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月牙泉是怎么形成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38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8:36

今人对月牙泉起源的解释有四种:

一曰古河道残留湖。认为月牙泉是附近党河的一段古河道,很久以前,党河改道,大部分古河道被流沙淹没,仅月牙泉一段地势较低,由于地下潜流出露,汇集成湖。湖水不断得到地下潜流的补给,因而不会枯竭。

二曰断层渗泉。认为月牙泉南侧有一东西向的断层,断层上盘抬高了地下含水层,下盘降到附近潜水面时,潜流通出成泉。

三曰风蚀湖。即原始风蚀洼地随风蚀作用的加剧,当达到潜水面深度时,在新月形沙丘内湾形成泉湖。

四曰人工挖掘。认为月牙泉形状与半轮新月惟妙惟肖,好似人工刻意修饰的结果,加之古籍中有“沙井”的记载,既然称井必须是人力劳作的结果。

扩展资料

月牙泉有“三宝”:铁背鱼、七星草、五色沙

2015年7月下旬以来,著名景点月牙泉,出现了罕见的群鱼浮出景象。8月1日,敦煌市旅游局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鱼在每天早晨浮出水面,虽有众多游客接近拍摄,但它们并不因此而离去。根据其脊背形如铁片的特征,当地不少人判断它们是销声匿迹多年的铁背鱼。图为月牙泉内铁背鱼成群结队浮出水面。

当地没能确切地解释近些年并不常见的群鱼浮出景象。月牙泉位于敦煌城南7公里的鸣沙山北麓,因“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坊间流传,月牙泉有“三宝”:铁背鱼、七星草、五色沙。

记者梳理发现,月牙泉连续下降多年的水位,在近年逐渐恢复并保持在1.5米左右,而且时常会出现泉水上涨溢出围栏的景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牙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8:36

月牙泉古名沙井,自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

月牙泉的奇异之处是其四周被沙山环绕,流沙与泉之间仅隔数十米,却相安无事,相映成趣。沙和水本是难以共存的,但千百年来,鸣沙山和月牙泉沙泉共处、沙水共生,在年降水量只有40毫米,蒸发量高达2400毫米的环境中,泉水不枯;在大风和沙尘暴肆虐的情况下,沙不进泉。《敦煌杂钞》说:“ 沙夹风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终古光音,仙灵异境,来游者留恋不能去。”泉帝水草丛生,泉内游鱼嬉戏,其神异之处令人叹为观止。

今人对月牙泉起源的解释有四种:

一日古河道残留湖。认为月牙泉是附近党河的一段古河道,很久以前,党河改道,大部分古河道被流沙淹没,仅月牙泉一段地势较低,由于地下潜流出露,汇集成湖。湖水不断得到地下潜流的补给,因而不会枯竭。20世纪50年代测量,月牙泉水面东西长218米,南北最宽处54米,平均水深5米,最深处7米有余。

二日断层渗泉。认为月牙泉南侧有一东西向的断层,断层上盘抬高了地下含水层,下盘降到附近潜水面时,潜流通出成泉。

三日风蚀湖。即原始风蚀洼地随风蚀作用的加剧,当达到潜水面深度时,在新月形沙丘内湾形成泉湖。由于环绕月牙泉的沙山南北高,中间低,自东吹进环山洼地风会向上方走,风力作用下的沙子总是沿山梁和沙面向上卷,因而沙子不会刮到泉里,沙山也总保持似脊似刃的形状,这才形成沙泉共存的奇景。

四日人工挖掘。认为月牙泉形状与半轮新月惟妙惟肖,好似人工刻意修饰的结果,加之古籍中有“沙井”的记载,既然称井必须是人力劳作的结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8:37

今人对月牙泉起源的解释有四种:
一曰古河道残留湖。认为月牙泉是附近党河的一段古河道,很久以前,党河改道,大部分古河道被流沙淹没,仅月牙泉一段地势较低,由于地下潜流出露,汇集成湖。湖水不断得到地下潜流的补给,因而不会枯竭。20世纪50年代测量,月牙泉水面东西长218 米,南北最宽处54米,平均水深5米,最深处7米有余。
二曰断层渗泉。认为月牙泉南侧有一东西向的断层,断层上盘抬高了地下含水层,下盘降到附近潜水面时,潜流通出成泉。
三曰风蚀湖。即原始风蚀洼地随风蚀作用的加剧,当达到潜水面深度时,在新月形沙丘内湾形成泉湖。由于环绕月牙泉的沙山南北高,中间低,自东吹进环山洼地风会向上方走,风力作用下的沙子总是沿山梁和沙面向上卷,因而沙子不会刮到泉里,沙山也总保持似脊似刃的形状,这才形成沙泉共存的奇景。
四曰人工挖掘。认为月牙泉形状与半轮新月惟妙惟肖,好似人工刻意修饰的结果,加之古籍中有“沙井”的记载,既然称井必须是人力劳作的结果。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