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芦笋大约价格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43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21:12

芦笋又名露笋、龙须菜。它并非芦苇的嫩芽,而是因其状如春笋而得名。它有鲜美芳香的风味。纤柔软可口,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西方,芦笋被誉为十大名菜之一,是一种高档而名贵的蔬菜,营养学家和素食人士均认为它是健康食品和全面的抗癌食品。功效:芦笋所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质量优于普通蔬菜。经常食用对心脏病、高血压、心动过速、疲劳症、水肿、膀胱炎、排尿困难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芦笋中含有在丰富的叶酸,大约五根芦笋就含有100多微克,已达到每日需求量的1/4。所以多吃芦笋能起到补充叶酸的功效,是孕妇补充叶酸的重要来源。芦笋可以使细胞生长正常化,具有防止癌细胞扩散的功能。国际癌症病友协会研究认为,它对膀胱癌、肺癌、皮肤癌和肾结石等有特殊疗效。并且几乎对所有的癌症都有一定的疗效。经常食用芦笋对心血管病、心管硬化、肾炎、胆结石、肝功能障碍和肥胖均有功效。它性味甘寒,有清热利小便的功效。夏季食用有清凉降火作用,能消暑止渴。适合人群:所有人都可食用。适用量:每餐50克。温馨提示:芦笋虽好,但不宜生吃,也不宜存放1周以上才吃,而且应低温避光保存。芦笋中的叶酸很容易被破坏,所以若用来补充叶酸应避免高温烹煮,最佳的食用方法用微波炉小功率热熟。患了痛风和糖尿病后不宜多食。辅助治疗肿瘤疾患时应保证每天食用才能有效。素菜佳品:竹笋国人有句古老的成语“雨后春笋”,描写的是一番春雨,催出竹林下千百个春笋竞相破土而出,其景象充满生机和活力。竹笋肉厚、色白、质嫩、气香、味鲜,古时享有“寒士山珍”、“素菜中第一品”等美誉。古往今来,备受诗人、画家、医家、美食家的赞赏,也历来是国人喜吃的佐膳佳蔬。《诗经》中有“其蔌维何?惟笋及蒲”之句,可见竹笋早已同香蒲为蔬,国人吃笋已有数千年历史。唐诗人杜甫赞:“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道出诗人对竹笋风味的喜爱。唐诗人白居易颂:“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与宋诗人杨万里赞的“不须咒笋莫成竹,顿顿食笋莫食肉”,皆颂吃笋胜于吃肉之名句。南宋陆游诗曰:“色如玉版毛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清画家吴昌硕为《竹笋图》题诗:“客中虽有八珍尝,哪及山家野笋香”,清书画家郑板桥一生画竹无数,还书诗颂竹:“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令人回味无穷。至于历代赞颂“嫩笋香如鸡舌汤”、“笋尖玉竺片”、“佳蔬绿笋茎”,更是每每可见。如今,以竹笋作肴,可荤可素,烹、炒、焖、炖,或制成笋脯、笋菹、笋干、罐头等,皆风味各异,鲜美可口。竹笋又称竹芽、鞭笋,为禾本科常绿植物竹的幼芽。按出土时令分,有春笋、夏笋、冬笋之称。国人食用的竹笋,多为毛竹、麻竹、水竹、慈竹、淡竹等芽胞,气香味甘。笋肉营养丰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等。其最大优点是含高蛋白、低脂、低糖、多纤维,肥胖者和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常吃竹笋特别有食养、食疗功益。近年发现,毛竹笋含多糖物质,由五碳糖和六碳糖组成,有防治癌症作用。但笋性寒滑,患哮喘、寒胃、腹泻、疔疮者不宜多吃或暂戒食。[俗名]冬笋、春笋、虫笋、鞭笋、笋干。[性味]性微寒,味甘。[功效]清热,消痰,利水。[宜食]适宜外感风热或肺热咳嗽,痰多色黄者食用;适宜浮肿及腹水,包括心脏病或营养不良引起的水肿之人食用;适宜小儿麻疹,风疹或水痘初起,发热口渴,小便不利者食用;适宜动脉硬化,冠心病者食用;适宜肥胖之人,便秘患者食用;适宜癌症患者食用。《食物宜忌》:“消痰,滑肠,透毒,解醒,发痘疹。”《纲目拾遗》:“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本草求原》:“竹笋,甘而微寒,清热除痰,同肉多煮,益阴血。痘疹血热毒盛,不起发者,笋尖煮汤及入药,俱佳。”《随息居饮食谱》:“笋,甘凉,舒郁,降浊升清,开膈消痰。惟山中盛夏之鞭笋,严寒之冬笋,味虽鲜美,与病无妨。”[忌食]竹笋性寒,又含较多的粗纤维和难溶性草酸钙,凡患严重消化道溃疡,食道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尿路结石者忌食;平素脾胃虚寒,腹泻便溏之人忌食。根据前人经验,竹笋忌与鹧鸪一同食用。《随息居饮食谱》:“竹笋能发病,诸病后产后均忌之。小儿勿食.恐其咀嚼不细,最难克化也。”《食物宜忌》:“小儿脾虚者,多食难化。”[按语]竹笋除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脂肪、糖类外,还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钙、磷、铁、镁等。在竹笋所含的蛋白质中,至少有16种氨基酸。它是一个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素的食品,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防治便秘的效果,而且对于减肥,防止大肠痛,乳房癌也有作用。近代研究还表明,其所含的稀有元素镁,具有一定防癌、抗癌的功效,所以,竹笋又是一种抗癌食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21:12

这个没有能够预测吧,不知道啊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