够正常地生活。它的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动作。侧游时尾鳍的一叶露出水面,左右摇摆,从空中划过。受到惊吓后便急速游动,然后一次或连续数次使身体腾空,大部分露出水面,仅尾叶在水中向前滑行,偶尔全部身体都跃出水面,高度达到0.5米。直立游动时,身体的三分之二都露出水面,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能够持续数秒钟。每当江中有大船行驶,江豚则喜欢紧跟其后顶浪或乘浪起伏。它还有有趣的吐水行为,将头部露出水面,一边快速地向前游进,一边将嘴一张一合,并不时从嘴里喷水,有时可将水喷出60一70厘米远。呼吸时仅露出头部,尾鳍隐藏在水下,然后呈弹跳状潜入水下。呼吸间隔一般为1分钟左右,但如果受惊,下潜的时间可达8一9分钟。一般如果入水时不弓着腰,在水下停留的时间就不会很久,但下潜时弓腰的幅度很大,则表示将要深潜,不会连续出水。当顺流游动时,下一次出水的位置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10米左右,傍流时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5米左右,而逆流时只能前进3米左右。如果即将发生大风天气,江豚的呼吸频率就会加快,露出水面很高,头部大多朝向起风的方向“顶风”出水,在长江上作业的渔民们把它的这种行为称为“拜风”。这可能是天气变化之前气压较低,使它不得不增加呼吸频率,以获得足够的氧气。它的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随着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改变。觅食的时候首先快速游动,多为深潜,露出水面频繁,呼吸声也较大,有时嘴上还沾有污物,在水面激起数十厘米高的涌浪。发现猎物后就向前猛冲,接着快速转体,用尾叶击水、搅水,驱赶鱼群,使其惊散。接着快速游动,迅速接近猎物,头部灵活地转动、摆动以便准确定位。咬住猎物后,将鱼头调整为正对着咽喉的方向快速吞下,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捕食,也有时将较小的数条鱼都衔在口中后,再一次吞下。饱食后便缓慢地游动或悬浮在水中。如果集体发现鱼群,就协调行动,彼此分开游动,潜水不深,游动方向不定,常伴有前扑和甩头的动作,将猎物包围,被追逐的数十至上百条银白色的小鱼*跳出水面,使水面一片银光闪闪,场面蔚为壮观。江豚捕食同时,空中盘旋的鸥类就会及时赶来,趁小鱼露出水面时不停地飞速掠过水面,抢食小鱼。
江豚的交配从雄兽和雌兽之间的热烈追逐开始到交配结束,一般需要30一60分钟,一天之中可以出现十多次,而且昼夜不分。雄兽在追逐雌兽时腹部及尾柄前后游动,有翻滚、侧游、仰游等多种姿势,水面常常被搅得波浪不止,水花四溅。伴游时,雄兽和雌兽平行露出水面或潜入水中,身体不同部位触碰、相蹭,有时它们还用吻端相碰,吻触对方生殖部位等,逐渐引发交配。当发情到一定程度后,它们将腹面相对,生殖裂靠近,雄兽将生殖器外露,继续相伴游动,直至雄兽的生殖器插入雌兽*内,达到结合。这时水面相对平静,大约2分钟之后,交配结束。雄兽和雌兽缓慢地从水中上浮,然后分开。
分娩之前10天左右,雌兽的呼吸频率逐日增高,食量渐减。到分娩之前5天时乳裂、生殖裂逐渐涨大,张开,乳头外突。游泳时常停止于水面,身体左右晃动,好象失去平衡一样。分娩开始前约25小时,外*进一步张开,*口有乳白色液体流出。分娩时*口叉开,每隔3分钟左右上下急游、翻滚一次,大约持续2一3分钟后缓慢游动,间歇3分钟后再次急游。每次急游时,雌兽便开始用力,这样幼仔就可以产出来一点,但一松劲的时候,仔豚就又缩进去了。一直到一次间歇之后,雌兽突然持调续用力,才将胎儿整体娩出,幼仔马上奋力向上游动,雌兽则腹面朝上,身体朝与幼仔相反的方向游动,拉断脐带。幼仔顺势冲出水面,呼吸空气。整个分娩过程大约历时约160分钟左右。
江豚的雌兽每年10月生产,每胎产1仔。雌兽有明显的保护、帮助幼仔的行为,表现为驮带、携带等方式,非常有趣。驮带时,幼仔的头部、颈部和腹部都紧贴着雌兽斜趴在背部,呼吸时幼仔和雌兽相继露出水面。幼仔长大一些后,雌兽就常用鳍肢或尾叶托着幼仔的下颌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游动,呼吸时也相继露出水面。携带的方式更为常见,雌兽和幼仔靠得很近,相距大约5一10米远,但身体并不接触,也是前后相继露出水面。授乳时,雌兽和幼仔常出没在水较浅、较缓的区域,雌兽身体稍微侧向一边,将一侧鳍肢的露出,幼仔则紧贴雌兽的腹部,每次授乳的时间大约为5一10分钟。有时雄兽也参与抚养幼仔,让幼仔游在雄兽与雌兽之间,但一般更靠近雌兽,“一家子”在水中同时沉浮,几乎平行地露出水面。江豚雌兽的母性极强,如果幼仔不幸被捕捉,雌兽往往不忍丢弃,因此常常也同时被捕。
江豚的经济价值非常高,因此捕杀江豚的数量与日剧增,再加上过度捕捞、航运业、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水体污染等人类活动仍在加剧,使江豚也面临着与白鳍豚同样的威胁,野外数量急剧下降。不过,由于江豚原有的野外数量尚多,所以当我国对白鳍豚、江豚和其他水生动物采取了保护措施后,它的数量便有所回升,在长江的江面上时常会出现数十只,逆流而上,在滔滔的江水中戏水玩耍,黑色的脊背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江水之中,起起伏伏,转体灵活,情景颇为壮观。更为可喜的是,过往船只纷纷为江豚主动让道,惟恐江豚受惊,表现了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自觉意识正在逐步提高。
江豚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鼠海豚科、江豚属。江豚属仅有1种,主要特点是没有背鳍,背部自体前五分之二至尾鳍之间有不明显的隆起,隆起上有鳞状皮肤,全身均为淡蓝灰色,这些均与鼠海豚属不同。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583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