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我们之该如何对待传统节日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22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7:15

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传统节日应该保持足够的尊重。因为这不仅对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的一种遵从,也是对自身民族身份的一种确认。通过中国传统节日,学会尊敬老人,学会孝敬父母,让祖国的传统美德在我们欢度传统节日中在我们身上得到发扬。

对于西方节日,同学们更多的是要学习关于西方节日的传说和故事,让自己变得有爱心,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同时,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所以更要了解我们伟大祖国文明,中国人要学习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过我们自己的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 中国传统节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7:15

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传统节日应该保持足够的尊重。因为这不仅对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的一种遵从,也是对自身民族身份的一种确认。通过中国传统节日,学会尊敬老人,学会孝敬父母,让祖国的传统美德在我们欢度传统节日中在我们身上得到发扬。

对于西方节日,同学们更多的是要学习关于西方节日的传说和故事,让自己变得有爱心,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同时,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所以更要了解我们伟大祖国文明,中国人要学习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过我们自己的节日。



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既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民俗节日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大部分节日习俗在上古时代就已初露端倪。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凝聚的过程。《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

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决条件。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朝代更迭,古代历法变动极大,前后共出现过102个历,有些“传统节日”的古今具体日期其实并不相同。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诞生过许多节日,有的留存至今,有的半路“走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传统节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7:15

一、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传统节日应该保持足够的尊重。因为这不仅对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的一种遵从,也是对自身民族身份的一种确认。利用传统节日,密切与家人的关系,增进与亲友之间的感情,使自己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能够不忘自己在整个家族中应尽的义务,增强所属家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二、为了传承好历史悠久的节日文化,*部门有义务引导社会民众重视传统节日。每逢节日,不仅要放假,还要有计划、有组织地举办一些庆祝或纪念性质的活动。对于生活态度越来越随意的当代人来说,增强节日仪式感是非常必要的。新闻媒体也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宣传引导工作。传统节日的过节气氛要不断强化,要知道让全民共度传统节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华民族的共识感和凝聚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7:17

1、首先,要经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借以认识民族的根本,认识文化的意义,自觉地关心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不是复古。2、是发扬传统文化传统节日首先,要经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借以认识民族的根本,认识文化的意义,自觉地关心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不是复古,不是排外。而是认真对待古代的外国的一切先进的东西,善于利用那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很多人似乎只是学一些皮毛,甚至学了糟粕,要经过比较和鉴别,抓住精髓,把对传统文化的爱与自身的行动统一起来。3、传播媒介要担负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向公众推介优秀的文化成果,有意识地制低劣,腐朽的东西,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深刻的多层次的有厚度的文化,不能只满足于速食文化,不能让公众疏远传统文化。4、国家和民间力量要齐心协力鼓励,赞助传统文化、文明,把优秀文化一代传承下来。传统文化的衰微是世界性的,是不是一致欧美文化太强大了?它们有那么优秀吗?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过去一百年里急剧消失,不能只怪侵略和商业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没有保持使自己固有文化,应该反省。5、正确地对待我国中华的传统文化,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博大精神。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