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3: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2 21:31
阎锡山,字百川,1883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一个地主兼商业高利贷者家庭。他六岁丧母,由外祖母扶养。
九岁入私塾,十六岁随父阎书堂到县城自家开设的吉庆昌钱铺学习经商。
1900年,父子俩在一次买空卖空的“打虎生意”中蚀了大本,只得逃离县城,回到河边村。不久,为避债又逃到太原,阎锡山经人介绍进裕盛店当了伙计。阎锡山不甘心在店里受人差使,1902年,清*在山西设立武备学堂,他认为这是跻身官场之路,于是应机报考。
初试时,他做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论》的论文;口试时,他对答灵便,深得山西新军第四十三混成协统姚鸿法的赏识,被顺利录取。
1904年,阎锡山考取官费生赴日本留学。先入振武学校,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结识了冈村宁次、板桓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人。另外,在此期间,他也结识了孙中山,参加了同盟会,并加入了孙中山在军人中成立的“铁血丈夫团”。
1909年3月,阎锡山毕业回国。他先后在北京和太原四处活动,获得了山西陆军小学教官的位置,三个月后升任监督。
之后,他又积极谋取兵权,1910年春,他升任山西新军第四十三混成协第八十六标标统。在此期间,他施展两面派的手法,一方面讨好清朝官吏和立宪派,抓住兵权;一方面组织以同盟会员和反清分子为骨干的模范队,以图在*到来时作为自己的资本。
1911年10月,武昌爆发,阎锡山与八十五标标统黄国良及温寿泉等策划太原,由八十五标首先发动。
10月29日,八十五标在第二管管带姚以价的指挥下率部,攻打抚署。在太原的过程中,阎锡山也玩弄两面手法,一面给所部下令,称“八十五标兵变”,调动一部分兵力协助清军保护抚署;一面密令余部相机击溃抗拒的巡防马队营。而他则躲在大教场东北的树林里,派人四处观察打探情况,随时向他报告,以便看风使舵,成则居功,败则诿过。当军占领巡抚衙门,击毙巡抚陆钟琦,已成定局时,他便公开率部参加。
太原成功,为选举山西都督,同盟会员与立宪派展开了争斗。在公选会议上,有选举立宪派首领梁善济的倾向,在表决的关键时刻,阎锡山的亲信张树帜持*跳上*台,大声说道:“选阎锡山为大都督,赞成的举手!“全体议员在惊愕中,相顾举手,一致通过。就这样,阎锡山、温寿泉分别当选为大都督和副都督。
太原后,清*派第六镇统制吴禄贞为山西巡抚,带兵入晋,**。但吴禄贞早已参加了*党,当领兵进至石家庄后,即前往娘子关与阎锡山会晤,组织燕晋*联军,吴禄贞任大都督兼总司令,阎锡山、张绍曾为副都督兼副总司令,决定挥戈进京,扫除清室。
对此,清廷及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惊恐万分,便以重金贿买吴禄贞旧部周符麟,设计将吴刺杀。随后,又派张锡銮为山西巡抚,率领第三镇曹锟所部进攻山西。阎锡山只得撤离太原,向北进军,攻取大同,又会合吴行芳、张培梅带领的雁门、怀仁两部民军,攻占包头。
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南北*和议告成,袁世凯窃据临时大总统之位。阎锡山看到形势已定,便下令返回山西。但袁世凯借口阎锡山弃省出走,不承认山西为省份,电令其不准擅自行动。
阎锡山焦急万分,他马上施展手腕,急电亲信南桂馨面见孙中山,请求支援;一面派与袁世凯拜过把子的董崇仁进京,千方百计向袁世凯表忠。袁世凯终于在3月15日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他才得以重返太原。
阎锡山回到太原后,深知要坐稳都督的宝座,就必须要讨好袁世凯。他派人长驻北京,贿赂袁世凯的亲信、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向袁世凯表示恭顺。荐请任命董崇仁为晋南镇守使,又请任与袁族有亲戚关系的陈钰为山西民政长。为取得袁世凯的信任,他还把自己的父亲阎书堂送到北京长住,作为人质。1912年10月,袁世凯下令解散*,阎锡山立即声明脱离*,并在三个月内将山西*党部一律解散。
1913年,*发动的二次*失败,阎锡山虽在这次*中袖手旁观,但因他是同盟会员出身,袁世凯也不轻易放过,便三次传见阎锡山,想寻机剪除。但阎锡山每次都俯首恭顺,故作庸碌、懦弱和畏惧的样子,使袁世凯认为他没有反骨,不仅没有撤他的职,还封他为“同武将军”。此时,阎锡山已完全卖身投靠袁世凯,完全背叛了孙中山。但是在表面上,他对*的旗号既不举起,也不放下,而是见机行事。
1915年,袁世凯要实行称帝,阎锡山亦投其所好,向袁密奏“国本大计”,倡议“废共和而行帝制,以帝制而行宪政”,得到袁世凯的赏识。之后,他又争先*,接连三次电请袁世凯登基称帝。后来,蔡锷等组织护*讨袁,他立即致电指责其为“破坏大局,不顾国家”,阎锡山的所为,甚得袁世凯的欢心,袁一即帝位,便封他为一等侯。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去。阎锡山认为再无畏惧之人,于是,不择手段,要独揽山西军政大权。他先以“独断军事”等罪名,将与他一起发动辛亥太原的黄国良撤去旅长之职,后又把他赶出山西。又将曾利用来联络袁世凯的晋南镇使董崇仁撤职。继而*令曾在阎出走包头时出过大力的晋北镇守使孔庚交出军权。阎锡山在借故铲除异己的同时,把自己的亲信都安插到军队之中。收回军权后,他又策划夺取行政权,唆使省议会和督军团会议相继赶走*沈铭昌及继任孙发绪,自己乘机兼任*。阎锡山虽然夺取了山西军政大权,但没有北京*的正式任命,总是不大放心。
于是,他便多方接近和讨好当时的手握大权的国务总理段祺瑞。在“府院之争”和张勋复辟中,他都站在段祺瑞一边。因此,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段祺瑞重新上台后,段祺瑞*任命阎锡山为山西省督军兼*。从此,山西的军政大权就集中阎锡山的一身了。
阎锡山总揽军政大权后,在山西实行*扩张,提出“保境安民”的口号,实质是推行军国主义式的“用民*”,以武力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进行大规模的扩军。
晋军初建于1912年。当时阎锡山从包头返回太原后,组建军队为一个师,师辖两个旅,旅辖两个团。另有直辖炮兵一个团,骑兵一个团。
1914年,阎锡山派孔庚率部参加了袁世凯的“征蒙”行动。事平后孔庚师留驻包头。由于孔庚原为吴禄贞的部下,且在部队中不断安插自己的亲信,所以为阎锡山所不容,乃暗中操纵张培梅、张树帜等发动兵变。
1914年6月1日夜,变兵几十人闯入孔庚的办公室、寝室,开*射击。孔庚藏于天花板上未被击中,变兵抢劫后逃去。孔庚对此兵变不谙内情,乱杀官兵四十余人。阎锡山以此兵变为口实,将孔师缩编为第十三混成旅,孔庚降为旅长。阎锡山将编余士兵另组成第十二混成旅。不久,晋军就扩编成三个混成旅。
1917年8月,阎锡山将所部与山西巡防营改编的警备队,合并扩编为四个混成旅,辖十二个步兵团、四个炮兵营、一个机*营,共有步、骑*一万余支。为提高军队素质,1918年底,阎锡山又成立第九步兵团,专门培训军事干部。半年后,该团被命名为学兵团,专收学生施以军训。又成立了四个在乡军人训练连,分期分批轮训全省壮丁,每期三个月,训练后还乡,随时召征入伍。
阎锡山通过不断扩军,壮大军事实力,巩固了他在山西的统治,同时,使得晋系军阀成为了北洋军阀中举足轻重的一股势力。 首先、阎锡山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实用主义的结合,其中掺杂着农民的现实和商人的势利,在*、军事上,受日本影响较大,表现在军国主义和发展实业上。
一方面有经世致用,改革图强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趋于保守世故,具有小农意识的弊端。阎锡山一生中坚持记日记和读书,以“立德”、“立功”、“立言”来鼓励自己,戒声色犬马,潜心研究学问,严格行为操守,在对“中”的哲学、社会建设、物劳分配都有创造性的建树,特别是他自己撰写的《阎府家训》,系统的阐述了做人、做事之理,很有教育启迪意义。阎锡山生逢乱世,难能可贵,是一个有思想的军阀,这也是他能够占据山西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根据时局的变化适时的改变自己的战略路线,是他一贯的准则。*党在经过长征战略大转移后,达到陕北,提出“东渡黄河”的计划。倭寇入侵,国难当头,“西安事变”,时局骤然变化,阎锡山及时调整战略步骤,成立“牺盟会”,组建新军,提供宽松的环境让*党在山西合法的活动,“三个鸡蛋上跳舞”,以制衡蒋介石与日本人。
第三、得益于山西这块土地。它左山右河,自成表里,易守难攻;且地偏一隅,离开交通要冲,外部势力很难进入,外界的影响也十分有限;关起门来,容易自成一统,具备建立王国的天然基础。同时,它位近京畿,有随时可以切断南北交通、向**所在地伸手的便利。立于**软肋一侧,*上位置极其紧要。
第四、动荡不安,头绪纷乱的*政坛,台上人物频繁更迭,忙于窃权窃位者,忙于争地争利者,既看不起贫瘠落后的山西,也没有更多的力量顾及它的是非。这就给山西留下了相对自由发展的地。
第五、阎锡山提出了“存在就是真理”的哲学观点。他说:“所谓真理就是指为人类谋幸福的道理,是客观实际需要的真理。我们的组织是为了实现我们的主张的。我们主张的是人类谋幸福的道理,所以我们的组织就是代表人类的真理的。因此,我们说,我的存在就是真理,就是国家的、社会的、世界的真理。”由此出发,他提出“需要就是合法”。既然“存在就是真理,则存在上的需要,就一定合法”。
第六、阎锡山在掌握山西大权之后,并没有像当时许多军阀那样,做搜刮地皮的蟊贼,当祸害百姓的蝗虫,而是以极大的精力图谋发展。“六政三事”也好,“省政十年建设计划”也罢,都是其他军阀不谋不做也难以做到的事情。山西的经济社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老百姓也从中受益不少,这就使他的统治得到一个较为稳定的基础,给他的军事力量提供了充足的经济保障。
第七、阎锡山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重视文化*,重视组织构建,在对内笼络和控制人心,对外韬光养晦以利用时机方面有他独到的策略权术。他的算计精明,两面三刀,左右逢源等表现,虽然从道德的层面,人们可以鄙弃或谴责,但在乱世取胜的军事和*中,其重要作用则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